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隋朝有什麼相似之處?

一隻活潑的小豬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或許真的有輪迴之說,歷史從一個起點開始,經過一個輪迴,又到一個新的起點,如此週而復始,生生不息。秦朝與隋朝,都是大一統的朝代,它們的相似之處何其之多,它們的創建者都是雄才大略之輩,威震宇內,四海臣服。然而二世昏暈,重用奸臣,導致三世而亡。而亡國之後又有一段曲折的戰爭史,秦末有楚漢相爭,隋末有瓦崗起義,最終歸於一統,成就兩代盛世:強漢與盛唐,但是秦與隋有些相似之處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相似之一:大秦直道VS隋朝大運河

《史記》有記載秦始皇為了巡遊天下而修建了大秦直道,大秦直道的修建,雖然說可以進一步鞏固秦朝的統治,大秦鐵騎可以迅速出動,到達邊關,但是其工程量之浩大,可與秦長城,阿房宮相媲美,其勞民傷財的程度可見一斑,但是對於後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無獨有偶,隋煬帝為了方便巡遊,修建了曠古爍今的隋朝大運河,歷時六年,動用500多萬民工,全長2700餘公里,這一項浩大的工程舉世矚目。大秦直道與隋朝大運河雖然說當時修建的目的並不單純,但是不可否認它的作用十分巨大,影響極為深遠。

相似之二:郡縣制VS科舉制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日趨強盛,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秦國實行了郡縣制,將全國分為31個縣,統一由中央管轄,這樣就破除了之前分封制所形成的各諸侯各自為政的弊端,也方便了賦稅的徵收,可以說是政治體制上的一大創舉;隋朝之時,隋文帝楊堅為了選拔人才,開創了科舉制度的先河,這樣做在實質上也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官員由朝廷自己選拔,而不是由士大夫舉薦,這樣就大大減緩了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的弊端。郡縣制與科舉制的本質相同,都是中央集權制度的體現,這是秦朝與隋朝的又一大相似之處。

相似之三:指鹿為馬VS弒君篡位

秦朝與隋朝第一任君主都是英明睿智,雄才大略,做事果敢之輩,他們在位之時朝綱相對穩定,沒有篡逆之說。但是等到他們死後,一些險惡之徒的嘴臉就顯現而出,秦二世胡亥即位,權臣趙高指鹿為馬,排除異己,獨攬大權,成為秦朝最大的奸佞權臣;相似之事又發生在了隋朝,隋文帝楊堅去世之後,由隋煬帝楊廣即位,楊廣生性暴虐,荒淫無道,寵幸奸臣宇文化及,這宇文化及也是狼子野心,圖謀不軌,準備篡隋自立,隋煬帝楊廣最終死在了他的手下。秦朝與隋朝,在二世之時都有權臣當道,獨攬大權,這也是極為相似的。

相似之四:胡亥篡位VS楊廣殺兄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嬴政最小的兒子,從小跟隨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病逝之後,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假傳聖旨,逼死了以賢德聞名的哥哥扶蘇,篡奪了帝位,成為了秦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的次子,當時隋文帝病重,楊廣就有稱帝之心,但是被文帝識破,欲立長子楊勇為太子,但是被已經大權在握的楊廣所阻擋,楊廣從而順利稱帝,在他稱帝之後也是逼死了哥哥楊廣。可見歷史真的是驚人的相似,秦朝與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都是從哥哥手中奪得帝位,在稱帝后逼死了自己的哥哥。

結語: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秦朝與隋朝都在很短的時間裡滅亡,在它們統治期間,有以下幾點相似之處恐怕很多人不知道:相似之一,大秦直道vs隋朝大運河;相似之二,郡縣制vs科舉制;相似之三,指鹿為馬vs弒君篡位;相似之四,胡亥篡位vs楊廣殺兄。


xingushi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平定中原,建立一個空前統一的大秦帝國,他統一度量和語言文字,加快了中華各民族的融合,他建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後世的朝代都把個這個制度延續下來,對後世朝代的穩定和繁榮影響巨大。還有,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和秦皇陵,至今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的文化遺產。

秦朝版圖


隋朝(581年-618年)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統一了魏晉南北朝,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隋朝,結束中原上百年的連年戰亂的狀況。隋朝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行了科舉取士制度,使平民百姓與王侯貴族有平等晉升的機會,使平民能通過讀書改變自已命運。這項制度為國家輸送無數有用人才,所以後面的唐、宋、元、明、清朝代紛紛仿效。

隋朝版圖

兩個朝代的相似之處包括以下幾點:

1、都是在長期分裂之後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秦滅六國,隋平南北)。

戰國形勢圖

2、建國初期都對外發動戰爭:秦朝征戰六國後,就還繼續發起大規模北抗匈奴,南征南粵的戰爭,而且徵調幾十萬的勞力去修建皇宮、皇陵。當時,剛建立不久的秦朝哪有那麼多財力去支持這些折騰呀。隋朝的情況差不多,隋朝剛建立起統一的國家,各民族還未完全融合,就三次發動對高句麗的征討,國內急速開建豪華宮殿和宏大工程,以使國庫連年虧空。

隋末農民起義戰爭

3、都建立了一些開創性的制度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如秦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和以庸代役。

4、都有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如秦朝萬里長城,隋朝大運河。

5、統治者都重視邊疆地區、加強同少數民族的關係。如秦朝加強對南方越族地區的管轄和開發,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

6、都因大興土木,實行暴政,導致大規模農民大起義,都是二世而亡。

7、都為繼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訓。西漢接受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而出現繁榮局面。

8、兩個朝代另外一個雷同之處就是緊接它們的,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兩個王朝——漢朝和唐朝。


謝謝關注,如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騎螞蟻去西藏


兩個朝代有以下相似之處:1.立朝時間短,都是隻傳了兩代就被推翻了。2.治國理政都是軍事強國,徭役過重。3.亂世一統。兩個朝代都是在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分裂以後,建立了大一統的朝代!4.遺產影響大。秦朝為後世留下的遺產:“長城”“文字”“郡縣制”“度量衡”。隋朝的遺產,“科舉制度”“大運河”“三省六部度”他們的遺產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時間跨度長,而且很多都是首創!5.後世“表率”。秦滅之後建立的西漢一直以秦為反面教材,不斷修正自己的政治路線,最終創造繁盛的大漢帝國。隋朝覆滅以後建立的大唐帝國,也是把隋朝當做鏡子,不斷改革施政路線,從而締造了大唐榮耀!6.統治者都雄才大略,在制度上,改革上對後世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

秦朝通過合縱連橫把六國一統,車同軌,書同文,為後面各個朝代大一統樹立典範。但是在做到這些宏大基業時,沒有做到協調發展,發展太快,民生艱苦,任用奸相,黑白顛倒,指鹿為馬,所以秦二世把秦帝國帶向毀滅。但是,秦開創的基業在秦後到兩漢大放異彩,歷三百餘年,秦是時代變革的一個緩衝。

隋朝也在南北朝後大一統,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修大運河,勵精圖治,確定三省六部制。同樣,楊廣的驕淫奢侈讓隋朝馬上滅亡,和秦很類似。隋朝後到盛唐開創盛世。大運河的通航極大的提升經濟發展。

秦朝和隋朝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也是符合事務發展規律,遵循內在王道的必然。



當代曹植


1.都結束了諸國混戰,實現了華夏一統。

秦朝滅六國結束了戰國的混戰;隋朝在北周打下的基礎上在589年滅陳,實現南北統一,結束了南北朝的混戰。

2.都有良好的基礎。

秦朝在滅六國之前已經有多位明君奠定基礎,商鞅的耕戰使秦國軍力旺盛;隋繼承了北周乃至整個北朝的遺產,而在戰亂中衍生的府兵制讓隋在代替北周後迅速恢復實力消滅南陳,完成統一。

3.開國皇帝震懾力強

秦始皇不用多說,《過秦論》中“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足以說明;隋文帝楊堅在隴西貴族中脫穎而出替代北周,消滅南陳,統一後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

4.對邊境十分重視

秦北擊匈奴,南滅百越,設立郡縣;隋分化突厥,開拓西域,探索琉球。

5.設立的政治制度都影響深遠

秦朝的三公九卿專制中央集權,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6.都修築了巨大工程

秦朝修建萬里長城,阿房宮,始皇陵等,隋朝修建大運河。

7.末期農民起義氾濫

秦朝末年陳涉吳廣率先起義,隨後山東六國貴族紛紛反抗秦朝;隋朝在隋煬帝東征高句麗前就有一定規模的農民起義,在三徵高句麗後隋朝農民起義遍佈全國。(秦朝被亭長劉邦取代,算是農民起義成功,而隋朝是被同位隴西貴族的李淵取代)


Williamxie


在中國歷史上,秦朝與隋朝有著比較相似的地方。

一,兩朝都是由分裂走向統一。秦朝結束了戰國七雄的爭霸,最終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而隋朝是終結了南北朝對峙的狀態,再一次統一了混亂中的國家;

二,兩朝都加強中央集權。秦朝在建立後實行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也就是實行郡縣制,有利於地方管控;而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則實行三省六部制;

三,兩朝都修建了歷史上的偉大工程。秦朝開始修建萬里長城,並且後朝後代也都有繼續完善,最終到現在成為世界奇蹟之一;而隋朝無心插柳柳成蔭地修了大運河,連接了南北方的航道,促進了後朝後代的經濟發展;

四,兩朝都實行暴政。秦朝實行暴政,國家稅收多、徭役多、刑法也比較嚴苛;隋朝實行暴政,濫用民力,暴力征集勞動力,刑法殘酷;

五,兩朝存在時間都短:秦朝從統一到被推翻只存在了15年的時間;而隋朝也只存在了17年;

六,兩朝都後都出現了盛世朝代。秦朝之後的西漢調整了統治政策,經濟發展,形成了大漢朝,影響深遠;而隋朝後接了唐朝,唐朝調整了統治政策,經濟發展,形成了大唐盛世。


煙雨笑春風


在中國歷史上,秦朝和隋朝卻是有著諸多相似之處,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一、都實現了“統一中原”的帝國夢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由戰國時期哦秦國逐漸發展起來的,直到秦王嬴政,先後滅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而隋朝,是在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後,定都西安,以大興宮為正宮,而後隋軍南下滅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實現了大一統。


二、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秦始皇嬴政登基後,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負責管理國家大事,而地方上廢除了分封制,以郡縣制代之,並且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文化政策。對外方面,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同時修築長城以拒外敵,開鑿靈渠以通水系。加強“中央集權”,可謂是“百代都行秦政法”。

而隋朝統一後,同樣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許多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首先創立了三省六部制,鞏固了“中央集權”,並且通過科舉制來選拔人才,同時弱化了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還建立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等,這些都強化了朝廷的政府機制,並且興建了隋唐大運河來改善水陸交通線。在軍事戰略上完善了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採取了清查戶口的措施,用以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


三、都是短暫的“過渡”王朝

秦朝統一六國,僅僅十餘年,陳勝、吳廣便揭竿而起。而隋朝因為改革的“步子”邁得太大,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從而引發了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僅僅三十八年,隋朝就滅亡了。


由此可見,秦朝和隋朝同時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但是兩個王朝“改革”的功績卻給其後的漢唐王朝奠定了不可磨滅的文化基礎。


草竹道人


秦朝結束戰國紛爭,統一中國;隋朝結束南北朝混戰,統一中國。

二、都建立了統一的政治基礎:

秦朝統一漢字,統一度量衡,建立了規範;隋設立三省六部制、初步建立了官制、法制,為以後的歷朝歷代做出了貢獻。

三、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留下了文化遺產:

秦朝修的萬里長城、馳道、水利工程;隋修築了大運河。但是,當時都是勞民的,導致大規模農民大起義,是逼反民眾的很大因素。

四、都創建了後世沿用的政治制度:

秦朝建立了規範,統一漢字,統一度量衡,設立郡縣制,施行察舉制,建立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統治,推翻秦朝的漢朝完整的繼承了秦朝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制度。

隋設立三省六部制、初步建立了官制、法制,並且施行科舉制,為以後的歷朝歷代做出了貢獻,而隋後的唐朝也完整的繼承了隋朝的各種治國政策方針。

五、都為繼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訓:

西漢接受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而出現繁榮局面。

六、都是二世而亡,存世時間短:

繼承皇位的都不是長子,且長子都被陷害。秦朝存世16年,隋朝存世38年。

擴展資料:

一、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二、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覆亡。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

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後,令宇文愷營建東京,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隋文帝在位年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清明,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隋煬帝在位時期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但因過度消耗國力,引發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建立唐朝。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也被廢,隋朝覆滅,國祚38年。



小哥哥說歷史


第一、大亂之後大一統

戰國形勢圖

周王室雖然是天下共主,但諸侯國都有很高的獨立性,王室衰微之後便開始出現了春秋爭霸,緊接著就是戰國爭雄。如果說“春秋無義戰”,那麼戰國就是“無休戰”了,五百多年的紛爭之後秦國終於做大,在秦王嬴政時期首次統一了天下,嬴政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戰國時期戰爭年表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先秦時期的中國是沒有統一的概念的,秦始皇短暫的統治更讓“大一統”是否符合中國而深受懷疑。直到兩漢四百年的穩固才讓人覺得統一沒什麼不好。

南北朝形勢

但是漢朝之後緊接著又是數百年的大分裂(期間司馬炎僅統一了十幾年),不同的是,此時經濟發展了、技術進步了,人們為了利益而自相殘殺的決心更大了、手段更殘忍了。幸虧隋文帝楊堅出世,讓中國走出漫漫長夜。

第二、立國之後大改革

秦朝版圖

秦國的強大來源於不停的改革,秦朝統一之後更是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廢分封,設郡縣,統一度量衡及文字。隋朝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則在於施行科舉制,解除了貴族階級對權利的壟斷,讓底層百姓有了相對公平的上升渠道。統一文字的意義一目瞭然,而郡縣制和科舉制的影響,“雖百世可知也”。

第三、大興之後大崩潰

隋末起義形勢

《劍橋中國史》中曾經說到漢武帝期間雖然進行了很多重大改革並進行對外擴張,但鮮有記載說明這些行為是出於漢武帝本人的決策。與漢武帝相對的,秦始皇和隋煬帝則個性十分鮮明,他們統治期間的重大活動基本上都是出於他們的個人意志。但是過於獨裁的君主往往更難控制自己的慾望,他們急功近利地建長城、修運河,企圖憑一己之力奠定千秋萬代的基業。步子邁得太大了,帝國就迅速崩潰了。

第四、後世甩來大黑鍋

唐朝版圖

兩個朝代另外一個雷同之處就是緊接它們的,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兩個王朝——漢朝和唐朝。周朝雖然混亂,但一直被儒家所推崇,北周雖然混亂,但給人留下的印象也不至於太壞。秦朝和隋朝都給中國留下了無比豐厚的遺產,但是提起嬴政,就是“暴”,提起楊廣,就是“煬”,這是不是有點不公平?無奈的就是倒數第一和正數第一的對比太強烈了,正數第一為了當一個更乖的、更討人喜歡的孩子,往往就會繼續給倒數第一抹黑。但家長們往往不會聽人辯解,也不會仔細分析——誰讓你天天考倒數第一了,壞事肯定就是你乾的!


陳國鎮南王


一. 結束了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王朝;

二. 第一位君王雄才偉略,千古一帝,第二位昏

庸,殘暴;[發怒][發怒][發怒]

三. 有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如:鄭國渠,京杭

大運河

四. 都開創了流傳後世的制度,如:丞相制,科

舉制度

五.最大的共同點是,二世而亡,是短命王朝。[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慢遊人


1. 短命。都經歷二世就亡了

2. 都死於苛政。秦始皇在位的統一長城、秦皇陵都屬於苦不堪言的那種大工程,隋煬帝的好大喜功讓隋朝的盛世轉嫁到百姓身上,造皇城要規定時間完成,造運河要徵用大批勞動力、征討高麗勞民傷財還是不義之戰,這些都是在死人身上積累起來。

3. 在世界的影響力都很大。秦王朝在後世來說的開闢之功是有目共睹的,到了今天還被拿來與羅馬帝國比較。隋朝則是真正被世界知道的大王朝。當初隋煬帝正月十五花燈節好大喜功,連辦一個月,邀請天下諸國來朝。唐朝在對外上是撿的便宜。

4.亂世出英雄。秦和隋無論是開國還是滅國都湧現出了一批英雄傳世。秦以前的戰國時代唯有秦國是在人才上有延續的,在走向滅亡的道路上也湧現出了陳勝吳廣項羽劉邦這樣的豪傑;隋的建立也是在北方的平定基礎上完成,隋唐英雄傳也不只是一部小說。歷史上的瓦崗寨等豪傑也確實是輔唐的英雄

5. 政治上的創新。首先是秦的大一統在政法上鞏固推廣了秦國經驗並在全國高壓執行。隋朝的大鎖貌閱是戶籍管理制度上的創舉,相當於現在的DNA徵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