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十八彎最後一灣,蘭考黃河灣


東壩頭黃河灣風景區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黃河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黃河蘭考段是九曲黃河最後一個大拐彎處,呈“U”字形,因地勢險要,素有“豆腐腰”之稱。該河段水勢兇猛、浪花翻卷,濤聲淋滿鳥語花香的河灘。站在東岸西望,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情畫意立刻展現眼前,令人激情澎湃。該河段的場景十分壯觀,為黃河標誌性景觀之一。毛澤東主席曾於1952年、1958年兩次到此視察,並向全國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黃河在蘭考縣境內造成了極為複雜的地形地貌,同時也形成了眾多的灘塗、河心洲、河灣溼地、芳草萋萋、鳥禽成群的獨特黃河風光,寬闊的河面,滔滔的激流,黃河古渡口,構成了一幅優美的黃河生態景觀圖。


四面八方的眾多的遊客前來遊玩。

現有毛澤東視察黃河紀念亭、黃河古渡口、焦林紀念館、大宋農業生態園等旅遊景點,綠樹成蔭,生態和諧,風光獨特,森林覆蓋率達40 %。

該河段景色十分壯觀,為黃河標誌性景觀之一,是河南省著名的“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之一。當地民風淳厚、質樸,每年到東壩頭自駕遊的客人絡繹不絕。

毛澤東號小火車

小火車坐著很舒服,別是一番體驗,帶孩子坐很不錯。

1952,紀念毛主席視察。

風景十分好,視野開闊,空氣清新。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後,蘭考人民深深懷念毛主席的豐功偉績。為了紀念毛主席兩次到此視察,1978年,修建了一座“毛主席視察紀念亭”,同年七月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後,進行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紀念亭被加寬的黃河大堤圍在坑內,無法在原址實施修繕保護,經請示上級文物部門,縣委、縣政府決定按1:1比例修舊如舊方案搬遷紀念亭,實施易地保護,並更名為“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