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粵東有單叢,粵北有英紅。

英德紅茶誕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

它的基因來自雲南大葉種(滇紅)與鳳凰水仙(單叢),繼承了大葉種的深厚(高酚氨比)與單叢的高香,特別適合製作紅茶。

茶湯濃而不澀,香氣顯而不膩。

1959年成立的英德茶葉試驗站是英紅的創制者,後來成了廣東省茶葉研究的中心,升級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這也是此次英德之行的第一站。


茶科所坐落於英德市北面英紅鎮,背靠秀才山,面朝武廣高鐵。廣東省茶樹種質資源庫就在這山林與高架之間。

百畝茶園保留了1200多種茶樹。大中小葉種,變異品種與野生種,國家級良種與新品種,剛栽種的樹苗與生長了數十年已有三四米高的老叢,應有盡有。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英德紅茶最出名的是英紅九號。顧名思義,前面還有八個兄弟。在資源庫裡可以從一號開始盡覽英紅譜系

之前也喝過好幾種九號,價格不菲,但口味差距較大。這次來也是試試當地的九號是什麼味道。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秀才山之中有水庫,山好水好,吸引許多茶廠進駐。其中有在全國也屬於老資格的國營茶廠——

英德茶廠

英紅還沒有面世的時候,這個茶廠已經有了,甚至比英德茶葉試驗站還早兩年建成。當年是名副其實的帶頭大哥,率先出口歐洲,1963年其生產的葉茶一號被選為英國皇室用茶。

後來改名為紅旗茶廠,廠區佔地幾十畝,廠房8萬平米,處處都留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資格老,規模大,但也和諸多國營廠一樣,不能避免改制的命運,連自己的字號(廠名)都被註銷了。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收購方有背景,也具眼光,重新拿到字號,裝在舊殼裡。這樣一來,自己彷彿有了前世,壽命一下子往前延伸了半個世紀。


喝茶喝多了,就知道了許多這樣的八卦往事,也更加確定任何時候都要對這些歷史、概念付之一笑,專注於一杯茶湯的好壞高下。

春茶早已售罄,試過英紅九號的夏茶、秋茶,不刺激,但比較寡淡,特別是高香特徵不顯著。

廠區負責人拿出陳放了十一年的老英紅,號稱其他地方絕對不可能有。

平心而論,茶湯很滑,滋味類似於熟普,但幾乎沒有紅茶的特點。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上圖是英紅九號茶樹,葉片很大。

英紅大多都取一芽兩葉,加之有大葉種的基因,因此條索比正山小種粗壯許多。

更高級的叫金毫茶,採摘標準更苛刻,一芽一葉甚至獨芽。金色更顯,條索秀麗,茶湯更鮮潤細膩。

但一般不會大批量製作,成本高,也傷茶樹。

在另一家茶廠,試了價格高的金毫茶與一芽兩葉普通版英紅九號。

我自己更喜歡一芽兩葉,茶湯濃厚,有張力,彷彿正山小種裡的大赤甘,雖然香型完全不同。

茶要有點脾性才耐喝,就像“不那麼好看的人才耐看”。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北江自北向南貫穿英德市,也連著英紅鎮。支流翁江在其東,途徑東華鎮;連江在其西,懷抱石灰鋪鎮浛洸鎮

這四個鎮子都是英紅的主產區

這裡不但有水,還有類似於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在英德以西,名字也好聽:英西峰林

茶園在景區裡,自然也成了景。茶季採茶製茶,閒時旅遊觀光,兩不誤。

比如這一片茶園,鋪滿偌大的山頭,背靠竹海,面朝峰林。前有油菜地,其間有桃樹柳樹。

春風一起,色彩該有多絢麗。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茶樹已經修剪,正在施肥。茶園主管介紹說持續八九年都是施有機肥:先鋪花生粕,再用發酵過的牛羊糞,最後施袋裝有機肥。

山風間或吹起,滿園都是肥料的酸味,蜜蜂在茶花上奔忙,偶爾有斑斕蝴蝶不知恐懼的停在腳邊。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紅茶家族的後起之秀,夠味、夠勁

繼續在這山水之間拜訪,試茶,聽八卦。

平心而論,只要是大廠商,生產的英紅九號都具備一致的特點,差距只是醇厚、持久與穩定。而有噱頭的老樹英紅、陳年英紅都不如普通的英紅九號春茶好。

春茶沒有了,只能等待,但能確定的是,有乾淨的好茶。

總不能空手而歸,土產還是要帶點。鹹香花生,麻竹筍乾,日曬紅薯幹,每日在野地林間蹦跳的土雞,都像英紅一樣夠味、夠勁

這才像“活過”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