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樣做,給援鄂醫務人員心靈撐上“傘”

河南這樣做,給援鄂醫務人員心靈撐上“傘”

本報記者 尚慧彬 通訊員 黃洪勇

“王院長,前幾天我省醫療隊收治了一位70多歲男性新冠肺炎患者,伴有耳聾及嚴重軀體疾病,醫務人員與其溝通困難,他情緒煩躁不安、衝動,將醫療隊員的治療車推翻。這種情況如何處理?”一大早,一位焦急的河南援鄂醫療隊員給王長虹打來了電話。

王長虹是河南省精神病醫院(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院長,也是此次疫情期間河南省心理救援醫療隊的專家。問清患者各種情況後,他隨即給出心理治療的建議,並請醫療隊醫生及時溝通治療方法,後續反饋干預情況。

王長虹告訴記者,我省心理救援醫療隊組建以來,每天都會接收到類似的案例。

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尤其是處於援鄂一線的醫護人員要比公眾承受著更大的精神壓力,河南省援鄂醫務人員的心理狀態如何調整?如何做好他們的心理防護工作?河南省衛生健康委一直關心著前線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2月1日,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就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干預工作》文件,成立了“河南省心理救援醫療隊”。2月18日,又專門出臺文件,指定河南省精神病醫院專家向援鄂醫療隊員提供24小時一對一心理支持、心理保健服務,幫助醫療隊員預防和減輕高強度工作可能導致的心理困惑,維護醫療隊員們的心理健康。

“早在2月12日,我院專家就開始對接援鄂醫療隊員了,目前已經完成全部援鄂醫療隊的順利對接。對接專家有著豐富的臨床心理諮詢經驗,他們不少人都參與過5·12汶川地震、小學生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心理干預工作。”王長虹告訴記者,近年來,河南省在心理危機干預方面還開展過多次應急演練,積累了不少經驗。

“今天隊員們工作強度大嗎?精神面貌怎樣?”河南省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張瑞嶺與河南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劉心想進行對談。

“張主任,經過您的培訓,最近隊員們心理狀況很好,請放心,我們會圓滿完成好任務。”電話那頭,劉心想愉快地笑道。

“在一線隔離病區工作的醫務人員,為了節省物料,每次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工作時間平均都在6小時以上。高強度的工作無論對體能,還是對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張瑞嶺說,這時候職業耗竭問題就會襲來,隊員們會出現疲勞、失眠、焦慮、易怒等症狀。

張瑞嶺告訴記者,及時地心理干預和疏導非常重要。學會轉變思維,睡個好覺,包括與隊友愉快溝通,都能幫助隊員們預防和糾正職業耗竭問題。“一定要保障睡眠,必要時可臨時性使用一點短效助眠藥物。”

除了超負荷體能透支、環境的壓抑、刺鼻的消毒水等對醫療隊員造成心理上的不利影響外,對家人的思念、牽掛、甚至愧疚,在救治患者過程中遇到挫折時的壓力感,也讓他們承受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還有一個群體,那就是醫務人員的家屬們,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掛念著自己前線的親人,還不能隨時隨地都能聯繫上親人。”該院黨委書記宋景貴說,最近階段,心理救援醫療隊的另一個工作安排也同時在醫務人員家屬中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