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口中的開掛國家 印度簡史介紹

印度是我們的鄰居,這個鄰居不僅很有野心,經常喜歡在我們的邊境搞點兒動作,而且還是一個夜郎自大的國家,一度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三,在網上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印度人驕傲地問起“上海再過幾年能趕上孟買?”這樣的言論。不過印度著實是一個開掛的國家,他們的國家不僅地少人多(土地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不到),還有很多令國人瞠目的開掛行為,如火車掛票、摩托裝滿人、用頭搬磚以及那條神奇的印度恆河等……不過各位對印度的歷史真的瞭解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印度簡史。

>>>>1、上古時期的印度

印度雖然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一直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人們都認為印度的歷史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雅利安人入侵。不過1922年經過考古發現,人們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兩個文化遺址,從此揭開了不為人知的印度上古文明。現在已知,在哈拉巴文化時期已經有了文字,並出現了紡織和製陶兩個重要的手工業部門。不過後來哈拉巴文明突然消失,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小知識:古時候的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爾地區,只是一個籠統的泛稱。

國人口中的開掛國家 印度簡史介紹

>>>>2、雅利安人入侵後的印度(吠陀時代)

雅利安人原本是居住於中亞地區的民族,後來因為氣候變化(推斷可能是因為出現了小冰河期),因此開始四處遷徙。雅利安人的一支遷徙到了南亞次大陸,後來通過武力逐漸征服了當地居民,不少學者認為正是因為雅利安人的入侵導致了印度河原有文明的消失。

雅利安人在武力征服印度的同時也帶去了新的文化,從此印度進入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為早期吠陀時代和晚期吠陀時代,早期吠陀時代的歷史幾乎不可考,但是我們可以推斷的是這時候已經產生了早期婆羅門教的某些崇拜。

後期吠陀時代的記載主要集中於《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以及解釋吠陀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文獻中。後期吠陀時代對印度的歷史有很大影響,產生了婆羅門教、瓦爾那制度(又稱種性制度)以及諸多的部落集團和“羅闍”,這為列國時代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國人口中的開掛國家 印度簡史介紹

>>>>3、列國時代

公元前6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次大陸處於列國時期,此時主要有所謂的十六雄國。在十六雄國中最強大的是摩揭陀和居薩羅,後來摩揭陀發展壯大,開始統一戰爭,並逐漸統一了恆河流域。但是當摩揭陀往西發展欲征服印度河流域時被馬其頓亞歷山大的東征所阻斷。

在列國時代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人們反對婆羅門教的思想逐漸興起,由此產生了耆那教和早期佛教。耆那教的教義包括苦行、靈魂解脫、業報輪迴、非暴力等,其中非暴力可能是現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最早來源。耆那教的某些戒律應該為佛教所繼承。

早期佛教的教義則是所謂的苦、集、滅、道四諦,由於早期佛陀主張眾生平等,正好迎合了人們反對婆羅門教,因此早期佛教受到很多列國君主的推崇,阿育王甚至定其為國教。

國人口中的開掛國家 印度簡史介紹

>>>>4、帝國王朝時期

帝國王朝時期印度先後誕生了孔雀帝國、巽伽王朝、貴霜帝國、笈多王朝、戒日王朝等,後來在公元7世紀左右,拉其普特人崛起為新興力量,並建立了很多小國家,一直到伊斯蘭勢力入侵前被稱為拉其普特時期。

在帝國王朝時期佛教正式分裂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二者在教義方面有較大的差別,其中一個主要的差別在於大乘佛教把佛神話,主張普度眾生;小乘佛教主張佛本是人,主張自度。

此時,婆羅門教在整合了佛教和耆那教相關教義的基礎上重新搖身一變,慢慢形成了印度教,並開始成為廣泛信仰。

>>>>5、伊斯蘭時期

伊斯蘭勢力對印度的征服大致開始於公元11世紀,在經過百年的戰爭後,1206年,古兒蘇丹部將庫特卜·烏丁·艾巴克在德里自立為蘇丹,建立了德里蘇丹帝國。在德里蘇丹時期,伊斯蘭教成為國教,但是印度的宗教多神信仰居多,和伊斯蘭教的一神論差別很大,二者無法同化也不能相互消滅,於是都在印度的土地存在下來,這甚至成為後來印巴分治的最早宗教基礎。

1517年,巴布爾從阿富汗入侵印度,1526年德里蘇丹國滅亡,莫臥兒帝國成立,經過不斷征服,莫臥兒帝國疆域空前廣大。由於莫臥兒帝國採取了宗教寬容政策,因此印度此時不僅存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此外還誕生了新的教派——錫克教。

國人口中的開掛國家 印度簡史介紹

>>>>6、殖民時期的印度

自從進入大航海時代,印度的日子就變得更加不安穩了。我們知道雖然印度前期也是經歷了斷斷續續的外族入侵,但是畢竟相隔的距離也不是那麼遠。可是,到了航海時代,對於印度的征服已經從陸地變為了海洋。

對於印度的殖民活動最早是葡萄牙人開始的,後來則是荷蘭人,到了18世紀的時候則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對印度的侵略。由於強大的海洋控制力,英國人最終把法國人的勢力壓縮到幾個孤零零的殖民據點,實現了對印度的強力控制。

英國人對印度的控制是建立東印度公司,雖然早期的東印度公司尚且不足以和莫臥兒帝國相抗,但是之後不久大陸上的波斯和阿富汗又多次侵略印度,而印度國內的馬拉塔人也遭到毀滅性打擊。英屬東印度公司後來終於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將印度納入自己的統治,此時莫臥兒帝國雖然仍然存在,但是隻是一個傀儡罷了。

國人口中的開掛國家 印度簡史介紹

其後,由於東印度公司統治的手段極其不利於印度人,於是印度人經常爆發起義,甚至造成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雖然起義最終被鎮壓,但是仍然帶來了很糟糕的影響。於是1858年英國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併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從此,莫臥兒帝國正式結束。

此後的印度就逐漸淪為印度的原料產地、商品傾銷地和資本輸出地,雖然之後經常會有一些民族主義的活動,但是畢竟印度存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集團。之後,英國人在1909年又通過了《莫萊—明託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這就為後來的印巴分治鋪好了路。

之後不久爆發一戰,一戰中印度上層希望通過支持英國換取民族自治,但是後來英國人的血腥鎮壓讓他們大失所望。於是,印度教領袖甘地重新改組國大黨並領導鬥爭,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口號。但是國大黨內也不是鐵板一塊,穆罕默德·阿里·真納成為國大黨中穆斯林教派領袖,印度教和穆斯林教之間的信徒之間矛盾不斷加深。其後印度民族運動雖然不斷髮展,但真納和甘地之間始終無法達成共識。不久後二戰爆發,二戰後英國實力一落千丈,1946年還爆發了皇家海軍起義,其後英國通過所謂的《蒙巴頓方案》實現了印巴分治,結束了殖民統治。

>>>>7、印巴分治時期

國人口中的開掛國家 印度簡史介紹

印巴分治後二者為了領土本就不時戰爭,後來東巴基斯坦在印度的所謂幫助下於1971年3月26日宣佈獨立。而後,印巴多次爆發戰爭,表面上是為了克什米爾地區,其實還包括兩種宗教信仰背後的矛盾以及國際勢力背後的挑唆等等。至今,印巴兩國仍然不時爆發衝突。

怎麼樣?現在是不是對我們的開掛鄰居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