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則天共處27年、有巾幗宰相之稱的上官婉兒,最終結局如何?

HonE一個人


武則天到了晚年,精力日漸不足,加上重臣狄仁傑的勸說,武則天做出決定,將廢帝李顯接回宮中,重新立其為皇儲。

公元698年,李顯回到長安城,重新成為了太子。此時的上官婉兒野心勃勃、她找到了可以安放她的野心的女人,那就是太子妃韋氏。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倒在床榻之上。宰相張柬之等大臣藉此機會發動政變,將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殺掉,武則天也隨之退位。之後,李顯恢復了大唐的國號,武周王朝就此畫上了句號。

但幾十年來跟隨武則天的上官婉兒並沒有停息下來,她搖身一変成為了中宗李顯後宮中的一員,被封為昭容,代中宗掌詔命。

此時上官婉兒剛過四十,依舊容貌豔麗、舉止大方,而她終於通過婚姻得到了名分,不用委身為他人的人。

不過,生性風流的上官婉兒雖然成了有夫之婦,對舊情人武三思還念念不忘。而此時的武三思不似當年了,武則天死後,李家重新掌握天下,武家的勢力有所削弱,武三思甚至還差點性命不保。

上官婉兒便將情郎推薦給韋后,並且使武三思的兒子與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結合。這樣一來,韋后的勢力大增,唐中宗的權力被完全限制住了。

韋后也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她希望自己效仿當年的武則天,想做夠操縱皇帝和朝政成為權傾天下的女皇。所以韋后的態度出現了轉變,她對於武家一方變得十分溫和,同時又大力壓制李氏。

在韋氏禍亂、武三思專權的情況下,當初李顯的擁護者們都感到十分焦急。發動政變的五位大臣向中宗上書,反對韋后臨朝聽政,卻被中宗拒絕了。

之後韋后與武三思和上官婉兒謀劃計策,於是五位大臣被安上各種罪名,流放被殺。隨著權力與日俱增,韋后和武三思都覺得皇太子李重俊是未來的障礙,因為李重俊年紀漸長,識破了韋后等人的野心,便和魏元忠、李多祚等人密商,想將武三思及上官婉兒等人一網打盡。

公元707年,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除掉了武三思以及其黨羽十多人,又提出要擒拿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向唐中宗和韋后求救,並揚言說:

“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

上官婉兒故意挑撥太子和皇上之間的關係,從而激發唐中宗的惱怒。唐中宗盛怒之下,下令讓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擔任守護,太子兵敗而死。李重俊的叛亂以韋后的勝利告終,上官婉兒也從中得到了自己所覬覦的東西。



由於她在這次的事情中功不可沒,她的父親被追授黃門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親鄭氏則成為了沛國夫人;祖父被追授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她終於實現了上官一族洗去了當年的不堪的願望。

此後,上官婉兒更受李顯和韋后的信任,他們都願意採納上官婉兒的建議。朝政上上官婉兒曾經提出過修改服役制度,縮短服役時間等建議。此外,她還勸說中宗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讓上官婉兒當評判者,名列第一者能夠獲得金爵等尊貴的賞賜。

因此,朝廷內外揚起了一股吟詩作賦之風。

中宗派人為上官婉兒在她的居地穿池築巖,這些建築美輪美奐,而大臣們則經常被邀請到這裡歡宴享樂。上官婉兒便與一些她看上的官員往來親密,有的官員藉著攀上上官婉兒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與上官婉兒私通後,才得到如此官位的。上官婉兒開始公然賣官,圏佔大片土地,還養了不少男寵,將大量的金銀珠寶贈給他們。

她不僅喜歡崔湜,他的其他三個兄弟崔蒞、崔液、崔滌也都成了她的男寵,這是因為崔家四兄弟樣貌俊美,崔湜為了現固自己的官位,就都把兄弟們都介紹給上官婉兒。

後來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見風使舵,知道韋后和安樂公主不能成事、便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將溫王李重茂立為皇太子,請相王李旦監國,以討好李旦。

不料李旦之子、臨淄王李隆基先發制人,發動政變,將韋后、安樂公主除掉。上官婉兒倒也聰明,帶著宮人秉燭出迎,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詔書拿給李隆基的手下劉幽求觀看、,託他轉告李隆基,希望能留自己一條生路。

劉幽求被她打動,立即應允。此時正逢李隆基入宮,劉幽求便將詔書呈上,還替上官婉兒說情,但李隆基認為她是穢亂宮闈的妖女,如果今日不殺,後患無窮,於是命人處死了她。

就這樣一代才女“巾幗宰相”,便因權力慾望,死在了政治旋渦之中。


申報七十七載


上官婉兒是罪臣上官廷芝之女,她的父親就是武則天殺的,也就是說上宮婉兒與女皇武則天有殺父滅之仇。也因為是罪臣之後,上官婉兒才得以戴罪入宮為婢,與她的殺父仇人武則天共處27年,憑著不俗的政治智慧,最終成為則天女皇的“巾幗丞相”,達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最後,這位巾幗宰相最後結局又是如何呢?

(上官婉兒劇照)


婉兒死於李隆發動的政變

上官婉兒從小便勤奮好學,熟讀詩書,還寫得一手好字,後來武則天賞識她的才華,便卸免了她的奴婢身份,把她留在身邊專門幫起草詔書。

婉兒姑娘很快便成了武則天的心腹。不久更是嫁給了唐高宗李治,被封為才人。可能是跟武則天混得太久的原因,無論是做事風格還是生活,都和武則天有一些相像。武則天退位後,婉兒搖身一變,竟然又投入了唐中宗李顯的懷抱,並得了唐中宗的充分信任,被封為昭容。在政事則繼續幹她的老本行,幫李顯起草詔書,手中的權力比起武則天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顯在政事上對婉兒言聽計從,其懦弱無能的性格,也管不住老婆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習慣了投機的婉兒,和韋后、安樂公主來往密切,為了討好韋后,將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推薦給了韋皇后,讓其做了韋后的入幕之賓。

三個女人一臺戲,現在加上武三思,這幾個人經常在一起“愉快”玩耍,後宮裡面被搞得烏煙瘴氣。政治上,這幾個人也利用權力排除異己,打壓政敵。他們的所為引起太子李重俊的不滿,太子便和羽林軍將領李多祚合謀,把淫亂後宮的武三思殺掉了。

太子李重俊追殺上官婉兒,婉兒對中宗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

上官婉兒聽聞太子也要殺她,忙向中宗和韋皇后求救,說太子意圖謀反,要殺中宗和韋皇后,中宗大怒之下派出羽林軍圍剿,太子李重俊被殺。

經此事後,婉兒又將政治重心轉向了太平公主。公元710年六月,李顯突然暴斃駕崩,韋皇后趁機將朝政大權握在手中。國不能一日無君,婉兒與太平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皇后皇太后攝政。韋后不甘心權止於此,修改了遺詔,想做武則天第二。


(李隆基)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得到消息太平公主馬上找李隆基商議,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政變,禁軍衝入宮中殺死了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

婉兒本是個聰明人,竟帶著宮人出迎,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李隆基看,期免一死。但李隆基看後卻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

這裡說的是上官婉兒害怕自己也被殺,便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給李隆基看,以證明其匡復李唐江山的政治立場。可惜的是李隆基不信,最終還是把上官婉兒殺了。一代“女相”,就此死於李隆基發動的政變。

結語:其實李隆基並不是懷疑遺詔的真實性。殺婉兒是早就下了決心的。李唐江山中途易主,好不容易送走了武則天這尊“大佛”,現在韋皇后又想複製武則天的成功,真是叔可忍隆基不可忍了,馬上發動政變收拾了韋皇后。

婉兒身位兩朝的女宮,在武則天手下更是混了27年,其能力和手段都是不俗,比起韋皇后,李隆基更忌憚的是上官婉兒,位高權重又有一定的政治手腕,不殺她,李隆基寢食難安。所以,上官婉兒必死無疑。


小刀刀說史


上官婉兒(664~710年),陝州陝縣人,武則天貼身小棉襖,唐中宗李顯妃嬪,被封為昭儀,地位與皇后不相上下。她本為名臣之後,然而卻經家族被滅,僅她與母親倖存並送入掖庭,前後服侍過武則天、中宗、韋皇后等人,她姿色綽約,才高八斗,很有心計,也很有政治手段,因此有“巾幗女相”之稱。然而她的一生炫爛多奇,但也是悽悽慘慘慼戚,她覺得自己可以掌握命運,卻總是被命運控制。上官婉兒一生都在權勢的漩渦中掙扎,最終成為權力的奴隸而被殺。



據說上官婉兒還在母親肚子裡翻跟頭的時候,其母做一怪夢,夢見大秤一杆,直豎於天地之間。母親疑惑,於是請教相士,相士掐指一算,驚呼:“此子日後當秤量天下!”待到婉兒出生後,眾人全都像洩了氣的皮球,原來生下來的是個水甕,而不是水壺。於是眾人大罵相士是個江湖大騙子,不過是坑蒙拐騙而已,自然也沒有關注小婉兒。

後來,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因為嘴和手都伸得長了點,而得罪了還是皇后的武則天,結果全家被殺的只剩下襁褓中的婉兒及親生母親。即便如此,武則天也沒有完全放過母女二人,而是被沒入宮中為奴。生活雖然暗無天日,好歹命是保住了,婉兒的母親很知足,不奢望小富小貴,只盼望一生平安。



慶幸的是,上官婉兒聰慧過人,能過目不忘,且勤奮好學,在宮裡堅持學習,博覽群書,通曉經史古籍,既能寫一首好字,也能妙語如珠,似乎完全得到了祖父上官儀的真傳。

武則天非常喜歡人才,徐敬業造反時,駱賓王曾寫了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把武則天罵的體無完膚,結果武則天非但不生氣,還大讚駱賓王的才氣,感嘆大才不能為她所用。則天此舉,頗有曹操的高風亮節,不過這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同。如今她聽說上官婉兒的才氣後,馬上召見,當場面試。



小婉兒從容不迫,一氣呵成,寫了一首七言詩,其文辭精美,比起朝廷大臣們的腐儒酸調,可謂是天上人間。儘管詩的字裡行間不時透露出對武則天的憤恨之情,可武則天並不計較,並感嘆:“此女才智非凡,賽過鬚眉!”隨後,她命上官婉兒離開掖庭,到她身邊來當秘書。

上官婉兒接到詔命後,內心五味雜陳,武則天曾是殺死自己家人的仇人,害得自己和母親為奴。現在又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將自己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委以重任,而且還是隨侍身邊的貼身秘書。遭受如此冰火兩重天的“禮遇”,憎恨、感激、恐懼各種滋味湧上心頭,煩惱無比。但是一個月後,她就成了武則天最信任的貼身女官。


武則天討厭批閱奏章,起草詔命,便把這些事情交給上官婉兒處理,由此也應了“秤量天下的預言”。朝廷大臣們也熙熙攘攘奔走於婉兒門下。

武則天去世後,中宗李顯復位,上官婉兒更是大被信任,中宗被其才貌所迷,夜夜召幸,冊封為婕妤,其母親鄭氏為諱國夫人。此時的上官婉兒並不滿足,因為中宗懦弱無能,其實早在武則天晚年她就瞄上了武三思,與其私通,並在詔命封旨上推舉武氏,抑制唐中宗。此時的上官婉兒已經變得心機重重,她為了討好皇后韋氏,將武三思拱手相讓。



景隆四年,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立中宗16歲的兒子李重茂為帝。韋后稱太后,臨朝聽政,並派上官婉兒商請太平公主,想得到太平的一臂之力。此事未果,韋后自當朝政,後來還想殺少帝李重茂及相王李旦,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李旦三子李隆基得知消息後,與姑媽太平公主合謀,聯絡御林軍衝入皇宮殺死韋后和安樂公主。李隆基後來誅其逆黨時,儘管上官婉兒主動示好李隆基,但還是被殺,一代才女從此香消玉殞。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上官婉兒是唐朝最有名的才女,是政治家文學家。

上官婉兒的祖父父親都被武則天殺害,武則天卻看中美麗聰明的上官婉兒的才華,上官婉兒也死心塌地為武則天效力,成為武則天的親信秘書,所謂的巾幗宰相,畢竟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女人唯一的女皇帝,雖然是殺祖殺父仇人,上官婉兒只能俯首稱臣。

上官婉兒風流豪放,據說與武則天的情人張易之張昌宗有一腿,被武則天發覺將上官婉兒刺傷,差一點送命。

女皇帝武則天晚年生病,皇太子李顯在張柬之等大臣擁戴下發動政變,上官婉兒對武則天反戈一擊,幫助李顯殺死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成為李顯復辟唐朝的功臣,併成為唐中宗李顯的寵妃。

唐中宗李顯是一位憐香惜玉的皇帝 ,讓皇后韋香兒寵妃上官婉兒女兒安樂公主妹妹太平公主等掌握大權,上官婉兒不僅自己與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通姦,而且拉皮條讓皇后韋香兒與武三思通姦,她們雖然幫助武三思陷害忠臣,但也做了不少治國理政的好事,上官婉兒也成為文壇領袖,吟詩作賦,很多文人才子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安樂公主逼封皇太女,皇太子李重俊被迫發動政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兒在幫助唐中宗鎮壓李重俊政變中發揮關鍵作用,李重俊兵敗被殺。

在唐中宗的放縱下,韋皇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美女貴婦情人如雲,而且她們貪贓枉法,賣官鬻爵。

但憐香惜玉的唐中宗李顯卻最終被這些被他寵愛的美女毒死。韋皇后安樂公主母女掌握了最高權力,太平公主聯合她的侄子李隆基發動兵變,上官婉兒投靠太平公主作為內應,殺死韋皇后安樂公主等,心狠手辣的李隆基怕上官婉兒與姑母太平公主聯合繼續威脅唐朝皇室,於是將上官婉兒斬首。


厚德載物49847


上官婉兒(664一710年),唐朝陝州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市)唐中宗(武則天長子)!:妃嬪,丞相上官儀的孫女!

麟德元年,上官儀,長孫無忌等重臣,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後,武后深恨之,上官儀主筆起草了廢武氏的詔書!

高宗諾弱對武后寵信有加,言聽計從,沒有采納長孫無忌等人的建議,仍立武氏為後,朝政大權撐握在了武則天手裡。因對想把自己致於死地的,長孫無忌上官儀等的痛恨!

武后下詔誅殺了長孫無忌,上官儀等重臣!家族受到牽連,幼年的上官婉兒與母鄭氏,同被配沒掖庭!

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慧異常!

在她十四歲時,己出落得亭亭玉立,秀美輕盈。加上天生麗質,冰雪聰明,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甚是了得!

是人中之鳳妙人一個,對武則天精心伺奉,曲意迎合,甚得武后歡心,看作心腹,重用之。

命掌文誥!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後當時的丞相張柬之率唐宗室眾人,發動宮廷政變!

廢除了武后,重稱國號為唐,立高宗長子李顯極位!號中宗。

李顯慕婉兒俊美秀雅,封為昭容,納為嬪妃!後因皇后韋氏陰恨妒忌,毒殺了皇帝李顯!

這一忤逆之舉,引發眾怒,高宗玄孫臨淄王李隆基,合其姑母太平公主,率兵攻進宮廷,斬殺了韋后及安樂公主,滅了韋氏一族!

扶其高宗幼子李旦極位!因上官婉兒於韋氏走的太近,太平公主妒之,進讒言把上官婉兒也一同誅殺了!(野史記載,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同為武后侄兒,武三思情人,太平公主甚恨之)一代才人香消玉殞,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上官婉兒曲意迎承韋氏皇后,也是為了自保,及自身的利益,無奈天妒英才,李隆基信其姑母之言,誅殺了一代才女丿。

縱貫上官婉兒一生,極富才華,善解人意!在武則天在位時,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提出了很多對國家有實際好處的建議。

她的人生結局,讓人痛惜。.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秀才說歷史


上官婉兒從小在母親的教養下,熟讀詩書,明達歷事,十四歲時出落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此時武則天召見見其文才非凡,免去奴婢身份,掌管宮中詔命,成為武則天身邊的紅人,雖官職不大但手握實權,從此書寫自己的傳奇。

其主要成就:諫言提高婦女的社會、政治地位,設立修文館,增設學士。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上官體”成為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

一代才女在韋后和李隆基的鬥爭中,被李隆基認作韋后的同黨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依筆者看來,上官婉兒的文學成就影響深遠。其詩作透著清雅之風,富有靈氣,最後給大家獻上一首上官才女的《彩書怨》


搖筆雲飛


說到上官婉兒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因為大家大部分了解到的是遊戲裡的上官婉兒。怎麼出裝,有什麼樣的打法想必大家比我更清楚。但是在歷史上的上官婉兒是怎樣的呢?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才女有很多,但她們大多數人不是淪落風塵的女子就是被拘束在家中一角的婦人,很難在當時的社會取得很大的進步。可是中國朝代中讓我真正心生佩服的只有武則天當政時期的-上官婉兒。幼年時期的上官婉兒也是生在一個官宦之家,但是不久後父親觸犯刑法使得上官婉兒開始了宮廷婢女的生涯。十四歲時上官婉兒才華橫溢使得眾人傾羨,恰逢那時武則天準備大舉選用女官來入朝參政鞏固自己的勢力,所以在她聽說婉兒的名號後就把上官婉兒提拔上來,這期間她為武則天排憂解難有“賢德宰相”的名號。



後來唐中宗登基上官婉兒被封為昭榮,此後她在朝堂上佔據很重要的地位。上官婉兒生在一個宦官之家,他的父親更是朝中大員,照理說這樣出身的上官婉兒一生都該享受榮華富貴才是,可是很不巧她剛出生沒過多久父親上官儀就慘遭殺害。至此上官家族從此中落,所以幼時的上官婉兒和她的母親就作為犯官家屬被髮往到宮廷當中。雖然處在那樣一個艱難的環境中,但是因為上官婉兒的母親曾是一位世族出身的小姐學識也非常豐富,所以在母親的教導下上官婉兒對於詩書不僅十分精通而且寫作和朝中政事都有涉獵。


可能是為了有一天能夠讓上官家重新振興,也可能是承載母親想要自己離開這個地方的願望,少年時期的婉兒與廷中其他同齡的孩子相比更為努力和聰慧。 十四年後上官婉兒的文采風度的名聲已經傳播的很廣,而她的優秀也被傳到了女皇武則天的耳中。當時武則天聽到身邊的人對上官婉兒的學識誇讚不已內心卻是不信,所以她下令召見上官婉兒要親自見她一面,但實際上當時她是存著要殺了婉兒的心思的。那天武則天端坐大殿上出了考題讓她應對,上官婉兒看到題目一笑當即一氣呵成,武則天看後覺得文句優美、詞語流暢心中非常高興隨後不但免去了上官婉兒的奴隸稱號而且還提拔了她。 上官婉兒在輔佐武則天期間深受重用,但是因為武則天為人異常敏感所以為了打消皇帝的疑心這個時候的上官婉兒的行為是受到很大的約束的。


705年武則天因為李氏宗族的反對而迫不得已選擇退位,隨後登上皇位的唐中宗讓上官婉兒掌管起草詔書的官職,不久後又封她為昭榮,可以說榮極一時。上官婉兒和韋皇后的關係非常好,所以通過這層關係上官婉兒引薦武三思到朝中做官,最後更是聯合皇帝將其他五位王爺相繼剷除。但是在這期間上官婉兒的舉止因為沒有武則天的制約而越發的放肆了。那個時候因為武則天先前重用女性的緣故所以對女子的約束和管理都比較寬鬆,而這也給上官婉兒提供了一個結識外官的機會,因為皇帝的寵愛在府中上官婉兒經常與這些大臣保持著不明關係,後人因為此事也對她的評價有些不好。 因為皇帝很信任上官婉兒所以不久後祖父的案件也被拿出來重新審查平反。710年皇帝駕崩上官婉兒勸說皇后效仿曾經的武則天,登位之後再剷除異己。她們的計劃被李隆基察覺所以唐玄宗提前發動政變殺死韋后一黨,後又處死上官婉兒,一代才女終是死在了自己的妄念當中。上官婉兒當真是一代才女,她當時的作詞風格深受廣大文人的喜愛和模仿,也可以說是引領大唐的寫作之風。而且作為女官她收藏的書籍種類豐富是很多學子嚮往前去參觀的地方。如果不是她的政治野心太過強大,也許她的才名必將會流芳千古吧!就這樣歷史上的一代才女就此玉殞,讓人惋惜。最後給大家看一首上官婉兒的詩詞。


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

唐 · 上官婉兒

三冬季月景龍年,萬乘觀風出灞川。

遙看電躍龍為馬,回矚霜原玉作田。

鸞旂掣曳拂空回,羽騎驂驔躡景來。

隱隱驪山雲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

翠幕珠幃敞月營,金罍玉斝泛蘭英。

歲歲年年常扈蹕,長長久久樂昇平。


用戶1165720669889


李隆基政變成功後,上官婉兒被殺,遺詩大概三十多首,前幾年,她的陵墓被發現,但除了遺骸和墓誌銘,墓室空空如也!


雲逸109901336


神龍改變時,被李隆基殺了。

當時,她手持一份“草詔”(擬寫聖旨的草稿),說上面寫著她與太平公主聯合建議武皇,擬傳位於李旦…

上官婉兒想以此“兩面派”手法,希望獲得李隆基的信任。

但李隆基不為所動,立斬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