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中,為什麼瓦刺很容易就放回朱祁鎮?

縹緲峰下一粒沙


準確的來說瓦剌並不是在土木堡之變中將大明皇帝朱祁鎮放回來的,而是在土木堡之變一年後才將朱祁鎮放了回來,期間還經歷了一次北京保衛戰!那麼按理說瓦剌抓住了朱祁鎮,可以拿他做很多文章,為什麼還要將他放回來呢?今天小祁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土木堡之變前後的事情!


(明英宗朱祁鎮畫像)

變味的朝貢

話說自成祖朱棣征服瓦剌以後,瓦剌一直是要到北京來朝貢的。但是到了瓦剌領袖也先的時候,他在朝貢上動起了心思。

因為按照規則,中原王朝在接受朝貢時,往往會以更加豐厚的禮品回贈朝貢者,以顯示天朝上邦之禮儀,而且這個回贈往往是按人頭算的,也就是來多少人就要按照人頭回贈多少!於是也先就不斷增加朝貢的人數,同時還虛報人數,以獲得更多的財物,這引起了明朝的不滿,尤其是當時掌權的大太監王振,他堅持按照禮部實際報上來的人數回贈禮品,這同樣又引起了也先的不滿。


(也先影視形象)

於是也先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帶領著被他恩威利誘的蒙古各部兵馬分幾路大舉入侵明朝。

土木堡之變

在這種情況下,年輕氣盛的朱祁鎮和渴望證明自己的大太監王振不謀而合,於是又一次御駕親征開始了。

公元1449年七月十六日,朱祁鎮命其弟朱祁鈺監國,自己則親率文武百官和25萬大軍親征瓦剌!因為朱祁鎮寵信王振,因此軍政大權皆由王振專斷,同時幾十萬大軍居然只帶了一個月的口糧,可以說這場親征就像兒戲一樣,也註定了從一開始就是失敗的!


(土木堡之變行軍路線圖)

幾十萬大軍走了半個月才到大同,結果剛到鎮守太監就報告說瓦剌已經做好了準備,後來又聽說前線慘敗,王振於是決定撤兵。明軍如果能夠儘快的返回則就能當到大同旅遊了,結果王振突發奇想,想要朱祁鎮到他的家鄉蔚州巡幸。然後剛要到蔚州,王振又想到這麼多大軍經過他的家鄉一定會破壞當地的莊稼,於是大軍再次改道。就這樣折騰來折騰去,20多萬大軍早已是疲憊不堪!

大軍行至土木堡以後,王振選擇高地紮營,十五里以外才有水源,結果被瓦剌軍佔據。士兵飢渴難耐,於是掘地取水,結果挖井二丈都沒有見到水,而瓦剌軍則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將土木堡包圍起來!


(王振影視形象)

也先沒有選擇強攻,而是主動遣使詐和。朱祁鎮和王振居然沒有懷疑,王振隨即下令移營取水,。早已飢渴難耐的士兵蜂擁至河邊喝水,整個軍隊早已亂作一團,而這正是瓦剌軍所等待的良機!倉促作戰的明軍迅速被擊潰,最終有三分之一的人戰死,隨行伴駕的大臣幾乎全部在混戰中被殺,朱祁鎮則被瓦剌軍俘虜!

北京保衛戰

俘虜朱祁鎮對於也先來說估計就是最大的驚喜了,因為挾持著大明皇帝即使不能陷關奪城,也能勒索不少的財物!有了朱祁鎮這張王牌,他恢復往日蒙古帝國的美夢似乎都能成真了!

但是事實確和也先的設想大相徑庭!也先以送回朱祁鎮為由要求明軍打開城門,結果被明軍守將嚴詞拒絕!原來大明為了防止瓦剌以朱祁鎮為人質要挾大明,於是兵部侍郎于謙等大臣奏請孫太后改立郕王朱祁鈺為帝,而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就這樣,遠在塞外的朱祁鎮成為了太上皇,而本來從沒想過登基稱帝的朱祁鈺就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第七任皇帝!


(景泰帝朱祁鈺影視形象)

要挾大明不成,惱羞成怒的也先於是下令攻打大明,隨後長驅直入直抵大明京師。雖然明軍在土木堡損失慘重,但是在於謙的積極主持下,北京防衛早已做好了準備!

1449年10月11日,瓦剌大軍抵達北京城下,同時挾持著朱祁鎮。瓦剌大軍曾先後攻擊德勝門、西直門和彰義門,但都被同仇敵愾的明軍所擊退。加之天氣轉冷,瓦剌軍於11月8日不得不撤回塞外,就這樣京師保衛戰以明軍勝利而告終!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也先本以為握有朱祁鎮這張王牌會在對明廷的戰爭中佔盡優勢,但沒想到結果卻是損兵折將、大敗而歸,這使得也先不得不重新考慮朱祁鎮的利用價值。


(明英宗朱祁鎮影視形象)

作為一位成熟的政治領袖,也先表現出了他優秀的政治智慧。既然如今的大明從外面來看是鐵板一塊,那麼就想辦法讓明廷從中間開花,而朱祁鎮就是這一枚重要的棋子。

都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果將朱祁鎮放回大明,那麼大明就有了兩個皇帝,必然會因此而發生權力鬥爭,那麼此時的瓦剌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在1450年八月初二,在塞外呆了一年之久的朱祁鎮踏上了回鄉之路。八月十五日,朱祁鎮進入東安門,回到了闊別一年之久的北京城。


(民族英雄于謙影視形象)

只是也先再一次失算,朱祁鎮回到北京後就立即被鎖在了南宮中,未能有任何動作。直到七年之後景泰帝朱祁鈺病重,朱祁鎮才在石亨等人的擁護之下發動了政變,史稱奪門之變。但是這場政變僅用一個早晨就完成了,也沒有什麼大的流血事件發生,因此未能達到也先的預期。只是偉大的民族英雄于謙在朱祁鎮復辟以後被以謀逆的罪名冤殺,實在是可惜可嘆!


小祁說歷史


瓦剌首領也先不是蒙元孛兒只斤家族的人 ,當時蒙古韃靼諸部還在孛爾只斤家族手裡,跟瓦剌部是競爭關係。一味同大明開戰只會便宜孛兒只斤家族,明朝方面一直不肯議和甚至另立新君。朱祁鎮繼續留在瓦剌部意義不大,不如放歸大明 引起明朝內亂後再趁火打劫。

【蒙古版三國演義】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北元左翼將領那哈出(木華黎後裔)所統率的二十萬大軍投降明朝。朵顏高地的兀良哈人也歸屬於明朝管轄,明廷在朵顏山一帶設立了以兀良哈部為主的朵顏衛,以往流部為主的泰寧衛和以烏者部為主的福餘衛.三衛兀良哈三衛。

明永樂八年(1410年) ,明成祖親自北伐,先後在斡難河畔和貝爾湖東追擊、擊潰了韃靼可汗本雅失裡和太師阿魯臺兩部。本雅失裡逃亡瓦剌。永樂十一年(1413年)阿魯臺受封和寧王,與瓦剌對立。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統兵北征西部蒙古,與瓦剌戰於忽蘭忽失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瓦剌敗嚮明朝內附稱臣。其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受明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

至此北元蒙古殘部,分裂為蒙古化波斯人阿魯臺統治的韃靼本部、綽羅斯家族統治的瓦剌部和投降明朝的兀良哈部。孛兒只斤家族失去了對蒙古三大部的統治權。

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之子哈爾古楚克的孫子,孛兒只斤•脫脫不花早年和弟弟阿噶多爾濟、滿都魯流落中原,在甘肅放牧。

明宣德八年(1433年) 瓦剌首領脫歡迎立脫脫不花為蒙古岱總汗。

明宣德九年(1434),瓦剌部首領順寧王脫歡襲殺韃靼部首領和寧王阿魯臺,明正統初年又殺賢義、安樂兩王,統一瓦剌和韃靼兩部。

說好的“靖康之變”,怎麼變了】

明正統四年(1439)瓦剌首領脫歡死,子也先嗣,稱太師淮王。同時嚮明朝朝貢稱臣被封為敬順王。

也先繼位後征服女真諸部 ,並經常借朝貢名義,大肆勒索明朝。為了能拿到明朝更多的賞賜, 每當去明朝入貢的時候,脫脫不花和也先主臣二人都派使者前去,明朝朝廷也下發兩份答謝的敕令。

也先拿到明朝賞賜後,變本加厲率軍攻打歸附明朝的哈密衛,將哈密王和太后抓回回到瓦剌。除此之外,也先又和沙州、赤斤蒙古諸衛聯姻以加強實力,收服兀良哈三衛,至此也先徹底統一了蒙古諸部。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先恩威利誘蒙古諸部,分幾路大舉入侵明朝。蒙古大汗脫脫不花率領兀良哈的兵馬進攻遼東,阿剌知院進攻宣府,圍攻赤城,又派遣其他兵馬進攻甘州,也先親自領兵進攻明朝邊防重鎮大。

明英宗朱祁鎮未等兵力集結完畢 , 就率領京營親軍北上,在鷂兒嶺,中了也先的埋伏,五萬京營騎兵全軍覆沒。

也先以議和的名義麻痺朱祁鎮, 在土木堡突然襲擊明軍大營,俘虜了朱祁鎮。

土木堡之戰後,也先本以為可以像北宋“靖康之變”一樣 ,順利攻克北京 ,復興大元。但沒想到明朝態度強硬拒不議和 ,立朱祁鎮弟弟為皇帝 ,在北京、居庸關先後作戰失利 ,只能裹挾朱祁鎮返回漠北。

明朝土木堡之變後 ,由於于謙、石亨、明代宗吸取了宋朝的教訓 ,堅決抵抗避免了亡國的命運。

【朱祁鎮你這個“燙手山芋”】

也先俘虜朱祁鎮後,以為奇貨可居,時常殺羊、馬,併為明英宗祝酒,對明英宗稽首行君臣之禮

明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再次挾持明英宗到達大同,郭登拒不接納,但是仍然想要奪回明英宗,也先察覺之後退軍。

此時朱祁鎮已經成了燙手的山芋 ,留著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還失去了原來明朝的賞賜。

經過元朝一百多年的發展 ,蒙古高原人口暴漲經濟基礎撐起不一個龐大帝國 ,政權建立後只能向南發展,奪取中原漢地來供養蒙古各部,失去明朝的支持重新統一的蒙古帝國經濟困難,面臨分裂的危機。

帝國內部蒙古大汗脫脫不花、阿剌知院甚至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 ,都要求同明朝議和 放回朱祁鎮。一則恢復朝貢貿易得到經濟利益 ,二則利用朱祁鎮和明代宗引起明朝內亂。

朱祁鎮被也先俘虜一年後 ,明代宗派人迎回朱祁鎮 ,朱祁鎮回到北京後被鎖在南宮,整整七年。也先還沒等到明朝內亂 ,瓦剌內部先起禍亂。

景泰二年(1451年),蒙古大汗脫脫不花率先出兵征討也先,也先打敗脫脫不花汗,脫脫不花逃至兀良哈部,被其已休前妻之父沙不丹擒殺。

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自稱"天聖大可汗",建號"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兒為太師。並遣使致書明朝廷說:"往者元受天命,今已得其位。盡有其國土、人民、傳國玉寶。宜順天道,遣使臣和好,庶兩家共享太平。

兩年後阿剌知院攻打也先,也先被暗殺身亡 ,瓦剌帝國隨之崩潰,分裂為杜爾伯特部和準噶爾部。

明景泰六年,朱祁鎮發起奪門之變 ,重新復位 ,終究還是笑在了也先的後面。


來自邊境之光


因為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精銳的京戍部隊全軍覆滅,也先因此無比自負,率領大軍直接進攻北京城,而北京城在明朝重臣于謙的指揮下,打退了也先軍,使得局勢在明朝的控制下,而也先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向日葵認為有這樣強大的軍事事件的影響下,有以下幾點是瓦刺輕易放回朱祁鎮的原因

第一,瓦刺大汗也先原先想的攻破北京,恢復大元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是他大大低谷了明廷內部的力量,在於謙和太后的努力之下,南方的軍隊和糧食大大運往北京,加強了京師的戍衛,使得也先計劃落空了,不敢殺朱祁鎮。

第二,也先原先以為可以朱祁鎮可以奇貨可居,可以拿他來要挾明廷,有大大的利用價值,可這一步也先算錯了,隨著朱祁鎮被俘,明廷又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祈裕為帝,朱祁鎮的地位就顯得恨尷尬,沒有一點利用價值了。

第三,朱祁鎮在被俘的時候,沒人說話,多虧一個叫袁彬的錦衣衛對他關懷的無微不至,以至於朱祁鎮身體健康,也先覺的留這朱祁鎮浪費糧食,還不如送回去,放在手裡是個燙手的山芋,撈個人情。

第四,明廷內部還有支持朱祁鎮的大臣和宦官在,他們都是朱祁鎮在位時的及得利益者,他們大勢賄賂也先的老婆和親屬們,使得他們在也先耳邊吹耳邊風,所以這邊就放了朱祁鎮。

第五,也先樂於看到兩帝之間的互相政治廝殺,使得明廷內部大亂最好,朱祁鎮和他弟弟果然還是因為皇位博弈起來了,最終朱祁鎮還是坐回了皇位,這是後話。

向日葵總結:

瓦刺輕易放回朱祁鎮這是個典型的政治歷史事件,由多方的政治博弈下的歷史事件產物,


向日葵愛歷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土木堡一役,明軍損失慘重,連當時的皇帝朱祁鎮也被瓦剌俘虜了。

瓦剌首領也先看到抓住了朱祁鎮,欣喜若狂,沒想到一場戰鬥,居然抓獲了大明朝的皇帝,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了。

也先覺得抓住了朱祁鎮,就等於抓住了打開北京城門的鑰匙。

朱祁鎮倒也是有趣,一點也沒有坐俘虜的頹喪,在瓦剌軍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居然享受的黛玉還不錯。

可是也先帶著朱祁鎮到北京城下的時候,事情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明廷在於謙的帶領下,果斷換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來當皇帝,而朱祁鎮已經被“太上皇”了。

于謙也正是因為這事,從這時已經註定了自己將來的結局。

瓦剌軍隊並沒帶多少攻城器械,想攻下北京城是不可能的,既然北京城門不肯打開,也先只好帶著朱祁鎮回去了。

朱祁鎮在瓦剌無憂無慮生活了一年多後,也先受不了了,本來蒙古人的生活就不富裕,現在天天好吃好喝供著朱祁鎮,可是這一年來,瓦剌和明廷反覆交涉,一點進展也沒有。

明廷是鐵了心要放棄這位太上皇了,萬般無奈之下,也先就想著噁心一下明廷,給明廷製造一點混亂。

於是,被俘虜一年多以後,朱祁鎮又被送回來了。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戰中,被蒙古瓦剌俘虜,這在歷史上皇帝被俘的結局,想來很多人都很熟悉。
結合五代十國時期,後晉石重貴、北宋宋徽宗、宋欽宗兩父子被俘的經歷來看,經過一番折辱以後,再行處死,或者終身回不來,一輩子在敵國,但幸運的就是,朱祁鎮不但回來了,而且後來還成功復位,歷代皇帝裡面,能夠成功復位的,實際上也沒有多少個。
英宗能夠被放回來,實際上是諸多巧合湊在一起,意外形成的。
仁宣之治時期,大明王朝對北方蒙古的策略主要是以防守為主,但趁著這個空檔,瓦剌忽然崛起,尤其是在馬哈木死後,脫歡甚至攻殺了韃靼部大汗本雅失裡,而其子也先更是繼承了父祖的榮光,瓦剌在宣德年間的時候,就已經在也先的手中,征服了蒙古各部。
正統十四年七月,也先誘惑各個部落出兵,大舉進攻大明,這一次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也是因為明朝給的賞賜,由於朝廷沒有給足夠的數目,因而也先進犯大明。也造成了大明歷史上最危險的一次災難。
然而也先實際上的目的是想要賞賜,卻從來沒有想過能夠俘虜明朝皇帝,甚至都沒有打算深入明朝腹地,他只是想要沾些便宜而已,朱祁鎮的到來讓他幾乎措手不及。
也先雖然也想要恢復蒙元帝國的光榮,但他也知道大明王朝的強大,想要回到原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手裡的皇帝就成為了一個燙手的山芋,扔也不是,不扔也不行。
朱祁鎮在瓦剌手中長達一年,一開始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處理辦法,只能讓他寫幾封信,要一些金銀財物,一度喜寧給出主意,以皇帝為名,騙大明各個關隘開門。
最危險的一次,是也先計劃繞開北京,一路南下直搗大明王朝舊都南京,好在當時也先考慮到這件事情的風險性,因而作罷。
而且當時大明王朝已經重新立朱祁鈺為皇帝,這樣一來,朱祁鎮能夠被利用的價值也就不大了。
而且也先當時還不是大汗,他所擁立的大汗脫脫不花執意停戰求和,對此也先也心生疲倦,這也是促使朱祁鎮平安回來的契機執意。
另一個原因,朱祁鎮也的確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即便是身陷敵營,仍然能得到不少人的幫助,包括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
最後一個原因,朱祁鎮身上具有大義的名分,畢竟他是宣宗皇帝的嫡長子,擁有無可爭議的身份地位,朱祁鈺不想接朱祁鎮回來,奈何朝臣反對,在低下大臣不屑的努力下,朱祁鎮最終作為太上皇被迎了回來,並有了二次復位的可能。

漫步史書


無他,因為朱祁鎮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帝國。

土木堡之變不同意宋朝的靖康之恥,因為對於明朝而言,土木堡之變只不過是一場戰役的失敗,大明當時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遠遠不是瓦剌可以比擬的。

但是宋朝不一樣,宋朝的靖康之恥,確實宋朝的恥辱,因為宋朝的軍事實力遠遠不如金國,有道是有槍桿子才有腰桿子。宋朝的槍桿子都不硬朗,那麼腰桿子自然而然的就可想而知了。

同時對於瓦剌來說,朱祁鎮可謂是一張長期的飯票,只要朱祁鎮不死,那麼瓦剌就可以憑藉這張飯票源源不斷的從大明朝廷換取好處,因為他是大明的皇帝。

可惜的是瓦剌的長期飯票夢破碎了。因為此時的朱祁鎮被大明立為了太上皇,於是朱祁鎮便成為了一個廢物。

對於這個結果瓦剌可以說是不甘心的,畢竟自己辛辛苦苦俘獲的敵方皇帝竟然成為了一個吉祥物?

瓦剌當然不甘心自己俘獲的敵方皇帝成為一個吉祥物。於是瓦剌決定用朱祁鎮去騙開城門,

先是宣府後是大同,其結果讓朱祁鎮徹徹底底的成為了一個連吉祥物都不如的人。因為宣府和大同的守軍將領都沒有打開城門,讓瓦剌實現最初的戰略目的,撈上一把。

如果對於一個沒有用的普通人來說,當然是殺掉最好了,不然活著還浪費了瓦剌寶貴的糧食,但是這個人不是普通的人,他是大明王朝曾經的最高領導人。如果殺掉了他,那麼便是與大明正式的結仇了,而且是生生世世不死不休的那種。

如果朱祁鎮活著,那麼瓦剌的地步自然不會與大明到那種不死不休的地步,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與大明的友誼,並且還可以擾亂大明的政治,讓太上皇與當朝皇帝打擂臺對於瓦剌來說豈不美哉?當然這個結果還是實現了的。英宗朱祁鎮回到大明便被關了起來,後來通過奪門之變才重新奪得皇位,執掌大明。


歷史原來這麼有趣


公元1435年春正月,9歲朱祁鎮登基成為明朝第六位皇帝,此時經過仁宣之治,大明王朝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國力也很強盛。



北部的蒙古形成了兩個大部族,瓦剌和韃靼。他們不斷的騙取搶掠明朝的財物。瓦剌的實權派太師也先趁機揮師南下直逼中原。

大明王朝哪裡能忍受這窩囊氣。 公元1449年,明朝皇帝朱祁鎮已經23歲,正值年輕氣盛。遙想老祖朱元璋,朱棣開創國家時驅除韃虜,何等勇猛,他的心情激盪,也非常想御駕親征,驅逐異族,安定邊境,建立一番豐功偉業。從小到大一直照顧他,伴隨左右的臣宦官王振,此時備受朱祁鎮重用,總覽一切朝政。他也想成為一代明臣,流芳千古。所以極力鼓動慫恿。朝中大臣皆竭力勸阻。無濟於事。但他們都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當時,明朝主力軍隊都在外地,倉促之間難以集結。於是皇帝朱祁鎮就近臨時拼湊二十五萬兵士,御駕親征。他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讓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大軍從居庸關出發一路向西,行
至大同附近,看到戰場死屍遍野,戰勢慘烈。後備糧草補給又跟不上,動搖軍心。於是皇帝準備撤軍。


在回師途中,由於王振沒有作戰經驗的錯誤任性的指揮,貽誤了時機。他讓明軍錯誤的駐紮在了土木堡(張家口懷來縣境內)。軍隊被斷水斷糧,在出城移營找水時被也先大軍偷襲衝擊包圍,原本戰鬥力很強的明軍在經過無畏奔波勞累、給養不足等情況下,全軍覆沒。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包括兵部尚書在內一百多位國家級部級大臣被俘或死於亂軍。王振被明將樊中殺死。歷史上稱為土木堡之變。

堂堂大明皇帝,落入早已衰敗的蒙古部落之手,實在讓人難以想象,這可能連瓦剌太師也先也被嚇到了,好大一個餡餅砸到頭上,而事實就是如此。

可也先並沒有被砸蒙圈,他明白大明朝現在的國力依然很強大,他並不能如他的祖輩成吉思汗一樣完全征服農耕文明,建立統一王朝,完全沒那個實力。攻打北京的失利以及撤退過程中多次被明軍大敗的現實更讓他清醒這一點。他的目的是利用土木堡之變取得的這個意外驚喜能與明朝達成一個協議,索取財物、糧食物資之類。直到挾持著朱祁鎮攻打北京時,瓦剌也先也只是這個想法。他把皇帝朱祁鎮作為了一個可長期使用的大肉票來勒索明朝。


起初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撈取了不少財寶物資。也先對朱祁鎮很好,好吃好喝好招待,“也先又欲以妹進上皇,上皇卻之,益敬服,時時殺羊馬置酒為壽,稽首行君臣禮。”

但明朝的政治制度非常完善。在皇帝被俘,朝中主要大臣被俘或死於亂軍之中後,留守的于謙等大臣立刻竭力推舉新皇帝朱祁鈺繼位,尊奉朱祁鎮為太上皇。朱祁鈺於1449年9月5繼承皇位,成為景泰帝。大明王朝照常運轉。


隨著時間的發展,新皇帝朱祁鈺統治更加穩固,對瓦剌越來越輕視,送給他們的財物也越來越少,太上皇朱祁鎮已失去了利用價值,再也不重要了。此時,瓦剌也先對朱祁鎮也沒那莫客氣了,好似雞肋吧。

同時明朝拉攏韃靼,瓦剌與韃靼對立,甚至發展到了水火不容,這樣造成瓦剌遭受兩面夾擊。也先很難受,如果殺了朱祁鎮勢必會和明朝造成更大仇恨。他想就勢把朱祁鎮送回去,來化解和明朝的恩怨結束敵對狀態。《明史列傳58》載“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

可是,這時明朝廷對贖回太上皇朱祁鎮卻很不積極了。這就是權利的魔性吧,當初朱祁鈺接受皇位時,視權利如魔鬼,千般推脫。可坐上皇位享受到權利時。又是如此喪失德行,值得世人琢磨。

最值得稱讚的就是使者楊善。憑著一顆至高無上的忠心,和卓越的口才,在沒有接到聖旨的情況下,接朱祁鎮回了家。於是,公元1450年,羈留塞北一年之後,朱祁鎮踏上回鄉之路。他從八月二日從也先的駐地出發,十四日抵達居庸關。十五日,悄然進入安定門。北狩一年的上皇,終於回來了。




另外,朱祁鎮的英勇堅忍和正直大氣征服了瓦剌的眾多首領和士兵,他的人格魅力可能在他重新回家過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可等待他的又是什麼呢?


布衣淘史



就好比炒股的時候,你以為你抄底買到了一個停牌重組股票,本來指望這個股復牌後能連續來幾個漲停板,但是你很快就發現復牌後天天跌停,每天都在貶值,你再不賣,這個股就要變成垃圾股了,這時候你咋辦呢?如果稍微有點理性,當然是要割肉離場了。

這就是也先當時的情況。也先能在土木堡之戰中抓到英宗,這是一個很意外的收穫,覺得是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當然要把他的利用價值最大化。所以一開始也先就帶著英宗去大同,讓英宗當敲門磚,結果發現並不靈,大同還是不給開門,而且明朝很快就另外立了一個皇帝。也先又率軍圍攻北京,結果勒索財物有點收穫,但是攻下北京沒有希望,只能帶著英宗退出長城。


之後,也先就開始和明朝談價錢,主要目的當然還是勒索財物。但是很快他就發現,他在和明朝談價錢還沒成功呢,他的兩個盟友卻和明朝快要達成朝貢協定了。如果他再不把英宗送回去,英宗的利用價值基本上就要歸零了。而且,她還發現,明朝對迎回英宗也並不是太有興趣,景泰帝對也先提出的各種要求很不積極,反而是個別大臣顯得很積極。

明朝確實也有大臣不斷提出要把英宗接回來,但是景泰帝對這件事始終態度冷淡。不僅如此,而且還要把孫太后指定的太子,也就是英宗的兒子廢黜,改立他自己的親兒子位太子。雖然景泰帝業一直在派大臣去個也先談判,但是給的財物並不是太多,多數還是英宗的錢皇后變賣自己的財物給的錢,景泰帝給也先的財物一直在減少。


這種拖拖拉拉的談判持續了一年多,也先發現他的盟友在和明朝談判以後,就更加著急了,主動提出讓明朝趕緊派人來接英宗,但明朝的反應仍然是不冷不熱,不緊不慢,拖拖拉拉。也先也發現英宗的利用價值再持續貶值,再拖下去,明朝連談判可能都不想談了。那樣的話英宗就完全不值錢了。所以也先反而比明朝著急了。

最後把英宗帶回去的大臣再出發的時候,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將英宗帶回去的任務,而是他和也先溝通之後,自己擅自做出的決定,其實這是完全違背景泰帝的意思的。所以英宗被帶回去之後,景泰帝對他的態度也不好,大臣不斷勸他,他仍然不願意去朝見英宗。所以說,最後也先把英宗送回去相當於私了,並沒有得到他預期的收益。


蕭武


瓦剌俘虜明英宗後想借明英宗嚮明朝勒索,奇貨可居。但明朝立了景泰帝,導致其勒索的想法落空。

送回明英宗可以使明朝皇室內鬥,從而坐收漁翁之利。


明道若昧


這個問題三哥來回答。明代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在河北省懷來縣土木堡,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前來犯邊的瓦剌騎兵,結果遭遇全軍覆沒,朱祁鎮本人被俘,扈從文武大臣陣亡者幾百人,造成明朝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史稱“土木堡之變”。一年後,在瓦剌戰事失利、雙方談判議和的背景下,瓦剌首領也先又主動放回了朱祁鎮。

朱祁鎮為什麼沒有像北宋末年的徽宗、欽宗一樣客死他鄉,而是很快順利迴歸明朝?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瓦剌進攻明朝的目的是獲取經濟利益,而不是為了滅亡明朝,所以不能與明朝徹底撕破臉。

明朝建國後,元朝蒙古勢力退居草原,史稱北元。不久,北元瓦解為兀良哈、韃靼、瓦刺三部。洪武、永樂時期,明朝實施積極防禦戰略,北元勢力無法對明構成實質性威脅。14世紀40年代以後,瓦剌部勢力崛起,太師也先逐漸統一了草原,構成明朝巨大的邊防壓力。

當時,明朝的政策是通過與瓦剌的朝貢貿易來維持雙邊關係,而且遵循“薄來厚往”的原則,也就是說瓦剌嚮明朝進貢很少的物資,明朝則賞賜相當於貢品好幾倍的物資作為回報。這也是明朝與周邊藩屬國維持朝貢關係的普遍做法。

最開始的時候,瓦剌貢使不過五人。也先執政以後迅速增至千餘人、二千餘人,正統十三年(1448年),瓦剌所報使臣竟達3598名,其中虛報了一千多名,“禮部驗口給賞,其虛報者皆不與。使回,虜酋愈怒”。

於是,瓦剌以此為藉口分兵四路進攻明朝。此前,雙方由於貢市貿易已經多次發生衝突,這一次瓦剌藉此出兵,其目的還是想逼迫明朝,給予更多的經濟利益。

第二,“土木堡之變”出現明軍大敗、皇帝被俘的結局是偶然事件,並不代表明軍實力弱於瓦剌。

明英宗朱祁鎮政治和軍事經驗都不足,受宦官頭子王振的蠱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倉促親征,而實際掌握此次軍事行動指揮權的王振對作戰也是狗屁不通。扈駕的高官無論資歷、地位都高於王振,卻不得參與機務,一切由王振一個人說了算。

御駕親征的一干人馬抵達宣府,風雨交加,邊關形勢危急,扈駕的大臣們都主張不要繼續冒進,王振大怒,成國公朱勇等“膝行聽命”,尚書王佐、鄺埜罰跪草中,一直到黃昏都不得起身。

到了大同,王振本欲繼續往西北前進,大同鎮守太監郭敬秘密彙報形勢嚴峻,再加上連日來扈從部隊備歷艱辛,途中又受驚嚇,士氣低落。於是,王振才下令回師。

大同總兵郭登建議,從紫荊關撤退最為安全。王振為了顯示衣錦還鄉的榮耀,邀請皇帝到他的家鄉蔚州去看看,走到半途又反悔,擔心大隊人馬蹂躪家鄉,於是改道由宣府回京,浪費了時間,導致瓦剌追兵趕來,全殲後衛部隊,把御駕親征的人馬圍困在土木堡。

在瓦剌鐵騎的衝擊之下,明軍全線崩潰。扈駕的英國公張輔、尚書王佐、鄺埜等幾百名官員戰死,皇帝朱祁鎮被俘。這是王振一手操縱御駕親征的結果。而對於瓦剌部的也先來說, 土木堡之捷是意外的大勝利。

第三,明朝新立皇帝使得瓦剌手中的被俘皇帝失去一定的利用價值,而於謙等大臣領導的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促進了雙方的議和。

朱祁鎮被俘後,其弟郕王朱祁鈺在群臣的擁戴下即帝位,是為景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也先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後,以為奇貨可居, 企圖挾持英宗叩關誘城,兵不血刃拿下北京。行至大同,總兵郭登不肯打開關門,派人告知:國家已有君主。

也先的圖謀化作泡影,只能強攻,於十月初包圍北京。兵部尚書于謙早已嚴陣以待,在德勝門外親自督戰,激戰至第五天,死傷慘重的瓦剌軍隊恐怕後路被斷,不得不撤退。

景泰元年(1450年)春, 也先又擾邊。閏正月, 又被大同總兵郭登擊敗。一系列的挫折、失利, 使也先認識到繼續拘留太上皇已無利可圖, 不如主動請和,奉還太上皇以嚮明朝索取一些利益。

景泰元年七月一日, 景帝派禮部右侍郎李實等人前往瓦刺答和, 但並未提出迎還太上皇的要求, 使也先沒有討價還價、勒索土地、金帛的藉口。七月十日,瓦剌首領也先、脫脫不花分別派遣使節前來北京議和,吏部尚書王直建議,再次遣使前往核實情況。都察院都御史楊善一行七月二十七日抵達也先營帳,很快就遣返英宗達成協議。八月十五日,英宗隨楊善到達京城,離上年八月十五日被俘剛好一年時間。

(明景帝)

第四,瓦剌輕易放回英宗,其實含有讓明廷二虎相鬥, 引發內訌的意圖。

瓦剌在送回英宗時,還忘不了對明朝的內部事務挑撥離間。瓦刺知院伯顏帖木兒在英宗臨走時, 屏去左右, 讓譯者對英宗說,“今日天可憐見,皇帝回去, 今日你兄弟在家作了皇帝。皇帝位子是你的,你到了家裡不要怕大小臣宰們……你要你的皇帝位子坐。”

事實上,為了皇位,英宗朱祁鎮和景帝朱祁鈺兄弟兩人正如瓦剌所料,展開了爭奪。先前景帝寫給英宗的信中,曾經坦言:“弟不得已受命主宰天下……大兄到京之日,君位之事,誠如所言,另再籌劃,兄弟之間,無有不可,何分彼此!”但英宗到京後,被景帝幽禁在南宮。

而英宗也自食其言,在景帝患病之際復辟皇位。之前為了早日回到明朝,英宗曾叫李實轉告景帝和文武大臣:“差來迎我,願看守祖宗陵寢,或做百姓也好。”但結果還是在石亨、徐有貞等人的陰謀政變中成功復辟,而曾經力挽狂瀾保衛北京的于謙落了個被斬首、抄家的悲劇下場,令讀史者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