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 來自鐵路的“溫柔的力量”

四川在線消息(李飛 記者 華小峰 鄧童童)3月8日是婦女節,今年這個節日有些特別,同白衣天使一樣為抗疫而戰,成都鐵路局的鐵路天使們亦奮戰在一線,為每一批防疫物資保駕護航。

少有的女性行包運輸班組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成都東站行包一班

成都東站行包班組是鐵路行包運輸隊伍中,少有的一支全部由女職工組成的班組。有別於直接服務旅客,行包作業面向的是既有分量又有重量的行李包裹,搬上搬下是她們工作的日常。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成都東站行包二班

疫情開始後,保障防疫物資安全無誤卸下和裝出,成為她們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有沒有防疫物資裝卸?”一句簡單的問話之後,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成都東到貴陽北C5975次,20件防疫物資裝車。”“成都東到沙坪壩G8549次,20件防疫物資裝車。”“仙桃西到成都東D2373次,281件防疫物資卸車。”臨近裝卸車時間時,對講機裡就會傳出班組長提示的聲音。從人員組織到站臺作業方案,很快就敲定成形,大家根據各自的分工,細緻做著裝卸車作業前的準備工作。

排頭兵

她,既是指揮者又是排頭兵。疫情當前,她思路清晰、行事果斷,從支援售票窗口到組織應急力量執行出站旅客體溫監測任務,從發出通知到隊伍組建完畢,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無不彰顯行包速度:安全、準時、快捷。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孫丹在站臺指揮防疫物資卸貨

“讓我先來。”她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由於擔心職工在面對出站旅客時心理上會出現焦慮和恐慌,“我第一個上。”短短片語,卻鏗鏘有力。“幹就完了。”在疫情面前,幾乎看不到她的正臉,因為她永遠都是迎接挑戰的第一人,看到的只有那被風揚起的縷縷髮絲和耳後勒緊的口罩鬆緊帶。

後勤兵

後勤兵周莉總是默默無聞,對自己要完成的任務,拿得準、摸得實、看得清。從量體溫到發口罩,從工作間休場所的病毒消殺,到防疫物資的領取發放,事無鉅細並門清。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周莉正在做筆記

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從疫情開始就一直存放在她的大衣口袋裡。“今天領了多少個口罩,按照現有的上班人數,再過多久就要提前再去申領。”“裝卸工用N90口罩在裝卸車作業時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從而影響作業效率,下次申領時建議換成一次性口罩。”“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液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長使用時間,避免防疫物資的浪費。”為了記錄疫情期間防疫物資使用情況,她特意換了一個新的筆記本,墨跡的重量承載著她辛勞的付出。

值班員

性子急,一直是困擾劉濤的一個弱項。作為行李值班員的她,日常工作中經常跟自己較勁,“慢下來,留給自己更多的時間思考。”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劉濤正在查看防疫物資卸車車次信息

疫情期間,她褪去了毛躁,從交接班開始,用筆記錄著每一個重要的細節。“如何保證防疫物資的裝卸車作業和車間日常的行包運輸生產組織不相牽制,與其臨陣想法,不如提早準備。”一個完整的運輸作業框架在她的腦海裡構建完成,接來下就是往空格里填入防疫物資和普通行李包裹的件數和重量,經過一系列演算,哪個環節需要多少裝卸力量,裝卸車時間衝突時如何調整,是分輕重緩急,還是臨時抽調勞力,她未雨綢繆、遊刃有餘。

守門人

守好行包運輸的最後一道關卡,一個完整運輸鏈條的閉環,是孫莉莉工作的重要性。面對防疫物資尤甚,到達、入庫、清點、轉交等環節,這樣的工作標準,只能是滿滿五顆星的級別。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孫莉莉正在核對到達的防疫物資

按照包裝箭頭和堆碼層數要求,做到防疫物資不倒置、不超高,整齊排列,便於清點和查找。無論批量大小,孫莉莉都是最後一道防線,到貨位上認真核對每一件防疫物資的發站、票號、收貨人,即使是同一收貨人,兩個不同的票號,都不能混合堆碼。

班組長

由於愛人工作原因,對家庭疏於照顧,生活的重擔一直都是班組長梅秋玉一個人扛,高一的兒子,還有雙方的父母。但在車間,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她從來沒有向組織、向車間提過半句,自己還主動關心和幫助班組中生活遇到困難的同事。

抗疫一线 来自铁路的“温柔的力量”

梅秋玉指揮防疫物資運輸

她的解決方案就兩個字——克服,高效完成繁重的家務,儘可能的保證充足的睡眠迎接第二天繁忙的工作。作業間隙,她會靠著椅子,閉上雙眼,“享受”片刻的休息,勞逸結合讓工作更有效率。她知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工作中是這樣,生活中更是如此,更何況還是在決勝疫情的關鍵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