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一些籃球訓練師球技非常了得,但為什麼打不了NBA?

李維錦


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有的人生在起點,有的人生在終點!

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說,技術會在一定程度的彌補天賦帶來的缺陷,但是當技術提高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天賦就成了決定性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籃球訓練師技術了得,卻進不了NBA的原因。

NBA作為籃球運動的最高殿堂,也只有四五百名球員。可想而知他們的身體天賦是多麼的驚人。作為籃球訓練師,也許他們的技術比很多NBA的職業球員都要好,但是在正式比賽中,身體對抗則更為重要。只有在身體對抗能力相差不大的時候,技術才能夠得到展示。別人一個對抗你就失去了平衡,你就算技巧再好,投籃再準,又有什麼用呢?

提到籃球訓練師,大多數球迷都會對加農-貝克印象深刻。接受過他訓練的球員中也不乏超級巨星:杜蘭特、科比這些NBA的門面球員,都曾經接受過他的指導。可以這麼說,科比、杜蘭特在某些技術的運用上,未必就比貝克更出色,但是他們的身體天賦,能保證將這些來自貝克的技術,得到充分的展示。

準確的說,要想進入NBA:技術只是基本功,天賦才是決定性的因素。經常有球迷討論說,某球員身體天賦平平,怎麼就在NBA取得那麼大的成功呢?擺脫,說天賦平平只是和NBA級別的球員相比,和普通人相比那就是天賦爆棚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美國籃球訓練師技術了得,卻進不了NBA的最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沒有能夠打進NBA的身體天賦。


胖丁籃球


說到NBA著名的籃球訓練師,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加農貝克,加農貝克號稱世界上運球最快的人,很多NBA、WNBA、NBDL、NCAA甚至是歐洲籃壇的籃球運動員都接受過他的專業訓練,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科比、杜蘭特、小斯和泰森•錢德勒。



作為世界頂尖的私人籃球培訓師,他開辦籃球培訓班,訓練專業籃球運動員,接受過像喬丹、詹姆斯和德隆等訓練營的邀請,可是就是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為什麼打不了NBA了?

原來加農貝克身高只有174cm,並且是一個白人,這導致他根本進不了NBA的大門,要知道白人的爆發力本來就不如黑人,再加上身高嚴重不足,這導致就算他基本功再好,技巧再嫻熟,投籃再準,在絕對的身體天賦面前也脆弱不堪。


NBA是長人的運動,也是殘忍的角鬥場,每年世界各地都有無數籃球天才擠破頭想進入其中,而真正能在裡面打上球的也不過400人而已,可以說這裡匯聚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真正的最拔尖人才。籃球是特別吃天賦的運動,如果你身高2米,即便你沒打過球,可依舊能打爆打球5-6年而身高只有175cm球員(普通野球場而論)。

理論和實踐是兩回事,很多著名的籃球訓練師,他們對於籃球理論、訓練方法和技術動作等都成竹在胸,可真要到了高級別的比賽,在高對抗中真不一定能夠發揮出來。而且除了這些外,職業籃球運動員的球商和性格也特別重要,這些很多都不是訓練師們所能具備的。

總而言之,職業這碗飯不是誰想吃就吃的,訓練師和運動員完全是兩碼事,職業籃球對於球員的天賦要求太高,絕大部分訓練師根本達不到這些要求。術業有專攻,很多訓練師也正是因為進不了NBA,打不了職業,最終才轉戰培訓的。


籃球專區


技術決定著球員的下限,而天賦決定著球員的上限。


nba被作為全世界籃球的聖地,你沒有天賦想在其中混的風生水起,留下名字,是根本不可能的。

一個聯盟全算上,一年也不過就幾百人在裡面打球。而對於全球70幾億人口來說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我們很多人觀察到訓練師大多都是從視頻介紹裡,其實訓練師是分位很多種的,有的訓練師可能根本不會打球,他們類似於健身教練,他們訓練的是團隊項目,

當然也有一些是訓練個人能力的你可能剪輯裡看見過他們的身影。那麼這些訓練師們強嗎,

說實話很強。

在訓練中1v1擊敗明星球員的訓練師是有的。可那種強是完全不夠的

能當訓練師往往都是在某一方面有一種或多種比球員要強的技能的人可他們往往都受到身體基因上的限制。

也就是說他們不夠快不夠壯,不夠高甚至身體素質達不到nba的平均水平

但他們都喜歡籃球。而且他們中著名的,大多都是從nba退下來的。比如大家熟悉的奧拉朱旺,他的腳步課程要7萬美金。

再說有能力的一定是先去NBA,打不上的才去當訓練師。


來感受一下天賦吧


予安娛樂


這個問題就像在問,為什麼美國街頭一些扣籃高手彈跳那麼勁爆,但打不了NBA?

道理是一樣的,身體、對抗和技術等原因不過關,只會單項業務,這樣不被淘汰才怪。

就像扣籃高手需要在無對抗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高水平扣籃,訓練師只是基礎功紮實到極致和知識豐富,但身體是硬傷,包括對抗等。

而且,邏輯不能倒過來。因為他們打不上球才去專門當訓練師的,不是因為訓練師不想打NBA。如果能打NBA,比當訓練師優秀太多,除了個別志向比較特殊外,沒有誰會那樣放棄的。



氧氣是個地鐵


因為他們打不了,在NBA打球除了技術過硬之外,身高,體重和身體素質也得出類拔萃才行。這些籃球訓練師們雖然基本功紮實,但他們的身體素質尚不具備打NBA的水平。尤其是那些私人訓練師,他們一般也都是打過高中聯賽或者NCAA的職業球員。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體條件沒有趕上,或者天賦不行,不得已退出了職業籃壇。

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加農·貝克就是如此,加農·貝克大一時期曾經到杜肯大學就讀,並代表杜肯大學出戰職業聯賽,後來大二轉到了北卡羅來納大學威爾明頓分校在那裡完成了學業。畢業之後,加農·貝克從職業球員轉為半職業+籃球教練。因為加農·貝克的身高只有1米74,還是純白人球員。

這樣的身高和身體素質去NBA基本是無人問津的,之後雖然加農·貝克還代表了丹佛掘金隊出戰了夏季聯賽。但聯盟沒有人願意給他一份合同,加農·貝克只好放棄當職業球員的想法,轉而做一名籃球私人訓練師。加農·貝克曾經指導過包括杜蘭特,JR,泰森·錢德勒在內的NBA球員打球,久負盛名。

還有如今安東尼的私人訓練師克里斯·布里克利也是如此,布里克利今年31歲,曾經年少時候的他也是路維斯維爾大學的職業球員。只不過在大學效力的兩個賽季期間,布里克利只獲得了31分鐘的出場時間。布里克利深知自己不具備征戰NBA的實力,所以畢業之後布里克利改行當起了尼克斯隊的助理教練。

之後菲爾·傑克遜出任尼克斯執行總裁,一怒一下裁掉了所有教練組的成員,但唯獨留下了布里克利。之後布里克利在尼克斯跟安東尼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之後布里克利就另起爐灶,專門擔任NBA球員的私人教練,目前旗下已經有麥考,安東尼,坎特和恩比德在內的多位NBA球星。

由此可見,雖然NBA籃球訓練師們可以專門指導球星的技術,但他們的身體素質和身高不具備打NBA的條件,因此只能放棄職業籃球,轉而從事籃球訓練方面的工作。而且這些籃球訓練師多為白人球員,身高也不是很出眾,在NBA打球基本沒有生存空間。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籃視野


關鍵的問題是,美國來的訓練師的“強”!是在何時何地的體現出來的“強”!

是訓練別國家大個子的奧拉朱旺嗎?還是在咱們國家的哪個訓練營、一水的胯下運球或做歐洲步上籃的名不見經傳的訓練師呢?

前者,奧拉朱旺單個拿出他的夢幻腳步是沒問題的,但是別跑,溜達著可以,小半籃行,全場不行啦。後一種,年輕的訓練師,打全場,沒問題。但是得看對手,初出茅廬的可以,要是專業隊的訓練師可不往前湊,怕“傷”著自己!

所以啊,NBA的隊員也在琢磨:我是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擠進這區區300來人的“小團體”的,別人要進來就得把我擠出局,那先過了我這關再說吧!

真打和“耍”不一回事兒!哈。


酣在小酒館220


訓練師有2種.一種是普通的,跟健身教練差並不多,他們知道訓練方法,會一定的技術,但自身身體不適合實戰。另一種是NBA退役球員,比如 奧拉朱旺,賈巴爾,這兩個人是中鋒的兩個模板,他們一般是單獨教技術,私人定製。但自己老了,不可能再適應NBA對抗強度了。 其實說白了吧打NBA這種高強度比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身高,身體素質,心裡素質,技術靈活性等等等等缺一不可。很多牛逼的訓練師只是佔了其中一兩項而已!其實就跟Nba解說員不去當教練一個道理,他們能把這個球隊的戰術體系分析的淋漓盡致,還能把每個球員的長處短處說的恰到好處但是讓他們執教一支球隊的話恐怕自己心裡就發虛了








勇度丶烏塔冬


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老師按說應該比學生厲害,很多籃球訓練師可以教得了NBA的球員但是卻打不了這是為何?聽我細細道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只此而已!

近幾年就是在國內,籃球訓練是也是一項新興的職業越來越常見。他們精通籃球的各項技術。開培訓班、錄視頻通過各個途徑向大家分享著自己的籃球技術。其實這個新興職業是來自於大洋彼岸。有很多美職籃的隊員,雖然天賦爆棚,但是仍然找各路高人“開小灶”,著名的腳步大師奧拉朱旺,每年夏天都會迎來向他學腳步的年輕人,霍華德、拜納姆、包括科比在內都是他的弟子。

除此之外,非職業的民間高手也會收美職籃的學生,最出名的莫過於加農貝克這樣的骨灰級別的訓練師,他堪稱這行業的大佬人物。訓練過,美職籃、歐洲各大聯賽內的知名球員。其實,說到底,籃球訓練師就是以教人打好球為職業的,他們的綜合水平不見得比球員高多少,只是某些球員的短板他可以更加精進的打磨。奧拉朱旺教得了科比腳步,不見得能教科比後仰跳投就是這個道理!

籃球是技術和身體天賦相的結合運動。

單從球員的個人表現來看,身高臂長的身體條件就是一個球員成為巨星的優勢條件,最鮮活的例子就是上賽季新晉MVP,字母哥。初進NBA雖然技術平平,但是憑藉著身體天賦的碾壓依然站穩了腳跟。

籃球訓練師雖然技術和基本功比較紮實,但是一般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身體條件較那些NBA球員來說差很多。空有技術但是沒有硬件條件,那麼技術在美職籃這樣的最高級別的賽場上也是難以發揮的。所以說,籃球訓練師大多都是技術紮實,肯下功夫研究最實用技術的平凡人,所以他們能訓練球員,但是卻打不了正經的NBA比賽!

急速觀點:一招鮮吃遍天,很多訓練師有著紮實的功底、全面的身手但是沒有特別異於常人的閃光點,在需要各司其職的團隊籃球裡面可能就沒有那麼出色。所以,訓練師可以用自己的專業技術教出出色的球員,但是自己卻打不了,就像舉重教練能夠教出世界冠軍自己卻不能舉起冠軍的槓鈴一樣!


急速籃球


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不說體能訓練師,只說負責籃球訓練的訓練師,其中很多人以前都是專業籃球運動員,有的參加過職業比賽,退役了,有的可能沒打過職業,但在校隊比較出名,甚至有的人只打過業餘聯賽,在校隊也不出彩,但肯定參加過系統籃球訓練。



喜歡看NBA球星訓練視頻的人都知道,這些籃球世界裡的佼佼者,平時訓練都要找一個訓練師全程陪同,對訓練師言聽計從,有時甚至會手把手教動作,球星還經常第一遍學不會,需要反覆強調。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疑問,這些人已經是NBA球員了,還需要人教嗎?不應該是他們教別人嗎?今年夏天休賽期,特雷楊專門和訓練師一起開發了新投籃方式,特雷楊這種球風飄逸的全能進攻手,都需要從訓練師那裡學技能,訓練師們都這麼強嗎?


這個問題我真正想說的是,職業球員為什麼能成為職業球員

職業球員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單論某一項技術,職業球員不如訓練師也很正常,這些訓練師在業餘比賽裡都是殺神的存在,但離職業有很大差距,因為職業球員需要的是綜合素質。


有能力打職業卻遺憾錯過的人,原因多種多樣,有的身高不夠被淘汰,這個最常見,有的遭遇傷病,像大家都知道的紀錄片《10000小時》的主角德文威廉姆斯,就曾遭遇嚴重傷病。這些屬於先天劣勢和意外。



更重要的是天賦上的差距,比如運動能力、耐力、頭腦等等。舉個例子,那些訓練師在沒人防的情況下能做出很多NBA球員都無法掌握的技巧,但真到了NBA賽場,可能動作直接變形,對抗幾次就找不到北了,這一點不丟人。但如果把這些技巧教給球員們,他們到了場上就能用出來。因為他們首先能適應NBA的強度和節奏,這是由天賦決定的,靠刻苦訓練也很難得到。


NBA很多球員的投籃動作像沒打過球似的,西蒙斯能成為狀元,卻不會投籃,可能隨便找個大學裡打不上球的,罰球都比霍華德好,但這些人能在NBA打球,是因為其他方面的素質足以傲視群雄,彌補了某方面的缺失,才能成為籃球世界裡的佼佼者。


所以啊,職業球員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一定有異於常人之處,賽場上再平庸的人,拉倒低級聯賽都是最強王者。NBA打不上球的小後衛到CBA能場均40分,就是這個道理。



訓練師們很強,但只是單方面強,而且更適合訓練與教學,距離上場比賽,尤其NBA賽場,那可遠著呢。


木南侃球


在美國,每個球員都有一個NBA夢,你問他們想不想打NBA,他們的回答肯定是想的,但現實的問題是NBA不要他們,為什麼不要?

一是他們沒身高;二是他們沒最好的身體素質;三是他們沒被選秀選中,當然,最重要的是NBA球隊認為他們天賦不夠好,上升的空間不大,可能你會說小托馬斯是例外,但現實是小托馬斯只是身高矮了點,他其他方面的身體素質都是NBA頂級的存在。

拿全美最知名的籃球訓練師加農貝克來說,他指導過不少NBA球星,比如杜蘭特、小斯、TJ福特、JR史密斯等人,也被喬丹、詹姆斯等人的籃球訓練營邀請當教練,他自己還出過25張暢銷的籃球技能教學DVD,而跟其他現役球員一對一時也不落下風,記得好像還打爆過CBA某名將,如果他去CBA的話,相信也能大殺四方;

貝克當年也差點進了NBA,他曾經在掘金隊打過夏季聯賽,後來因為前面所述的原因,他沒有被籤中,不過這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優秀的籃球訓練師。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當籃球訓練師沒什麼不好的,地位和收入並不比球員甚至球星們差。

籃球訓練師做的好的話,也是很吃香的,不會比NBA球員差,加農貝克通過從事籃球訓練師,結識了不少球星,這就是一個人脈的積累,有了人脈,他受到的邀請就會更多,身價也自然是水漲船高,後面開訓練營,收入自然也不菲,一年下來賺個幾百萬不成問題,並且這行對於年紀的要求不如職業球員那麼嚴格,30歲、40歲以上的高薪訓練師大有人在,對了,退役後的納什也經常去勇士隊客串訓練師,當球隊顧問,勇士隊在奪冠後還刻意為納什頒發了冠軍戒指,這說明在NBA,球隊對訓練師態度是有多麼看重了。

再舉個年輕點的籃球訓練師克里斯-布里克利,他是一個白人,長的有點帥,有點像教授,他現在是安東尼、米切爾、CJ、倫納德等一眾球星的御用訓練師,業內的名氣很大,不過布里克利年輕時天賦平平,在NCAA表現一般,早早的告別了他的NBA夢,不過小夥勵志在籃球教練工作闖出一片天;

經過自己的努力和人脈的積累,他現在已經是NBA裡的明星訓練師,開了自己的訓練機構,也利用高人氣開潮牌店,他是目前最會賺錢的籃球訓練師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