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厭食症?

林芝情


生活中,我們看新聞經常聽到這樣的報道:某女子過度節食減肥,最後出現厭食症。那麼這個厭食症到底是什麼呢?

什麼是厭食症?

厭食症其實就是不想吃飯,只不過這是一種心理性的疾病,也叫做神經性厭食,主要是個體想要節食維持體重這種心理造成的一種慢性進食障礙。這種神經性厭食的患者會出現身體極度消瘦,就像報道里出現的“皮包骨頭”,還會出現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還會出現焦慮、恐懼心理,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輕生的念頭。

由於厭食症是一種神經性厭食,與患者心理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厭食症的治療需要聯合心理醫生,家屬應該予以陪伴並積極配合治療。


健康之初呼吸科


神經性厭食(AN)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屬於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其主要特徵是以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為特點的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如女性出現閉經。嚴重患者可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後死於心臟併發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

AN的發病年齡及性別特徵國內外相仿。主要見於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其發病的兩個高峰為13~14歲和17~18或20歲,30歲後發病者少見,圍絕經期女性偶可罹及;AN病人中男性僅有5%~10%,男女比例為1∶10。在歐美,女性AN的終生患病率為0.5%~3.7%;AN的年發病率為3.70‰~4.06‰。AN在高社會階層中比低社會階層中更普遍,發達國家高於發展中國家,城市高於農村。

厭食症的表現:

一、常噁心嘔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計以誘導一吐為快。

二、患者多有飢餓感,但卻強迫自己不進食。大約50%的厭食症者伴貪食症,暴食後又自己誘吐、服減肥藥、瀉藥等,或大運動量活動,唯恐自己體重增加,從而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

三、體重明顯下降,出現水腫。體內缺乏脂肪,容易發冷、畏寒;體內激素水平異常,造成毛髮細疏或體毛過多。

四、心臟功能下降,心率緩慢、血壓下降、心率失常,導致猝死;心血流量降低,腦血管供血不足,易造成暈厥。

五、女性月經減少或停止,男女都有性慾缺乏。

六、有的患者還有其他神經官能症的症狀,如癔症球,上腹飽脹不適,不能解釋的疲勞,對性慾不感興趣和失眠等。

七、常伴有性格改變,如抑鬱、焦慮、喜怒無常、強迫或反覆做某件事;常說謊、隱瞞其進食習慣等。

八、皮膚變得粗糙乾裂、柔毛出現、體溫下降、心跳緩慢、身體衰弱、脫水、臉色蒼白。

一、心理疏導 疏導病人心理壓力,對環境、對自己有一個客觀認識,找到適應社會的角度及處理和應付各種生活事件的能力。

二、對身體狀況的客觀評估 對自己的身體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對健康體魄是個什麼概念,標準體重的意義,不要盲目節食,因為你根本“不胖”。

三、獎勵機制 限制病人活動範圍及活動量,隨著體重的增加,逐步獎勵性地給予活動自由,這種方式一般要在醫院中當病人體重極低時採用。

厭食症的預防:營造良好的就餐環境,心情愉悅,合理膳食。


波波醫生說健康


厭食,是較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主要有倆種病理生理因素,一種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響消化功能,使胃腸平滑肌張力低下,消化液分泌減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種是中樞神經系統受人體內外環境刺激的影響,使對消化功能的調節失去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