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敏教授:食管癌研究進展


2019年終盤點 | 毛偉敏教授:食管癌研究進展


本文作者


導語

食管癌的預後不佳,無遠處轉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在20%-35%。外科技術的提高和放化療方案的優化,改善了預後。食管癌早期就可出現淋巴結轉移,食管是攝食,維持人體熱量方面的重要通道,因此特別需要強調食管癌綜合治療


外科方面


2019年在新英格蘭雜誌上,Mariette C團隊比較了單純開放經胸手術和腔鏡輔助下食管癌根治術的併發症及對預後影響。從2009年10月到2012年4月,隨機將103名患者分為腔鏡輔助下手術組和104名開放手術組。術後併發症方面,術中開放手術組67例(64%),腔鏡輔助手術組37例(36%)。(比值比為0.31;95%可信區間為0.18~0.55;P<0.001)。腔鏡輔助手術組102例患者中有18例(18%)有嚴重肺部併發症,而開放手術組103例(30%)中有31例(30%)有嚴重肺部併發症。3年時,腔鏡輔助手術組的總生存率為67%(95%CI,57-75),而開放手術組為55%(95%CI,45-64);無病生存率分別為57%(95%CI,47-66)和48%(95%CI,38-57)。因此得出與開放食管切除術相比,腔鏡輔助微創食管切除術的術中和術後併發症更低,特別是肺部併發症的發生率,且不影響3年的總生存和無病生存率。同期國內學者也報道腔鏡輔助下的微創手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一致肯定,趨於成熟,值得廣泛推廣。


2019年Hsu PK等對臺灣癌症登記數據庫中2 503例Ⅱ/Ⅲ期食管鱗癌患者的治療進行總結分析發現,臨床II期食管鱗癌手術加術後輔助組中位生存率/3年總生存率(OS)分別為27.8個月/39.2%,而新輔助放化療組為32.7個月/49.8%(p = 0.508)。在臨床Ⅲ期中,手術加術後輔助組的中位生存期/3年OS率分別為17.9個月/28.2%,而新輔助放化療組為24.0個月/41.8%(p<0.001)。因此得出新輔助放化療較術後輔助放化療可顯著提高Ⅲ期食管鱗癌患者的生存,但對Ⅱ期患者無生存獲益。就新輔助放化療和新輔助化療相比,Stiles等回顧性研究納入98例食管鱗癌患者,新輔助放化療組緩解率明顯高於新輔助化療組(42% vs. 12%),但增加了圍手術期死亡率(5% vs. 1%,P=0.064),兩組患者的無疾病進展相似。術前放療和術後放療相比,田文澤等將美國SEER數據庫中接受術前放療或術後放療的行食管癌根治術的555例T3N0期患者。與術後輔助放療相比,新輔助放療組腫瘤特異性生存率明顯優於輔助放療組(χ2=6.293,P<0.05)。新輔助放療能夠改善T3N0期食管癌患者的預後,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前景方面


免疫治療具有很好前景,免疫檢查點的抑制劑開始從遠處轉移患者的應用方面,逐漸轉向新輔助/輔助治療的方案中。一些II-III期的臨床試驗正在開展。除了PD-L1的表達,腫瘤微衛星的不穩定,腫瘤突變負荷等將成為除了病理學以外重要的評估因素。

總之,食管癌的治療進展雖緩慢,但ESOPEC, Neo-AEGIS, TOPGEAR等研究的最終結果,RTOG-101中trastuzumab能否應用於HER2表達陽性的CRT中,以及免疫治療是否可作為新輔助的地位等等方面值得進一步期待。


專家簡介

2019年終盤點 | 毛偉敏教授:食管癌研究進展

毛偉敏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及胸部腫瘤重點實驗室、主任醫師, 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胸部腫瘤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西省腫瘤醫院名譽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衛生部、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特級專家。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臨床腫瘤學協會(CSCO)常委,食管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轉化醫學聯盟常務理事。國際肺癌研究協會間皮瘤學組核心成員。浙江省抗癌協會理事長,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胸心外科分會侯任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副會長、胸外科分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