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水稻田一般是灌溉種植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比較常見,在種植的季節才灌溉水,每年的春季到秋季是水田種植水稻的季節,

隨著水稻秋收進入冬季,水稻田裡的水也變少,像旱地一樣;而秋收水稻後離來年的春耕種水稻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裡人們一般不會讓水稻田閒置著,而是在水稻田裡種上些適合當季的露天蔬菜,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是水稻田的水旱輪作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收割後的水稻田


水旱地輪作的方式改善土壤本身,減少連作帶來的病蟲草害,更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冬季的水稻田裡種上蔬菜也是利用了這點;這樣的做法出發點是好,不過適宜拿來種水稻的水田本身相對於我們平常種菜的旱地土壤黏性更高些,而往往比較黏的土壤雖然比較保水保肥但是透氣性差,不利於蔬菜生長,在蔬菜種植管理上,我們要注重做好下面即將要說到的整土、施肥、澆水、鬆土四大方面,冬季水稻田裡種的蔬菜才能長得好,鄉居小菜也接觸過這樣的土壤,下面結合來說: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冬季水稻田泥土種的蔬菜

一、促根壯苗,整土很關鍵

常言道“促根壯苗”,水稻田裡種的蔬菜根系是長在土層裡的,根系生長怎麼樣會影響到整個植株的狀況,比較粘的水稻田裡種植蔬菜之前要先整好土再種植,不能馬虎。

1、先了解土壤比較黏的水稻田土的一些特性

水稻田土壤比較黏,當田裡水比較多的時候你手摸腳踩可能覺得黏性也沒多大,而隨著要秋收田裡排水,水分變少後,就很好對比區分了;土塊沒有水流出來,握在手裡比較軟但也成型,這樣的水稻田泥土水分還比較高,比較黏手;而當水分又少很多之後,大的土塊多整幾次之後,可以整出多個小土塊來,不怎麼黏手,但那些小塊也不好散開還是比較板結;要是土壤水分特別特別少,明顯乾硬成塊了,不黏手,也真不好直接整成細小的土塊了。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水稻田泥土,成塊的比較粘,水分偏少了乾硬

秋季的時候我們這邊擴建路挖泥,然後家裡人讓人拉了幾車來填到房子前面的院子,後面我整來種菜;剛開始運來的那些水稻田泥土含水還比較多(但沒有流水出來),鏟著鋪平時特別黏,隨著太曬暴曬,也沒那麼黏了,而當時還沒有來得及整的那些地方,三個多月不下雨,我也不淋水,泥土都變得特別乾硬了;

如圖中的泥土就是水稻田泥土,左邊最大塊的那個黃灰色土塊就是很乾硬的還沒有敲碎,而旁邊的那些大小不一的黃色土塊是我剛整出來的,含有一定的水分,不怎麼粘,但不好弄散開,踩多了容易結硬,透氣性更不好;而褐色的那些泥土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比較碎細,含有一定的水分,也有點粘性,但透氣性更好。

其實水稻田泥土一般比較表層的耕種層不是很黏,透氣性也還是不錯的,就是表層越往下,土壤就更粘也容易結硬,像上面說到的圖片中的泥土,那些黃泥就是水稻田裡比較下面的土層,而比較表層的泥土就是那種褐色,容易散開、弄碎小。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土裡的蔬菜根系長到十幾釐米深

2、蔬菜紮根在土層裡的深度

水稻根系分佈比較淺,種植水稻的水稻田耕作層一般在15-20cm這樣,而平時我們冬季種植的蔬菜主要是葉菜類,也是淺根系的,其根系紮根在土壤的深度在20cm以內(10-15cm左右比較常見),而像土豆蘿蔔這樣的根莖類蔬菜雖然要求的土層更深些,但一般是後期地下果實膨大才需要,我們可以通過培土來實現,所以水稻田整整土不難種菜的。

為了更好的說明,鄉居小菜做了個對比圖,這是已經包心可以拔來吃的娃娃菜,其根系在土層裡的深度在14cm這樣(跟手對比,量手掌長度),而平時我們冬季種的常見蔬菜也在這個幅度左右。

瞭解了1、2點,下面我們再說怎麼整土:

3、起壟再細整土種菜

冬季一般比較乾燥少雨,但地勢比較低的水稻田相對於來說土壤水分會更多些,本來就比較黏的水稻田土更顯得黏,不夠透氣,我們要起壟來種菜,壟高約20cm這樣,壟寬在1米這樣,壟間間隔25-30cm這樣,移栽蔬菜或者除草施肥比較方便,不用踩到壟上壓實泥土;當然了,一般是把整塊田耕一遍再起壟,此外田埂邊也要挖好溝利於排水。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起壟後壟上種的菜

起壟後壟上的泥土比較黏,若嫌麻煩可以不用全部細整整壟的泥土,就按照要種植的植株間距,哪一處定植就細整哪一處的泥土,也就是說讓蔬菜根系有個活動的範圍就可以了,細耕的土層深度要達到15-20cm這樣;往各邊細整的範圍就差不多類似一個圓形,直徑約10-15cm這樣,把菜苗居中種就可以了。

4、不起壟,挖一穴穴細整土種菜

若是地勢稍高的水稻田,加上冬季一般雨水水,不用擔心淹水,可以不用起壟種菜也不用耕整塊田,就在田裡挖幾條溝預防排水,然後在田裡挖一穴穴再細整穴裡的土,穴的大小也是類似一個圓形,深度在15-20cm這樣,直徑約10-15cm這樣,菜苗居中種就可以了。

當然了,像土豆結地下果實要求的周邊土層範圍比較廣,細整土的範圍可以整寬些,直徑達到25-30cm這樣更合適。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水稻田泥土種菜,就蔬菜根部旁邊小範圍泥土比較碎細

5、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儘管水稻田的泥土比較粘,但其實比較表層的泥土會更好些,容易整碎小,不怎麼粘、透氣性好,種菜時不要種得過深,直接接觸蔬菜根莖的底部及周邊泥土就用這樣的表層細泥土,覆蓋住根鬚就可以了。

二、粘性土壤性冷,多施熱性肥料

1、粘性土壤是冷性土

比較粘的土壤,土壤水分比較多,泥土黏得比較緊實,透氣性差,白天光照後吸熱增溫慢,晚上降溫散熱慢,特別是在春季早期,溫度低、土溫回升慢,這樣的泥土在民間有“冷性土”之稱;土壤性冷,透氣性差,施肥後肥效釋放比較慢,蔬菜生長需要的有機質分解慢,施肥上多施熱性肥料為好,適當使用冷性肥料,儘量不要施化肥,不然化肥用多了,土壤更加板結難散開、透氣性差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比較粘的水稻田泥土

2、關於熱性肥料

在堆積、腐熟過程中會產生高溫(一般是高於50℃)的農家肥料是熱性肥料,如雞鴨鵝類的家禽糞、羊糞、秸稈堆肥等

,平常人們最常用的就是家禽糞,這樣的肥料纖維素含量高,疏鬆多孔,水分容易蒸發,含水量少,此外糞中含有的纖維細菌很多,可以促進纖維素分解被利用。

此外,還要說的是,草木燃燒後生成的草木灰是熱性速效肥,質地疏鬆、吸熱性強,也適用於比較黏的水稻田種植蔬菜施肥;跟熱性肥料相對的就是冷性肥料,如人糞尿、牛糞、沼渣塘泥等泥土糞,這樣的肥料質地比較細密,含水量也比較多。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熱性肥料——雞糞施水稻田土層裡種菜後的效果

3、熱性肥料施用

熱性肥料腐化的過程中產生高熱,要腐熟了才能使用,冷性肥料也是要腐熟了才能使用;腐熟後的熱性肥料既可以作為底肥施穴底種植用,也可以在蔬菜生長中後期追肥用,追肥的時候在蔬菜根部旁邊挖開泥土施入熱性肥料,再覆蓋土層就可以了。

像圖片中鄉居小菜挖開的青白菜根部旁邊的土層,那看著比較鬆散而且鬚毛多的就是雞糞(追肥時施的),相對於板結的那些土塊,更疏鬆透氣,蔬菜根系喜歡這樣的肥料,鬚毛長那裡也比較多;這青白菜就是比較粘的水稻田泥土種出來的蔬菜。

三、不要澆水多

比較粘的水稻田本身土壤含水量就比較高了,水分不容易流失,透氣性差,所以種植蔬菜後澆水方面就是不要澆水過多,只要不讓蔬菜生長的土層泥土乾燥就可以了,

平時澆水是一株一澆這樣,而不是一大片的直接噴灑水,也不要因為水稻田地勢低,旁邊水渠有水而放水進來漫灌,這樣只會讓泥土更黏實、透氣性更差;一株一澆一般4-5天澆一次是可以的,具體也要看地方氣候來定,這個沒有標準的。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土壤有點粘、成塊,要鬆土

四、適當鬆土

隨著水稻田裡種的蔬菜不斷生長,風吹日曬、平時淋水壓著,時間久了,比較黏的泥土會變得更黏實結塊,透氣性越來越差,根系不好伸展長茂盛,植株吸收養分生長也受到影響,長勢差,我們需要給蔬菜鬆鬆土才行;鬆土一般在蔬菜根部周邊進行,不傷到蔬菜主根、側根就可以了,鏟開的泥土比較大塊要整小塊、細小些再覆蓋好;鬆土不要再踩到上面去,不然土層又被壓實了;至於要多久鬆土一次,看情況來進行:拿著鏟子在蔬菜根部旁邊泥土往下剷剷,感覺比較吃力,挖出來的泥土看著比較粘實、結大塊多,那可以考慮鬆土了


冬季水稻田泥土較黏,輪作蔬菜長不好,整土是關鍵,多施熱性肥料

水稻田泥土種的蔬菜剛開始長得差,後面越長越好

最後附上一張用比較粘的水稻田泥土種的菜前後對比圖,剛開始定植的蔬菜長得比較差,偏黃,後面越長越茂盛、菜葉也比較綠;而壟上的蔬菜旁邊還是可以明顯的看到一些大土塊還沒有全部被整成小塊,但蔬菜根系生長需要的活動土層我細整了,那些大土塊不影響蔬菜生長,以後慢慢整。

總結:冬季裡水稻田變旱地輪作種蔬菜,而泥土比較粘,不太利於蔬菜生長,我們可以從細整土、多施熱性肥料、不多澆水、適當鬆土四個大方面來加強細節上的管理,種植的蔬菜也可以長得好;現在是冬季,離明年的春耕種水稻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還可以在水稻田裡種菜哦,多充分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