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宛平,自古即為京南門戶。宛平城在盧溝橋東,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宛平二字取自東漢劉熙所撰《釋名》:燕,宛 也,宛然以平之意。《今縣釋名》解釋為:北方沙漠平廣,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為國 都也。故宛平即“宛然而平”之意。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遼開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縣為宛平縣,到金貞元元年(1153年)定都中都。宛平縣與大興縣同為中都大興府的管轄縣;宛平縣轄西部,大興縣轄東部。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元初,廢棄中都舊城,在其東北郊建大都城,為首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廢除大興府,置大都路,宛平、大興仍為其的管轄縣。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明初隸屬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年)以後至清代,宛平、大興為北京順天府的管轄縣,宛平縣轄城中軸線以西至西郊部分,宛平公署所在地明屬積慶坊。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清屬正黃旗,即今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東官房中國婦聯幹部學院處。原署南向,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古墨齋等房屋。現已無存,其側之衚衕存官房地名。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宛平城明末崇禎十一年(1638年)開建,歷三年而成,原為軍營,當時正是明朝的戰亂時期,建此城以屯兵守衛京城。明時稱“拱極”城;清時改名為“拱北”城,後漸遷商肆民居。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當時並不叫宛平,宛平縣署在北京城內鼓樓附近。1914年,隸屬京兆地方。1928年,廢京兆地方設置北平市。1928年12月,因宛平縣已改隸河北省,故而將宛平縣公署由北平市內遷至拱極城,從此改名宛平城。七七事變就是發生在宛平城邊。解放初期宛平縣仍隸屬河北。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1922年宛平縣地圖


宛平城的形制結構初建時與普通縣城不同,城的內部無一般縣城的大街、小巷、市場、鐘鼓樓等設施。全城只有東西兩門,並都有甕城及城樓,整個城牆比較厚實、堅固,主要是有利於防衛京師。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宛平城西的盧溝橋是北京進出內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宛平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也成為南來北往的商旅必經之地。清代以來,宛平城西及永定河兩岸商戶逐漸遷建城內,相繼興建酒肆、茶樓、驛站和祭祀廟宇,打破了單純的軍營格局。


宛平城是中國華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明王朝為保衛京師,宛平城在盧溝橋東。明崇禎年建。宛平城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原名拱北城。是一座橋頭堡,1937年七七事變在這裡爆發。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宛平城明、清時期沒有遭受什麼破壞,但民國以後成了一個多災多難的地方。1937年7月7日晚間,日本侵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演習,並鳴槍逞兇。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當晚,日軍反向在此守衛的二十九軍提出無理抗議,聲言中國軍隊由宛平縣城開槍,並聲稱有一日本兵失蹤,要進宛平縣城搜索,當時遭到二十九軍守橋部隊的斷然拒絕,日軍即用大炮和機槍向宛平縣城轟擊,雙方展開了激戰,日本侵略軍遭受了重大傷亡。“七七事變”就此爆發。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事變爆發前夕,駐守宛平城的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110旅第219團3營及保安第1旅第2團第2營,共1400餘人,裝備有自動步槍、輕機關槍、重機關槍和輕重迫擊炮等武器,另有駐守長辛店高地的中國守軍可以迫擊炮和大炮援戰。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1937年7月8日凌晨,日軍進攻盧溝橋和宛平城,遭中國守軍堅決反擊。此後日軍以協商解決為緩兵之計,暫緩攻擊,7月11日後戰事再次因日軍炮轟升級。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7月28日下午,中國軍隊在南苑戰鬥中失利,次日,日軍即發起對宛平城及盧溝橋的總攻。29日雙方激戰竟日,至傍晚,日軍工兵炸燬宛平城東門,日軍遂突入城內,經激烈巷戰,中國軍隊於晚八時三十分左右完全退出宛平城,宛平城遂告失陷。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七七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自衛戰爭的起點,也是東方及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戰鬥的起點,在宛平城邊、盧溝橋畔,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愛國官兵,為保衛自己的祖國英勇奮戰,多少先烈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肅然起敬。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至今離宛平城不遠的大棗山上還矗立著抗日英雄趙登禹將軍的陵墓。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宛

平城隨同北平一起光復。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解放初期宛平縣仍隸屬河北,1952年重新劃歸北京,並撤銷縣級建置,其原轄地區先後劃入豐臺區、京西礦區(門頭溝區)、房山縣(區)、大興縣、海淀區,石景山區,其中宛平城歸豐臺區管轄。1965年宛平城連同盧溝橋被列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1984年豐臺區政府公佈宛平縣衙為豐臺區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復建宛平縣衙,重修了城牆、城樓和甕城。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1985年度,中央正式決定在宛平城內舊縣衙遺址上興建一座規模宏麗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並將宛平縣衙舊房拆除。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1986年7月7日舉行奠基儀式,一年後,在抗日戰爭50週年紀念日前夕竣工。


宛平,一座消失的縣城,一段不能抹去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