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再看《劉三姐》,才發現處處充滿了美學的韻味

《劉三姐》是一部由蘇里導演,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電影。

它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一上映就風靡於全國。曾獲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美術獎和最佳女演員第三名等獎項,凸顯出影片的藝術成就。

影片主要向我們講述了勤勞善良的壯家女孩劉三姐用山歌帶領鄉親們反抗財主莫懷仁的故事。其間所展現出來的風土人情,人物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頗讓我有美的感受。

那麼,下面就從桂林獨有的風情美和人性美兩個方面來鑑賞《劉三姐》中所展現出來的美學韻味。

一、桂林獨有的風情美

(一)桂林山水

寬闊的江面上,一條小船在江中停泊打魚,甜美悠揚的歌聲由遠及近,劉三姐駕著一樹枝緩緩而來,彷彿一面動態的山水圖畫,這便是《劉三姐》影片的開頭,借用獨特的山水照映神話傳說的故事,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充滿夢幻的場景。

但透過優美的景物背後,其實更多的是辛酸史。優美環境下孕育的人們本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因為莫懷仁這個財主的欺壓,使得人們整日不得安寧。鬱鬱蔥蔥的茶山,不準人們採摘;滿山的樹木,不準人們砍伐;探出頭的魚兒,不準人們捕捉。人地和諧的背後不是天人合一,而是窮困潦倒。善良淳樸的壯家兒女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朝而起日而息,仍舊終日不得溫飽,美麗的風景下映襯人們失落的心。


時隔多年再看《劉三姐》,才發現處處充滿了美學的韻味


比如在表現劉三姐傷心難過的心境時,導演並沒有採取直接痛哭流涕的表現形式,而是通過特寫鏡頭對準窗外幾隻自由飛翔的小白雀來反襯出劉三姐此時的孤苦無依,表現出她勇敢堅強的一面。

從而賦予自然景物活的靈魂,它不再只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符號,更多時候它承擔著社會象徵的作用。在歷史長河裡,隨著文明的變遷,人類的進步,象徵意義被越來越多地映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處風景,它是自然的產物,也是情感的體現。它的構成往往摻雜著社會道德,歷史文化的多重影響。電影裡的風景不是由山川河流的簡單推測。它是文化的代言與文明的標籤,是人們內心的情感認同。於是自然景觀就成為了《劉三姐》影片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讓我們在觀看故事的同時,還體會到了美的感受。

(二)音樂美

音樂有血一樣的熾熱,有無以言表的激情;我們聚坐在一起,領悟著自己的心聲。——阿.西蒙斯

音樂是不分國籍,不分性別,不分老幼,不分高低貴賤的快樂源泉;是人們失意時的解藥;是精神支柱。在電影《劉三姐》中音樂已成為人們反抗財主,尋求獨立生活的重要手段,她們把山歌融入到生活當中,形成了一種無處不歌、有人即歌的習俗,一直到今天壯家兒女們都會在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進行唱山歌比賽,以此來緬懷劉三姐。


時隔多年再看《劉三姐》,才發現處處充滿了美學的韻味


  • 山歌是最能表達內心情感世界的媒介。有些晦澀的語言可以通過山歌形式進行表達。譬如劉三姐與阿牛哥互生情愫,按照壯族傳統婚姻說法,是需要女方做一個繡球送給男方以此來確定關係。劉三姐也給了阿牛哥做了一個繡球,兩人相對而坐誰都沒辦法先開口,劉三姐機靈一動唱到:“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要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收你不收,荀子當留你不留,繡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借用山歌將情義進行到底,兩人於大榕樹下私定終身。
  • 山歌是最有氣勢的聲音,在權貴面前可以震士氣,壯膽量。歌聲一起四面八方親人來相聚,莫懷仁想在人民的土地上插上禁止採茶的牌匾,眾人齊聲就足以把牌匾砸碎。山歌顯示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量,不講究壓韻、對稱,不求華麗辭藻,隨口一出便能威震四海,嚇跑莫懷仁。
  • 山歌是最能維繫人心的紐帶,也是人們苦中作樂的精神食糧。沒有好茶好飯招待客人,只能用山歌敬親人。這是鄰里鄉親關係最好的寫照。他們經常一起上山採茶唱歌、田間勞動唱歌、休息也唱歌。一個能把歌融入骨子裡的人,不管面對多大的艱難險阻,都能以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因而在看《劉三姐》時,明明他們已經被莫懷仁壓得完全喘不過氣來了,卻讓我們覺得他們還是很快樂,這就是音樂帶給我們美的感受。


時隔多年再看《劉三姐》,才發現處處充滿了美學的韻味


《劉三姐》作為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電影,所塑造出的劉三姐淳樸活潑、天真善良,具備著自然環境特有的活力。讓觀者能夠通過感受劉三姐的人格魅力,感知到桂林內在的風土人情。因此,《劉三姐》中的人物情感與性格是自然環境影響下的產物,鑑賞《劉三姐》的風情美,便是在鑑賞人性美。

二、桂林獨有的人性美

文學大師沈從文在他的《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中說道:“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築。這廟裡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這是沈從文先生對人性的認識,也是我們現代社會所尋找的善良、純真。而所謂的人性美就是對人的本性的讚美和歌頌,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基本特徵,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只有不斷地完善自我的人性,人性美才能得於充分實現和肯定。簡單地說,

人性美就是我們每個人真善美的一面。

蘇里導演利用桂林得天獨厚的水深、山險,將希望架構於交通閉塞、人煙稀少、富有西域風情的江南邊陲。由於經濟不發達,缺少現代工業文明侵擾,桂林保留著淳樸的民風,基本上能夠在自然環境中實現自給自足,進而其人性善良的一面得以展現。

正因為如此,蘇里導演在拍攝《劉三姐》時,注重對桂林人古樸純真、勤勞勇敢、忠厚老實的捕捉,依託樸實無華的鏡頭,直觀地呈現桂林人民最原始、最純真的人性美。就如同上面所說的桂林的人性美與風情美是互為表裡,相互襯托的,是桂林田野風光最關鍵的組成部分。在欣賞風情美的同時,通過情節梳理和人物性格的鑑賞,能夠讓我們更加直觀地挖掘出只屬於《劉三姐》中的人性美。

(一)劉三姐之美

劉三姐的人性美主要體現為愛情美、勤勞美、品性美。在《劉三姐》影片中,劉三姐整日與山水作伴,不是上山砍柴、採茶,便是與江相望修補漁網,所結交之人也都是鄰里鄉親,絲毫沒有沾染上城市的不良氣息,她聰明伶俐,富有鄉村女孩所特有的淳樸、天真,彷彿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對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尤其在愛情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那天船上一見阿牛哥,劉三姐便對眼前這個大漢心生情愫,

想看他又不敢正眼看他的矛盾心理,這正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內心最真實的寫照,是洋溢著美與愛的柔情之美。


時隔多年再看《劉三姐》,才發現處處充滿了美學的韻味


這樣柔情的女子,在面對莫懷仁的管家以及莫懷仁的時候,她卻表現出異於往常的舉動,絲毫不膽怯。管家想找李老頭,她擋在前面,罵管家是走狗;就連莫懷仁在眼前她也沒有退縮,上前直指莫懷仁是喝盡人民血的強盜頭。可以說劉三姐的人性美是在於善良勇敢勤勞、在於對愛情的嚮往、在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對愛情與反抗財主的鬥爭中,劉三姐的人格魅力得於展現出來,並通過對阿牛哥的愛戀,對哥哥妹妹的關心,對莫懷仁大財主的厭恨,體現出劉三姐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因而導演在對劉三姐拍攝時,往往都是採用特寫鏡頭強光,對劉三姐的人性美進行發揚光大,從而也讓我們更能深刻體會到桂林人特有的人性美。

(二)阿牛哥之美

在《劉三姐》中,阿牛哥對劉三姐愛情的忠誠,能為愛情棄自身生命而不顧,深入虎穴救劉三姐的舉動,把人性美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一下子便能體會到愛情的真摯。

導演通過對比蒙太奇的方式,將莫懷仁與阿牛哥進行對比,從而突出阿牛哥的質樸善良和忠貞。莫懷仁也對善良的劉三姐一往情深,但他表傾心的方式是綁架,好茶好飯好綢緞伺候企圖通過摧毀劉三姐內心防線的方式對其進行殘害,手段極其惡劣、卑鄙,也突出他內心最醜陋的一面。而阿牛哥雖沒有莫懷仁富有,但他卻一直在盡我所能幫助劉三姐,他對劉三姐所做的一切是無怨無悔,沒有任何私心的。以此形成的效果反差,進而表達出阿牛哥對劉三姐的愛情美。

(三)李老頭之美

《劉三姐》的人性美還表現在李老頭對劉三姐的關心上,表現在對待生活的樂觀上。從李老頭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幾百年前壯族勞動人民的代表,他憨厚、勤勞、善良、老實本分、忠於職守,雖然一貧如洗,卻從不索取,傾盡所有幫別人,不求一絲一毫的回報。尤其表現在對劉三姐無微不至的照顧上,他們並沒有血緣關係,初次相遇聽了劉三姐的遭遇之後,便把她帶回家中,待她比待自己的親身女兒還親。他慈祥,凡事只求不愧於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在對李老頭人物形象的豎立上,總是借用道具襯托,無時不將桂林山水與李老頭划船江中撲魚的情景相融合,無時不利用手中的鐵鏟木棍等道具來凸顯出李老頭的勤勞美、品行美。


時隔多年再看《劉三姐》,才發現處處充滿了美學的韻味


(四)鄰里之美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諺語

這句話在《劉三姐》中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劉三姐被抓,么妹一路狂喊,所到之處人們拿起木棍緊跟其後,幾秒功夫人山人海眾志成城下決心要把劉三姐給救回來的場景,足以見其地方淳樸的民風。它是區別於愛情,親情而獨立存在的情愫。具體表現在好客、助人、本分上。導演在表現鄰里和睦的場景時,通常都是採用大場面進行凸顯,不管是家中休息、山上採茶砍柴,還是與莫懷仁對歌,營救劉三姐,都不是一人所為,通過大家一起行動來呈現出鄰里關係之美。並不是所有地方的人,都能為了事不關己的事情奮起反抗,而西南邊陲裡大山深處的人們卻可以,這種美是任何財富都無法換回來的,因而更加極具特色。

可以說,鄰里之美是桂林人性美的總體表現,而劉三姐,阿牛哥、以及李老頭則是桂林人性美的具體代表,以此來賞析電影,能夠讓我們更加全面地瞭解桂林獨有的風土人情。


時隔多年再看《劉三姐》,才發現處處充滿了美學的韻味


三、結語

《劉三姐》是一部我看了不下五遍的電影,一開始只是純粹被她甜美的歌聲所吸引。直到我親自到了桂林,在灕江邊上看到了老人穿著蓑衣,划著竹筏在江中撒網的場景時,我才突然醒悟過來,

原來《劉三姐》最動人的地方,不僅僅只是山歌,還有一幅幅美如畫卷的風景所孕育出的淳樸善良的人們。

因此,我們在觀看《劉三姐》的同時,不妨也去看看其背後所折射出來的風情美和人性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