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思想者札記——關於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期望與大家思想碰撞、心靈互動。週一、三、五 晚上20點發佈三篇原創文章,歡迎投稿,敬請閱讀、分享!

我們公司成立前20年,銷售額實現了年均50%的複合增長率。公司抓住了光伏、工程機械、汽車及軌道交通等行業快速發展的機會,卻忽視了市場風險。2011年下半年,隨著歐債危機加劇、我國經濟的調整以及美國、歐洲對中國光伏行業的“雙反”(反補貼、反傾銷),公司經營業績明顯下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告誡人們,做事要有遠大眼光,不可只顧當前。2008年做戰略規劃的時候,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光伏行業銷售額佔比過高的風險,從而制訂了“抓大出新,多個支柱行業協調發展”的策略。

可我們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洞察市場,什麼都想做,結果什麼也沒做好。決策層分歧太大,沒有形成合力,決策效率低,執行力弱,同時也導致了中高層管理者的依賴性和缺乏責任感。

我們沒有做好策劃,從而喪失了IPO的最佳時機。總之,高速增長掩蓋了公司運營中的諸多問題,環境鉅變時問題暴露無遺。

外部環境當然是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但我們更應該從自身來找原因,因為企業衰落的原因80%來自企業內部。

據統計,導致企業衰落的原因45%來自戰略因素(包括創新管理不善、喪失戰略重點、過早放棄核心業務、過於依賴主導業務、忽視破壞性技術及盲目地搞多元化等),38%來自組織因素(包括董事會不作為、管理層缺乏合作、組織設計缺陷、人才短缺、不適當的業績考核及業務流程僵化等),而外部環境因素(包括破壞性技術、經濟衰退及政府調控等)只佔17%。

任何組織或個人,要想健康長久地生存發展,必須居安思危。就博弈而論,如果你只顧眼前,不多看幾步,不考慮全局和長遠(人無遠慮),那麼就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失誤(必有近憂),可能一步錯、步步錯,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就企業而言,其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長遠的眼光,要把經營戰略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對企業實施戰略管理應該是企業高層管理者所擔負的重要職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企業衰落的內部原因主要來自3個方面:一是決策者沒有認識到市場偏好的不連續性,等認識到已經太晚了,無法做出有效應對;二是決策者盲目地認為自己的企業是最好的,是不可戰勝的,盲目擴張,忽略了創新和變革;三是股東、董事及管理層關聯過強,監督制約機制很難形成,恣意妄為導致決策失誤或權力鬥爭導致效率低下、運營不善,甚至造成企業分裂。

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面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和難以預測的經濟發展前景,我們可以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準備。要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具備長遠眼光,優化企業治理結構。

我們必須轉型,由機會性增長到戰略性增長;我們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創新上,要抵制誘惑,腳踏實地,從而實現新一輪的增長。

(注:本文摘自《企業百論:由創業到基業長青》,翟海潮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1月)

有所為,有所不為

真功夫在於洞察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