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地名的語言文化特徵分析

摘要:地名是當地社會的鏡像,涉及地理、語言、歷史文化等多方面信息,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從語言和文化兩方面對西華縣438個行政村村名進行定量分析,考察其語言文化特徵。研究發現,西華地名在音節數量上以雙音節和三音節為主,韻律上平仄類型多樣,主要以平聲字收尾為主、且以平平相連為多;語法結構上以“專名+通名”為主要形式;內涵豐富反映了當地的水文、人文、經濟、姓氏等情況。


關鍵詞:音節數量;平仄分佈;結構形式;文化特徵

西華縣隸屬河南省周口市,總面積1194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3個農(林)場,438個行政村(居委會),共92萬人。“西華”是與“東華”相對而言的。據《水經注》:“有東,故言西矣。”春秋宋大夫正考父,食採於華,為華氏,因地域很廣,有東華、西華之稱。西華漢代置縣,歷稱西華、長平、箕城、鴻溝等,唐代複名西華至今。

地名數量龐大,但並非一盤散沙,而是包含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方位指稱系統。郭錦桴認為地名是與地理、歷史、語言、民族、文化都有密切聯繫的名稱,應該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它是當地社會的鏡像,蘊涵了不可估量的深刻內涵。當前國內學者對地名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研究主題多集中在地名與文化的關係和地名的起源方面。在地名與文化的關係方面,如牛汝辰較為系統全面地勾勒出我國地名文化概況;周振鶴、遊汝傑將地名與方言聯繫起來考察,把中國南方的地名分成三個層次;郭錦桴將地名視為語言功能之一,認為漢語地名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密不可分。在地名的起源方面,

石開忠認為地名的來源受最初起居周圍的生活環境所影響,多而複雜的地名與後來人文、自然環境的變化有關;熊樹梅認為地名的起源因素包括自然、社會歷史兩大類,地名演變與經濟發展、民族遷移、頻繁戰爭和社會變革等原因有關。儘管當前學界在地名研究方面已取得較為可觀的成果,但對西華縣地名的研究目前還很匱乏,只有極少數官方公佈的資料可資利用。筆者從博雅地名網、西華縣人民政府網獲取西華縣438個行政村村名,並以此為研究對象,從語言和文化兩方面進行定量分析,考察其語言文化特徵,希望能為了解西華地名的命名理據及其文化特徵提供資料。

西華縣地名的語言特徵

地名屬於專有名詞,是詞彙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分,受語言發展規律的影響和制約,本文擬從語音結和語法結構兩方面來分析西華地名的語言特徵

(一)西華縣地名的語音結構特點

漢語作為一種有聲調的語言,存在著抑揚頓挫的韻律美。這在西華地名中也得到充分體現,主要體現在它的音節數量和節奏上。

1.西華地名的音節數量構成特點

通過統計分析,我們發現西華縣地名在音節數量構成上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雙音節地名,如尹坡、郭莊、常村、劉樓等;

(2)三音節地名,如劉老家、簸箕劉、張柿園、時埠口等;

(3)五音節地名,如七里倉一村、七里倉二村、七里倉三村等。

西華地名音節數量構成的具體分佈情況,如表1所示。

西华地名的语言文化特征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西華地名中沒有單音節地名,雙音節地名佔73.06%,是主流形式;其次是三音節,兩者共佔了98.86%;另有極少數五音節地名(七里倉一村、七里倉二村、七里倉三村、七里倉四村、七里倉五村)。雙音節和三音節的優勢地位反映了語言的經濟原則,且符合漢語抑揚頓挫的特點;五音節地名是在三音節地名“七里倉”的基礎上加數字構成的,為了便於管理、避免重名。

2.西華地名的平仄韻律特點

古今漢語聲調雖有變化,但體現漢語聲調美的本質特點——平仄卻依然存在。在本文考察的西華縣438個地名中,雙音節和三音節地名佔98.86%,可代表整個西華縣地名的平仄情況,因此我們只分析雙音節和三音節地名的平仄分佈情況。

雙音節地名的平仄結構類型主要包括平平(如方莊、樓陳)、平仄(如劉集、吳店)、仄平(如李莊、胡寨)、仄仄(如後李、棗口)四類。雙音節地名的平仄類型及其具體分佈情況,如表2所示。

西华地名的语言文化特征分析

三音節地名的平仄結構類型可分為平平平(如劉雙橋、西華營)、平平仄(如龍王廟、西南宋)、平仄平(如山子頭、唐宋崗)、平仄仄(如高古洞、臺子宋)、仄平平(如下郭橋、北王莊)、仄平仄(如李方口、木崗寺)、仄仄平(如首帕於、後喜崗)、仄仄仄(如孝義寺、衛埠口)八類。三音節地名的平仄類型及其具體分佈情況,如表3所示。

由表2和表3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雙音節地名,還是三音節地名,都呈現出了相同的規律:從尾字來看,均以平聲收尾為主流。具體來說,雙音節地名,以平聲收尾的佔78.44%,三音節地名,以平聲收尾的佔75.23%;從平仄配合規律來看,都是平平相連所佔比例最大,仄仄相連所佔比例最小。究其原因,大概與“仄”和“平”本身的語音特點及人們的心認知密不可分,平聲平實舒緩,適合用於客觀實體的表述。而仄聲曲折拗口、往往會給人以強調或意猶未盡的感覺。此外,平平相配時聲音響亮、悅耳,符合省力的經濟原則;仄聲相配則發音費力,聲音不清脆。

(二)西華縣地名的語法結構特點

地名是地理實體或行政區域的名稱,是專有名詞中的一個特殊類別,具有固定的結構形式。下面我們對西華縣地名的結構形式類型及其分佈情況進行分析。筆者通過對西華縣438個地名觀察統計,借鑑李如龍所區分“通名”與“專名”的做法,從語法結構上把西華地名分為三類:“專名”型、“專名+通名”型、“多層結構”型。這三類地名所佔比例,如表4所示。

西华地名的语言文化特征分析

由表4我們發現,“專名+通名”型地名佔據西華縣總地名的74.89%,是不容忽視的主流形式,其次為專名型,佔23.29%。為更好地反映當地地名的結構特徵,下面我們對其進行具體的分類說明。

1.專名型

具體來說,西華縣專名型地名又可分為以下4個小類:

(1)“純專名型”,即只包含單純的一個專名,共22例,如磨臺、竹元、奉母、紙房、龍池頭等。

(2)“附加成分+姓氏”型,具體說來又可分為“方位詞+姓氏”,如東趙、西趙、北陶等;“形容詞+姓氏”,如大袁、大郭等;“其他+姓氏”,如水牛朱、椿樹張、箕劉等。“附加成分+姓氏”型共53例。

(3)“姓氏+附加成分”型,共13例,如戴衚衕、馬古同、潘北、潘南等。

(4)其他型,即無法歸入以上三類的專名型地名,共14例,如後套、南流、長樂、南陀等。

2.“專名+通名”型

西華縣各村名所含通名主要有“莊、寨、溝、樓、橋、灣、坡、河、崗、寺、廟、店、營、埠、堂”等,涵蓋自然地理類(如溝、灣、坡、河)、建築類(如橋、樓、寺、廟)、人文聚落類(如莊、寨、店、營)。

我們這裡的“專名+通名”型包括單純的“專名+通名”和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專名+通名+通名”兩種類型,西華縣這兩類村名共計有328例,佔據西華縣村名總數的74.43%,是西華縣村名類型中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具體來說,單純“專名+通名”型有319例,為最主要形式,如郭莊、尹坡、王橋、張灣等;“專名+通名+通名”型僅出現7次,如胡家堂、慄樓崗、古樓營、木崗寺、葉埠口等。

3.多層結構型

筆者所說的多層結構是指同一種結構的多層組合,通過觀察統計可以看出,西華縣多層結構的村名為數不多、結構單一,僅有“專名+通名”的重疊一類,且只有半坡李村、雙樓李村、官路徐村等8例。

地名屬於專有名詞,是現代漢語詞彙中特殊的一部分,地名的語言特點也反映了現代漢語的特點及發展規律。整體看來,西華縣以雙音節地名為主、沒有單音節地名的語音規律符合現代漢語雙音節詞佔優勢的特點;單純專名型地名少、複合專名型及“專名+通名”型地名為主的語法結構規律更與現代漢語複音詞以合成詞為主的特點相吻合。

西華地名的文化因素

地名是社會的影子、文化的載體,與當地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下面我們就西華縣地名所蘊含的文化特徵進行分析,以期能更深刻地瞭解當地地名。

(一)西華縣地名反映了當地水文環境特點

西華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黃淮平原中部,屬黃河沖積平原,境內有沙河、潁河、賈魯河、雞爪溝、雙狼溝、清流河等14條骨幹河道,水文資源豐富。

這些特點反映在地名上就是通名中含有“河、灣、湖、橋、溝、堤”等與水文相關的字。根據統計我們發現,西華縣地名中含“灣”的有朱灣、曹灣、白灣、張灣、程灣等12例;含有“橋”字的有東橋、王橋、李橋、黃橋、葉橋等20例;含“溝”字的有溝東、溝西、沙溝、溝劉共4例;含“河”字的有河灣、夾河灘、半截河、清河驛、順河等5例;此外,在西華縣地名中能反映水文環境的還有“孫堤”。

二)西華縣地名反映了當地人文風物特點

西華又稱“媧城”,被譽為“媧皇故都”,現存的盤古寨、盤古墓、女媧城、女媧宮、女媧陵等歷史文化遺蹟,共同構成了獨一無二的中華原點文化遺址群。此外,西華縣還有箕子讀書檯、商高宗陵、漢墓群等文化遺址和城隍廟、清涼寺、龍泉寺等古建築。

在西華縣地名中出現了很多與人文環境相關的村名,如建築類,以“樓”命名的有劉草樓、雙樓理、李樓、閆樓、斜樓等34例;以“寺”命名的有孝義寺、奉仙寺、鐵佛寺、木崗寺、寺後劉等6例;以“廟”命名的有雙廟劉、新白廟、洪山廟、龍王廟、三官廟等10例。聚落相關類,如以“莊”命名的有李莊、杜莊、劉莊、北王莊、王金莊等92例;以“寨”命名的有王寨、李寨、後寨、胡寨、武寨等15例。此外,還有反映歷史文化景觀的,如以“陵”命名的東阜陵、西阜陵、陵西、陵前4例。

這些地名很好地反映了當地的人文歷史。例如木崗寺,原為墓崗寺,因古時有盤古墓崗和百畝寺院(已廢)而得名,後因“墓”字不吉利而改為“木崗寺”,並延續至今。

(三)西華縣地名反映了當地經濟活動情況

地名能夠折射出當地歷史上經濟貿易情況。在我國的農村往往有許多帶有“埠、集、鋪、店、場”等的地名,如西華縣的埠口村、莊鋪、前集、吳店、楊場、郭集、高小集等。

西華地名中能夠反映商業貿易集市的有:陳店、吳店、趙店、泥土店、前集、郭集、龐集、劉集、李集、高小集、莊鋪、鋪李、埠口村、葉埠口、時埠口、衛埠口、楊場等共19例。也有一些反映當地生產活動的地名,如:北陶、南陶等。西華縣的這些地名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西華縣自古以來便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內陸地區,商業貿易的規模小、發展程度較低等。

(四)西華縣地名反映了當地姓氏文化狀況

在西華地名中,與姓氏有關的有三百條左右,約佔西華總地名的70%。具體來說,主要可分為以下5種類型:

1.僅包含姓氏,多為兩個姓氏相連,如蔡劉、孫董等6例。

2.包含姓氏和通名,如郭莊、常村、劉老家等191例(除此之外,還有19個與第3種情況相交叉的地名)。

3.包含姓氏及方位詞,如前宋、東趙、後劉等55例。

4.包含姓氏及其他成分,如軒那、魏那、看張等59例。

西華縣地名中與姓氏有關的地名很多,涵蓋了九十多種姓氏,這與當地姓氏豐富、各姓氏人群呈現出的“大雜居小聚居”分佈特點密不可分。此外,我國姓氏的產生與發展和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及分封制密切相關,以姓氏命名的地名佔據了西華地名的主流,這顯示了當地人們對封建宗法制度的重視和堅守。

問題與結論

筆者通過統計分析發現,西華縣諸地的命名尚存在重名這一不嚴謹之處,如“高莊”出現3次,“陳莊”出現2次,“王莊”出現2次等。地區的重名現象往往會給人們的生活和交流帶來很多麻煩,我們應該對此類現象加以規範調整,主要以通過添加方位詞、數詞等附加成分加以區分。

總的來說,西華縣地名主要以雙音節和三音節為主流,韻律上更多的選擇了平平相連的形式,展現了漢語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在形式結構上主要以“專名+通名”為主;蘊涵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了當地的水文、人文、經濟、姓氏等情況。對西華地名進行多角度分析有利於我們瞭解當地的社會情況和文化風貌,可以為我們分析當地的地名命名理據提供一定的佐證資料。

來源:《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

校對:黃馨燁

審訂:周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