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國畫呢?

博仁書畫


一、國畫的起源

國畫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所以稱之為中國,繼而,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二、國畫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國畫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三、國畫的題材包括哪些

中國畫自古就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科,其師承傳授,都依老師的專長按科進行。元代以後,人物畫衰落,山水、花鳥興盛。


四、國畫題材與人之間的關係

中國畫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中國畫之所以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幾大類,其實是由藝術昇華的哲學思考,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五、國畫的意境和格調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我的圖像、人的性情。

六、國畫裝裱

國畫裝裱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對於國畫創作者以及國畫收藏者來說都是要了解以及清楚的地方,裝裱的成功與否直接與其保存的時間與方式有很重要的聯繫,並且裝裱的樣式形成一種對藝術品極好的烘托作用。一幅完整的國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於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畫大多畫在易破碎的宣紙上或絹類物品上的。裝裱也叫“裝磺、“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後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通過以上對國畫基本信息的瞭解,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需要具備多方面知識的積累。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繪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

首先,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



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第三步,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

第四步,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第五步,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主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繪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列舉了一大堆如何欣賞國畫,不知理解的是否透徹,您覺得國畫我們應該怎樣去欣賞呢?歡迎您接著說下去。


走進洪門


欣賞國畫一般是從構圖、意境、技法、寓意這幾個方面進行賞析!

一般來說國畫構圖要合理,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平衡的,很少出現一側景物特別眾多繁茂,另一側幾乎沒有,給人的感覺是畫面在傾斜一樣,合適的佈局是非常完善的!

其次,國畫描繪會塑造出一種意境,比如泰山巍峨,旭日東昇等讓人能夠感受到畫家所要描繪展現的感覺,讓人能夠細細的去品味,去賞析越看越有味道!

第三,描繪國畫並不是隨意塗抹,而是遵循一定的技法和繪畫理論,比如繪畫角度有三遠法,描繪山石有披麻皴、斧劈皴、錘頭皴各種皴法,描繪樹木植被有單勾法、雙勾法等等,通過技法也可以展現書畫魅力。

第四,通過書畫可以品味畫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寓意,是積極向上,是寧靜淡雅,是逍遙自在等等不同的情感,也可以欣賞國畫!

除了這些之外,也可以從繪畫用色、用彩、細節處的描繪,畫中景物的多少來欣賞,舉例如下,

許吉爾的斗方,高山流水青綠寧靜,房屋細緻,還有文人憑欄遠眺,給人的感覺非常遼遠淡泊,如同人間仙境一般!

李佩錦的煙雲觀瀑,通過平臺上老人仰望飛瀑展現了水的動感,山石雲霧塑造寧靜之美,展現了淡泊名利的情懷!

給幾幅畫可以對比欣賞,


唯美悲傷的愛情


前面兩幅山水挺好,有筆有墨,有傳統筆意。其它那幾幅太業佘了,欣賞畫和欣賞字差不多,都得靠譜,不能自己想怎麼寫就還麼寫,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國畫講究健筆見墨,初學多忽略這一點。





雲雪書畫


1一幅國畫必須留天空地,然在其間置影物。或上虛下實,或下實上虛,或上下實而中間虛。同時,在畫中形態必須有主次之分,主與次之間有相互對應的朝揖關係。忌沖天撞地,橫撐兩邊。

2一幅畫中各部分彼此聯繫的重要條件是呼應顧盼,反之是一盤散沙。呼應和顧盼之間要有畫內的呼應與畫外的呼應,要有彼此情感的對應,還要有形式,色彩,筆墨,書法,落款上的呼應顧盼。

3造勢要有形象的運動感,如同佈置陣勢,在方寸之間的畫面中形成萬里之勢的感覺。明代顧疑遠在《畫引《》中說“凡勢欲右行者,必先用意在左,勢欲左行者,必先用意在右。或上若,勢欲下垂,或下者,勢要於上聳。”有勢,肯定有形態上的相讓與跟進,也就是開合爭讓,或左爭右讓,或右讓左爭,如果一幅畫裡沒有開合,畫幅就塞實了,無勢。

4畫面應有疏有慮,不能平均羅列,要有聚有散,有極密處,亦有極疏處。就是虛實變化。一般情況下,聚,密,緊,重是互相關聯的,散,疏,松,輕也是互相關聯的,但不絕對,聚不一定要緊,而要聯繫著松。古人說“密處不使通風,空處可使走馬”。有疏密可打破平,齊,均,當平而不平,齊而不齊,均而不均。

5畫的脈絡,也就是佈置眾多景物時,有一條聚合成勢的線貫穿在裡邊,把景物都連起來。脈絡,不是全擺在外邊的,要有起伏,有隱有顯。要有藏有露,不能都畫出來,也不都藏。畫上的空處就是藏處,即虛處,實處就是外露,就是畫處。有畫處易,無畫處難。

6留白是中國畫的特殊表現手法之一。中國畫的空白事實上並非空白,而是虛藏的地方。所以白在畫面上很重要。作畫實中求虛,黑中留白,如一燭之光,通窒皆明。(黃賓虹),所以說,沒有空白藝術處理便不成其為中國畫。畫中的空白關係到,空與實相生,相對,實與虛,空與疏的關係,疏密關係的處理。

7畫面上八須錯落不齊,要有主次,一虛一實,一疏一密,式左一右二,或上奇下偶,或近高遠低,反之亦然。如果不室靈畫面會不生動,死板,缺少生命力。


明月1218420406


國畫我們該怎麼去欣賞呢?我一直在畫國畫,談談我的體會。

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它通過筆墨紙硯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優美。一般我們欣賞時要看這幾個方面:

  • 看畫的整體效果,看整幅畫的佈局,看筆墨的功底,是否流暢自如,如行雲流水一般。色彩的搭配,是否和諧。
  • 看畫的寓意,一般國畫都是有寓意的。比如牡丹象徵著富貴;大雞小雞🐥象徵著吉祥;葫蘆象徵著福祿;松鶴象徵著長壽;梅蘭竹菊四君子;柿子象徵事事如意;魚🐠象徵著年年有餘。等等
  • 看畫的創意~情景交融的意境創造即:將大自然的美與文人逸趣(中國文化)緊密地糅合在一起,用高遠、平遠、深遠(或合三遠)法的結構畫面。
總之,我覺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文學藝術(詩情畫意)和筆墨技巧以及中國畫色彩的魅力等方面去品味(欣賞)中國畫作品。


雲生活ABC


國畫藝術品種類多,如國畫人物畫,包括仕女,神仙圖,民俗人物。在民俗人物畫中,劉文西大師的陝北民俗畫是一絕,他用筆簡練,人物形象深動,以水墨為主,施以淡彩,他的畫主要特徵是眉開眼笑,笑不露齒,畫中人物對生活充滿甜蜜和自信,具有宣傳畫的感染力。



國畫花鳥畫,多以小幅畫為主,即小雅,畫風有工筆談彩,或寫意。畫鳥畫又以富貴牡丹最受歡迎,一是名好,意好,合人們心裡的富貴心意,二是花鮮豔,以紅為主,氣勢紅火。在國畫欣賞中,—幅畫的氣勢很重要,鮮豔的花,水色飽滿,墨色濃豔的底葉要肥厚,有些畫家乎視葉的對比,花畫的好,但用來託畫的葉畫的乾枯,這種畫難看,富貴花只有葉肥才花豔,才佩富貴二字。也只有這樣才有富貴的氣勢。

國畫山水,我不喜歡畫面過滿的山水,我相信大家都有供識,山水畫要能開闊人的視野,我們通常有—種這山望到那山高,影越深越能舒展視野,如下圖的山水。畫面最忌兩塊大板石,只有—線光,給人壓疑不透氣的沉悶感覺。



國畫的清雅小魚蟲類畫最忌大幅畫,就好比你拿著放大鏡看畫,一切敗筆—露無餘,魚蟲類以尺鬥為妙,筆墨簡練,—氣阿成,生動,這樣的小畫不論是寫意或工筆,畫家好製作,賞者也少挑毛病。

賞國畫是收藏國畫的必備知識,學會賞畫,除上面我提到的,還要注意,詩境畫意,即有些國畫畫家要配詩,凡半邊紙都題詩的畫別去看它,這樣的畫不論不類,屬於半調子畫,我們說國畫是形到意到點到就完,大篇的文章,寫的清清楚楚,那不用賞嗎。



賞國畫別追名人的屁股後面,名人的東西不一定就好,它只是—種明星身價,多是被經紀人的炒作來抬高價值。不收藏貴的,只收藏自己喜歡的。


曾憲全110401818


我想用我的經歷來談談欣賞和鑑定的故事。

我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的時候,老師們講到關於書畫欣賞的問題,期間,還有幸參加了一次中國書畫鑑定的講座,做講座的都是我們國內鑑定界的高手。

【請看真作品的整體與細節】

中國書畫欣賞鑑定培訓的最後一天,專家老師要求參加培訓的學員把自己帶來的收藏品帶到課堂上,讓鑑定專家作為品鑑的對象,現場說法。其中有一位老先生(大約60歲左右的樣子),帶來了他收藏的20幅書畫作品,讓專家們來一一鑑定其真偽。


專家們首先讓他打開了一幅作品,稍加端詳,毫不留情的指出這是一幅贗品,老者眉頭緊蹙。老者又打開一幅,專家還是認為是贗品無疑,老者搖頭嘆息。直到老者用顫抖的雙手打開第10幅作品的時候,已經是大汗淋漓了。後來,專家不再讓他繼續打開了。結果是,除了現代幾位在世畫家的作品是真品以外,其餘都是贗品!

書法欣賞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普通百姓很難正確欣賞和品鑑的事兒。書畫欣賞需要專業的眼光和知識,是一個系統的完整的科學體系。就是咱們一般人的欣賞水平也需要有這樣的“眼光”——它包含了作品的氣韻、筆墨、意境以及詩情畫意等創作內涵,這需要我們欣賞者與創作者之間建立起一種創作的共鳴!其實,欣賞也是一種再創作。

古代人物畫用古玩鑑賞家趙汝珍的話說要:觀其顧盼語言,花卉果品要觀其迎風帶露,飛禽走獸要觀其精神逼真。山水畫要觀其山水林泉清閒幽曠,屋廬深邃,橋約往來,石老而潤,水淡而明,山勢崖嵬,泉流灑落,雲煙出沒,野徑迂迴,松偃龍陀,竹藏風雨,山腳入水澄清,水源來脈分曉,這樣的畫即使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亦為妙品佳作。如人物似屍似塑,花果類瓶中所插,飛禽走獸只取其皮毛,山水林泉佈置迫塞,樓臺模糊錯雜,小橋強作斷形,境無夷險,路無出入,石無立體之效果,樹無前後左右仰俯之枝。或高大不稱,或遠近不分,或濃淡失宜,點染沒有法度,或山腳浮水面,水源無來路,雖然落款為某某名家,定是贗品。

可能是有點偏題,因為前面幾位專家對國畫欣賞做了詳細的解釋,我就扯的遠一點,但是,我只是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對欣賞和鑑定的問題有所重視。

再次感謝您!


郭伯一書法課堂


中國書畫的大美,是“平凡”之美。“平凡”是一種心情,而不是平凡的無所作為,更不是淡而無味的意思。“平凡”是一種涵養,是一種沒有參加任何潤飾,借用了最為奢侈的言語,把最深沉的意境、最富裕情味的意味表現進去。畫面的“平凡”之美更是表現了畫家技法的高度和思維的深度。

書畫是文明提高的連續歷程,更是文明的啟發,所以他是從生涯所需而來。因此書畫本身就帶有“平華有調”的天然之美。書畫的藝術之路也是由生涯所需所漸漸演化而來,歷程中經過了熱心瀰漫、豪放澎湃、五彩絢麗,然而這些都是書畫由生涯所需到啟發文明,到教化大眾,到豐碩生涯,到彰顯身份的必經之路。當書畫成形為藝術後的返璞歸真才是真正的書畫藝術,才會把功用性轉化為藝術性。

“平凡”就是書畫藝術的中情意義,也是中國書畫的所發生到成為藝術品後沒有損失實質的書畫應有的外延。書畫的“平凡”之美,始終都隨同著書畫走到了今日,兩頭書畫也經過了無數的開展和革新,然而原生的“平凡”之美始終沒有被代替和遺棄。藝術起源於生涯,那麼她就必需依託於生涯。當然前面還有一句話就是“高於生涯”。這也是稱謂為書畫藝術而不再是用書畫記載的起因。書畫是把生涯的提煉、整合、再塑造。其中外面更是參加了人類的聰明和思維。

書畫不只是藝術,更是一種生涯,是表現生涯的態度和心情。簡樸、純樸的“平凡”之美,詩情畫意的文人情懷,更是深深紮根在我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宗白華先生說過一段話:“所有藝術的美,以致於人格的美,都趨勢玉的美,外部有榮耀,然而悠揚的榮耀,這種榮耀是極燦爛,又極平凡”。


眼鏡哥說科技




欣賞國畫,是一種修養,須要一種素質。

面對一幅具體作品,你可以理性分析,這是有前期“素養”,有眼力,既有感又有情。你也可以是一個僅憑直感而產生好惡的評判者。

國畫,作為一種特定的藝術欣賞品,不要脫離它自身的特質點。首先,“漢文化”基因,所謂“畫中有詩”的抒情尚意性。無論何種題材,山水、人物、花鳥。不管什麼技法,是工筆、是寫意。都是重意而遺形,舍貌而會神,而不斤斤計較 形象的準確逼真,甚至根本就不管畫的是什麼。如同九方皋相馬,不記毛色牝牡。正如蘇東坡詩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當然,創作者還是要有基本的造型能力的。齊白石先生的觀點是“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再就是“書畫同源”的民族文化特色。從筆墨功夫上品趣味兒。勾勒皴擦,見筆力。水暈墨染,出氣韻。

南齊謝赫的六法論,不僅是畫法,同時也是“欣賞法”。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模移寫。



真空妙有無量壽


謝謝約請,.1,從風格,個性特色上來看美學,有的雄強,有的秀麗,每個畫家給觀都呈現不同面貌,


風格是一個畫家區別於其他畫家特色,是檢驗一個畫家成熟與否的標準,畫家沒有自己構成筆墨獨特藝朮形式,談不上畫家,第一點,國畫講究書法與繪畫同源,國畫的點,線條,都來自書法的用筆,畫家腕底功夫必須過硬,保證毛筆畫到紙上的每一條墨跡,必須俱備濃,談,幹,枯,溼形質要求,近代大師如南黃,北齊,齊白石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篆書線條入畫,題寫行書有古拙之氣,書法,取法於秦漢碑版,形成自己鮮明個性特色,







黃賓鴻大師的山水畫,用筆如篆籀,遒勁有力,行筆謹嚴,有縱橫奇峭之趣,焦墨,潑墨,幹皴宿墨,積墨,通通上畫面,書法中的屋漏浪,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如虹,構成了黑,密,厚,重,的山水畫風格,



兩位大師從用筆用墨都達到古人說的,氣韻生動,都有鮮明強烈個人風格!

2.提材不同,國畫分為,王子武人物畫,傳統筆墨功底紮實,人物神情性格刻畫細緻傳神





花卉,
唐伯虎山水,畫面表現兩高土,遠離鬧市的車水馬龍,塵囂,隱居山林,一書童正煮水泡茶高土正談經論道寄情山水,不亦樂乎,
劉繼滷猛獅圖,保持傳統筆墨,又不失骨胳肌肉體積的嚴謹,表現了下山發現前面獵物,正欲飛耀跳起,順間的動態與表情!


。於非闍工筆大師的畫


界畫,一種用直尺,畫亭臺樓格的畫。




從畫的顏色分,淺洚,水墨,現在大部分山水畫都是這兩種,青綠山水是宋朝,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一種不透明礦石顏料,分多次薄薄積染,效果光影淋漓,松而不散,

張大千金碧山水,部分用金粉上色,除光影感外,給人感覺富麗堂皇,山河壯美,


技法上分,粗寫意,沒骨,下面畫是唐朝,吳道子白描人物素白潔雅,體現了人物的仙風道骨,技法是用了高古遊絲描,

潘天壽大師指還畫,給人有種乾裂秋風,細潤春雨的幹覺,



從紙質分,生宣,熟宣,從從形式上有,團扇。冊葉,扇面






,鏡心,

欣賞人物畫,看用筆用墨是否表達了人物神情,眼睛是否傳神,動作是否協調,

3,看畫面詩書印,中國古畫是書畫印的結合,只有完美結合才是完品,





元,明文人畫家每畫必題詩,表達畫外意境,這是對畫家思想補充,通過詩觀者可看到畫家作畫的心情,感動,悲傷,弧寂,

4.看畫的意境表達,除俱備以上能力,這點最重要,是多年畫家文化知識積澱,和筆墨功夫的體現,其精神層次更重於表現形式,是畫家心靈萬象,代山川而立言,其以形寓神,情由景生,如元代畫家倪雲林的畫,用筆瀟灑,清逸,幹墨皺擦,中鋒轉側用筆的折帶皺,一河兩岸的山水畫,給人一個字乾淨,畫面古遠,幽趣,簡潔率真,瀟灑談泊,即滲透了文人畫高古,又體現了超世,絕塵的情懷,看他的畫忘了世間俗事煩腦,彷彿站立在廣緲浩罕宇宙間與整整個身體與天地溶化!





元黃公望大師的山水畫,用張馳有度的筆法,墨法結合詩詞書法,為我們創造牲的留下一洗凡間萬物塵的絕世山水畫!元黃公望,倪贊,明朱耷,徐渭,四個大師的文人畫風影響了後後代幾百年,代表了文人畫的最高景界,



淺見,不當望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