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回事》: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從寫作頂級心法看人生

如果你想學寫作,我第一本要推薦的書就是斯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

“Long live the King!”該書出版之際,美國《娛樂週刊》大聲歡呼。

這不僅直白的表達了“金先生萬歲”這一層意思,另一層雙關“國王萬歲”也表達了對這位恐怖小說之王的讚譽。

斯蒂芬·金是誰?《寫作這回事》是本什麼書?《娛樂週刊》的反應為何如此強烈?

在小雪妖的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對老金有所瞭解:他是美國收入第一的作家,作品總銷量超過3.5億冊,版稅收入高達4億美金。不只是熟悉的《閃靈》、《肖申克的救贖》、《迷霧》、《伴我同行》,幾乎每一部他的小說都被搬上熒幕,作品翻拍率僅次於莎士比亞,是名副其實的文學大師。

《寫作這回事》是老金自己的創作生涯回憶錄:在這本書中,他不僅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使讀者瞭解他是怎樣變成這樣一個作家,還著重講解了寫作的技術部分,結合案例手把手教人寫作。

對於該書的出版,《娛樂週刊》發出熱情的歡呼,不只是因為“老金教寫作”的權威性,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本書在他創作生涯中的獨特意義——

1999年,斯蒂芬金寫作本書的過程中遭遇了嚴重車禍,髖部粉碎性骨折,右膝蓋以下被形容為“碎得好像一隻裝滿小石子的襪子”。身受劇痛,無法久坐的他,仍然重新拿起筆,艱難地續寫了《寫作這回事》,為他對寫作的熱愛做了最好的註解。

寫作對於我來說好比是一種信念堅持的行動,是面對絕望的挑釁反抗。此書的第二部分就是在這樣的精神中寫成的。正如我們小時候常說的那樣,是我拼著老命寫出來的。寫作不是人生,但我認為有的時候它是一條重回人生的路徑。

從詞彙到段落,從對話到主題,從寫作的本質到寫作的意義,斯蒂芬金詳盡又有趣的講解了寫作這回事。然而大道至簡,再多的技巧方法也離不開最本質的規律,《寫作這回事》中的頂級寫作心法無非8個字: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實際上包含了寫作的3個重要步驟:寫初稿、靜置沉澱、改二稿。

  1. 關門寫作:寫初稿時,要把想說的話全部一股腦倒在紙面上,能寫多快就寫多快。
  2. 在寫作與改稿之前,還有一個步驟——靜置沉澱:讓自己與文章分離一段時間,先去做些其他的事情換一換思維。
  3. 開門改稿:改二稿時,要重新拿出作品,借鑑別人的意見,在自己的二次思考之下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

關門、寫作、開門、改稿——這簡單的8個字4個動詞,不只是寫作方法論,也是人生的4個動作。


《寫作這回事》: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從寫作頂級心法看人生

一、關門:有關上門的決心,有伏於案的定力

寫作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靈感嗎?

靈感固然重要,但卻不會從天而降,在靈感到來之前,你必須多讀多寫,並且保持有規律的創作。無一例外,每一個作家,都在不停的做這兩件事。

閱讀是一個作家的生活和創作的核心。毛姆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那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溫特森16歲就在阿克靈頓公共圖書館,讀遍了從a到z的英國文學。

無論爛書還是好書,都有它自己的價值:讀爛書讓你規避錯誤的寫作方式,而讀好的作品可以學會正確的寫作風格,優雅敘事,情節發展,人物創作,還有實事求是的態度。讀得越多,下筆或者敲鍵盤時才越不會顯得像個傻瓜。

保持有規律的創作,就是為迎接靈感女神的突然造訪,而提前打掃好房間。

斯蒂芬今上午寫作,下午處理信件,晚間閱讀、陪伴家人看體育比賽。他對採訪的人說,除了聖誕節,國慶節和自己的生日,他每天都寫。而事實上他一旦開始寫就根本停不下來,不管是聖誕節國慶節還是生日。

我一旦開始寫某本書,除非萬不得已,我不會停下來,也不會放慢速度。我如果不每天都寫,我腦子裡的人物就會開始走樣,敘述故事的刀鋒開始生鏽,我開始對故事情節的進展失去控制。寫作最棒的時候一向來如此,亙古不變就是作家覺得他是滿懷靈感、享受寫作的時候。

我如果不得已,也可以不動感情地寫,但我喜歡鮮活滾燙、幾乎灼人的寫作狀態。

不論是閱讀,還是創作,最重要的都是一個安靜的工作環境,這就需要有一扇書房,需要房門,和關上門的決心。

在你寫作的房間裡,不應該有手機、電視,最好把窗簾都拉上,消除一切讓你分心的可能性。對於斯蒂芬金來說,他喜歡聽很吵的音樂,比如說槍與玫瑰金屬樂隊,這也是另一種關門的方式,將凡俗事物隔離在外,外在的世界整個消失,因為寫作就是在創造自己的世界。

不要等待繆斯從天而降。我在前面已經說了,他是個固執的傢伙,不容易受到創作悸動的蠱惑。你的工作就是要保證讓繆斯知道,每天九點到中午,或者七點到三點,你都在。他如果真的看到你這麼做我向你保證,他遲早會現身,咬著雪茄,施展魔法。

《寫作這回事》: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從寫作頂級心法看人生

有關上門的決心,有伏於案的定力,不只寫作,人生亦當如是。

每年年初,我們都會制定新年計劃,這大概是一年一度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了。回首2019,展望2020,我們最後的結果可能是,2020年我要完成2019制定的,2018未完成的任務。

打臉一時痛,年年打臉年年痛。

這種現象的根源無非就是:我們想的太多,做的太少;開門營業太多,關門思考太少。

你有太多的夢想:健身、旅行、寫作、插花、學軟件、學樂器,讓生活豐富多彩、心情快快樂樂當然是好事,可是如果你的目標是真正的做成做好,就必須把它當成一件要命的事去做。就像一壺水,你每次把它燒到70度,就放棄了,第2次再燒,第3次再燒,它永遠不會開,你只有一鼓作氣將它燒到100度,才能真正變成一壺可以喝的水。

《寫作這回事》: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從寫作頂級心法看人生

二、寫作:修辭立其誠,向生命注入真實與熱愛

現在你坐在自己的房間裡,關上門,拉上窗簾,扔掉手機,甚至把電視都給炸了,決定不寫出1000字來不罷休。

現在問題就來了,寫什麼?

修辭立其誠,《寫作這回事》序言之前的第1句話,就回答了這個問題:想寫什麼寫什麼,只要講真話。

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做一個好的寫作者,那麼你就不需要過多考慮,什麼是暢銷的?什麼是賺錢的?什麼是別人喜歡讀的?在這個階段你不需要過多考慮遣詞造句和寫作風格,那是後面改稿階段需要做的事情,現在你只要做到“我手寫我心”就可以了。

注入真實生活,結合自己對生活,友誼,愛情,以及工作的瞭解,讓作品與眾不同。

這麼做的原因有兩點:

  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和護城河,只有寫你瞭解的事情,才能幫你獨樹一幟,只有寫你熱愛的東西,才能在寫作路上毫不費力的走下去。
  2. 真實自有千鈞之力,寫作無非是一場寫作者與閱讀者之間的心靈感應,能夠產生共情是好作品必不可少的特質,而你是敷衍還是真誠,從來都瞞不過讀者的眼睛。

文如其人,人亦如其文,好的寫作者從筆端到心間一以貫之。王小波在給李銀河的信中回憶他的16歲:

我遇到過好多讓我難過的事情。

十六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大家都睡了,我從蚊帳裡鑽出來,用鋼筆在月光下的一面鏡子上寫詩,寫了趁墨水不幹又塗了,然後又寫,直到塗得鏡子全變藍了……

那時滿肚子的少年豪氣全變成辛酸淚了。我都不能不用這種輕佻的語氣把它寫出來,不然我又要哭。

這些事情你能體會嗎?

沒有一處華麗的詞藻,卻格外動人。對於詩和美的熱愛,表達的慾望,不被聽見的孤獨。每一個字都與王小波的人格一一映射,連同他真誠純粹的赤子之心一起,就是他靈魂最為閃光的價值所在。

真誠與熱愛的赤子之心,從來都是我們對一個人最崇高的表彰。

《寫作這回事》: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從寫作頂級心法看人生

三、開門:廣開言路,周聽則不蔽

寫完第一稿之後,要讓你的作品休息一段時間,這有點像醒酒或者是發麵的過程,給自己和作品之間一個重新認識的機會。

沉澱一段時間後,把第1稿拿出來,就像看一篇陌生稿件一樣看待它。蘇軾在《題西林壁》中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才能看到自己稿件中原來沒有意識到的錯誤。

不只是自己看,還要打開門走出去,拿給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看。你會收到各種各樣的意見,有的理性客觀、有的非常主觀,甚至這些意見可能彼此矛盾。對於那些客觀事實或者眾口一致的主觀評價,應當適當採納。而對於那些完全個人化的評價,你可以置之不理,因為這部作品為誰而寫、寫給誰看的掌握權在你自己手裡。

如果說“關門寫作”是在做自己,那麼“開門改稿”就是你與周邊產生聯繫的過程。

閉門造車,造不出一個好的人生,打開自己的房門,也打開自己的心門,邀請朋友來到自己的家中,坐在沙發上一起暢飲、聊天,世界很大也可以很小。

市井煙火、一草一木,幸福往往是從對周遭事物的關注中產生的,“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寫作這回事》: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從寫作頂級心法看人生

四、改稿:活用奧卡姆剃刀,為寫作與人生斷舍離

“快寫慢改”是寫作的奧義。

在關門寫作階段,不要猶豫和斟酌,把想到的一切都事無鉅細的寫下來,寫的越快越好。而在開門改稿階段,要善用奧卡姆剃刀,慢慢的、大刀闊斧的改。

奧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奧卡姆的威廉提出的“簡單有效原理”,就是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就不要浪費更多的東西去做,“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談到詞彙,斯蒂芬金說,用詞的第一規則就是有話直說,用你想到的第1個詞,只要他適合並且生動就可以了,切忌粉飾語彙。

現在就對自己鄭重承諾吧,決不用“酬勞”代替“小費”,決不說“約翰停留了完成一次排洩行為的時間”,直接說“約翰停了拉泡屎的工夫”。

談到風格,斯蒂芬建議多用主動語態,少要用被動語態,因為被動語態無力、冗長,還經常拐彎抹角。

我認為膽怯的作者喜歡使用被動語態,其原因類似於膽怯的人喜歡被動的伴侶。被動語態很安全,主語不需要跟某種煩人的行動競爭。沒信心的作者還覺得被動語態能給他的話增添權威性,也許還能為其增加點威嚴感。

談到副詞時,斯蒂芬說,副詞不是你的朋友。

“把它放下!”她叫道。

“把它放下!”她威脅地叫道。

很顯然,後者比前者弱很多。

老金永遠忘不了高中四年級收到的那封退稿信,一個編輯在退稿信中寫了一個修改公式:第2稿=第1稿*90%。這個公式改變了他的改稿方式,成為他投稿史上的走運轉折點,他開始學會在改稿的過程中更加關注主題、邏輯、節奏。

你如果不能做到拿掉百分之十後仍保住故事的基本內容和氣氛,那你努力得還不夠。這種審慎刪減法的效果立竿見影,經常令人驚奇—簡直就是文學wei哥。你能感覺到不同,你的理想讀者也會。

如無必要,不增實體。將這個寫作改稿公式的底層思維遷移到工作、生活中,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遇到困難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只需要考慮那20%的主要矛盾,但卻要拿出80%的時間和精力去應對;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需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但卻要用80%的時間陪伴那20%最重要的人;對於人生追求,我們不需要面面俱到,卻要考慮好自己的內心需求和核心競爭力,用80%的力氣走這條20%的道路。

簡單點,做人的方式簡單點。學會直取核心,越簡單越有效。

《寫作這回事》: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從寫作頂級心法看人生

開與關的人生智慧

曾經看過一部央視的紀錄片——《00後》,這個片子跨度達10年之久,跟蹤了幾個00後孩子的成長故事。其中一個叫一一的女孩,令我印象深刻。

在幼兒園裡,其他小朋友都成群結伴的玩耍,一一卻總是獨來獨往,而且悠然自得。記者問她為什麼不和別人一起玩,3歲的一一說,“我覺得一個人玩挺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後來,紀錄片繼續追蹤她的成長,已經是小學生的她已經交了很多朋友,不僅適應了人類社會的群居常態,也沒有失去獨處的能力。

《寫作這回事》:關門寫作,開門改稿,從寫作頂級心法看人生

《寫作這回事》告訴我們寫作的節奏:閱讀→關門寫作→沉澱→開門改稿。

這一開一關,交替輪轉,其實也是我們的人生節奏。

關門寫作之於人生,就是一一所說的“獨處”,開門改稿之於人生,就是一一所說的“跟朋友交往”。我們通過交朋友、閱讀去開門,就是去接受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我們通過思考、輸出去關門,就是把獲得到的信息昇華一下,沉澱一下,然後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關於我】

嗨,我是景小雪妖。

活在這世上,無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與你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