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生孩子婆媳就會有矛盾?

冬之小岑


這個問題我想有一下兩種原因:

第一,距離產生美。

年輕人在沒孩子之前,基本上都是要上班的。和公婆住在一起的,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減少了很多發生矛盾的機會。不和公婆住一起的,那就更不用說了,週末聚一回,偶爾見一面,都是親的客氣的,哪還有矛盾。

可是生完孩子就不同了,隨著孩子的到來,婆婆媳婦之間有了聯繫的紐帶,見面,相處的時間就會增多,而相對應的,矛盾也會增多。親生母女在一起生活也會有矛盾,更何況兒媳婦跟婆婆沒有血緣,沒有很深的感情呢。


從月子開始,就有很多家庭已經開始婆媳大戰了,婆婆要幫忙照顧月子跟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會跟兒媳婦和孩子呆在一起。而生活習慣不同,育兒觀念不同,等等一系列生活中的細枝末節,都可能導致婆媳之間的矛盾。


還有一個時代的問題,我們的父母輩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吃過苦的人,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苦日子在他們的思想深處打上了深深地烙印,雖然現在日子好過了,很多人依舊是生活特別節儉。比如我的媽媽,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什麼東西都捨不得買。你給她買個什麼東西,每次都怪你亂花錢。而年輕一代的媽媽,基本上沒吃過苦的,而生了孩子更是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這兩種思想之間深深地代溝,就不可避免的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矛盾重重。


第二,經濟力大的家庭,而且婆婆又不願意生怕幫忙帶孩子照顧月子的,矛盾更大。

如果孃家媽媽有時間跟精力幫忙伺候女兒月子,以後幫忙帶孩子的還好。如果沒有人照顧產婦跟孩子,那麼孩子媽媽的日子是很難過的,孩子出生後,沒人幫忙帶,肯定是上不成班的。而養孩子不但需要時間跟精力,還需要大把大把的毛爺爺。一家三口的經濟來源都落到了孩子爸爸的一個人身上,而養孩子的重擔則有媽媽一個人承擔,這樣的話兩個人都會很辛苦,壓力很大。時間久了,想起不願意幫忙的婆婆,難免會心生怨憤,即使沒有怨念,也會心涼。



總之,不管是哪種情況,還是希望親人之間能多一些理解和關心,少一些矛盾跟怨恨,生活才能更美好。


重燃生命之火


這事應該不一定是這樣,但是卻時有這麼很多女人是有了孩子以後卻和婆婆產生很多隔閡。

其實主要原因就得看婆婆怎麼去權衡這裡面的利弊了,給你舉兩個實例吧,我的老婆生寶寶時候和我姨家的兒媳婦生寶寶時候。兩個婆婆做出的舉動和影響以後的婆媳關係走向。

我老婆是剖腹產,整整在醫院呆了一個禮拜,從進醫院我母親就在床前守著,晚上守著孩子白天餵我老婆吃飯了扶著去廁所等等。。我有時候不再可能剖腹產的女人都懂,就光換屁股底下的衛生紙我想很多男生都受不了,這個東西一直是我再給我媳婦換的,有時候我不在我的母親給換,可能醫院不同也就不一樣,我們縣城醫院就是要自己換。我老婆也是很堅強第二天就下床自己去廁所走動什麼的,我挺佩服她的,。

我大姨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一時還真找不出個好詞形容她,我表弟剛結婚時候成天炫耀她兒媳婦好聽話,有點傻那種沒有什麼心眼會照顧人。等她兒媳婦生孩子時候她找藉口說她身子不好隨說順產但是你連個面不去看一下也說不過去不是,就算生的時候你沒去,月子你總得去幫幫忙啥的對不,她也不去這就給兒媳婦留下了口實,不過這兒媳婦心眼多從來不提。

後來我姨家的表妹流產的時候,我姨跑的比誰都快啥事跑頭裡,比誰都明白似的。。後果我想大家都懂得的,現在時不時兒媳婦都會拿出來和婆婆鬧一場,我姨卻說不出來任何反駁的話。

栗子看來都是女人互相得理解,我媽說過都是經歷過得誰讓咱們沒受過婆婆的恩惠,咱不能讓自己的兒媳婦走咱們的老路。。。。






Lizze栗子


生育後,家家都有婆媳生養和教育戰


兒子出生後,我和先生忙於工作,兒子幾乎是跟著婆婆長大的。說實話,我非常感謝老人幫我們帶孩子,可是我和婆婆的教育觀念始終南轅北轍,不在同一頻道上。

婆婆退休前是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學歷不高,為人處事愛佔小便宜。在她的概念裡,有便宜不佔是傻瓜。兒子特別喜歡吃自助餐,婆婆經常帶他去一家餐廳。

自助餐都是按人頭消費,壓根不管你是大人孩子,兒子年齡小,去吃飯不如說是喜歡餐廳裡的遊樂設施,吃不了幾口,就跑著和小朋友去玩滑梯了。

婆婆總覺得一個人38元太虧本了,要多吃,才能吃回來。她一個人吃到肚子撐了還不算,走的時候還讓兒子去拿飲料。

有一次,兒子的書包裡塞了好幾盒果汁,我問兒子怎麼回事。兒子繪聲繪色地給我講了他和奶奶在自助餐廳吃飯的過程。我告誡兒子:“以後不許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兒子聽話地點點頭,一會兒又搖搖頭:“媽媽,奶奶說我們要把花的錢吃回來。”

我沒有強調誰對誰錯,只是耐心地給兒子講解吃自助餐的禮儀和修養,讓兒子自己評判是非。

兒子的工作好做,婆婆的工作難做。我裝作不經意地和婆婆拉呱,提醒她帶孩子出去吃飯遊玩,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婆婆扯著大嗓門說:“你這是嫌我不會帶孩子,樹大自然直,我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大學生。”

我平心靜氣的說:“媽,你常說言教不如身教,教養孩子馬虎不得,大人說粗話,孩子也跟著學,大人佔便宜,孩子也跟著學,孰輕孰重,你自己掂量一下。”婆婆不吭聲了。


按下葫蘆浮起瓢,自助餐風波過去沒多久,兒子在學校把同學給打了。兒子的班主任老師把我請到學校,說捱打的同學家長要求賠償醫療費和精神損失費。我詳細瞭解了一下前因後果,原來又是婆婆惹的禍。

兒子和班上一個男孩氣場不和,那男孩仗著自己長得人高馬大,經常欺負兒子,差遣兒子為他做這做那。一天傍晚,婆婆去接孫子放學,看到孫子臉上有道紅印子,問孫子怎麼回事。我兒子委屈地向奶奶告狀:“班上有個同學,總是打我,我打不過他。”

得知孫子被別的孩子欺負,婆婆教給他如果那孩子再欺負你,用鋼筆尖劃他的手。這不,就闖禍了,課間休息時,那男孩故意挑釁,兒子奮起反擊,用鋼筆劃傷了人家孩子的手心。

趁此機會,我給兒子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課:同學之間有矛盾可以告訴老師或家長,不能把筆當武器,這樣容易誤傷別人或自己。兒子認錯態度蠻好,保證下次再也不敢了。我帶兒子向那位小朋友和他的家長賠禮道歉,按要求賠償他們的經濟損失,同時提醒那位家長她兒子的所作所為。

回到家裡,我問婆婆怎麼教孩子打人。婆婆理直氣壯地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欺負咱,咱也不能客氣。”我耐心地說:“媽,小孩子在一起打打鬧鬧很正常,你不是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嗎?大人一參與就成了事故了。”

當婆婆得知我賠付了人家2000元醫療費和精神損失費,立刻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下來:“這得買多少米麵糧油呀!”我聽了哭笑不得。

兒子已經上小學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大了,就不單單是養的問題,教育的問題也馬虎不得。

我和先生商量,我們的工作都已經步入正軌,是時候把兒子接到我們身邊了。隔代教育再省心也不能代替親子教育,我們和婆婆達成協議:孩子上學了,功課忙,以後雙休日來奶奶家,平時在自己家。見我們態度堅決,婆婆只好同意。

樹小扶直易,樹大扶直難。

時代不同了,教育不僅僅是老一輩人認為的吃飽穿暖,順其自然,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觸網絡、電視等五花八門的信息,三觀受到各方面的衝擊,比較成人化,修枝適時,才能培養一個心理健康正直善良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頭條號:齊魯海風!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


齊魯海風


我婆婆是一個很強勢的人,當初結婚前,我父母不同意,因為老公家三個孩子,我是獨女,他家族太龐大了,可我那時候跟老公都在離家千里的外地,我覺得山高皇帝遠,不構成任何威脅和干擾!但就生了孩子後,孩子30個月以前,婆婆勉強看滿六個月,還各種規定必須聽她的!比如強行要訓練孩子把尿,不讓用尿不溼,不讓用溼巾,哭了就抱,不準太強硬斷夜奶,就連不在我家看孩子的日子,還天天給我老公打電話指揮,我就非暴力不合作,不吵不鬧不合作,最後我們在至今沒紅過臉的前提下,老婆婆掙扎了幾個來回,徹底熄火了,這麼看來,婆婆是有涵養的!


Ilusion835


是孩子出生後矛盾爆發出來了而已。我沒有想過讓婆婆把我當女兒看,當然,也做不到把婆婆當媽,在我的心裡,畢竟,因為老公的原因,我們成了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好好相處就好了。很多矛盾也是在有孩子之後爆發的。我跟老公結婚買房買車,都是自己的錢,公婆沒給一分,這點我不說什麼,畢竟,他們養大了老公。我預產期是年底,所以沒找到月嫂,我是到36➕開始休產假,當時醫生說讓身邊不要離了人,因為可能隨時會發動了,老公給婆婆打電話,婆婆不來,後來媽媽來了,月子也是媽媽照顧的。說一下公婆的情況,公婆都退休了,公公之前有門店,給老公哥哥了,現在還在店裡給免費幹活,婆婆在家伺候老公哥哥一家子,老公嫂子不上班。月子結束後,媽媽有事要回去幾天,老公就想著讓他媽過來幾天。老公的出發點是好的,剛做爸媽的都知道,真的被孩子忙的焦頭爛額的,他覺得至少他媽多少能幫襯我點。婆婆來了之後,老公在家時啥都搶著幹,老公不在啥都不管。不管到什麼程度呢,有一次孩子哭鬧,我又想上廁所,沒辦法,我只能把孩子放推車裡,推到洗手間門口,邊哄孩子邊上廁所,這一幕被回家拿文件的老公看到了,老公就把他媽送回去了。對了,婆婆當是在看電視呢!

女人生完孩子,得有好長時間體內激素水平才會慢慢恢復的,所以,很多人容易產後抑鬱。我一個朋友孩子6個月引產了,因為心臟有問題,她坐月子的時候她婆婆出去旅遊了,還給她打電話說讓我朋友養好身體,快點上班,後來,我朋友去看的心理醫生。

生完孩子是一個女人這一輩子最無助的時候之一,哪怕是個陌生人,都會心疼女人吧,但是好多婆婆不會。婆媳矛盾為什麼難處理,因為這是兩個人的事,就像那句話說的,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美好的明天124


看到你這個問題一下子問到我心坎裡了!

生孩子前,我對婆婆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除了太過節儉以外,其他方面都不錯!比如很會為人處事,講道理明事理,勤儉持家!當然也可能是距離產生美,因為生孩子前我們也只是過年回來小住幾天,所以對彼此印象都不錯!

但是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就大大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其實最根源的矛盾就是她太過節儉,以至於我都沒辦法接受!

還記得臨生產還有一個月我請產假回到婆婆家!因為已經8個多月了,沒辦法繼續上班了,老公只好把我送回來了!其實我很不願意一個人待在婆家,因為第一次要和公婆一起住那麼久,而且老公不在身邊,我心裡很忐忑!但是想想婆婆人還不錯,平時對我也非常照顧,就安心地在老家待產了!

說實話,婆婆各方面都挺好,做事也細緻!唯一讓我介意的就是她的節儉!我在婆家待了一個多月,就沒吃過一次真正的肉!為啥這麼說呢?她基本一天三頓吃素,而且這素菜大多都是自己種的,白菜,茄子,蘿蔔等!偶爾的肉來自餃子,因為是肉餡的餃子!偶爾也炒一頓肉,但是裡面全是肥豬肉,我一塊也吃不了!我記得懷孕期間我曾連續吃了四頓蘿蔔絲!

生了孩子之後,真正的矛盾就來了!一方面還是因為婆婆節儉!我做月子期間,老公在時還給我做點好吃的,比如熬個魚湯,燉個肉啥的,後來老公去上班了,婆婆他們吃啥我就跟著吃啥!其實我自己吃啥倒也不重要!後來孩子慢慢能自己吃飯了,婆婆依舊這樣吃,只是孩每天多一個雞蛋!記得有一次,我帶孩子回到孃家,我爸媽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我兒子看到好多肉後,就嚷嚷著要吃,還要下手去拿!我妹看到後,開玩笑說,你兒子是不是一個月沒吃過肉啦!我知道我妹只是隨口一說,但是隻有我心裡知道,兒子確實是沒怎麼吃過肉!其實還有好多細節不便說,細說了三天都說不完!另一方面就是教育孩子的問題產生矛盾!主要就是婆婆比較嬌慣孩子!

現在孩子快四歲了!婆婆很疼孫子,我都看在眼裡,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也跟她談了利弊,她也表示理解!只是她的節儉我沒有說什麼,她節儉了大半輩子,自己捨不得吃喝,我也理解她的不容易!

其實女人生孩子後與婆婆產生矛盾,我是這麼認為的!第一,生孩子前,與婆婆的牽扯並不多,但是有了孩子之後,你跟婆婆之間就多了一層聯繫,你愛孩子,她愛孫子,你們倆愛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會產生矛盾!第二,女人生了孩子後,會突然間成熟起來,突然間有了責任感。過去不在意的事情或者東西現在變得比較敏感!尤其是跟孩子有關的方面!第三,每一代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尤其在養孩子,教育孩子方面體現的尤為明顯!你覺得你是對的,婆婆覺得自己是過來人,誰都不服誰!


芊芷芋


一、生活習慣不同。我婆婆長期生活在農村,而且是少數民族地區,對吃穿住行要求都不高,生活比較隨性。不像我們習慣把家裡收拾的整整齊齊。坐月子期間老讓我吃飯喝粥睡覺,炒的菜油油的又大塊,簡直吃不下去,我說喝湯吧,但是不會做,所以月子裡,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煮吃的。叫老公煮,婆婆心疼兒子,又搶著做,自己又不會做,教也不肯學,一到煮東西就說忘記了,讓人很苦惱。換洗的衣服,隨處放和掛,南方回南天潮溼,搞得家裡味道很重。

二、育兒觀念上分歧很大。婆婆是少數民族婦女,老要按照民族規矩養小孩,但是這些規矩放在今天都是不科學的。寶寶拉個十幾次粑粑也說沒事。婆婆覺得她是老人嘛,經驗多,而且能把你老公養這麼大,也沒見出問題,有點難溝通。加上我是漢族,遠嫁到老公這邊,我感覺我婆婆老怕孩子跟我親,老想孩子24小時抱著孩子,記得那個月我寶寶都快成為展覽品,寶寶一醒,就要寶寶跟家裡的親戚視頻電話,你說啥輻射都不管。

三、關於孩子爸爸的問題,我的老公,她的兒子,夾在中間挺為難的。婆婆嘴上說把你當女兒,一到兒子做事情或者做錯就挺身而出承擔錯誤,搞得老公像長不大的孩子,我們夫妻之間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總而言之,生活中難免有瑣事糾紛,婆媳之間還是保持距離比較好。


曼布人生路


孩子出生,讓很多潛伏著的矛盾浮出水面。


這時候是女人最虛弱的時候,身心俱疲。而這時候,往往男人還沒有完全成熟,不懂得體貼和關心,加上工作忙顧不上。婆婆輕易就能陰謀得逞。

我那時候,老公白天上班,早出晚歸。從醫院回家,婆婆就跟她兒子說,她腿不好,不能去市場買菜!其實市場離我家就不到十分鐘的路,三輪車一塊錢。老公是個孝子,只好說他買。婆婆的腿沒有那麼嚴重,之前也是經常下樓去溜達的,只不過走得不快。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說給我聽的,他們在廚房說時我正好路過。如果是你,你聽了會舒服嗎?明擺著給我小鞋穿!

那時候,老公可是把一切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他媽媽身上。生孩子之前,他一再給我保證:我媽挺好的,我媽不心疼你也得心疼她孫子啊!結果怎樣?

老公晚上上班回家就很晚很累,一回家,婆婆就把她叫到她住那個屋,聊天聊個沒完,就是不聊天看電視也陪著看半天。我這邊有事才過來看看。

老公說,我媽說的你要好好休息,不能打擾!其實,我白天在家都躺一天了,家裡就婆婆和我,她不知道嗎?每天照顧孩子,身體虛弱,晚上老公回來說一會兒話就不行嗎?哪怕多看看孩子,說兩句笑話呢?

我還真不是那種跟婆婆搶兒子的女人,我能感覺出來,婆婆就是看我性格好又不好意思跟她紅臉,想借機慢慢來當這個家,什麼都要說了算。

很多月子裡發生的事都讓我對婆婆另眼相看。反正挺陰的。

我沒有跟她吵,但我心裡不會再跟她像以前那樣近。後來,我就沒有讓她帶孩子,感覺她不可信任。


雪地留心


沒孩子以前,基本和婆婆接觸很少,你好我好大家好,也不存在什麼問題。有了孩子後,就不一樣了,長期接觸,問題不斷,兩口子還會磨合好長時間呢,更何況接觸很少的兩個人呢。深有體會,一是生活習慣上,兩代人很難相同,比如說我婆婆,一般毛巾都是單獨洗,婆婆把毛巾和老公的褲子放在一起洗,不同的年代造就了不同的習慣啊……

二是,育兒觀念上,現在提倡科學育兒,比如說不要把尿啊,孩子要用單獨的餐具啊等等,婆婆就會說,自己的兒子都是這麼過來的,也沒怎麼著啊……哎,突然想起來,孩子第一口輔食吃什麼的問題,都知道喝米粉,可婆婆說喝玉米粥啊,她兒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三是,性格啊性格,婆婆認死理,從來不聽別人說話,強調百遍的事情,不予理睬,卻覺得自己很有理。很可氣的一件事,這輩子也忘不了了,就是婆婆偷摸拿自己的感冒藥喂才幾個月的孩子,我和孩子她爸上班,婆婆誰都沒問,就這麼做了,下班回來說這件事,還倚老賣老,生氣的說自己不認識字,以後再也不餵了。這件事以後,我就選擇了全職。


念媽說


我媽和我大嫂,我大嫂生孩子之後就沒有工作了,我媽有退休金,我哥工資低,所以家裡的開支就由我媽出,我媽50多歲的時候,身體健康,能帶孫子,就想我嫂去工作,但我嫂沒文化,找不到好工作,一年拖一年,我媽就看不慣她,在我面前抱怨一下,我是不挑是非的人,聽了我媽這樣說,我就勸她忍一下,我知道大嫂的缺點是一邊幹活一邊嘮叨的人,但也沒有我媽說的那樣,我媽就是認為自己幹環衛工作都能堅持到退休,現在都是靠她的退休金養一家人,而我大嫂什麼工作都不幹。但是現在我媽86歲了,不能走路了,我大嫂負責買菜,煮飯了,幸虧以前我沒挑撥是非,沒有讓婆媳不和,我哥哥對她也是很好的,每天吃完飯,大嫂洗碗,我哥倒垃圾,然後就一起散步,我大嫂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哥買的,我哥幫她買了社保,現在也有退休金了。所以,小姑子和大嫂之間也要互相體諒,才能家和萬事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