為什麼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難道能力就不重要嗎?

網友一:

如今很多大企業招聘的時候都會標明學歷要求,專業崗位更是要具備985,211高學府的畢業證書。高學歷真的就代表高能力嗎?很多人真的因為第一學歷而止步在名企門口,第一學歷的光環只能證明一個人曾經的努力,所具備的學習能力。而在假學歷不斷充斥的情況下,第一學歷是最容易得到印證,查明,可信度較高。雖然第一學歷只是過去式,代表個人在青年時代的學習能力,進入職場後不斷的提高和持續的學習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第一學歷畢業於高等院校的學生,所接受到的專業知識教育更加系統。而985、211院校的師資配備往往更偏重在專業學科中,有些系主任、教授甚至是行業內的領軍人物。專業知識的傳授,專業技能的薰陶會讓學生在校期間受益匪淺,好的學校更容易培養出優秀人才。

為什麼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難道能力就不重要嗎?

網友二:

有些學生認為第一學歷不夠亮眼,制定了瘋狂的考研備考計劃,成天泡圖書館,自習室裡做題,把大學生活過成了高中的樣子。忽略了校內的課餘活動、忽略了與企業互動的實習機會。到頭來拼勁了所有精力,換來了最高學歷可是能力部分還是一片空白。

招聘中,學歷固然重要但是與學歷等同重要的還有個人能力。突出的個人能力或許會讓企業忽略或降低對於學歷的要求。因為企業並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才。

網友三:

第一學歷準確的說是你指你工作之前的最後學歷,比如:你本科讀完,考個在職碩士,那你第一學歷是本科!你本科讀完又讀個碩士,那你第一學歷是碩士!

第一學歷不是初始學歷,所謂“第一學歷”原本是指由各省市第一教育局頒發的學歷,現今通常是指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非全)日製教育的最高學歷。以前(計劃經濟背景下)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的上級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畢業時頒發的學歷是由第一教育局頒發,稱之為第一學歷。

為什麼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難道能力就不重要嗎?

網友四:

如今很多公司招聘,確實對第一學歷有很高的要求,即使你是研究生,也要要求本科、研究生雙985、211。很多人在感嘆不公平,不給機會,但其實仔細想來,也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且不說考上985/211的人在高中的時候付出了多少努力,單說上大學後享受到的資源都是不一樣的。好的大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更高的平臺、更好的資源和更多的機會。舉個例子,實習的時候學校會有崗位推薦,好的大學合作的企業肯定是優於差的大學,那麼學生拿到的實習證明含金量也就高,學到的東西肯定會多。

其次,好的本科所依託的城市都不會差。在大城市上學,即使跟社會接觸比較少,但是見的世面是不一樣的,心中的格局也是不一樣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可能你在一線城市做酒會服務員,你學到的社交禮儀都比在三線城市當一個酒店領班要多。

網友五:

第一學歷為何含金量高。就在於第一學歷的標準衡量直觀,簡單,高效,公平。這是除了第一學歷之外的其他所不具備。

首先,第一學歷高的畢業生,能力更高,創造力更強!高中階段,能考上211、985的學生,無論是智力還是意志力、心理素質都是其他同學無法比的,這是無可否認的差距!

其次,第一學歷高的同學,所在的大學有更好的資源,更高的眼界,在這種環境裡,即便他不優秀,也不會太平庸,更不要說優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了,而普通大學的學生,就不一樣了,有的確實很優秀,這部分學生也能找到好工作但是不優秀的同學,就可能墮落和變得平庸!

再次,用人單位招人是希望你能給他們帶來效益,在互相不認識、不瞭解的情況下,招一個“出身”好的畢業生,更保險一些,潛力也更大一些。

為什麼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難道能力就不重要嗎?

網友六:

現在越來越重視第一學歷,雖然教育部門沒有具體的規定,按照教育部門的解釋,第一學歷,即國民教育系列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一般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將某學生不間斷(當年畢業當年深造)接受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學歷作為該生的第一學歷。例如,普通高校本科,畢業以後直接讀碩士研究生,中間沒有工作,也就是讀完大四繼續讀研一,第一學歷是碩士研究生。

如果有間斷,中間工作了,第一學歷就是本科,碩士研究生屬於最高學歷。很多單位對於第一學歷很重視,因為第一學歷是改變不了的,例如,第一學歷是大專,以後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學歷,甚至獲得了博士研究生學歷,但是第一學歷還是大專,博士研究生學歷只是最高學歷。總之,第一學歷對於個人的發展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