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哪一句?

許書榮


弱冠失恃,前途坎坷,世態炎涼,我最喜歡“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而立之年,名庠高中,躊躇滿志,我最喜歡“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涼風拂檻,獨坐撫琴,目送歸鴻,我最喜歡“漁舟唱晚,音窮澎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斗室品茗,極目煙海,神馳宇內,我最喜歡“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撫今追昔,感悟興廢,不勝唏噓,我最喜歡“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藤王閣序》,通篇妙句,隨境興懷,豈止一句之“最愛”!


山海村人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和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兩句真的在我比較失意落魄的時候給了我莫大的力量,去年剛畢業,普通家庭孩子普通二本大學,偶然機會學的計算機,小時候條件不如別人就落後一大截,現在畢業快一年從什麼都不會成長到現在對計算機編程網絡安全比較熟悉,我想真的是為了夢想奮鬥,同時生活工作中的事讓我對這兩句話感觸良多


閣樓間的陰影


王勃的《滕王閣序》,韓愈稱之為“讀之可以忘憂也!”是駢體文的登峰造極之作。作者通過寫洪州盛景、滕閣盛況、閣中盛宴,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情懷。把寫景和抒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王勃被譽為“天才的文學家”,勃文多佳句,字裡行間才情灑落。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千古寫景佳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此句寫景美不勝收:

對仗工整美

上句“落霞”“孤鶩”與下句“秋水”“長天”都是名詞性短語,並且句中有自對。上句中的“落霞”對“孤騖”,下句中的“秋水”對“長天”。對仗極工整講究!

色彩對比美

欣賞本句的色彩美,必須聯繫上句“雲銷雨霽,彩徹區明。”雲消雨停,陽光普照,天空晴朗。所以才會有晚霞。以藍色晴空作背景,夕陽西照,晚霞燦爛多彩,遠觀孤鶩,身影暗淡。再加上清澈的江水,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

動靜結合美

“落霞與孤鶩齊飛”,是動景,“秋水共長天一色”,是靜景。一動一靜,以動襯靜。再聯繫下句來看,“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傍晚時分,漁夫在漁船上唱歌,歌聲響徹彭蠡湖濱;深秋時節,群雁感到寒意發出驚叫,叫聲一直延續到衡陽水邊。好一幅動靜結合的和諧畫面!

空間立體美

晴空、晚霞、孤鶩、秋水,景物從高到低,從遠到近,從上到下,層次分明,境界開闊。給人強烈的立體美!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滕王閣序》是名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駢文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可謂字字珠璣。其中“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一句,更是人盡皆知,廣為傳誦。不過相比於這句“千古第一寫景絕句”我更喜歡“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魏武帝曹操曾在《龜雖壽》中發出這樣的感嘆:“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人生一世,難過百年,即使是英雄豪傑,也不免對人生苦短髮出無奈的感嘆。何況寫作《滕王閣序》時的王勃不過是身無功名,毫無建樹的一介布衣而已!

正如他自己在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面對自己沒有完成的偉業和匆匆逝去的時光也只能用這樣的句子來安慰自己。可是王勃卻不一樣,他年紀輕輕的,正當盛年卻已然說出了:“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這樣令人振奮而又心酸而又無比振奮的句子,這是他對自己年老之時的期許,也是對全天下所有鬱郁不得志年輕之人的寬慰。


斯人已去,佳句永存。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是所有年輕人在沒有成功時的奮鬥宣言,是所有歲在暮年成功人士的座右之銘。更是我的精神食糧——“老當益壯,寧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舊事舊人歷史說


我不是什麼專家,也稱不上對《滕王閣序》有多麼深刻的理解,上次看《滕王閣序》也還是在高中時候。我記得那一篇文章成語很多,當時說不出什麼心境,讀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時候,突然有一種止不住的悲。

老也是用容易說的嗎?想起蘇軾的“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豁達的蘇東坡或許更能理解王勃的“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吧。但當時對未來充滿迷惑,發著閒愁的我,記住的都是關山難越,失路之人,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只是今時今日的我忽然想到,那個風華正茂的王勃,在寫完“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樣的句子之後沒多久就溘然長逝了。

不論他怎樣的懷才不遇,怎樣的豁達,怎樣的千古流芳。

也許,這就是所說命運的玩笑吧。也許變老,和死亡跟君子見機,達人知命相比,真的很容易。看起來,更像是強顏歡笑。


小有一帥罷了


王勃年少成名,相傳他六歲就能寫文章作詩,十六歲因一篇《宸遊東嶽頌》,被授朝散郎,成為當時最年少的命官,連唐高宗都稱讚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洪州都督重修滕王閣完成,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正好王勃南下探親,途徑此地,參加盛會,即席寫下了這篇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

要說《滕王閣序》中最喜歡的句子,那真是很難抉擇,在此分享我非常喜歡的三句。

1、“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王勃由眼前的滕王閣想到了宇宙的無窮,想到事物的興衰成敗皆有定數,使文章的境界大不一樣。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描繪了一幅絕美的景色。紅色的夕陽餘暉和蔚藍的水光相接,水天之間,落霞中,一隻孤鶩飛翔。

3、“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這句寫出了此時王勃的心境,鬱郁不得志,流落他鄉,前途未知。


閱讀與思維


通篇頗多名句,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神采飛揚,手法多變,有遠有近,繪聲繪色,時濃時淡,或俯或仰,音韻鏗鏘,氣勢奔放,動靜結合,意境渾融。

  • 主要抒發報國熱忱和“老當益壯”、“窮且益堅”、努力振作,自強不息的情操與抱負,富有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和少年氣盛的特點。佈局嚴謹,層次分明,上半部描寫為主,下半部重在抒情,但描寫中有敘述,抒情中有議論,並且將這四者融合,同時運用了工整的對偶,瑰麗的辭藻,酣暢的筆調,恰切的用典,書寫了真情、美景和宴會的盛況,表現了自然之趣。
  • 如若非要選一句最喜歡的,那麼我選這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歸來的漁船在暮靄裡唱歌,聲聲響徹鄱陽湖畔;受驚的雁群在寒風中哀鳴,漸漸消失於衡陽水邊。

崔達可—朝聞道


喜歡王勃很久了,對他的讚歎太多了,我笨拙的語言無以復加。王勃家族才人輩出,王勃更是少年英才,登峰造極。可惜早逝,留下詩篇不多,但仍不失為初唐四傑之首。

一篇《滕王閣序》驚豔世人,流傳千古,寫景首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如電影大片,唯美恢弘。

感受自然,深刻入理: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感受世態,推己及人: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感嘆命運,熱情澎湃: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真如王勃詩中所言:“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千古絕唱,誰與爭鋒?


隴原君


自然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當年王勃只有二十出頭,一個青年人,能夠寫出《滕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篇。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只不過古來文章詩詞多有化用,像王勃的《滕王閣詩》中的最後一句,就是“檻外長江空自流。”而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有“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的名句。可見,李白的詩句是化用了王勃的詩句。南北朝著名文學家庾信,有一篇《馬射賦》。其中就有“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與春旗一色”一句。很顯然,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是從庾信那裡化用來的。

只不過這不是簡單的抄襲。古人的化用,是一種借鑑之後的昇華。源於前人,卻高於前人。


抱香樓主


《滕王閣序》是一篇很經典的文章,高中那會兒就背下來了,裡面有幾句我特喜歡的句子: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3.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5.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