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有成為大國的可能性嗎?

洪俊毅


越南成為地區性大國的可能性是有的,不過在上世紀80年代時被一場戰爭徹底終結了。具體是哪場戰爭,我想很多人都清楚。

越南近代以來的歷史和我們非常相似。19世紀中葉,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後來在法國的殖民擴張中,把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個國家整合成一個“法屬印度支那地區”。

二戰結束後,越南進行了長達30年之久的民族獨立解放戰爭,在擊敗法國、美國等強大敵人後,最終完成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南北統一,奠定了現在的版圖基礎。

雖然持續的戰爭給越南造成了巨大不利影響,但也極大激發了越南人的民族自信心。越南戰爭結束後,他們自認為是僅次於美國和蘇聯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並妄圖吞併老撾和柬埔寨,重建以自身為首的“印度支那聯邦”,稱霸東南亞地區。

越南人這樣想雖然聽起來很狂妄,但卻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以現在的越南領土來看,它不僅非常狹窄,而且海岸線非常長,幾乎沒有戰略縱深,很容易被對手從海上登陸,從中攔腰截斷。另外,其北方和我們相鄰,這對他來說一直是個巨大的壓力。

如果越南能夠吞併老撾和柬埔寨,這不僅會使他的領土面積增加60%以上,為其增加2000多萬的人口,還將極大增加它的戰略縱深,緩解邊境壓力,為其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底子。如果願望達成,那麼這個整合老撾和柬埔寨,又身經百戰的越南將成為東南亞地區最為強大的力量。

所以越南在美國撤軍後便馬上開始染指老撾和柬埔寨。不過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豈能讓西南方出現如此一個地區性強國?於是便有了那場自衛反擊戰。此戰過後,越南再也無力染指老撾和柬埔寨,再加上蘇聯解體,國際形勢驟變,他的地區性大國之夢也就徹底終結了。

之後,越南也認清了現實,開始發展經濟,搞改革開放。不過它畢竟被持續多年的戰爭嚴重拖累,再加上底子薄,所以發展速度並不快,如今其綜合實力在東南亞地區也排不在前面,就更別說其他的了。


石頭說歷史


越南在很多國人的腦海當中都是一個彈丸小國的形象,其實越南這個國家並不小,只不過是因為挨著我們這樣的龐然大物,才顯得比較袖珍罷了。越南的國土面積大約33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9700萬。單從國家體量來看,雖然不能跟美、中、俄這種世界級大國相提並論,但是跟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之類的地區性大國還是不相上下的。而且越南的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6歲,民Z結構單一,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近年來越南的經J增長較為強勁,憑藉低廉的人工成本吸引了許多國家的資金投入和產業轉移,尤其是我國沿海地區,很多企業都將生產基地搬到了越南。以至於很多媒體都驚呼:“made in china正在被made in vietnam所取代”,還有人預言越南將快速崛起躋身準發達國家的行列,乃至成為新的地區性大國。更有甚者,以吹捧越南的經J成就為名,藉機散佈新一輪所謂的“中方崩潰論”,越南小老鼠將打敗中方大象。

曾幾何時,越南的確懷揣過成為東南亞霸主的美好夢想,也一度無限接近這個目標。在打敗美國實現南北合一之後,越南更是野心爆棚。其藉助蘇聯的支持積極對外擴張,出兵相繼控制了老撾、柬埔寨等弱小鄰國,在事實上建立起了一個橫跨中南半島,面積超過7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億的新興地區大國(只不過不被主流國際社會所承認),並且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大國”,這絕對是越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太短暫,越南在自己的巔峰時期頭腦發熱挑戰北方鄰居遭到重創,再加上蘇聯老大哥連個招呼都不打就主動去世了。失去了最大靠山又被連年戰爭耗得一窮二白的越南,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勝利果實(先後從老撾、柬埔寨撤軍),老老實實地回到了自己家裡的一畝三分地,模仿中方的對外開放專心發展經J,也算是為地區的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越南這種體量的國家要想依靠打工成為大國是不現實的。

越南承接周邊國家的產業轉移僅限於低端的人工密集型行業,對於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日本韓國新加坡絕不會讓越南搶自己的飯碗。而越南自身的工業基礎又極其薄弱,就連吃不飽飯的半島北方都要比它強得多,從自研武器來看輕鬆甩越南幾條街是沒有問題的,因此越南暫時也沒有條件和能力進行自主產業升級。在可預期的時間內,越南最多打工賺幾個辛苦錢,畢竟冷戰時期亞洲四小龍的特殊歷史發展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至於成為大國那就更別想了。


晨曦談兵


答曰:有。

個人認為越南的崛起,很大概率洗牌東南亞勢力。有成為大國的可能,我們需要謹慎對待。

越南之於亞洲 ,是很重要的一條臂膀。

亞洲大陸孕育了華夏文明,而越南是早期華夏文明的重要一臂。華夏文明和別的古文明相比較,晚生但早熟。從誕生以來,就根植在中華大地上,並輻射整個東亞。

早期的華夏文明依靠兩隻手保護自己,一個是朝鮮,一個是越南。(如圖,紫色部分)

越南優勢一:地利。

未來亞洲崛起,已成為必然之勢,而崛起必然需要貿易。

亞洲貿易的海上通道,必然是南海。而越南的金蘭灣恰好在南海的西側,可以說越南的位置極為險要,金蘭灣完全可以拱衛南海,也完全可以威脅南海。

越南優勢二:巨大的人口紅利

2016年越南人口約為9270萬,排名世界第13位。擁有巨大的人口紅利。

而且越南人民韌性超強,從越戰就可以看出來。而人民吃苦耐勞,人與人之間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很強。男性50.2%,女性佔49.8%。城市人口占33%,農村人口占67%。越南如果不是錯生在中國的旁邊,絕對是標準的大國。

越南優勢三:有成為“世界工廠”的潛力

中國人可以憑藉自身的吃苦耐勞和智慧完成工業化建設,從低端到高端,取得今日之成就,成為世界工廠。其它國家想再次重複中國的路,必須比中國人更勤勞、更堅韌、更智慧才行。

而亞洲除了中國,還有一個國家,有潛力充當世界工廠,越南。

越南從華夏文明取經,有足夠的文明累積。越南人足夠吃苦耐勞,並甘心從低端產業做起。也許越南和中國相比體量不夠大,但開發利用好,足夠做工業化的低端支點。

而且中國原本的計劃是,沿海城市產業升級,然後將產業向內地擴展,以此形成高端—中段—初段的三層階段。但是因為環保和房價問題,導致低端產業大量外流。而外流的最終方向,就是越南。

越南的人口比中國更年輕,成本比中國更低,人民和中國一樣勤勞。如果在沉心發展,未來可期。

後記:

越南和中華文明,一直都相輔相成。

越南作為華夏文明圈一條臂膀,一直都在拱為華夏文明。中華文明興起,越南向心力加重。中華文明落伍,越南開始離心。

可以說失去越南,就象徵著早期華夏文明的落寞。當年清帝國中法戰爭中失去越南,讓日本政府看到了清王朝的虛弱,這才敢於向朝鮮伸手,才有了後來的百年動盪。

後來新中國建立,隨著國力上升,也開始再次向外輻射。抗美援朝之前,中國便幫助越南對付法國人。甚至陳賡將軍親自前出越南,為越方出謀劃策。

越南向心象徵亞洲和,離心則象徵亞洲亂。如果越南利用好這點,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大國。


(圖片源於網絡。)


紫禁的sphere


整個問題......當然是有,而且可能性高達0.000000000001%。

作為和我們糾纏了上千年的國家,越南和我們的關係總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直到今天,雖然硝煙散盡,但仍勢同水火。

而兩國關係之所以如此僵硬,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

在越南的心中,始終有一個持續數千年的大國夢!

從938年擺脫南漢統治走向自立開始,越南就一直在領土擴張和國力膨脹的道路上狂奔不止,甚至在20世紀仍舊沒有停止的跡象,直到遭遇到我們的雷霆暴擊。

執著的越南人,用1000多年的矢志不移來證明自己確實有衝擊大國的可能性,但這個世界對越南從來不夠友好,並註定了越南不可能成為世界大國俱樂部的一員。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自身條件不足

今天的越南,國土面積331,688平方公里,人口9270萬(2016年),無論是人口還是國土面積距離世界大國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而今天的數據,也是越南人用長達8個世紀的辛苦擴張得來的。

長期以來,中原王朝佔據著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區,是為“交趾”,囊括了今日越南版圖的中部和南部,最大面積佔到今日越南國土的2/3。

960年北宋建立後,由於北方強國契丹的存在,以及內部重文輕武的蹩腳體制,對於交趾的鎮壓力不從心,交趾遂最終取得藩屬國地位,與中原王朝漸行漸遠。

而到蒙元和明朝征服交趾時,因去國日久,已無征服和鞏固統治的可能。

而在中原王朝自顧不暇的同時,越南開始了瘋狂的對外擴張,除孱弱的北宋時期,越南深入兩廣燒殺搶掠外,蒙元之後,版圖一統,越南再無北犯的可能。

在北進路線被打斷後,越南將擴張重點轉向中部的占城和南部的真臘,由於北半球一般“北強南弱”的格局,中部的占城和南部的真臘不是越南的對手,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糾纏後,占城和真臘故土被越南侵佔,越南國土向南延伸到湄公河三角洲。

在擴張的過程中,越南之所以向南打而不是向西,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形限制。由於中南半島山脈和河流相間分佈,使得越南向南北方向的擴張要遠比東西方向容易,因為長山山脈的阻擋,越南只能沿著東部的沿海平原一路向南推進。

在擁有北部紅河三角洲後,越南通過幾百年的擴張,終於在19世紀徹底佔據湄公河三角洲,兩個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高產區,這使得越南在中南半島實力大增。

但越南在中南半島的擴張並不順利,且不說南北只有1600公里的距離越南人用了至少800年,向西吞併老撾和柬埔寨的行動就步履維艱,因為在中南半島的中部,泰國(暹羅)一直虎視眈眈,再往西是另一強國緬甸。因為地形阻隔,這些割據政權得以發展壯大,而兩大強國以及先後出現的吳哥王朝等,將越南向西擴張的道路徹底堵死,越南最大的目標,就是吞併臨近的老撾和柬埔寨。

中南半島相比於亞洲大陸其他版塊,不僅境內平原狹小不利於農業發展,無法成就封建強國;而且山地廣佈難以統一;更重要的是大陸面積太小,即使統一中南半島全境也無法成為中原王朝這樣的世界大國。

所以,先天不足使越南的世界大國之路從一開始就成為不可能。

2、鄰近國家不允

應該說,越南對大國地位是相當執著的,為吞併老撾和柬埔寨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但這注定是不可能的,因為北方大國雖然在打瞌睡,但不代表不管事。

19世紀是越南大國道路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法國殖民者的到來,終結了越南古典時代的擴張,越南連同想要征服的老撾和柬埔寨一道成為法國的下酒菜。為方便管理,法國人將越南、老撾和柬埔寨的合體稱為“印度支那”。

法國的侵略對越南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但就和英國留給印度一個統一的國家一樣,二戰後擺脫法國殖民統治的北越也理所應當地繼承了法國殖民者的野蠻思維,他們認為自己是印度支那的繼承者,昔日和越南一起被壓迫和殖民的老撾和柬埔寨應該重新被越南殖民。

而且,經歷了9年抗法戰爭的北越,得到了北方大國和蘇聯的全力支持,在15年的抗美戰爭中,已經交惡的北方大國和蘇聯同樣對北越進行了大力援助,這讓越南擁有了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數量龐大。經歷了30多年戰爭的北越,在北方大國和蘇聯的支持下,連續擊敗日本、法國和美國等世界大國,戰鬥力異常強悍。

更重要的是,1978年11月,勃列日涅夫領導的蘇聯和越南黎筍政府簽訂《蘇越友好協定》,成為越南的忠實靠山。

所以在1975年北越統一南越後,越南就迅速膨脹,自詡為“第三軍事強國”,而在和蘇聯簽約後,不斷對周邊的老撾和柬埔寨武裝挑釁。1978年12月,越南以HONGSEGAOMIAN入侵為由,大舉侵略柬埔寨,開始了統一印度支那的瘋狂行動。

而後,早有準備的北方大國於1979年初正式與美國建交,獲得美國保持中立的承諾,而後在1979年2月,北方大國忍無可忍,對越南進行空前猛烈的軍事打擊,迫使其停止對柬埔寨的武裝入侵。

雖然和北方大國在大規模地面戰爭只持續了一個月,但越南因此受到的暴擊卻是極其嚴重的。

首先,他將越南北部數十年的工業基礎積累摧毀殆盡,越南國力倒退幾十年;

其次,北方大國對越南的懲罰並未真正停止,其後數十年進行的老山輪戰等邊境戰爭,將越南死死地拖在戰爭泥潭中動彈不得,無法進行和平建設;

最後,此戰打臉蘇越,讓世界看透了蘇聯外強中乾的嘴臉,失去蘇聯支持的越南,統一印度支那的夢想徹底破碎。

而只有在蘇聯解體,越南承諾不針對北方大國和統一印度支那後,北方大國的懲罰才最終停止。

所以,沒有身邊北方大國的允許,越南不可能成為世界大國,地區強國都不可能。

3、國際環境不利

雖然越南上竄下跳,在數千年的時間裡不斷向外擴張,但體量始終不大。

而在弱肉強食的國際叢林法則裡,小國永遠是沒有話語權的,它的生死存亡永遠取決於大國的態度。而小國想要活得更好,就只能寄希望於在大國的博弈中正確站隊。

這不僅是越南的悲哀,也是所有其他小國的悲哀。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越南失去所謂的穩固靠山後,在北方大國的巨大陰影下,雖然越南立下了保證書,放棄了統一印度支那的夢想。但有大規模戰爭的前科在,越南和北方大國不可能真正冰釋前嫌,最好的結果也是表面和氣。

而且越南和周邊國家的宿怨,也註定了越南不能徹底安分守己。想要安全感,就必須要擴張,而想要擴張,必定是鄰國恐怖,北國震怒,所以越南想要“安全”,就必須要和當年尋找蘇聯一樣,找到下一個可以依靠的大哥。

而越南的選擇,似乎只有大洋彼岸的美國。

雖然越南的共產主義道路和美國格格不入,而因為15年的美越戰爭,今天的越南仍有超過5萬的美越混血兒;美國在越南灑下的橙劑每年仍在傷害著成千上萬的越南新生兒;美越戰爭期間埋下的地雷,更是成為越南居民的恐怖殺手。

但相比於北方大國的威脅,越南沒有選擇。

而美越之所以能夠化敵為友,親密無間,和越南的所謂“迷途知返”無關,而是因為美越兩國在亞太的利益高度契合。

美越之所以在1961年開戰,就是因為冷戰格局下,美國和蘇聯在中南半島進行激烈爭奪的同時,美國還妄圖以中南半島的反赤化,對北方大國南疆形成類似朝鮮的嚴重威脅。而今天,雖然北方大國和美國關係正常化,但美國為稱霸全球,其圍堵北方大國的既定方針沒有發生明顯改變。

所以對越南的投懷送抱,美國才會投桃報李。因為越南的主動靠攏,使得美國在15年戰爭中沒有達到的戰略目的,以和平方式輕易達到了。而且越南臨近南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美國可以以越南為跳板,威脅北方大國南疆;攪局南海完善第一島鏈;同時也能夠牽制俄羅斯。

但美國對越南想要成為大國的野心是心知肚明的,雖然當下美越兩國可以相互利用,相互扶持,但一旦越南吃下老撾和柬埔寨,恢復到印度支那的版圖,勢必對美國的依賴大大減輕,並且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擴張的又一個重要阻礙。

所以從美國的全球戰略考慮,一個強大的越南,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只有讓越南時刻處於膽戰心驚之中,對美國的依賴才會更加嚴重。

而越南在本身條件先天不足,鄰國阻礙以及盟國不支持的情況下,統一印度支那都費勁,更遑論成為地區甚至世界強國了。

很多國家生來是不具有大國潛質的,特別是越南這樣國土細長,平原狹小的情況。再加自然環境的因素,熱帶地區自古以來就難以誕生大國強國,這注定了越南的大國之夢終歸只能是一個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越南將成為東南亞的經濟明星?

越南將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經濟明星,這個時間跨度大概需二十年時間;預計二十年之後,越南將躍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越南在東盟國家中的地位,可由現在第五、第六的位置,進入到東盟國家經濟水平前三甲,大概僅次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泰國相當。

目前這兩國的人均GDP水平大概分別是越南的5倍和3倍。只要越南高速發展,這個差距並不算特別大。

越南人口的總量為9500萬略多,並將在數年內突破1億人。越南的經濟總量(2018年GDP總量)為220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越南人均GDP目前僅為2000美元,相當於中國2006年的水平。並不算特別遙遠。

還有幾個重要指標,越南35歲以下年輕人佔到這個國家總人口的70%,這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近幾年,越南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以上。2018年前兩個季度,越南經濟增長超過7%,呈加速的狀態。

這些跡象表明,越南經濟改革初見成效,其經濟增長趨勢已經形成。不出意外的話,最近幾年越南經濟還將保持高速增長。只需十年時間,越南就可以跨進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

越南的革新開放後來居上

越南是一個人口聚集的國家。其特殊的國土和自然條件,使得大部分的人口聚集在兩個地方:北方的紅河平原(即首都河內附近)和南方湄公河平原(胡志明市為代表)。人口聚集利於產業聚集,產業聚集又會形成規模效應。

經過十多年革新開放,尤其近些年吸引外資,越南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工業生產能力。從衣帽鞋襪再到初級的農產品加工,手工品製造,越南開始承接從中國溢出的產業機會。產業一旦紮根,十幾二十年時間就很難動。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有產業升級,這個過程具有強大慣性。

據企查查顯示,過去幾年,越南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越南的革新開放還具有了「後來居上」的優勢。越南智能手機普及率已非常高,移動網絡、網上購物、社交軟件的發展,在東南亞國家那裡都屬於前列。越南是網際網路化較高的發展中國家,高於同等經濟水平國家。

漁人得利!越南引外資飆七成港商佔最多

全球不少廠商都加速遷走在中國的生產線,越南正是受惠者之一。越南計劃與投資部的數據指,2019年至今當地已承諾的外商直接投資(FDI)規模達167.4億美元,較2018年大幅長69.1%,並且創下4年新高。至於期內已到位的FDI金額亦達73億美元,按年增7.8%。

數據又顯示,本年至今當地相關部門已簽發1,363項外商投資許可,金額達64.6億美元;另有505家外商獲准加大投資規模,涉及金額達26.3億美元。

期內,香港廠商在當地的投資金額達50.8億美元,排名第一;其次則為韓國及新加坡的廠商,分別達26.2億美元及20.9億美元。至於大陸及日本廠商則分居第四及第五位。

分析指,早於貿易戰發生前,不少在華南地區設生產線的香港廠商已經因為成本急速上漲等問題,將廠房遷至東南亞;貿戰爆發,更令港商加速撤離,尤其是一些不需高科技生產技術,以及勞工密集的製造業,就更熱衷於遷廠。


商業偵查眼


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人口過億的有13個,越南恰好在門坎上,從這個角度,越南已經是大國了。

聯合國五常,都是在二戰中做出主要貢獻的,當然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有雄厚的文化和向心力,越南肯定比不了,雖然這個國家也有光榮的反抗史。

G7,全世界工業最發達的7個國家,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加上俄羅斯是G8。以工業發達標準,越南遠遠不夠。

金磚五國,中國,印度,南非,巴西,俄羅斯,新興經濟領頭的。沒有越南。

20國集團(G20),G8加上另外12個重要經濟體,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俄羅斯及歐盟。排不上越南。

最新,有薄荷4國,MINTS,Mexico墨西哥、Indonesia印度尼西亞、Nigeria尼日利亞、Turkey土耳其,英文字首恰巧湊成英文薄荷。

在最瘋狂時,越南自居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位居美蘇之後。這個麼,沒有戰略空間,沒有遠征能力,沒有核武器,實在是硬充的。

所以,至少在現有時段內,越南成不了大國。僅人多木用啊。

(全文完)


李牧


越南在上世紀曾飽受法美兩國的摧殘,經濟基礎相當薄弱,百廢待興。1986年實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鑑於此,未來越南有可能成為大國嗎?

所謂的大國,按照越南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比例來說,如果發展的好,成為區域性大國應該不成問題。

越南國土面積近3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9000萬,緊鄰南海,南北沿海地帶各有一處沖積平原湄公河三角洲與紅河三角洲,灌溉農業得天獨厚。

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交接平穩,政策具有連續性,這對國家穩定、發展經濟、促進互補很有好處。

通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越南的工業基礎早已舊貌換新顏,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高。

據統計,從2010-2017年間,越南經濟實現了翻番,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僅2017年對中美兩國的出口就達到了上千億美元,2018財年進出口總額大大超過南美第一大國巴西,接近5000億美元,並吸引外資200多億。英國媒體曾據此直言不諱地表示,越南有望成為亞洲又一隻小老虎。

就軍事而言,越南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不斷從俄羅斯及西方國家購買了一定規模的武器裝備,諸如“基洛級”潛艇、蘇-27戰機以及S-300導彈防禦系統等應有盡有,這為鞏固國防、保衛經濟發展成果奠定了基礎。

可以想見,只要越南克服盲動思想,不再妄稱“第三軍事強國”之類的不切實際的虛名,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假以時日,成為東盟大國必然指日可待。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21世紀世界承認的大國有哪些呢?無非是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印度等國家,我們來看一下大國都具備什麼樣的特徵。

從以上國家來看,作為類似中、美、俄這類超級大國及其他中等大國所具備的共同條件是相對龐大的領土面積,為什麼說領土是相對的呢?領土面積是重要因素,但並不是領土較小就不足以成為區域大國;第二、人口基數大,高素質勞動力數量大;第三、較為優秀的製造業基礎;第四、不俗的科技實力;第五、足以自保的軍事實力。

那麼,我們來看越南是否具備這樣的條件呢?

越南,國土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這個領土面積在中、美、俄這裡當然算是非常小的,但要知道英國的面積是24.42萬平方公里,日本的面積是37.79萬平方公里,德國的面積是35.74萬平方公里,而英國、日本、德國都是有建樹的區域大國,從領土面積的角度來看,越南具備成為一個區域大國的國土條件。

從人口基數來講,越南現總人口9270萬人,這樣的人口基數也是非常可觀的,因為人口大國的標準是5000萬,越南這個人口基數是足夠的。但是問題在於要成為大國乃至強國的標準人口基數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受教育人口,越南擁有的超過9000萬人口,而且年齡在35歲以下人口占據人口總量的70%,可以說是享有得天獨厚的人口紅利。

但嚴重的總量是越南人受教育水平低,而大規模發展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撐,沒有雄厚製造業實力支撐的大國,類似於印度,其實力總是有那麼點名不符實的味道,越南人受教育水平低直接導致越南沒有足夠數量的成熟工人,優質而數量眾多的工業人口才具備承接產業的能力,低水平的勞動力使得越南所擁有的只是低端組裝類的製造業,無法掌握高端製造業。

而受教育水平低下的越南,其科技實力當然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說到越南的軍事實力,這個在東南亞那個地面確實是不俗的,越南也一直有吞併老撾、柬埔寨的雄心,在史上也曾有越戰戰勝美國的煌煌戰績,但這都是在中國、蘇聯大力協助下完成的,飄飄然的越南曾自以為是進攻中國,當然被打地滿地找牙。現如今的軍事實力早已不是靠軍人數量來體現,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帶來的是軍事裝備的代際碾壓。

越南不具備製造高端軍備的基礎,當然可以像印度一樣買來軍事裝備,可花錢是買不來軍事強國地位的,且不是高端軍備已經只剩下中、美、俄、歐等少數玩家,軍貿的敏感性導致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像印度那樣左右逢源買到想要的裝備;再者,買軍火那需要大把大把的資金,越南這樣一個並不是特別富有的國家拿什麼來買那些高昂的裝備呢?

越南的不幸還在於身邊有中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由於龐大且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口數量,而且中國具備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產業鏈,在國內就足以完成產業轉移,而越南的發展離不開低端製造業的產業轉移,中國在自我內部消化後能留給越南的又有多少呢?

當然,越南近年來,經濟改革,低端製造業發展成績斐然,經濟數據表現也不錯,但是,長遠來看,越南保持高速發展的前景不甚樂觀,越南所面臨的難點實力是太多了。

提高勞動力素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天堂太遠,中國太近又是越南無法迴避的難觀,想要從中國這樣的製造業巨無霸面前分走一杯羹其困難程度想想就頭大。

不過越南發展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越南雖然成為大國的機會非常渺茫,但在東南亞地面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績還是可以的,畢竟矮子裡面拔將軍,越南的機會還是有的。


悟非居士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引用兩句毛主席詩詞來形容一下這個越南。

越南想成為大國,也有“大國情懷”,但是條件不允許呀!即使是成為一個地區性大國也難。

言歸正傳,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越南;越南公元968年才真正的脫離中國的版圖,但是歷朝歷代是我國藩屬國,年年向我國朝廷進貢,據說就是“越南”這個名字還是我國大清皇帝嘉慶給起的呢。

五代十國時期的地圖

越南地圖

國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面積:33萬平方公里。

人口:9600萬。

GDP:2000億美元(2017年)。

人均GDP:2100美元。

GDP世界排名:130位。

海岸線:3600公里。

越南國土為南北狹長,長度為1000多公里,東西最窄處幾十公里,為熱帶雨林氣候。與我國的雲南廣西接壤。經濟水平在“東盟十國”當中排在中間位置,2018年經濟總量為2300億美元,排在新加坡之後,東盟第6位,與我國山西省GDP持平。

東盟十國GDP排名

越南這個國家根本不具備大國的條件,卻總做著大國夢。佔領過老撾、侵略過柬埔寨,忘恩負義,上世紀70年代末與我國反目成仇,驅趕華僑、侵佔我國領土、襲擾我邊境軍民,忍無可忍,我人民解放軍在1979年狠狠的教訓了這個“猴子”一下,以後在兩國邊境地區又與我國斷斷續續打了近10年的仗,到了1989年才與我國結束武裝對峙。

越南“好戰分子”!國內“南北戰爭”進行了數年,先後與法國、美國和我國發生過戰爭。聯年戰爭,使越南人民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終在貧困線一下,21世紀初,效仿中國搞“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經濟得以發展,但是直到現在,經濟水平也沒有達到菲律賓的水平,還是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生產力低下,產業結構失衡,軍工水平更是低下,大口徑火炮的炮身都不能自產,陸軍海軍裝備大部分停留在上世紀70~80年代水平,拿出手的武器,只有空軍裝備了20幾架蘇30和海軍的幾艘俄製常規潛艇,可以撐撐門面,剩下的裝備不值得一提。

越南軍隊,近乎二戰的裝備

越南,永遠做著“大國夢”,永遠沒有“大國命”!



東義義


大國也是分等級的,有區域性大國,也有超級大國。比如說美國就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而印度則是南亞次大陸的地區性大國,不過印度正謀求全球大國地位,已經多次提交申請預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且最近一次提交申請,已經獲得了包括俄羅斯及美國在內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默許。客觀地說,印度是有望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之一的經濟體。


簡單瞭解一下越南的基本狀況?

說實話,以越南經濟體量、領土面積、人口規模來看,最多就是成為東南亞地區有影響力的大國,而與全球大國地位沾不上邊。但越南是很有可能會成為繼中國之後的“世界工廠”。

從地理位置來看,越南位於東南亞南半島東部,北與我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老撾、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領土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小於日本的37萬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我國領土,直至968年才正式脫離我國獨立建國的,之後的越南雖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但歷朝歷代均為我國的藩屬國。在1850年之後,一度淪為法國殖民地。

從經濟體量來看,2018年越南經濟總量GDP為242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6萬億元),較我國廣西省同期的地區生產總值還差4000億元人民幣。但越南經濟增速實際上達到7.08%,這是僅次於印度的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第二增速。

但是,越南人均GDP去年剛剛突破2500美元,相當於我國人均GDP在2007年的水平(當時國內人均GDP為2695美元),不過要比印度同期人均GDP高出近500美元。

我們可以對比一組數據,2004年我國人均GDP約為1508美元,至2018年的9800美元,相當於在過去的14年間增長了549%;而同期越南人均GDP則由543美元增加到2540美元,增長了368%。整體來看,我國人均GDP增速要高於越南。

從人力資源來看,越南當前人口達到了9600萬人,其中比較有優勢的是青壯年勞動力佔到了近7000萬左右,這或許正是越南成為“世界工廠”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越南人均月收入僅為900元人民幣的情況下,越南人更願意加班加點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條件。從人力成本的角度來看,越南確實是有一定的資源優勢。


越南施行“革新開放”以後的變化?

越南政府早在1986年就提出來“革新開放”的發展口號,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效仿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

自從革新開放以來,越南人開始在對外引進外資方面下了功夫,就拿2017年來說,同比增長了44%,達到了390億美元,目前這種增長趨勢還在加大。

從出口方面來看,特別是2018年以來,越南在出口上劇增,尤其是在對美國的輸出產品方面就急劇增長,出口額達到了900億美元,增幅接近60%,而這一數字創下了去年所有對美出口國中排名第一的位置,直接對美貿易順差高達360億美元。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個36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事實上去年歐盟整體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才達到了1610億美元。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去年同期對美貿易順差為610億美元,由此可見,越南經濟增長的優勢十分明顯。以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不久前曾說,“越南在佔美國便宜上是最惡劣的一個。”


總的來說,近年來歐美、日韓、甚至包括我國在內的大量企業都開始轉向越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當地的勞動力成本較低。特別是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都有向東南亞等地轉移的趨勢,其中越南已經成為智能手機、電子和服裝等產業的主要製造基地。但整體來說,越南大有憑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成為全球未來的“代工廠”,而與真正的“世界工廠”還有一段距離。至於成為全球大國絕無可能,地區大國地位還是可以爭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