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常見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蟲害識別及防治

玉簪常見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蟲害識別及防治

陳旦蕊

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Aschers]又名白萼、白鶴仙,為百合科玉簪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原產於中國、日本,主要分佈於亞洲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其耐寒、喜陰、忌強光直射。玉簪為觀賞植物,其株型、葉形、大小、色彩、紋理質地多樣,部分花具香味,抗性較強,栽培管理簡單而粗放,被廣泛應用於園林綠化。玉簪是較好的陰性植物,在園林中可植於林下作地被植物,或植於岩石園或建築物北側,也可作盆栽觀賞,或取其葉片作為插花作品的配葉,或作切花。玉簪在生長期常受到病蟲害危害,本文就玉簪培植過程中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歸納整理如下。


玉簪常見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蟲害識別及防治


1 地下根部病蟲害

1.1 根腐病

1.1.1 症狀 感病植株的根和根冠腐爛,和同齡健康植株相比,病株生長緩慢、矮小,葉片褪綠甚至枯萎,導致植株最終死亡。感病植株地下部分根毛少,整個根系較正常植株的根系小,病根變色(各種深淺棕色和黑色)、壞死。如果感染蔓延到根冠,可看到很明顯的棕色潮溼腐爛的部分。葉片上有小水浸樣斑,特別在葉積水(如灌溉水、雨水、露水)的部位,通常是葉柄和葉聚合部,在有利條件下,病斑會蔓延到被感染葉片的大部區域,病變的中心部會變成棕色、變幹,邊緣則呈暗綠色水浸樣。根腐病主要是由鐮刀菌和疫黴菌侵染引起的。病菌是通過傷口入侵。

1.1.2 防治方法 購買和種植健康、有活力的植株,從源頭防感染。實行輪作,避免重茬,合理灌溉,避免土壤長期潮溼。在分株和移植過程中,用具應消毒,盡力避免損傷根系。分株時損傷的植株可以用殺真菌劑浸泡晾乾後再栽植。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銷燬,並將根連同周圍土壤徹底挖除。發病後可選用 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或 5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灌根防治。

1.2 病毒病

1.2.1 症狀 感病植株出現花葉、葉脈黃化、畸形扭曲,有的在葉片上形成褪綠色的環斑。若幾種病毒混合侵染,則病情加重,嚴重時植株生長減緩,植株矮小,葉枯萎甚至植株死亡。引起玉簪病毒病的常見病毒有玉簪植物病毒、鳳仙花壞死斑病毒、番茄環斑病毒和菸草花葉病毒等,其中玉簪植物病毒是感染玉簪最為普遍的病毒,除通過營養體、蚜蟲及葉蟬等帶毒傳播外,病毒還可通過與含病毒株汁液接觸過的工具和設備機械傳播。但玉簪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1.2.2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性好的優良品種。選用無病毒繁殖材料或組培脫毒苗,可減少傳染來源。適期噴灑農藥,把蚜蟲、葉蟬等傳毒昆蟲消滅在傳毒之前。及時拔除並銷燬病株。加強通風透光,進行合理肥水管理,確保玉簪生長健壯,可以有效預防或減輕病毒危害。

1.3 根結線蟲病

1.3.1 症狀 玉簪易被根寄生的線蟲感染,最常見的是根結線蟲,其口腔中生有一鋒利的矛狀吻針,用它穿透寄主玉簪表皮鑽入根部組織為害。一旦線蟲在玉簪根組織中安家,就不再移動,雌性會在玉簪根中產卵,這些卵孵化的幼蟲要麼進入土壤尋找新的寄主植物,要麼待在原來的玉簪根部生活。線蟲取食後的分泌物可以刺激玉簪根部細胞畸形生長,導致玉簪根膨脹或形成蟲癭。根組織根結或者小蟲癭是根結線蟲引起的最常見和最易辨認的症狀。此外,還可經常看見分叉根尖。因為受傷的玉簪根干擾了植株吸收水分和養分能力,植物就會呈現出發育不良、易枯萎及營養缺乏症狀 [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

1.3.2 防治方法 加強植物檢疫。實行輪作。 夏季曝曬土壤,在曝曬期間經常翻動土層使之充分受熱乾燥,即能消滅大量根結線蟲。熱水處理:把帶病的玉簪根部浸泡在熱水中,50℃浸泡 10min或 55℃浸泡 5min,可殺死線蟲,而不傷寄主。藥劑防治:可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15~30g/m 2 ,將其均勻施於土表,然後翻入土中約 10cm處,澆透水,防治效果良好,有效期可長達 45~55d。本品不僅能防治線蟲,還能兼治多種其他害蟲,如紅蜘蛛、蚜蟲、介殼蟲和地下害蟲等。


玉簪常見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蟲害識別及防治


2 地上部分病害

2.1 炭疽病

2.1.1 症狀 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屬幾種真菌引起的,是玉簪最廣泛存在的一種葉面病害。感染炭疽病會損害植物的外觀,葉片病斑近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大小不一,後合併成大斑,灰白色至灰褐色或褐色,邊緣色較深或呈紅褐色,外有黃綠色暈圈,斑上有小黑點。病葉易破碎,嚴重時整片葉枯死。玉簪花梗和葉柄也感病。葉片長時間處於高溼(下雨、露水或灌溉)、高溫條件下,都利於炭疽病的發生和發展。

2.1.2 防治方法 炭疽病發生期間,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掉。加強栽培管理,控制栽植密度,忌栽植過密,影響通風透光。注重澆水方法,避免澆水時直接向植株淋澆,造成水滴飛濺傳播病菌,雨後要防止土壤積水。藥劑防治可選用 70%的甲基託布津600~800 倍液或 50%的炭疽福美 500 倍液噴施,每7~10d噴 1 次,連續噴 3~4 次 [2] 。

2.2 白絹病

2.2.1 症狀 白絹病主要發生在玉簪的葉、莖基部,植株染病後初呈水漬狀,以後產生白色絲狀菌絲體,狀如白色絲絹,常蔓延至病部附近土面上,並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導致玉簪葉柄基部、莖基部腐爛,葉片失水枯萎脫落,植株倒伏。病菌以菌絲體和菌核在土壤中和植株殘體存活多年,從植株根頸部侵害寄主。病菌寄主廣泛,菊、鳶尾、蘭花及芍藥等也常被侵害。種植密度過大、土壤積水時間過長時發病嚴重。

2.2.2 防治方法 及時消除病源。拔除病株,清除落入土中的菌核和病殘體,集中燒燬或深埋,在病穴撒佈石灰或用 70%的五氯硝基苯粉劑與新土按 1:1 000 的比例混拌均勻後施入病株處,進行消毒。發病初期適時用藥,可控制病害流行。可在植株基部及其周圍土壤上噴灑 45%的代森銨 800 倍液或 25%的粉鏽寧 2 000 倍液澆灌病株防治,每7~10d澆施 1 次草木灰浸出液,連續澆施 2~3 次,可有效預防白絹病的發生。

2.3 斑點病

2.3.1 症狀 斑點病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危害玉簪的葉片,當溫度在22~28℃、相對溼度在85%以上時容易發病。另外,在少肥、缺水或者大水漫灌、生長不良等情況下都容易發病。發病時大多從葉尖開始,起初表現為水漬狀褪綠小斑點,然後逐漸擴大成半圓形不規則的成片大斑,邊緣青褐色,界限不明顯,中間呈灰白色。後期病斑上會長出密密的黑色小斑點,最終導致葉片枯黃,影響生長和外觀。

2.3.2 防治方法 消滅初侵染源,徹底清除病殘枯葉及病死植株,並集中燒燬。休眠期可噴施 3~5 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選用無病植株栽植,合理安排種植密度。注意澆水方式,控制相對溼度,合理施肥與輪作,盆栽時要及時更新或消毒盆土。藥劑防治,斑點病發生期間,及時摘除病葉後立即噴藥防治,可用 65%的代森鋅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500~800 倍液、50%的代森銨 800~1 000 倍液噴霧防治,每 5~7d噴 1 次,共噴 2~3 次。也可在發病初期噴灑 25%的咪鮮胺乳油 500~600 倍液,間隔 7~10d噴 1 次,連續噴灑 2~3 次,可以使玉簪花的斑點病得到有效的治療。


玉簪常見地下根部、地上部分病蟲害識別及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