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侵擾下,武漢透析室現狀

42歲的肖娟(化名)於1月30日上午接到了武漢市市長熱線的回電。電話裡稱,她可以到武漢市協和醫院西院透析了。協和醫院西院原本要被徵用為發熱定點醫院,包括血透中心在內的各科室、門診全部關閉,但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透析病人實在太多了,所以市裡決定,協和西院的血透中心繼續運營。

肖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是她賴以生存的治療方式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她長期在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下稱“中醫醫院”)透析,但自1月27日起,中醫醫院被徵用為24家發熱病人收治醫院之一,除發熱門診外,各科室門診關停,血液透析中心也在關閉之列。

疫情侵擾下,武漢透析室現狀

據該醫院腎病科醫生王剛介紹,院區共有60名尿毒症患者,每人每週接受2-3次血液透析。據武漢市血液透析質量控制中心的數據,武漢市共有4719名透析患者。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家醫院的血透中心已經關閉。中醫醫院血透中心關閉後,患者們有的被分配到武漢市中醫醫院總部繼續治療;有的在積極尋找接納自己的醫院。截至1月28日晚間,院區60名透析患者全部找到了接收醫院。王剛稱說,這是一項生命工程。

幫60名病人聯絡血透中心

中醫醫院血透中心護士長丁玲的透析病友群裡於1月26日上午10點發出一條通知,由於中醫醫院被徵用為第三批發熱病人定點救治醫院,從第二天起血透中心關門。“我們打聽了幾個沒被徵用醫院的透析室,都飽和了,看大家自己有沒有路子聯繫一下。”丁玲稱。

中醫醫院腎病科醫生王剛後來在群裡向患者們致歉,希望大家理解醫院的難處:醫院腎病科馬上就會全面接收新冠肺炎患者。

王剛和醫生們是1月26日一早接到消息的,武漢市衛健委在通知裡稱,中醫醫院將被徵用為發熱定點醫院。

依據湖北省衛健委消息,截至2020年1月30日24時,武漢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2639例,死亡159例。為了應對疫情,武漢市決定分批徵用24家綜合醫院,臨時改造成專門收治發熱病人的定點醫院,使收治床位規模逐步達到約1萬張。

接到通知後,漢陽區腎病科的醫生們全都忙碌起來,幫科內的60名病人聯繫各醫院的血透中心。他們先後找到了武漢市亞心總醫院、漢陽醫院、市中心醫院、市第一醫院,但各醫院血透中心均表示沒有空餘床位。經過各方協調,最終有22名病人被轉入位於漢口的武漢市中醫醫院總部,繼續治療。

至於另外38名病人,醫生們想到了私營醫療機構。最終,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同意收治7名病人,一傢俬人開辦的血液透析中心接收了14人。

疫情侵擾下,武漢透析室現狀

圖2 :中醫醫院門診大廳聚,患者們希望院方幫忙安排新的血透機構。

在王剛看來,透析是一項生命工程,病人不透析就會沒命。“我們跟病人們長期相處,都心疼你們。”微信群的另一端,病人們也在尋找出路。

13名病人在1月26日當天,通過各自的渠道,在漢陽醫院等地找到了接收自己的血透中心。還有人撥通了12345市長熱線,希望政府幫忙解決血透中心關閉的困難,接線員表示會記錄大家的問題向上反映,讓病人們等消息。截至當晚10點,已有56名患者找到了透析機位,尚未找到接收醫院的僅剩4人。

肖娟(化名)是沒有著落的四人之一,也是一名“陽性”患者。

所謂“陽性”患者,是指患有病毒性肝炎等血液傳染病的透析患者。依據原衛生部2010年印發的《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範》,“陽性”患者要在隔離環境下進行專機血液透析,隔離區域及血液透析機不能與患有其他傳染病的病人混用。

在病人圈裡,為“陽性”患者透析的機器被稱為陽性床位,數量很少。比如中醫醫院,血透中心共有17張床位,其中的陽性床位只有4張。

中醫醫院關閉後,肖娟聯繫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下稱“同濟醫院”)的血透中心,對方就說下屬分院的血透病人已被調到本部透析,床位已滿。她又聯繫了武漢協和醫院、亞心總醫院、漢陽醫院,得到的答覆相同:沒床位了。

疫情侵擾下,武漢透析室現狀

圖3:一位患者挽起袖子,手臂上是常年透析形成的鼓包

1月28日,肖娟已經4天沒透析了。從前一天晚上開始,她就減少了喝水量。當天下午,她沒預約就來到了漢陽醫院。

在一名醫生的指引下,肖娟來到了血透科門口。旁邊服務窗口護士聽說肖娟不是本院病人,也沒有預約,告訴她血透科已經飽和,只能接待提前約好的病人。護士說,最近幾天,血透科接收了從其他醫院轉來的20多名病人,醫護人員已從兩班制轉為三班制,每天工作12個小時。

那天下午,肖娟還是沒能透析。

當晚,肖娟等幾名患者再次回到中醫醫院,希望幫忙重新安排。中醫醫院迅速與多家醫院對接,協調後,她被分配至普愛醫院古田院區透析。1月29日晚8點半,肖娟完成了透析。因為是“陽性”患者,普愛醫院專門為她開了一個晚班,一對一治療。

關閉診室是為避免交叉感染

在中醫醫院一層大廳,腎病科醫生王剛在3M口罩外又戴了一層藍色醫用口罩,過去幾天,他一直在幫病人聯繫透析床位。王剛說,醫院關閉血透中心的重要原因是被徵用為發熱定點醫院。

被徵用後,中醫醫院將劃分出清潔區、汙染區,清潔區是醫護人員休息、生活的區域,汙染區是可疑患者隔離住院的區域。透析中心位於清潔區與汙染區的中間地帶,很容易交叉感染。“透析病人體質很差,高血壓、營養不良等,感染的幾率會高很多。”王剛的聲音有些沙啞。

中醫醫院醫務處的一名工作人員也表示,一旦開放血透中心,很難阻止新冠病毒對透析病人的交叉感染。“如果在院內出現非肺炎病人感染新冠病毒,那我們的責任就太大了。”

不過,並非所有發熱定點醫院都關閉了血透中心。據不完全統計,24家被徵用的發熱定點醫院中,市第五醫院、普愛醫院古田院區、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未關閉血透中心;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市紅十字會醫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等7家醫院的血透中心已關閉。

疫情侵擾下,武漢透析室現狀

圖4:1月28日,中醫醫院血透中心所在的四層已人被清空

對此,中醫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濤表示,“新冠肺炎屬於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每個人都有可能感染。所以血透中心是否關閉,關鍵要看血透室和發熱門診是不是連在一起、是不是在同一棟樓裡。”市第五醫院之所以能夠保留血透中心,就是因為它在門診樓外,病人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小。

而在中醫醫院,血透中心位於門診樓四層中部,南部是急診科,北部是醫護人員辦公室,一條狹長的走廊將它們貫穿到一起。“像我們醫院這樣的,血透室和發熱門診很難隔開,所以只能關閉。”

轉院後的治療費用問題,成為另一個難題。

據一位患者介紹,依據國家相關規定,門診重症慢性病人申請門診重症疾病鑑定後,可選擇一家醫保定點醫院就診並報銷治療費,透析患者的報銷比例約為87%。但如果不在選擇的定點醫院透析,費用就不能報銷。這位患者說,自費的話,每次費用大約700元,一週三次2000多元,一個月就是8000多元,“我家裡條件好,一兩個月能承受得起,但是時間長了怎麼辦?更不用說很多透析病人都是低保戶了。”

相較於中醫醫院,一些被徵用為發熱定點醫院的血透中心,提早為病人安排了轉院。

比如尿毒症患者王勇(化名)。此前,市紅十字會醫院是王勇的門診重症慢性病定點醫院。過年之前,醫院得知將被徵用後,馬上通知了王勇。王勇很快聯繫了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的血透中心,將其作為新的透析點,社保關係也跟著轉了過去。

後來,後湖院區也被徵用,王勇又轉到了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透析。但因為後湖院區和南京路院區同屬市中心醫院,所以報銷不成問題。

疫情侵擾下,武漢透析室現狀

圖5:1月26日晚,中醫醫院腎病科的醫生努力了一天後,終於為56名患者找到了出路

“像王勇這種情況,可能市紅十字會醫院接到消息比較早,所以有時間安排。”劉濤說,但中醫醫院是1月26日才接到關閉門診、關閉血透中心的通知的,1月27日起就要實施。這中間時間過於倉促,確實難為患者謀劃出路。

但中醫醫院也想到了一些解決方案,比如與普愛醫院協商後決定,先行免去患者們在普愛醫院的透析費用,日後再由中醫醫院與普愛醫院結算。

另一方面,隨著武漢市多家醫院的血透中心陸續關閉,仍在運轉的血透中心超負荷運行。

據患者透露,目前,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的血透中心已是“24小時連軸轉”的狀態,醫護人員實行四班制,白天、夜間都是“8點到12點一班,1點到5點一班”。

1月29日,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血透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接納了後湖院區的200多名透析患者,現收治透析患者總數超過500人。

針對目前的情況,武漢市某醫院血透中心護士長表示,雖然超負荷運轉,但依然會為病人們提供治療,因為每個病人都有生存的權利。

關於我們

酷醫雲是國內領先的透析數字化SaaS平臺和增值服務供應商,是國內首個免費使用的透析管理平臺,客戶覆蓋全國數百個城市。平臺目前有血液透析管理、患者關係管理、慢病管理系統、線上商城系統幾大業務,我們致力於用一個平臺實現院內院外全方位管理。

我們既著眼於現實,用產品和服務幫助每一所透析機構實現互聯網+醫療的改革方案;也放眼於未來,通過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為透析醫療機構帶來真正更深遠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