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电影故事——武巡村“学习”电影院

(王铁峰/文)

汝州电影故事——武巡村“学习”电影院


电影是泊来品、洋玩意。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可是我国城市民居民的最爱,电影院也成为大众闲暇消遣的最佳去处。​

但在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农村,一年看上十场八场露天电影就算不错了。在自家门口电影院看电影,只能称是农民们当时的梦想。

汝州电影故事——武巡村“学习”电影院


有一个叫王学习的,就在这个时候,帮助家乡父老圆了这个梦。

王学习,汝州市纸坊镇武巡村人,是临汝县最早的村级电影放映员之一。作为农村电影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如何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电影的乐趣,成为他最操心的事。

“ 放映机、银幕、柴油发电机等,这些电影院应用的设备王学习都有,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在农村开个电影院呢?​”

汝州电影故事——武巡村“学习”电影院


这件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被人们看做是不可能干成的事。但王学习不服气。他马不停蹄地联系村里的干部和有关人士,首先解决了影院的用地问题;尔后通过电影公司的解决片源问题;通过村民了解自费观影的意愿问题,前后奔波了大半年的时间。​

一九八一年十月,一座总投资九千余元,宽二丈,长十二丈,共十一间建筑面积,一百八十个水泥坐座位的农村电影院正式营业。

汝州电影故事——武巡村“学习”电影院


值得一提的是,和王学习一起参与影院筹备的团队共有三人,分别是副院长杜金生,票物杨天顺,会计杜章领。他们采用股份制的分红模式,影院每日一结算一分红,这种股份合影的电影院,汝州市在当时仅此一家。​

汝州电影故事——武巡村“学习”电影院


影院开业前三天,王学习邀请村民免费看电影,说到当时引起的轰动,只能用左邻右舍奔走户告来形容了。农村也有自己的电影院了,很多经历过当时盛况的村民都觉得王学习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创举。​

汝州电影故事——武巡村“学习”电影院


一九八二年李连杰主演的武打电影《少林寺》正式上映,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观潮一浪高过一浪。当时片源极其紧张,在城里片源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他想尽办法,把该电影带到武巡村放映三十多场,该电影立刻把方圆几十里的观众都引来了。​

一幅银幕,一台电影放映机,一连串”哒哒“的马达转动声,在那个电视尚不普及的年代,能和城里人同步享受电影文化的乐趣,至今还是武巡村村民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一件往事。

汝州电影故事——武巡村“学习”电影院


“武巡学习电影院”的注册日记,以及每年超过200场次的放映记录的资料,在市文化局今日还有案可查。用王学习的话来讲,这是自己30年电影放映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 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