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草怎麼養護?

綠嘉


麥冬形態特徵:多年生常綠草本。根狀莖粗短,下生許多鬚根,鬚根中部常膨大呈紡錘形的肉質塊根。具地下匍匐莖,故地上植株呈散生狀。葉叢生,線形,花葶從葉叢中抽出,其上著生總狀花序。花淡紫色。漿果圓形,藍黑色。花期8~9月。

地理分佈:原產我國及日本。在我國許多地區均有分佈。

生態習性:喜陰溼,耐旱,耐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溼潤肥沃為宜,長江流域終年常綠,黃河流域可露地越冬。

繁殖栽培:以分株繁殖為主,也可用播種繁殖。分株繁殖最宜在春季3~4月進行。播種繁殖可用春播或秋播,但以春播為好。播後保持土壤溼潤,一般10天左右出苗。適合栽植在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中並施以肥料。

園林用途:麥冬植株低矮,葉叢終年常綠,且具匍匐生長的習性,是一種良好的地被苗木。宜作林下鋪植或花壇、花徑的鑲邊材料,還吋作為草坪種植。

[生活習性]麥冬抗性強,既可生長在陽光下,更喜在陰溼處生長。在陰溼處生長時,葉面有光澤,觀賞價值更高。麥冬喜肥沃土壤,但也能耐瘠薄的土壤。

[繁殖技術]用分株或播種方法繁殖。

[栽培管理]分株繁殖,4月上旬將母株挖起,切去塊根即可分植。也可播種育苗。10月份果熟後,隨採隨播,50天左右出苗,出苗率為80%左右。1~2年後,即可用作地被植物。播種苗長勢好,苗整齊。移植後早期施肥,可加快生長,提早覆蓋地面。


楊大娘愛生活


大家好,我是陽光男孩,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冬麥草怎麼養護?我帶來個人的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謝謝。

一、恢復長滿階段管理

按設計和工藝要求新植草地的地床,要嚴格清除雜草種子和草根草莖,並填上純淨客土,刮平壓實10釐米以上才能貼草皮,貼草皮有兩種,一種是全貼,二是稀貼,稀貼一段20×20釐米一方塊草皮等面積留空稀貼,全貼無長滿期,只有恢復期7~10天,稀貼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時間才能長滿,春季貼和夏季貼的草皮長滿期僅1~2個月,秋貼或者冬貼則長滿需2~3個月,在養護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貼防漬,夏貼防曬,秋冬貼草防風保溼,一般貼草一週內早晚噴一次水,並檢查草皮是否壓實,要求草根緊貼客土,貼後兩週內每天傍晚噴一次水,兩週後視季節和天氣,三個月內每半個月施肥一次,用3%的尿素液結合比澆水噴施,以後每個月一畝地用4~6斤尿素,雨天干施,晴天液溼,等草長到8~10釐米時,用剪草機剪草,除雜草,早則植後半半月,遲則一月,雜草開始生長,要及時挖草除根,挖後壓實,以免影響主草生長,新植草地一般無病蟲,無需噴藥,為加速生長,後期可用0.1~0.5的磷酸二氫鉀結合此澆水噴施,

旺季階段管理。

二、未來幾年規模越來越重要,隨著傳統消費旺季的到來,反彈有望延續,草地植後第2年至第5年是旺盛生長階段,觀賞草地以綠化為主,所以重在保綠,水分管理草莖,客土幹而不白,溼而不漬,一年中,春夏幹,秋冬溼為原則,施肥輕施薄肥,一年中4~9月少兩頭多每次剪草後,每畝用2~4級尿素,旺長季節,以控肥控水控制長速,否則剪草次數增加,養護成本增加,養護成本增加,剪草是本階段重點工作,剪草次數多少,和剪草質量的好壞與草地的退化和養護成本有關,剪草次數一年控制在8~10次為宜,2~9月平均每月剪一次,10月至下年1月每兩個月剪一次,剪草技術要求,一般草高的觀賞期為6~10釐米,超過10釐米可剪,大於15釐米時會掀起草墩,此時必剪2是剪前準備,檢查剪草機動力是否正常,草刀是否缺損?同時剪淨草地細石雜物。三是剪草機操作,調整刀距離地2~4釐米,均速推進,剪幅每次相交2~5釐米,不漏剪,四是剪後及時清淨草葉,並保溼施肥。

草地退化階段管理。

三、植後10年的草地開始逐漸退化,植後15年嚴重退化,水分管理,乾溼高替,嚴禁漬水,否則加劇爛根枯死,加強病蟲害的檢查,除正常施肥外,每10~15天用1%的尿素,磷二鉀混合液根外施肥,或者用商品葉面保,葉面肥如大豐田等根外噴溼,效果很好,對局部完全枯死處可進行全貼補植,退化草地剪後復青慢,全年剪口草數不宜超過6次,另外,由於主草稀,易長雜草,需及時挖除,此期需全面加強管理,才能有效延緩草地退化。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謝謝。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請關注陽光男孩,然後私信給我,共同成長,共同成為優秀的三農領域創作者吧。





陽光男孩lh


說到麥冬草,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瞭解,不過這卻是一種很有名的中藥材,可以治療一些疾病,並且還能用來做草坪。因為它有著很高的價值,種植能產生一定的效益,所以應用範圍逐漸擴大。那麼對於麥冬草要如何去養護,才能讓它生長更加旺盛呢?

麥冬草的養護工作

一、翻耕除草

種植麥冬草的田地中容易長雜草,而雜草的生長會消耗麥冬的養分,搶奪生長空間,所以除草工作必須要及時進行。在種植麥冬草大約十天後,就要進行一次翻耕,鬆一下土,這樣也能促進它的生長。生長期間最好每月翻耕一次,將雜草及時除掉,不過到了十月就要注意,翻耕的時候不能太深,否則會破壞根莖。

二、適時追肥

麥冬草生長週期比較慢,在此期間它需要充足的肥料,這樣才能讓植物生長的更好。所以適時進行追肥是很重要的,在它生長的各個階段,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施肥。一般是以氮肥為主,還可以搭配其他元素的肥料,每年需要追肥三次左右。這樣才能保證植物有足夠的養分,讓其生長更加旺盛。

三、合理澆水

除去施肥外,澆水工作也很是關鍵,因為麥冬草喜溼潤,生長期間要保持溼度較大。當空氣和土壤中水分不足時,就需要進行澆水了,尤其是在夏季,溫度過高水分易蒸發,澆水量要加大。所以在種植麥冬草時,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促進根莖快速生長。不過也要注意不能讓土壤積水,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出現爛根的情況。

想要麥冬草生長旺盛,產量更高,生長期的養護工作是必須要做好的,按照上述要求用心的進行管理,它就能長得更好,帶來更高的產量,從而收益也就更高





魚丸號


很高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麥冬草怎麼養護?讓我來說一說。

一、麥冬, 別名沿階草、麥門冬、書帶草, 屬百合科沿階草屬, 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較粗壯, 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紡綞狀肉質小塊根。葉叢生於基部, 狹線形, 葉緣粗糙, 長10~30cm。花期5~8月, 總狀花序, 頂生, 花莖比葉稍短或近等長, 花白色或淡紫色。果期8~9月, 漿果黑色。

二、麥冬草分佈很廣, 除我國華北、東北、西北外, 其他各地均有分佈。[2]麥冬喜溫暖, 有一定耐寒力, 在長江流域能露地越冬, 耐蔭性強, 抗熱性強, 能忍受35℃以上的高溫, 適應性強。適宜在舒松、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鹼性土壤或沙質土壤中生長, 在黏重乾旱的土壤中生長較差, 抗鹽鹼性較差, 但在含鹽鹼量0.2%以下的鹽鹼地也可生長。

三、麥冬草繁殖方式為分株繁殖, 將挖起的、種植多年的植株或購買的植株進行分株, 用刀把大株的麥冬苗從根部切開, 分成適宜的大小, 由於分株時有些根系會受到損傷, 分株後應將葉片剪去1/2左右, 然後按25~30cm的株距進行種植, 種植完畢後要澆透水。麥冬的分株栽植在全年都可以進行。

四、栽植方式:將大株麥冬苗分成有6~8分支的小株苗, 採取錯行交叉方式栽植, 這樣栽植的好處在於能減少雨水對錶土的沖刷。浦西互通區共栽植麥冬草23140 m2, 種植密度為25叢/m2 (6~8分支/叢) , 每叢間距20cm。栽好後應立即給麥冬草澆足水, 並用腳將苗輕輕踩實, 確保苗木成活。

麥冬草四季常綠, 即使在百草枯黃的霜雪季節, 麥冬草仍然保持綠色, 有極強的景觀性。與其它如高羊茅、黑麥草、馬尼拉等草坪植物相比, 麥冬草對環境的要求不嚴、移栽易活, 它還具有抗汙染、耐澇、抗多種鋤草劑、免修剪等多種優點, 適應環境能力強。


戶外老宋


麥冬草是一種草本植物,根莖厚,苞片針狀,生長在高海拔地區。它原產於中國。它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可以作為藥物使用,其功效具有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的功效,對養胃也有很大的幫助。

一般來說,在家中很少有人種植麥冬草,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如何種植這種不尋常的盆栽植物。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麥冬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並不高,我們可以在含有腐殖質的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種植,但是注意土壤要有良好的排水性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對麥冬草的生長有很大的幫助。

施肥

麥冬草的生長需要有足夠的肥料。當我們在種植麥冬時可以往土壤底部放置一些有機肥作為基肥。此外我們還應在麥冬草生長階段定期的進行施肥。通常施加複合肥可以了。對麥冬草來說最合適施肥的時間是在夏末秋初這個階段,這是麥冬施肥的最佳時間。

澆水

麥冬草也喜歡潮溼的環境。那麼我們還需要在麥冬生長階段提供大量的水分。在春秋季節,我們可以每隔1到2天澆一次水。在夏季由於麥冬貯水能力差,耐旱性差,我們可以多澆些水,一天一兩次就可以,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澆太多的水,否則會導致麥冬草根部不腐爛。

日照

充足的光照對麥冬草的生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光照需要維持6小時以上,但要注意避免在夏天把麥冬草放在陽光下直射,否則會使麥冬草的葉子枯黃,如果缺乏光照也會導致葉片枯黃。都可能導致麥冬草生長緩慢,顏色暗淡無光。

結論:

麥冬草主要是依靠光和水分的護理以及一些有機肥料都是可以的,所以我們可以將麥冬草放在半陰的環境中,這樣不僅可以接受光,也不用怕陽光直射,並且我們需要定期的澆水以確保其冬蟲草生長,並且肥料施加會隨著季節的變化,這樣才能培育出健康的麥冬草。





棉白小白


以小叢分株繁殖。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栽種。選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高壯苗,剪去塊根和鬚根,以及葉尖和老根莖,拍松莖基部,使其分成單株,剪出殘留的老莖節,以基部斷面出現白色放射狀花心(俗稱菊花心)、葉片不開散為度。按行距20釐米、穴距15釐米開穴,穴深5~6釐米,每穴栽苗2~3株,苗基部應對齊,垂直種下,然後兩邊用土踏緊做到地平苗正,及時澆水。每畝需種苗200~250㎡左右。(1)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4次,宜晴天進行,最好經常除草,同時防止土壤板結。

麥冬草坪發生一年生闊葉雜草和香附子等莎草科雜草,可以使用蔥蘭麥冬闊莎淨進行防除,每660平方米使用蔥蘭麥冬闊莎淨40克兌水30公斤進行均勻噴霧,可以防除5葉以下的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麥冬草坪發生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可以使用大殺禾進行防除,每660平方米使用大殺禾6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可以有效防除9葉以下的一年生禾本科雜草[5] 。

(2)追肥。麥冬生長期長,需肥量大,一般每年5月開始,結合鬆土追肥3~4次,肥種以農家肥為主,配施少量複合肥。

(3)排灌。栽種後,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利出苗。7~8月,可用灌水降溫保根,但不宜積水,故灌水和雨後應及時排水。





鄉村小柒哥


栽培方法

宜選疏鬆、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鹼性砂壤土種植,積水低窪地不宜種植。忌連作。前茬以豆科植物如蠶豆、黃花苜蓿和麥類為好。每畝施農家肥3000千克,配施100千克過磷酸鈣和100千克腐熟餅肥作基肥,深耕25釐米,整細耙平,作成1.5米寬的平畦。

繁殖方法

以小叢分株繁殖。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栽種。選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高壯苗,剪去塊根和鬚根,以及葉尖和老根莖,拍松莖基部,使其分成單株,剪出殘留的老莖節,以基部斷面出現白色放射狀花心(俗稱菊花心)、葉片不開散為度。按行距20釐米、穴距15釐米開穴,穴深5~6釐米,每穴栽苗2~3株,苗基部應對齊,垂直種下,然後兩邊用土踏緊做到地平苗正,及時澆水。每畝需種苗200~250㎡左右。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4次,宜晴天進行,最好經常除草,同時防止土壤板結。

麥冬草坪發生一年生闊葉雜草和香附子等莎草科雜草,可以使用蔥蘭麥冬闊莎淨進行防除,每660平方米使用蔥蘭麥冬闊莎淨40克兌水30公斤進行均勻噴霧,可以防除5葉以下的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麥冬草坪發生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可以使用大殺禾進行防除,每660平方米使用大殺禾6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可以有效防除9葉以下的一年生禾本科雜草[5] 。

(2)追肥。麥冬生長期長,需肥量大,一般每年5月開始,結合鬆土追肥3~4次,肥種以農家肥為主,配施少量複合肥。

(3)排灌。栽種後,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利出苗。7~8月,可用灌水降溫保根,但不宜積水,故灌水和雨後應及時排水。

病蟲防治

麥冬的病害主要有葉枯病、黑斑病,一般4月中旬始發,主要為害葉片,每畝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防治。麥冬的蟲害主要有螻蛄、地老虎、蠐螬等,每畝可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兌水750公斤灌根進行防治。

(1)黑斑病

病原菌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發病初期葉尖變黃並向下蔓延,產生青、白不同顏色的水浸狀病斑,後期葉片全部變黃枯死。

防治方法:

①選用無病種苗,栽前用1:1:用倍波爾多液,或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苗5分鐘。

②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除積水。

③大田發病期可割去病葉,噴1:1:100倍波爾多液,每隔10~14天1次,連續3~4次。

(2)根結線蟲病

病原是圓形動物門線蟲綱的一種根結線蟲。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癭瘤,使結麥冬的鬚根縮短,到後期根表面變粗糙,開裂,呈紅褐色。剖開膨大部分,可見大量乳白色發亮的球狀物,即為其雌性成蟲。

防治方法:

①實行輪作,有條件的地方可水旱輪作,避免與烤煙、紫雲英、豆角、芋頭、紅薯、瓜類、羅漢果、白朮、丹參、顛茄等作物輪作,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②選用無病種苗,剪淨老根。

③選用抗病品種,如大葉麥冬、沿階草、四川遂寧麥冬。

④土壤處理,可以防治。






兩節課程表


麥冬草的養護:麥冬草耐陰,最好把陽光遮蔽住!除周邊雜草不能用草甘膦,噴到麥冬就完了,栽培方法:要選擇疏鬆,肥沃,溼潤,排水較好的沙壤土地!



香城三少


麥冬草,農村常見的“趴地草”,城市綠化帶裡的綠湖植物,四季常青,植株低矮,觀賞價值較高,塊根還是中藥麥冬。在筆者家鄉,到處都能看到,前不久還分享一篇有關麥冬的文章,這裡分享下麥冬草的相關養護知識。

麥冬的生長習性

麥冬常見於山坡陰溼處、林下或溪旁、溝谷等地,在農村很多房前屋後及田邊土角,都能見到其身影,在筆者家屋後就有麥冬,長勢還不錯。麥冬生命力頑強,見到麥冬的地方,多為溼潤環境,在部分乾旱土壤環境也能存活,但是長勢不好,喜疏鬆肥沃的土壤環境,需肥量大,喜歡溫暖溼潤環境,花期5-8月,果期8-9月,果子成熟後掛果期可持續至3月,果子顏色呈藍紫色,像貓眼睛,在農村又稱“貓眼草”。

繁殖方式

麥冬繁殖多選擇分株繁殖,少量的種子繁殖,分株繁殖的時間是收穫麥冬的時期,通常在4-5月,像葡萄乾的塊根就是麥冬,剩餘的鬚根及植株進行分株,鬚根保持在0.5-3釐米,葉子健康顏色翠綠,做畦移栽,栽植時深度在5公分左右,放入分好的單株,然後覆土,澆定根水,15天后開始萌芽返青。

良好的土壤環境

麥冬草種植,適宜選擇腐殖土以及疏鬆透氣的鹼性土壤,黏性土壤以及含沙量大的土壤均不適合,麥冬喜溼潤,黏性土壤塊根生長受阻,含沙量大的土壤無法固水。如果在農村,田園土或是山裡的腐殖土最適宜,城市綠化帶則選擇栽種其他植物的土壤即可,如有鹽鹼地區域,則需注意。

水肥管理

麥冬喜肥,想要把麥冬種好,沒有焦葉沒有枯黃,水肥管理很重要,施肥通常以氮磷鉀複合肥為宜,一年施肥三次,分別為:7月、8月、11月,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人畜糞水肥。麥冬喜陰溼環境,夏天需適當遮陰,忌陽光直射,一週漫灌一次,冬春季節則澆水1-3次即可。

除草

不管是種植麥冬還是其他植物或農作物,除草是必不可少的,麥冬植株低矮,顏色翠綠,栽種的地方不是草坪就是綠化帶,長了其他雜草,則影響麥冬生長及整體的美觀性,及時除草,能有效降低搶肥現象,還能保持美觀。

採收

麥冬屬於多年生草本,栽植後,選擇在第二年或第三年的四月份進行採收,採收時,挖土深度在20-30公分,剪掉塊根,清洗後曬乾或烘乾,然後搓掉鬚根即可。

想要麥冬種植好,管理一點不能少。朋友們,你們那裡麥冬叫什麼呢?

瞭解更多農村趣事及三農知識,點擊關注【下壩毛哥】,帶你一起,知農事、親自然、長知識。


下壩毛哥


大家好,對於麥冬草養護,以下有我個人觀點 ,養殖麥冬草的時候,選用肥沃、疏鬆、排水性流暢的微鹼性土壤,在上面鋪一層粗沙,夏季氣溫較高每天最少要澆1~2次水,冬季2~3天澆水一次,每隔一個月施一次有機肥,一般在晴天進行,給予充足的光照環境即可。

一、麥冬草的養殖方法

1、合理土壤

合理土壤是麥冬草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的基本要素,麥冬草最好要在肥沃、疏鬆、排水性流暢的微鹼性土壤才可以生長得更好,麥冬草多為露地種植,選擇好適宜的土壤後在上面鋪一層粗沙更有利於麥冬草的生長。

2、水分要求

為使麥冬草的根系更健壯,它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很大的水分,來維持塊根生長髮育更粗壯,夏季氣溫較高,水分蒸發量大,這時候我們每天最少要澆1~2次水,冬季也不可停止澆水,每2~3天見幹就要澆水。

3、適度施肥

麥冬草健康的發育依賴於合理的施肥,氮磷鉀肥是麥冬草常用的肥料,一年施三次即可,其餘的時間每隔一個月施一次有機肥,可以用腐熟的豆餅或是牲畜的糞便都可,最好在晴天施肥,有利於植物對肥料更好的吸收。

4、適宜光照

和大多數植物一樣,麥冬草也喜愛溫暖的陽光,在生長期需要充足的光照,每天的光照時長不要低於4~5個小時,可以使麥冬草的枝葉更有光澤度,但是也不要讓麥冬草在夏日裡暴曬,會使它的葉片發黃,甚至灼傷,光照適量即可。

二、注意事項

麥冬草多為室外露天養護,生長期間周圍易長雜草,管理不當也易生殘葉、病葉,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定期對枝葉進行修剪,以保持株形美觀,如生了鏽病害,可以噴灑稀薄的高脂膜乳液進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