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總理”下樓就是上班,社區女書記每天步行近三萬步

楚天都市報記者葉文波 通訊員劉海龍

小區封控、轉運病患、上門排查、團購髮菜、幫助購藥、走訪困難居民……和很多小巷“總理”一樣,在武漢市青山區白玉山街康達社區,41歲的社區書記柳莉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小巷“总理”下楼就是上班,社区女书记每天步行近三万步

“下樓就是上班”

在青山區白玉山街康達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門外,大門被兩個條桌隔開,上面擺放著一摞資料、登記表格,幾個居民排隊辦理業務。

社區書記柳莉41歲,微胖,個子不高,聲音有些嘶啞了,但音量還是很高,很開朗。她閒不下來,不時與前來登記的居民打招呼,提醒他們分散排隊,或是接聽電話告知對象“我來協調”。柳莉就住在這個小區,用她的話說“下樓就是上班”,可以全天候為居民服務。

“知道她忙,沒想到這麼忙。”柳莉的丈夫從手機上看到妻子的微信計步每天3萬步左右,知道疫情以來她每天都很忙。因為每天在社區忙碌,自己也要做好防護,保護家人安全,晚上回家時,她會在門外消毒。一天晚上,丈夫看見剛剛回家的柳莉在門口脫下雨靴,從鞋墊裡擠出水來,很是心疼。“雨靴穿著早晚還是有點冷,但總在走路,很快就沒感覺了。”柳莉說。

小巷“总理”下楼就是上班,社区女书记每天步行近三万步

日行近三萬步在忙啥

日行近三萬步,柳莉每天都在忙些啥?康達社區是個老舊社區,半數以上是65歲以上的老人,其中還包括94戶獨居、空巢老人。疫情突發以來,小區封控、轉運病人、上門排查“四類人員”、團菜髮菜、幫助購藥、走訪困難居民……柳莉忙得不可開交。

這些天,她和社區同事、下沉黨員一起,每天至少要幫居民們訂購100來份蔬菜,多的時候要訂200多份。頭天訂購的蔬菜,最遲次日下午就要送到居民手中,柳莉和同事們經常忙到晚上八九點,他們也做得很過細。“菜到了之後我們先看一看,把不新鮮的葉子去掉,再分裝成一份份,這樣才能讓居民們真正感到舒心。”柳莉說。對於獨居老人,她和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分頭把菜送上門,下樓時再順手將老人放在門口的垃圾帶走。最有難度的是買藥,居民開了單子,社區幹部要一家家藥店找。

小巷“总理”下楼就是上班,社区女书记每天步行近三万步

給父母送補給不敢進門

柳莉的丈夫是武鋼職工,傍晚才能下班回家。孩子15歲,疫情期間獨自在家學習。公婆被丈夫送到外地,由小叔子顧料。柳莉自己的父母住在武漢,父親中風,由母親照顧。她只能工作時順路送點生活補給,因擔心傳染,東西放在門外,她不敢進門。

康達社區有9名工作人員,有2003戶居民。社區幹部忙前忙後,大家都看在眼裡,不少居民領物資時表示想做志願者,為社區分擔一些壓力。社區前期招募了5位志願者,後來全市“志願者招募平臺”上線,效率也大大提高,目前有15名志願者上崗,市婦聯每天也會安排5名幹部下沉到社區。

“各項政策到達社區後,物資跟上來了,我們的工作有序起來,居民來領‘愛心菜’時都特別感動。”柳莉說,有時她也會感覺累,只要大家一起堅持不鬆懈,定能早日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