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春節,王安石寫得喜氣洋洋,而他卻落寞感慨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鐫刻在內心深處的文化符號,更是一種感情寄託。詩詞的傳承,不僅把文字瑰寶展現在我們面前,更重要的是其中也存放的古人對時代的記憶。

關於春節,文人們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名篇,今天咱們來看一看有關於春節的古詩詞,以及其中描繪的古時候的春節。

古詩詞中的春節,王安石寫得喜氣洋洋,而他卻落寞感慨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屠蘇,指屠蘇草泡的酒,古代風俗春節飲屠蘇酒。這兩句說:在鞭炮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春風把溫暖送入了屠蘇美酒。詩句藝術地概括了辭舊迎新、喜氣洋洋的場面,歷來傳誦不衰。曈曈,日出時逐漸明亮的樣子。

桃符,一種繪有神象掛在門口辟邪的桃木板。兩句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陽遍照千家萬戶,人們除舊迎新,換上新的桃符。今常引用下句說明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古詩詞中的春節,王安石寫得喜氣洋洋,而他卻落寞感慨


《除夜宿石頭驛》唐•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在這一年將盡的除夕之夜,萬家團聚,可我這離家萬里的遊子還滯留在旅途之中。詩句以悠遠的時間性與廣漠的空間感相對照,突出旅人孤單冷落的悽苦心情。

有人會問:一個封疆大吏(四品),怎麼可能孤館寒燈,因此有人斷定,戴叔倫的情緒一定是無病呻吟的。

其實,在“安史之亂”剛剛結束的唐時,官員的經濟情況並不樂觀,在早些年,杜甫不就因為俸祿無法養家,只好辭歸自謀生路嗎?

因此,戴的情感當是真實的,切膚的,再加上,就算一個官員回鄉,在除夕之夜仍然沒有到家,他也會自然而然生出人生感慨吧。

古詩詞中的春節,王安石寫得喜氣洋洋,而他卻落寞感慨


《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在這除夕之夜,故鄉的親人一定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明天又開始新的一年了,斑白的兩鬢又將因思念之苦而增添新的白髮。

詩人巧妙運用“對寫法”,不說自己思鄉而說故鄉思念自己,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

古詩詞中的春節,王安石寫得喜氣洋洋,而他卻落寞感慨


《除夜雪》宋•陸游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四更時分,北風送來一場大雪,鵝毛般飄飛……瑞雪兆豐年,對此時的詩人來說,還來不及舉起盛了半盞屠蘇酒的杯子慶賀,已經在燈下飛速寫著迎春的桃符。

古詩詞中的春節,王安石寫得喜氣洋洋,而他卻落寞感慨

《守歲》宋•蘇軾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東坡用形象的蛇蛻皮喻時間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終抓緊時間做事,免得時間過半,雖勤也難補於事。努力應從今日始,不要讓志向抱負付諸東流。

古詩詞中的春節,王安石寫得喜氣洋洋,而他卻落寞感慨


《新年作》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每次到了新年,思念家鄉的心情就格外的迫切;一個人獨自流落天涯,一想起家鄉的情景,忍不住滿懷的痛苦,思鄉的眼淚便一滴滴地往下流。

這首詩的作者有稱是宋之問。年紀老大的人,每到新年,感傷天涯淪落,更添無限愁苦,便可用“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兩句詩,來形容悽楚苦痛的心境。

讀者們,關於春節的詩詞,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