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也是孃的娃

河南商丘,一位98歲的老人,左手一個裝滿面條和饅頭的鐵桶,右手是裝著食品的塑料袋,彎著腰,吃力的走在路上……

70歲,也是孃的娃


防控值班的小夥子遇見她的時候,老人已經提著這麼重的東西在路上走了三個多小時。一打聽才知道,老人家惦記七十歲的大女兒

沒有吃的,把前一天小女兒給她的食物給大兒女送過去。早晨起來就起身,因為走錯了方向,好幾個小時也沒走到女兒家……

不難想象,一個近百歲的老人空著手走三個小時不停,有多累?更何況兩手提著東西。除了媽媽,應該不會有第二個人這麼做。

真是那句老話兒: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70歲,也是孃的娃


如果我們問老人母愛是什麼?有多偉大?老人也許說不出多麼華麗的詞藻,但是老人就知道一點:我是那個70歲太太的親孃,我有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


母親心裡的母愛就是:70歲,你也是我娃,我多老我也是你媽,我能為做啥就做啥。


02

這一幕,和我媽太像了。


防控剛開始的時候,我幾乎每天都給老媽打電話,告訴她千萬別出門,別去弟弟家。

老媽很聽話的嗯嗯答應。過了幾天,從弟媳婦的電話裡知道,我老媽有一天提著一塑料桶的土豆,拎著一大袋蘿蔔去了弟弟家的小區。

因為小區不讓外來人口進入,老媽把菜放到文衛,自己返了回去。


四十出頭的弟弟幾個月前突發腦梗,因為發病距搶救的時間過長,錯過了最佳時機。半條命搶回來了,人卻成了植物狀態。老媽哭瞎了一隻眼睛,另一隻,只能看到眼睛到腳面的距離。原本身體很好的老媽,現在樓梯扶手成了柺杖,上下樓要兩個手死死抓住才敢邁步。原來走路帶風的老媽現在要一寸一寸往前挪……

70歲,也是孃的娃

我不知道她提著那麼重的東西,在東北天寒地凍的大雪天,怎樣一步一步挪到弟弟家的?也不敢說出我的擔心,生怕指責的口氣傷了她。因為我知道,她是擔心每天要靠打流食吃大量新鮮蔬菜和水果的弟弟斷了口糧。


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從自己媽媽嘴裡聽到過“我愛你”。可是遇到事情你才知道,天底下那個從來沒說過愛你的人才是最愛你的那個人。

那個人就是媽。

03

武漢,一個64歲的兒子感染了新冠病毒住院治療。90歲的老母親怕家裡其他人被傳染,說自己這麼大年紀了,沒什麼可怕的。她讓家裡人在家隔離,自己照顧著患病的兒子。

為了鼓勵在ICU的兒子,給自已寫下:你要堅強,要挺住……

連續五天五夜,餓了就吃口泡麵,困了就在椅子上打盹………

70歲,也是孃的娃

還是河南商丘,106歲的老人吳楊氏參加喜宴,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從兜裡掏出喜糖喂到

84的女兒嘴裡。女兒笑得跟孩子一樣,鄰居把這一幕拍下來傳到網上,看的人也笑了,笑著笑著哭了。

我們都想到了自己。不管我們多大,都是母親眼裡一顆糖就能哄得開心的寶貝。


美國大詩人惠特曼說過:天下的母親多麼相象,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這顆赤子之心就是對兒女最樸素的,毫無保留的,一個母親最原始的本能。


我們或許因為學習跟母親無聲對抗過,或許曾經因為青春期的逆反,跟母親激烈衝突,也許曾經因為選擇心愛的人而在某一段時間拋棄過母親,或者我們因為想要更好的生活把母親留在故鄉疏於照顧很多年……

70歲,也是孃的娃

不管怎樣,母親都會在原地等我們。等我們成長,等著我們成熟,等著我們有耐心聽她說話。


甚至,等著她更老了,我們也老了,終於我們有時間,和她在一起……

因為,在她心裡,我們始終,是她的孩子。

,我們一起分享,一起通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