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文化】《說說福州人“祭灶”的傳說故事》


古書《閩都記》是這樣寫的:傳說在宋朝,閩清人鄭性之,家住魁輔坊(現為吉庇路),是個落魄書生,臘月二十四日這天,他毛錢買灶糖灶餅之類供品,他到巷口向賣豬肉的老闆娘賒了幾兩豬肉準備祭灶,想不到老闆得知後追到他家,將鍋裡的豬肉撈了回去,還破口大罵,這下祭品沒了,窮書生還受到這樣大的汚辱,便到市場上將別人砍下蔗尾撿回去作為供品,還寫一首詩“一匹烏騅一隻鞭,送君騎去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烏騅是馬的名字,意思是我很窮,祭灶沒東西供你灶王爺,你騎馬上青天,我只有甘蔗尾,作為你騎馬用的馬鞭給你吧!這詩在灶王爺前化了。從此以後,鄭性之更加努力,日夜發奮讀書,35歲那年他中了狀元。這雖然是傳說,但代表人不甘現狀,敢於與命運抗爭,奮發圖強,積極勇敢拼博的精神!所以聽眾朋友,你們在祭灶時,也不妨也用一段甘蔗尾,激勵自己,激勵青年人,因為我們都知道世界上任何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另外,福州人認為上天派往人間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的灶王爺,並不是同一個人,每年都不一樣。認為每年灶公是由太歲將軍來擔任,太歲將軍是所有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福州風俗竹枝詞》就有記載:“人家必祀東廚司命,即灶君也。俗以灶君年換一人,新舊交替”。意思是我們玉皇大帝明察秋毫,管理到位,對他們灶王爺採取是“輪崗””制度!


所以大家細心看看福州的灶公紙,在印有農曆節氣的旁邊,有本年度值班的灶王爺名字,例如2017年丁酉年則是姓唐名傑,他是屬雞的,每年都不一樣。2018年戊戌年,旁邊一行小字:太歲姓姜名武。他是屬狗的。2019年己亥是狗年,他姓謝名壽。這些年神不是都是古人憑空想象的,而是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推崇的的先賢中產生出來的神祗。據考證,在太歲神中,要麼是為官廉潔清正,受百姓敬仰,要麼是有大作為,受世人稱讚,他們都是古人心中的理想榜樣。他們一共是六十位,每甲子輪值一次。2019的太歲神謝孝是拾金不昧的典型。故事是這樣:有一天,謝孝在路上撿到他人掉落的四百兩銀子,就將自己的衣服,覆蓋在銀兩上面,在山中端坐等待失主,當天沒有等到丟失銀兩的人,第二天又去原地等候,終於等到失主,歸還了銀子。今年2020年是虞,起。前天我去南后街香燭店去請灶公紙,店裡依姐說,今年就是伊,有人沒換,其實灶公都輪崗,調動了,還不知道!老人說:臘月廿四送舊灶君,正月初四迎新灶君。其間沒灶君“值班”,所以人間在臘月廿五日~正月初三日,放長假,沒做代計,還大煮大食,講這是做年!


【閩都文化】《說說福州人“祭灶”的傳說故事》


總之,祭灶在福州是一項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它的各種各樣的故事與傳說特別多,可以供大家多方面參考。我們說,灶公是上天每年派往人間從事視察工作,是接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的保護神。他慈眉善目很像隔壁厝的鄰居依伯形象,所以我們都很喜歡他。祭灶之日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的確寄託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啊。


【閩都文化】《說說福州人“祭灶”的傳說故事》

【閩都文化】《說說福州人“祭灶”的傳說故事》

【閩都文化】《說說福州人“祭灶”的傳說故事》

主辦:福州市鼓樓區南街街道黨工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