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見到朋友會握手嗎?


古代人見到朋友會握手嗎?

握手是一種禮節,我們現在見到朋友會高興地握手,可是這握手禮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嗎?其實呀,握手並不是現代才流行的新式禮節。至少在數千年前,中華民族就已經有這一習俗了。哈哈同學們,你們可別不信,八斗可有證據呢。在《詩經·邶(bèi)風·擊鼓》中有這樣一句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握手禮節的有力證據。漢代蘇武也有這樣的詩句:“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後漢書·馬援傳》中也有關於握手禮的記載:說馬援本來想和公孫述相互表達友善,一生握手言和。《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也有這樣的描寫“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宋代詞人柳永所作的《雨霖鈴》中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yē)。”

從這麼多的詩句中能看出,古人當時最流行的禮節未必是握手,但依依惜別時,一定是“執手相看淚眼”的握手之禮,最能傾訴衷腸。此情此景,握手錶達的情感是無與倫比的。

所以,“握手”並不是現代才流行的新式禮節,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出現啦。只是那時,握手還不是最常見的禮節,人們大多還是在行揖(yī)讓叩拜之禮。直到現代,受西方文化影響,“握手”才取代了揖(yī)讓叩拜,成了最常見的禮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