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節書單 | 送給喜歡自由而獨立閱讀的女性朋友


“女人要依靠自己的獨立工作、獨立收入去爭取與男人平等的家庭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途完全寄託在男人身上,那是傳統女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個現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本書是李銀河四十年來婚姻、家庭與性研究領域的集大成之作,是作者對畢生的研究積累和感悟做的一次系統的總結。書中透徹地探討了愛情與性、擇偶標準、婚外情、生育觀念、性教育、女性獨立等話題。

作為二十世紀早期罕見的女性主義先驅者之一,娜恩·謝潑德終生未婚,與山為伴,她也是蘇格蘭現代文學的先驅者,首位肖像被印在英鎊上的蘇格蘭女作家。 她曾對學生說過:女人不一定得坐在爐邊織毛衣,大可以放手做點別的事情。她超前的女性主義言論與當時的時代格格不入,《活山》一書正是她對傳統男性登山文學的一次挑戰,它不以登上山頂、征服自然為目的,而是毫不功利地“單純想要和山待在一起”。

“史鐵生說:不要急,死亡一直在等著你。好像死亡是一個你非常討厭的結婚對象。那麼好吧,既然必須和這個無聊的傢伙結婚,我一定要把我的忠貞,我的熱情,我的好奇心,我的愛浪費在這個世界上,把一副空殼留給它。” 《無端歡喜》是著名詩人餘秀華的首部散文集,在書中,餘秀華談人生、談故鄉、談友人,情感質樸滾燙,語言直抵靈魂,呈現出作者絢爛的想象力和浩蕩的內心世界,從多個側面生動展現出餘秀華作品的風貌。


“偶爾在我覺得脆弱無助的時候,我會羨慕沒那麼獨立的人,可是在絕大多數的時候,我仍然會選擇我現在的生活方式:獨立、自由,但是辛苦,甚至艱難、孤獨。” 這本書,從多個層面展示了這個時代的愛、憂傷與困惑,魯豫拼盡她47歲的人生經驗與智慧,回應這個時代。這是繼魯豫自傳體隨筆《心相約》15年後,打開自己、擁抱世界的最新作品。在七百多個日夜,她用心傾聽來自全國各地的心聲,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慰藉天涯一隅他人的孤獨。

“也許老天爺本來就是這樣設計我們的日子的,有時你要為了柴米油鹽拋開一切,有時你要拋開柴米油鹽為了更好地生活。” 《優雅》為ELLE前主編曉雪所寫關於女性的散文集,是曉雪對優雅生活的人生實踐與體悟。從優雅的外表、裝扮、態度、內心等諸多方面,展現中國式優雅的精髓,詮釋如何做一個優雅的女人,甚至,“優雅地老去也是一種幸福”。她的文字樸素溫暖,既實用又勵志,通過這本書,她希望能“讓普通人像明星一樣生活”。

“飢不擇食的年代一去不返。我們嘴上說衣櫥裡永遠少一件衣服、一雙鞋和一個包包,准入標準卻越來越嚴格。那麼什麼能激發我們對一件單品的佔有慾呢?我猜是我們夢想成為的那個女人。哪怕僅僅是此時此刻,她的樣子和她的風情,觸動我們心中的浪漫,我們想穿上她的衣服,踩進她的鞋子,挎著她的包包,像她那樣回頭一笑。” 對手袋一知半解的女孩們,想要進入這個迷人的世界,讀這一本就夠。


“你要愛自己,沒人比你更珍惜自己,你是你最後的防線;你是你不能破產的企業。你不是他人的工具,你是自己的目的。”“人是觀念的產物,你是你自己的作品。” 平凡而普通的我們,大多數過的都是一種小而困難的生活:看起來簡單重複,只是每天都會遇到一些新的難題。人是由小挑戰、小進化累積而成的,生活需要小困難,它讓我們尋找到生命的意義,避免迷失和空虛的陷阱。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我們一點一滴成長,過完我們這一生。

“無論多麼貧乏,仍要愛生活,無論怎樣尋找愛,也要愛自己。不是用自我為中心的方式,那將會與生活和愛背道而馳,而是以鮭魚一般的決心逆流而上,無論水流多麼洶湧,因為這是你的河流。” 本書是珍妮特·溫特森自傳:生命不只是一支從子宮飛往墳墓的時間之箭;照自己的意願活得頭破血流,也好過聽從別人的安排,虛張聲勢地過淺薄生活。張悅然、蔣方舟等一致推薦的當代英國天才女作家。《紐約時報》《衛報》《環球郵報》推薦。

“我這一生中,這些直覺一直在教導我一個道理——只有依靠自己,勝算才更大。” 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哲學碩士,歷史博士……只有我自己知道,像我這樣從垃圾堆裡爬出來的無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應當感激涕零才對。但我絲毫提不起熱情。我曾怯懦、崩潰、自我懷疑,內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 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 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