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練就“鋼化效應”,跟校園欺凌說不

疫情宅在家裡,又重溫了一遍《少年的你》,影片中,胡小蝶因為被霸凌而選擇自殺,陳念也曾多次被侮辱,毆打,剪頭髮,拍裸照……

《少年的你》:練就“鋼化效應”,跟校園欺凌說不

這些發生在未成年孩子身上的暴力行為,不管看多少次,都讓人觸目驚心,感慨萬分。

我們都希望它只是一個電影,只是一個故事而已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節絲毫不遜色於影片中的場景,也再一次的把“校園欺凌”這個話題推到了公眾面前:

河南有個7歲的小女孩,眼睛被同學塞了多達幾十張的紙片,差點瞎了。

演員馬思純曾經說,自己小時候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欺負,曾被逼喝粉筆末水和拖把上的髒水。

《奇葩說》主持人馬東在節目中坦言,他們把我帶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按著我的腦袋讓我說段相聲。或許沒人會覺得“說段相聲”是一種霸凌?老師也不覺得,一辦公室的老師甚至起鬨:“來,先說一段。”原來這種心靈上的傷害也是一種霸凌。

我曾經任教的中學,幾個有點小背景的官二代、富二代,就在學校操場把一個窮學生腦袋打了一個洞,牙齒打掉了三顆。

……

一樁樁,一件件,是真的如小北所說,在這世界上,不是被人欺負,就是欺負別人?

《少年的你》:練就“鋼化效應”,跟校園欺凌說不


校園欺凌是未成年孩子面臨的非常常見的一種人際暴力。經常被欺凌,不僅會導致孩子身體受到傷害,而且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心理問題。

長期遭受欺凌,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創傷?

1.難以適應學校生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被欺凌之後,孩子內心會產生恐懼、羞辱、委屈、自卑等很多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也會在一段時間裡處於“應激狀態”而無法放鬆,難以集中精力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不自信、孤獨等一系列的問題。有的還可能為了逃避欺凌而逃學、厭學,還有的可能像胡小蝶一樣因為無力承受而選擇結束生命。

2.出現行為上的退縮

孩子由於遭受欺凌,而長期處於極度恐懼當中,會變得遠離人群、膽小怕事,不願意與人交流。一些孩子受到欺凌之後,往往不願意和家人、老師提起這個事情,又或者提了也只會遭到無情的漠視,也怕被報復、被責怪,而一味隱忍,出現退縮行為。

3.情緒及人格出現問題

長期被欺凌的孩子,會更容易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嚴重者可能會產生強烈的自殺念頭,甚至會付之行動。有些被欺凌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悲觀,對家庭、學校甚至社會充滿怨恨,而產生極端行為,還可能為了報復轉而成為欺凌者,去欺負比他弱小的同學。

《少年的你》:練就“鋼化效應”,跟校園欺凌說不


哪些孩子容易被欺凌?

1.學習成績差

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往往是弱勢群體,經常會遭到其他孩子的白眼和老師的不重視,使得他們得不到尊重,沒有存在感,會更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2.沒有朋友,人緣不好

沒有朋友、獨來獨往,很容易會成為欺凌者的踩點對象。

3.性格懦弱,孤僻

欺凌者及其幫兇都是看人下菜的,“人弱被人欺,馬弱被人騎”,孩子太懦弱了,往往會給胡作非為者提供可趁之機。

《少年的你》:練就“鋼化效應”,跟校園欺凌說不


應對校園欺凌這種童年創傷,我們該怎麼辦?

雖然陽光下也有陰影,生活不會盡善盡美,但那怕有一絲光亮,也值得我們和孩子奮力抗爭。

《我們都曾受過傷 ,卻有了更好的人生》一書中提到,很多國家的研究表明,高達75%的人都或多或少曾經歷過童年的創傷。而且這些早期逆境也往往不是一次性事件,其影響不會隨著事件的結束而消失。

大約有1/3的孩子在成年之前遭受過校園欺凌,其中25%的遭欺凌孩子有過語言攻擊欺凌。

有些經歷者可能會把這些童年的黑暗面隱藏,只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慢慢舔舐傷口,悄悄與創傷搏鬥。也有不少人頑強的走出陰影,不僅步入正常生活軌跡,甚至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功和成就。

童年創傷非我們所願,也不容易應對,但是隻要我們對未來懷有積極希望,併為之努力,加以有效的應對方法,我們終將可以爬出童年創傷的泥潭。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們不想用一生來治癒童年,代價太大了。

曾經,我們都想奮力抗爭,但卻灰溜溜的敗給了殘酷的現實,是現實太強硬了,還是我們自己太軟弱了?

陪兒子看《漫威故事》系列電影,驚喜的發現,幾乎所有的超級英雄都遭受過童年逆境,因為這些逆境的打擊和挫折,反而使他們變得和其他人不一樣,比普通人更厲害更強大,擁有了別人不具備的能力,從而慢慢走出逆境,從童年創傷中復原,對他們來說,挫折反而是最好的禮物,讓他們擁有了更強大的復原力。

《我們都曾受過傷 ,卻有了更好的人生》中提到“復原力”一詞,一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或持續不斷的重大壓力時,能夠表現出強大的自我適應能力。具有強大復原力的人,他的抗逆能力,奮鬥能力都超出常人,相對應的也會取得超出常人的成績。

這使我想起了最近的熱播劇《安家》,房似錦的“原生家庭”是她心底裡永遠的刺痛,但正因為小時候家裡誰都可以欺負她,從而練就了她察言觀色和超強的敏感力,這也使得她在房產中介如魚得水,沒有她賣不出去的房子。因為媽媽滿世界的追著她打,為了活命,她跑步速度驚人,輕而易舉取得了馬拉松比賽第一……

《少年的你》:練就“鋼化效應”,跟校園欺凌說不


這些悲愴的現實也同時造就了她夾縫裡求生存的能力,超強的自我復原力。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起點故事”

,如小時候經歷的校園欺凌的創傷,但同時也會擁有一些“閃光燈記憶”即“高光時刻”。

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來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並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非對即錯。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有透過苦難的夾縫,造就自己奮力吸取向陽的力量,突破創傷,自我療愈。

上帝為我們關上一扇門時,必然會在某個不經意的角落,為我們打開一扇可以透光的窗,或許是因為光芒太小了,被我們忽略了,但只要有光照進來,我們就可以把握光芒,向著希望,讓自己光芒萬丈。

《少年的你》:練就“鋼化效應”,跟校園欺凌說不


榮格說過,當你的潛意識沒有進入你的意識時,那就是你的命運。

他還說過,當潛意識被呈現,提升到意識層面時,命運就會被改寫。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同學,成績墊底,長得跟豆芽菜一般弱小,性格懦弱,沒有朋友,任哪個不懷好意的混混都想欺負兩下,以獲得自己的存在感,在學校裡他也不可避免的備受欺凌,不是被打的鼻青臉腫,就是被欺負吃草、吃土,在那樣一個年代,他不光承受著施暴者的身體虐待,還經常收到老師、和我們這些旁觀者的心理虐待。

一句所謂“為什麼他們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一個,還不是你的問題……”這可能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憤怒感”,如果說以前的他是因為害怕,一直想努力取悅大家,融入大家,和大家一起玩。但當他所有的努力都被看成笑話的時候,他很憤怒,很生氣。

從此以後,他像徹底變了一個人,常常早上起來跑步,課間也像個瘋子一樣跑步,晚上還跑,據說,他還在家裡用沙子弄了沙袋,每天打沙袋。感覺一刻也沒有停下來。

在我們都以為他徹底瘋了的時候,慢慢地,他變得越來越強大,身體也越來越壯實,目光也越來越堅毅。

一方面,他堵死了別人欺負他的通路,因為沒人能追上他了,另一方面,因為欺負他的人比他弱,打不過他。

他就這樣把自己保護的越來越好,無人敢欺,從而成憤怒中獲得了重生,這種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強大復原力,也讓他的求學之路越走越寬,後來還當了飛行員,日子過得如魚得水。

《少年的你》:練就“鋼化效應”,跟校園欺凌說不


尼采說,這世界最可怕的一點就在於,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不直接參與,所發生的一切後果都與自己無關。

但事實總是一遍遍地告訴我們:往往是因為你的無視,才涼了他人對世界期待的心,你是位名副其實的幫兇。

我們雖然有時候會成為被欺凌者,但更無情的是,我們更多情況下我們是漠視者,是幫兇。就像胡小蝶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他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

其實,設身處地的想想,有時候,並不是“旁觀者效應”在作祟,人人都如螻蟻般活著,首先是自保,才有能力保別人。歸根結底,我們都缺乏自保的能力。

而心理學研究表明,憤怒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情緒,能產生巨大的前進動力,適當的憤怒有助於身處逆境的人提高適應力和復原力,有利於減輕壓力。

憤怒往往是療愈的開始,它使我們產生存在感,意識到自我價值,從而奮起反擊。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鋼化效應”,也稱為“韌性模式”:是指先前的壓力和逆境,使個體對今後類似消極經歷的忍耐受性提高,從而更能成功應對。簡單的說,要讓鐵變成更硬的鋼,要給到鐵一定的挫折。雖然過大的壓力使人崩潰,但適度的壓力可以使我們更強大。

保羅說,通過努力練習,我們變得更有能力,更強大。

而憤怒是一種自救的方式,知“恥”而勇,奮起直追。

每個人都希望被溫柔的對待,希望在那些尖銳後被暖的柔軟的輕撫,說到根本,力量可以握在自己手上,愛自己,讓自己堅韌,自我掌控的感覺才是可期許的安全感。

沒有殺死我們的,都將成為我們的盔甲或武器。

沒有苦難哪裡來的詩歌;沒有痛苦哪裡來的故事,但凡殺不死我的,都終將使我強大。

對施害者最好的報復就是,不要成為他那樣的人,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