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悟:来日,并非方长

「 壹 」

瑜伽之悟:来日,并非方长


  人生在世,匆匆过客,不过如此。
  走过一座座亭台与阁楼,经过三千里烟云与星月。一别去,不再有,不再来。
  逝水流年,岁月无情。当把路走到尽头,蓦然回首,一切己远去,来日不方长,梦己成空,也惟争朝夕厮守终生。
  再美的流岚也经不起风吹。一散去,悄然无声,不着痕迹。
  你来或走,这个世界对你的去留,不起一丝丝波痕。

「 贰 」


瑜伽之悟:来日,并非方长


  谁也改变不了世界,撼动不了自然的定律。
  你,只是有幸拥有过生命的一个人而已。本来就是尘世间一粒尘埃,轻轻落地又随风而去。

  然后,时光过去很久,直至没有人问起关于你的一切,亦不问你的归宿,关于你的过往不知所踪也无人追踪。

这一来一去,匆匆又匆匆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匆匆又匆匆走你该走的路。


  当走到最后,想想当初,想想青春,也只能追忆往昔。
  或悲或喜,或残或圆,或得或失,都是生命中的注定,是后会无期,是从此别离。

  回头放望,青苔冷露,东篱霜冻,人已不是那个曾经的人,物已不是当初的物。


「 叁 」

瑜伽之悟:来日,并非方长


  走在那沧桑的岁月里看斑驳的城墙,像是风雨走来留下的一道道印记,诉说多少的无奈与离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眼所及处,心所触发,都变了模样,都在老去。
  随着变迁的时光,变锈了物件,也变旧了人。
  于是你轻狂不再,不敢任性挥霍生命,分分秒秒如流沙般从你掌上滑走。

  来日并不方长,后会只能无期。


「 肆 」


瑜伽之悟:来日,并非方长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精彩。
  生命的价值,在于活的精致。

经风历雨的心,盛享着生命的清欢,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在白昼与黑夜里与世深守,品味生命的点点滴滴。
  追求无我,实际上就是追求真我。
  简单的生活,并非简单。人生的学问太多,智者不是什么都看透,更多的是只懂一句简单的话,然后用简单的心去践行,看似平凡,人却已然在高处。

  来方并不方长,只待人来登高。身在平凡,心在望远。


「 伍 」


瑜伽之悟:来日,并非方长


  宋朝王安石有诗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

  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

  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

  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 陆 」


瑜伽之悟:来日,并非方长


  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啊!
  不光是一切陈腐的陈规陋习,就连那些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我们视线、妨碍我们认清方向的“浮云”。

  自然界的浮云有消散之时,可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的阴霾却不会轻易地被驱净。


  来日不方长,不畏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心站在高处。


  行在人世间,需要有远大抱负,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前行阻险,仍扬鞭策马,不坠青云之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柒 」


瑜伽之悟:来日,并非方长


  人生太忽匆,来日并不方长。时不待我只争朝夕,不抱憾终生只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生命若在,珍惜当下。
  来日,虽不方长。
  如若:
  不欠今生,不枉来世,怎能不丰盈?
  不愧于人,不负于心,则天地印和。
  唯此,活着的意义才深远,生命的味道才盛放出醇厚的幽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