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畫幅攝影、中畫幅、全畫幅究竟是有什麼不同?

四季分明2019


大畫幅攝影、中畫幅、全畫幅究竟是有什麼不同?

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究竟是有什麼不同,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相機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底的尺寸,膠片機就是膠片的尺寸大小,數碼機就是感光芯片的尺寸大小。


大畫幅相機:大畫幅相機是指拍攝底片尺寸 4×5英寸以上的相機,稱做大畫幅照相機。大畫幅相機適合拍建築,拍靜物,拍風光等等,不適合動態抓拍。

大畫幅相機基本上都是膠片機,但現在也有了數字大畫幅相機。


中畫幅相機:中畫幅又稱120畫幅相機,是指相機的底介於 36×24mm 的全畫幅及 4×5 英寸的大畫幅之間,所以稱中畫幅,一般用於商業攝影,典型的是哈蘇。


全畫幅相機:是指膠片或感光元件尺寸為 36×24mm 的相機,是常見的攝影人用的高端相機。


專注於攝影及攝影后期教學二十餘年 簡單清晰 講透原理 突出可操作性 !

已發佈大量系列教程 軟件 素材 濾鏡 插件等粉絲福利!關注即免費贈送!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攝影中的畫幅一般指的是相機感光元件尺寸的標準,這是根據膠片時代相機所能裝載的膠片尺寸延續下來的標準,到了數碼時代膠片被換成了數碼感光元件(大畫幅依然以膠片為主),它們的大小排序是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

4×5英寸大畫幅底片比普通全畫幅35mm底片大13倍。大畫幅相機通常拍攝技術比較繁瑣,相機比較龐大,需要三腳架支撐來拍攝,很難做到手持拍攝,一般大畫幅拍攝都是用於商業用途。大畫幅具有一些獨特優勢,比如光軸和焦平面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調整。大畫幅畫質表現力還是非常強大的,由於感光面積很大,對於細節呈現能力極強,在景深把控方面也有著全畫幅相機達不到的優勢。

中畫幅相機使用面比大畫幅要更廣泛,因為中畫幅有著比全畫幅更大的感光元件,卻同時具有比大畫幅更便攜的優勢,特別是採用無反形式的中畫幅數碼相機,其體積已經控制在了比全畫幅相機略大一點的範圍內,大大拓展了中畫幅發展潛力。而老式的膠片120相機也並沒有過時,在數碼中畫幅價格比較昂貴的情況下,還有很多朋友保留著膠片中畫幅相機,用膠片機的成本比數碼相機還是低不少的,卻能得到比全畫幅更好的畫質。中畫幅相機同樣應為感光元件比全畫幅更大,其感光性能、細節表現力、景深控制都是非常優秀的,也是現在用在商用平面攝影領域最廣泛的一種機型。

全畫幅相機是最為普及的一種相機,其具有非常便攜的形式,相對不錯的畫質,靈活的操控,豐富的配件,是新聞、體育、普通民用等各領域最普及的一種相機,從膠片時代開始直到現在都是。全畫幅相機體系已經相當成熟,無論膠片還是數碼,在鏡頭、燈光、輔助設備等方面都已經發展成為了極其成熟的相機體系。如果不是規格高的商業攝影項目,一般採用全畫幅都是可以滿足需求的。

可以說從大畫幅到全畫幅其體積是由大到小的,感光元件尺寸是由大到小的,畫質也是由高到低的。作為一般攝影愛好者,無論從經濟角度考慮,還是從實際使用角度出發,全畫幅相機都是最為合適的選擇。如果對攝影有比較高的追求,中畫幅已經是發燒到頂端了,大畫幅相機現在使用的人群越來越少,因為其過於不方便。


卷太郎攝影坊


大畫幅、中畫幅和135畫幅是膠片時代的稱呼,是以相機使用的膠片規格而定的

大畫幅是指膠片規格為4*5英寸以上的頁片,使用此類頁片的相機被稱為大畫幅相機;

中畫幅是指使用120膠捲,規格為6*6、6*4.5、6*7、6*9(釐米)的畫幅,使用120規格膠捲的相機被稱為中畫幅相機或120相機。使用120膠捲的還有寬畫幅相機,可拍攝6*12、6*17規格畫幅片子;

135畫幅是指135膠捲的畫幅,規格是36*24毫米,使用135膠捲的相機被稱為135相機,包括單反和旁軸兩類。

相機進入數碼時代以後,感光元件取代了膠片,而感光元件的面積直接關乎成本,為了降低使用者的門坎,牟取更多的利潤,廠商開發了APS-C畫幅的單反相機,由於這類相機感光元件面積比標準135相機小,為23.6*15.8(佳能的更小點),為加以區別,故將標準135畫幅稱為全畫幅,APS-C畫幅稱為C畫幅或者半畫幅,又戲稱為殘幅。

大畫幅、中畫幅、全畫幅就是根據膠片或感光元件面積大小來確定的。

需要指出的是,至今大畫幅仍然只能使用膠片,因為感光元件面積太大,製造成本太高,廠商與用戶無法承受 。大畫幅攝影基本上是少數風光與商業廣告攝影師使用,專業要求高,操作複雜,使用成本也高(使用頁片),非一般攝影愛好者所能掌握和承受。

中畫幅也研發上市了多款數碼機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哈蘇、飛思等大牌,價格極其高昂,動輒數十萬,令人咋舌。富士、賓得開發了價格較為低廉的中畫幅相機,但也要數萬以上的銀子還不帶鏡頭,也非一般攝影愛好者所能入手的。何況,目前還沒有6*6或者6*4.5全尺寸的中畫幅機型(仍然是成本原因)。中畫幅畫質精細,可以製作巨幅圖片或廣告,使用者也以商用以及風光攝影為主。

135全幅或C幅機是市場佔有率最大,使用者最多的機型,操控比較容易,便攜性強,適用範圍廣是它最大的優點。


蜀人好攝


首先是感光面積的不同,大畫幅優點是細節的精細,尤其是暗部的層次,但也要求攝影師的技術和操控能力的加強。

其次中畫幅和全畫幅,是照片質量和超控便捷的權衡產物

再者大畫幅的拍攝效率比中畫全畫幅低很多

很多攝影題材不適合,例如新聞,紀實,運動等攝影題材,比較適合風光,人物,靜物題材

再就是成本,大畫幅無論是數碼後背還是膠片,古典工藝等成像介質,成本都是中,全畫幅的數倍。包括拍攝附件和輔助器材

還有就是攝影師的身體狀況,大畫幅以810為例,如果拍攝風光的話,動輒幾十斤的器材重量,不是一般體力能承擔的

大畫幅的片子的魅力是中全畫幅不能比擬的,是每個攝影師的終極夢想






青平果樂園G


畫幅在攝影領域指的是膠片面積,大畫幅相機使用散葉片膠片拍攝,主要有4*5英寸、5*7英寸和8*10英寸等規格。一張8*10英寸散葉片的面積是35mm膠片的50倍,換算成毫米為201.7mm*252.5mm,代表品牌主要有瑞士仙娜,德國林好夫,日本騎士,荷蘭金寶,以及星座,申豪,雅佳等,品牌多來自歐洲。

中畫幅相機使用的膠片,主要有6*4.5cm,6*6cm,6*7cm,6*9cm等,俗稱120相機,主要品牌有哈蘇,富士,瑪米亞,徠卡等等,我國海鷗120也曾風行中國大地。135相機相比大畫幅和中畫幅相機只能小弟,也可稱作小畫幅相機,膠片面積為36mm*24mm,挪移到數碼相機上稱為全畫幅相機。

全畫幅相機現在專指135數碼相機,膠片相機沒有全畫幅之說。全畫幅數碼相機因其傳感器面積和35毫米膠片面積相同或基本相同,所以被稱為全畫幅相機,是135相機的高端機型。還有一種原因是全畫幅相對於中低端相機的傳感器來說的,中低端傳感器的面積相對更小,比如半幅相機,傳感器面積為23.7*15.6,也稱為aps~c相機。

目前全畫幅相機的傳感器像素最高在5000萬左右,這個最高基本是中畫幅數碼相機的入門級水平,據悉,富士GFX100中畫幅相機率先達到了一億像素。所以,對相機而言一級有一級的水平,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雲端坐家


畫幅大小,即底片(感光芯片)的大小。在傳統膠片時代,8x10以上被稱為大畫幅,6x6、6x7、6x4.5這些120機型被稱為中畫幅,而135膠片相對就是小畫幅了,也是最常用的畫幅。而全畫幅的說法只是在數碼時代,相較於半畫幅機型來定義的,其感光芯片尺寸等同於傳統的135相機的24x36,而在數碼相機發展的初級階段,受技術限制,無法一步到位做到全畫幅,所以才有半畫幅的說法。

理論上講,畫幅的大小和圖片放大尺寸是成正比的。大畫幅一般玩的是情懷了,中畫幅對高精度輸出需求者是不錯的選擇,而最常用的依然是135機型。


約攝越美


懂攝影的都知道,但大、中、全畫幅的劃分不符合中國文字的習性,怎麼說全也應該比大還要大,不知道當初是哪位老先生譯過來的?


山谷境相


畫幅指的是相機的傳感器尺寸大小,半畫幅小,全畫幅比半畫幅大,尺寸大約是36mmX24mm,中畫幅比全畫幅大,大畫幅比中畫幅大,中畫幅也有好幾種,現在比較出名的一些中畫幅相機,比如哈蘇x1d,富士剛發佈的一億像素的中畫幅微單,傳感器尺寸都是44mmX33mm,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畫幅,可以理解為中畫幅的殘幅。傳感器尺寸越大,畫質越好,價格越高。但是由於傳感器尺寸越大,對焦,連拍,高感等技術因素越難,所以目前用的最廣的反而是殘畫幅和全畫幅相機。


七色泥


劃定的標準就是感光元件的大小

最形象的就是原來的膠片

全副的感光元件相當於135膠片

中畫幅相當於120膠片

而大畫幅就是8×10


六塵先生


我來補充一下,前幾位已經從畫幅所涵蓋的物理特性和價位上給予了正確回答,沒有說明的是,從使用效果來講,不同的畫幅其實決定著視場的大小。打個簡單但不專業的比方:假如全幅相當於用電腦看電影,那麼半幅就是用ip看,中幅就是80吋大彩電,大畫幅就是進電影院看銀幕了。

視場越大視覺效果越震撼,你懂的。這就是全幅、中畫幅、大畫幅的根本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