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蘇聯元帥和上將自殺,克格勃普京選擇忍耐

阿赫羅梅耶夫元帥在1991年8月22日自殺殉國,4個月後蘇聯解體。

1.老兵阿赫羅梅耶夫的戰鬥生涯

阿赫羅梅耶夫生在伏爾加河流域茨納河左岸坦波夫州的首府坦波夫市。生於1922年12月30日,17歲參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爭中參加了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等戰役。1942年19歲時任連長並加入蘇聯共產黨。

在列寧格勒戰役時,阿赫羅梅耶夫說“整整18個月,我沒進過屋子,即使在氣溫低至零下50℃的時候也是如此。像我這種年紀的男孩10個裡有8個都死了。我的32名中學同班同學中,只有我和另一個同學活了下來”。

戰後,他歷任坦克團參謀長、師長,1975年成為上將,1979年4月任蘇軍第一副總參謀長晉升大將。1983年,阿赫羅梅耶夫擔任了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武裝力量總參謀,軍銜晉升為元帥。

進入八十年代中後期,面對葉利欽等分裂分子,阿赫羅梅耶夫指著葉利欽說“對於您來說,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句話,而對於我,它是我國人民70年的生活和鬥爭”

1991年6月19日,他悲憤地說:當年蘇聯軍民以2700萬人犧牲所捍衛的社會主義大廈今天即將崩塌;當年希特勒幾千萬大軍未能達到的意圖,今天卻有可能實現。

顯示原圖

1991年蘇聯元帥和上將自殺,克格勃普京選擇忍耐


阿赫羅梅耶夫元帥(1923-1991)

2.阿赫羅梅耶夫元帥與普戈上將相繼自殺殉國

阿赫羅梅耶夫是主張用武力對付葉利欽以及主張解體的政治領導人的,面對蘇聯解體的威脅,“八一九”事件併成立了“緊急狀態委員會”,由副總統根納季·伊萬諾維奇·亞納耶夫、總理瓦連京·謝爾蓋耶維奇·帕夫洛夫等八人。

阿赫羅梅耶夫堅決支持“緊急狀態委員會”,並對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堅決禁止動武的主張非常憤怒。

在他眼中,對待叛臣賊子就該使用武力。然而,亞佐夫元帥的決定,他無法改變。8月22日,戈爾巴喬夫趕回了莫斯科,“緊急狀態委員會”成員被抓。

阿赫羅梅耶夫對戈爾巴喬夫早已經徹底失望了。他認為:葉利欽搞垮蘇聯的圖謀肯定會得逞,他不想親眼見到自己為之奮鬥了68年的祖國解體,為此,他選擇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拔槍自殺。

他在遺言中這麼說:當祖國即將滅亡,我生命的全部意義遭到毀滅時,我無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齡和所走過的生命歷程給我權利去死,我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了。國家正陷入一場災難之中,國家分裂,經濟崩潰,社會道德淪喪,這就是事實……遲早要有人對蘇聯的分裂負責。這並非什麼叛亂的邏輯,這是嚴酷的必然代價。

就在阿赫羅梅耶夫自殺當天,內政部長、“緊急狀態委員會”成員之一的鮑利斯·卡爾洛維奇·普戈上將夫婦也在8月22日晨自殺,他生於拉脫維亞,時年54歲。

普戈在遺言中寫道:“我太信任他人了,我一生都老老實實。”

他的妻子瓦連京娜的遺書內容:“我再也不想活了,不要責怪我們,照顧好外公。母親。”

1991年蘇聯元帥和上將自殺,克格勃普京選擇忍耐


3.普京的選擇——不知畏懼為何物的克格勃精英

在那一時期,普京從東德回到了動亂中的蘇聯,從來不知畏懼為何物的他產生了一種彷徨的感覺。

一方面,他需要遵守克格勃的命令;一方面作為克格勃內的骨幹精英人員,他需要考慮自己的未來。最終,普京選擇了未來。

他知道,蘇聯解體已經在所難免。雖然,當時的大部分老百姓仍然不希望蘇聯解體,但是,歷史從來不以大多數百姓的意志而改變,歷史從來是靠精英以及精英可以鼓譟起來的民眾而改變,哪部分精英能夠勝利,只看他能鼓譟起多少百姓以及那部分百姓的戰鬥力如何。

很顯然,經過幾十年的錯誤政策的積累以及西方思想的入侵,以葉利欽為首的親西方陣營以及民族主義分子們的號召力更廣泛一些,支持蘇聯解體的人雖然並不佔優勢,但在聲音方面卻成了主體。

1991年蘇聯元帥和上將自殺,克格勃普京選擇忍耐


普戈上將夫婦

再加上“八一九事變”中八人比較軟弱,蘇聯解體已經不可避免。反觀葉利欽,就沒有他們的不成熟以及婦人之仁。1993年10月,葉利欽以軍事方式解決了政敵。他下令軍隊包圍了俄羅斯杜馬所在的議會大樓(白宮),隨後進行了炮擊。

議長魯斯蘭·伊姆拉諾維奇·哈斯布拉托夫、代總統亞歷山大·弗拉基米羅維奇·魯茨科伊(之前任副總統)、幾名將軍逮捕,整個軍事行動,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傷。

1991年8月24日,蘇聯共產黨便被解散。

普京在這期間支持了自己的導師索布恰克,成功地使其躲過了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地區的克格勃同僚地追捕。藉著這層關係,普京退出了克格勃並走向了政治舞臺。最終,他成為了總統。

1991年蘇聯元帥和上將自殺,克格勃普京選擇忍耐


這時,他才吐露出自己對於蘇聯解體的真實想法(2000年2月):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就是沒有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