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祕,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提到二戰當中的德國,你能想起什麼?是“沙漠之狐”隆美爾,還是“閃擊戰之父”古德里安;是狂妄自大的赫爾曼·戈林,還是“突擊戰之王”曼斯坦因?除了這些名留青史的德軍將領之外,二戰中的德國在戰術素養、後勤補給方面也是做的相當出色,表現得可圈可點。

作為後勤補給當中的重點,軍糧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德軍在二戰中的伙食。看一看德軍的口糧是否也像他研發的武器一樣,在戰場上“無人匹敵”呢?

一、離不開的麵包


跟蘇軍一樣,德軍在二戰中的主食也是麵包。以黑麥麵包為主,此外還有面包乾、罐頭面包、餅乾麵包等。德軍將這樣的麵包統稱為“Kommissbrot”,意為軍用麵包。為了更好地保存,麵包一般會做的很硬,食用時搭配罐頭或者湯。除了麵包之外,土豆也是德軍的主食之一。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為了確保部隊的主食供應,野戰部隊所在的師團都會有面包中隊,一箇中隊相當於一個排的兵力。通常配備2輛烤箱車、1輛和麵機車 、1輛6.5千瓦發電機車、5輛運輸車,人數上包括1名軍官,46名士兵(其中30名為麵包師)負責所屬師團的食物供應,每天做15000人食用的麵包。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根據德軍的戰時口糧安排,每名德國士兵的主食是750克這樣的黑麥麵包和土豆,或者700克麵包+320克土豆。以東線德軍為例,食品先由後勤部門收集在各佔領區內的倉庫,由集團軍群后方的火車終點站輸送。然後抵達各個集團軍,軍和師的火車站。有時後方集團軍群倉庫內的物資將會送至集團軍的後勤站,然後經由軍倉庫或者直接送出到各師的補給點。然後各師內的團和營分配好物資,最終送往前線。

二、嚴格的口糧標準


德軍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佔一天飲食的50%。根據德軍高層的要求,前線作戰的士兵的伙食被分為四級:I級,戰鬥地域; II 級,佔領區;III級,本土駐守部隊;IV級,國內辦公機構文職人員。

首先是l級,屬於德軍最優先的配給標準。主要是:黑麥麵包750克、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香腸(生罐裝食物)120克(有時是燻魚)、果醬或人造蜂蜜200克、土豆750克、肉類120克、蔬菜或動物脂肪45克、調料15克、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8克、巧克力或糖果1袋、香菸紙7卷、菸草2卷。

武裝黨衛軍的第12“阿道夫-希特勒青年裝甲師”比較特殊,該師將常規配給的菸草全部以糖果代替。而酒精飲料則以牛奶代替。因為這個師的士兵都是1926年出生的,到1945年不過才19歲,都是一群年輕的孩子,為了保護未成年人,他們的菸酒都被用糖果牛奶代替。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ll級的標準是:黑麥麵包700克、帶骨鮮肉107克、黃豆粉7克、魚肉(無頭)30克、土豆320克、蔬菜水果250克、蘆筍80克、布丁粉20克、煉乳25克、鹽15克、點心3克、辣味調料1克、奶油與脂肪50克、咖啡9克、糖5克。

lll級的標準是:黑麥麵包700克、帶骨鮮肉90克、黃豆粉7克、魚肉(無頭)30克、土豆320克、蔬菜水果250克、蘆筍80克、布丁粉20克、煉乳25克、鹽15克、點心3克、辣味調料1克、奶油與脂肪40克、咖啡9克、糖30克。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IV級的標準是:黑麥麵包600克、帶骨鮮肉56克、黃豆粉7克、魚肉(無頭)30克、土豆320克、蔬菜水果250克、蘆筍80克、布丁粉20克、煉乳25克、鹽15克、點心3克、辣味調料1克、奶油與脂肪35克、咖啡9克、糖30克。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除基本口糧外,德軍還有行軍食物和戰鬥食物,用於部隊行進途中的食物補給。行軍食物是供應給行軍途中部隊的伙食,不可進行烹飪。具體包括黑麥麵包700克、凍肉或芝士200克、黃油60克、咖啡9克或紅茶6克、砂糖10克、 菸草6卷,這些食物用罐頭和紙包好,放入紙箱內。每人每次領取3-4份。

1943年研製出來的戰鬥食物屬於無需烹飪的特殊食物,特點是熱量高而且方便攜帶,在分類上還分為大型戰鬥食物和近距離戰鬥食物兩種,只供應給前線作戰部隊。主要包括:餅乾,糖果,罐裝巧克力和菸草,這些食物裝在補給車上,然後在出擊前由指揮官下令食用。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但並不是每一個德軍部隊都有如此好的食物供應,駐紮在非洲的德軍兵團就遇到了難題。由於非洲天氣十分炎熱,一些原本在歐洲可以保存的主食到了非洲之後出現了變質的情況,因此當地的德軍被迫食用幹豆和堅硬的黑麵包代替原本的馬鈴薯和白麵包。

塗抹在麵包上的黃油也被橄欖油所取代,但德軍士兵對此感到十分不適應,由於提供的食物淡而無味且十分不穩定,大大地影響了前線德軍的作戰士氣。由於食物中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許多年輕的德國士兵因為缺乏維生素出現敗血症的症狀,牙齦出血,牙齒脫落等等。就連德軍指揮官隆美爾都患上了嚴重的胃病。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作戰的德軍,在戰爭後半段也出現了斷糧的情況,嚴重時每名士兵只有50克麵包,15個士兵共吃1000克土豆的情況。

三、咖啡、香腸,副食一個都不能少


在人們的印象中,德國人只對啤酒感興趣。殊不知,咖啡才是他們日常的最愛。當時歐洲的咖啡豆主要通過漢堡港進口,因此,戰前的德國在此儲存了大量咖啡豆。戰爭爆發後,咖啡豆的進口量也跟著劇減。

不過,德國在1939年戰爭爆發前就推行了咖啡配給制,而且從戰前開始就利用麥芽和菊苣根製作代用咖啡,從而保證了戰時咖啡的供應。戰爭當中,德軍士兵也配發了這種代用咖啡,但是味道卻令人不敢恭維,十分地難喝。但即使這樣,德軍士兵依然沒有減少對咖啡的喜愛。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而德國人的另一個最愛——香腸,二戰當中也是士兵口中難得的美味。在l類口糧標準中,120克的香腸是士兵最愛的食物之一。這些香腸大部分是由軍隊的食堂人員製作的,雖然在戰爭後期香腸質量也出現了下降,甚至出現了用牛血來製作香腸的情況。但作為重要副食品的香腸依然是雷打不動的口糧配備。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四、美國有可口可樂,德國有芬達


二戰時期,可口可樂通過強大的公關。把普通的飲料搖身一變,成為了美軍的重要的戰略物資,隨著美軍的腳步,可口可樂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世界的各個地方都有了可口可樂的影子。1939年,可口可樂正式在德國建廠,不久就擁有了40多個灌裝廠和600多家分銷商,德軍士兵也和美軍士兵一樣喝起了大洋彼岸的可口可樂。

但好景不長,1940年由於納粹德國的戰爭侵略,美國政府對其實行了貿易禁運。製造可口可樂的可樂原漿無法進口了,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面臨著士兵無飲料可喝的窘迫局面。

時任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的負責人馬克思·凱斯號召手下的員工開動腦筋,研製出一款能夠代替可口可樂的新型飲料。一名技術員突發奇想,利用乳清、食用色素和果汁殘渣製作出了一款新的飲料,起名為“芬達”。有趣的是,“芬達”的英文名為“Fanta”,頗為像英語“Fantasy”和德語“Fantasie”,意思為“幻想”,這也表示“芬達”是一款頗具想象力而創造出的飲料。

納粹德國的戰鬥軍糧大揭秘,真的是葷素搭配還有足夠營養嗎?

從此,德軍終於有了一款可以媲美可口可樂的新型飲料。1943年芬達共賣出了300萬瓶,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現在最熟悉的橙子口味。據說希特勒也是芬達的忠實擁躉,戰後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與母公司重新合併,“芬達”系列也在重新修改配方後,於1955年被推廣向全世界,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汽水飲料。

結語


二戰時期的德軍的伙食,雖然不及美國的豐富多彩,口味上不如日本的貼近大眾。但作為戰時軍糧來說,在營養的搭配上和種類的選擇上,還是比較豐富的。由於在戰爭後期出現了口糧短缺的問題,德國在整個二戰後期戰事節節敗退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1. 《二戰各國軍糧大全——德國篇》

2. 《二戰德國史1933-1945》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