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2020屆高中畢業生學習質量檢測語文試卷

武漢市2020屆高中畢業生學習質量檢測

語文試卷

2020. 3.7線上

祝考試順利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後,請用黑色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表格中。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

4.選考題的作答:先把所選題目的題號用黑色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

5.請學生自行打印答題卡。不能打印的,可在A4白紙上答題,選擇題請標明題號,寫清答案;非選擇題請標明題號,自行畫定答題區域,並在相應區域內答題,需要製圖的請自行製圖。

6.答題完畢,請將答案用手機拍照並上傳給學校,原則上一張A4拍成一張照片,要注意照片的清晰,不要多拍、漏拍。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題。

所謂"元典精神",是指一個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體現的原創性精神。這種典籍因其首創性及覆蓋面的廣闊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該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成為生活的指針。印度的《華陀經》、波斯的《古聖經》,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論著,猶太及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可蘭經》,都被相關民族視為"聖典"或"元典"。在中華文化系統中,堪稱元典的是"六經",與之相關的《論語》《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質。

文化元典是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產物,當以歷史文獻視之,"六經皆史"即此之謂也。同時,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觀照久遠的歲月,反覆被後人重新刻勒,對該民族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審美情趣、思維定式造成深遠而又長期的影響。元典的這種超越性並非某種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質所致:它們的思考指向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普遍性問題 ,而這些問題是各個時代的人類所始終關心的,也就是說,元典討論的是不朽的主題,同時,元典在回答這些始終困擾著人類的普遍性問題時,提供的是一種哲理式的框架,而並非實證性的結論;是一種開放式的原型,而並非封閉式的教條,這使元典不致因內容和形式的時代侷限淪為明日黃花,而以一種靈感的清泉,贏得不朽性,一再發揮巨大的啟迪功能。

從文化史角度審視,近代文明既是對中世紀文明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是對中世紀某些束縛社會進步的制度和精神的否定。近代文明實現這種對中世紀的否定,往往藉助於對古代文明某些因素的"復歸"。當然,這種復歸並非復古,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進程。這種向"哲學原旨""文化原本"汲取靈感、獲得前進基點的文化現象,不僅在西方出現過,在東方也多次出現。中國哲人對此早有領悟。考之以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返其初"的現象可謂俯拾即是。即以龔自珍為例,便有相當精闢的識見。稍後的經史學家皮錫瑞在論及清學演變時曾概括道:學愈進而愈古,義愈推而愈高;屢遷而返其初,一變而至於道。19世紀中後葉活躍在中國思想界的先進文化人,從徐繼畲、魏源到郭嵩燾、薛福成進而到康有為、梁啟超繼之到孫中山、章太炎,其具體見解雖各有差異,但菲薄"近古"崇尚"遠古"並以此求新、求變,卻是他們共同遵循的一條思維路向。

20世紀以降,工業文明在全球範圍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工業化的軌道上突飛猛進,文明的器用層面、制度層面和觀念層面都發生著愈益深刻的現代化轉型。然而,"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並非單一式的進步,而是善惡並進、苦樂同行的矛盾過程,正所謂"省憂喜之共門兮,察吉凶之同城"。不論與自然交互關係這一面,單就人與人的關係這一面而論,工業文明取得了社會契約化、法治化、民主化的重要進程,卻又帶來社會的失衡和人的異化,物慾主義的泛濫.道德的沉淪、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離等令人困擾的問題,顯示了個人失調以至社會失衡的危險趨向。

面對當今形勢,人類正在尋找解決途徑。在這一努力過程中,元典精神可以給子我們以啟示。中華元典所貫穿的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兼內外的融通精神,行健不息、生生不已的好勤樂生主義、人道親親的人文傳統,以及德業日新意識、社會改革意識、文化包容意識、守中和諧意識等等,經過創造性的轉化,無疑會成為現代人克服"現代病"的良藥。這便是在"退卻與重回"中獲得民族文化原創性動力的"返本開新"之路,用新見變化元典的革故鼎新之路。這種雙向性的辯證發展進程,正是中華文化現代化的正途。

(摘編自馮天瑜《中華元典精神的近現代意義》)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元典精神體現在世界各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化典籍中,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質。

B.文化元典提供永恆的精神因子,能產生不朽而深遠的影響,以解決困擾人的問題。

C.近代文明在其發展的進程中選擇以"尚古"作為前進的基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D.工業文明利弊參半,只有走上用新見變化元典的道路才是中華文化現代化的正途。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文章從歷史到現實展開論證,既有對歷史發展的深刻剖析,也有對當下現實的冷峻思考。

B.文章圍繞論題,採用層層推進的方式進行論證,從多個角度充分說理,具有嚴密的邏輯性。

C.文章論述從文化史角度審視近代文明時,將國外史料與中國文化人的理論材料作了對比。

D.文章末段從解決問題的立場出發,指出面對當今形勢,人類特別是中國正在尋找解決途徑。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一個民族的"文化元典"必有其原創性的元典精神,這種精神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在該民族的社會與生活之中。

B.元典永遠不會被時代淘汰,因為元典超越現實關照久遠,摒棄實證親近哲理,具有開放的氣度和終極關懷的胸襟。

C.東西方文化共同遵循一條藉助"復歸"來謀求現實變革的思路,以至"返其初"的現象深刻影響了近代文明的進程。

D.中華元典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而今要發展現代中國,還需要開闢來自中華文化原創性動力的"返本開新"之路。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從歷史上看,建築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石構建築,一類是木構建築。前者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我國周邊的東南亞和西亞諸國;後者則主要存在於中國以及朝鮮和日本。石構建築由於材質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毀壞;即使因客觀原因如雷擊或戰爭等毀壞了,也能留下殘垣斷壁或日廢墟,幾千年而不滅。木構建築則不同,即使沒有天災人禍,也容易朽蝕,故千年以上的木構建築遺存極少。

石構建築毀壞後留下的廢墟,多少年後仍歷歷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樂"。它們輝煌的過去越來越勾起人們的懷念,而它們的悲劇性遭遇也越來越喚起人們的嘆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殘垣斷壁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僅不是垃圾,而且是寶貴的精神遺產,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這就形成一種文化,即"廢墟文化"。

(摘編自葉廷芳《再談廢墟之美》)

材料二:

這是一座戰爭遣跡保留最多,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的二戰名城。1938年春的臺兒莊大捷,使臺兒莊一戰揚名天下,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作為世界著名的二戰紀念城市,斯大林格勒僅存1處蛋糕房遺蹟,華沙僅保留2處戰爭遺蹟,而臺兒莊有53處戰爭遺蹟保存完好。臺兒莊通過古城重建,在保護原有戰爭遺蹟的基礎上,按原樣恢復受到損毀的戰場遺址,建成了世界上二戰遺蹟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紀念城市。

(摘編自新浪山東《昔日抗戰英雄城臺兒莊,今日旅遊度假天堂》)

材料三:

消失的古建築是否可以重建,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1964 年通過了《威尼斯憲章》。在世界文化遺產的認定中,"真實性"這條核心原則就是來源於《威尼斯憲章》。因此,隨著我國簽署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禁止重建"開始出現在我國的法律法規中。近年來,隨著國際上對文化多樣性保護的進一步深入,文化遺產的重建已成為國際熱點話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原司庫及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原局長喬拉.索拉先生甚至提出他要發展一種新的關於重建的理論,以取代《威尼斯憲章》"只同意原物原位歸安"的原則。目前國際和國內的已有的古建築重建大致可以被劃分為保護、研究、展示三個類型。

基於保護進行的重建活動,其主要的保護對象有三個方面:一是對文物本體的保護。

典型案例有麗江古城震後、汶川"5·12"震後和尼泊爾地震後對文物建築的恢復重建等。二是對文化本身的保護。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波蘭的華沙歷史中心重建。在"二戰"中,納粹德軍摧毀了這座城市,全城85%的地段被蕩平。此後,波蘭人民拒絕了建設現代主義首都的規劃建議,憑藉著戰前精確的測繪圖紙和照片資料,全面恢復了華沙歷史中心。華沙歷史中心成為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三是對文化傳承的保護。這類案例特別多,如歷史街區、民族村寨.歷史村鎮等。基於研究進行的古建築重建大部分是針對考古所進行的復原。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日本奈良平成宮大極殿和朱雀門的重建。日本嚴格按照相同材料、相同工藝重建了這兩處建築,其中朱雀門的做法更為嚴格地遵照原有建築形態和做法,而大極殿則在屋頂天花部分的彩繪、門窗的做法,上使用了一-些當代的元素。我國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復原房址、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復原房址也是。從某種意義上講,不管是因保護還是研究所進行的重建行為,都可以進行展示。因此,重建不再被定義為一種保護措施,而被視為一種展示行為歸入新增加的"合理利用"。

(選編自白海峰《遺產旅遊中的古建築重建:該不該》)

4.下列不屬於"古建築重建"範圍的一項是(3分)

A.那些歷歷在目的石構建築的殘垣斷壁。

B.保留經過戰火洗禮而留下的城市遺蹟。

C.由於現實發展需要而被搬遷建造的旅遊資源。

D.為保障建築群的完整性對少量被毀的建築進行恢復。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廢墟只有具備了宏偉的外形顯示昔日的輝煌,經歷足夠的損毀以表明輝煌已逝才能成為古建築遺蹟。

B.臺兒莊的重建和華沙的重建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相信未來的某一天 臺兒莊也有望進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可能。

C.儘管古建築的重建飽受爭議,但從社會發展和現實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大量事實說明了重建行為的可行性。

D.基於研究的古建築修復強調了保持原有狀態的本真性,儘量做到整舊如舊,可從客觀上講,這種修復是很難百分之百做到的。

6.這三則材料圍繞的共同話題是什麼?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逝川

遲子建

大約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種被當地人稱為"淚魚"的魚就從逝川上游哭著下來了。

淚魚是逝川獨有的一種魚。每年只在第一場雪降臨之後才出現,它們到來時整條逝川便發出嗚嗚嗚的聲音。

當晚秋的風在林間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樹葉時,敏感的老漁婦吉喜就把捕撈淚魚的工具準備好了。吉喜七十八歲了,乾瘦而鴕背,喜歡吃風乾的漿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語。如果你乘著小船從逝川的上游經過這個叫阿甲的小漁村,想喝一碗噴香的茶,就請到吉喜家去吧。她還常年備著男人喜歡抽的菸葉,幾桿銅質的煙鍋齊刷刷地橫躺在櫃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

要認識吉喜並不困難。在阿甲,你走在充滿新鮮魚腥氣的土路上,突然看見一個豐腴挺拔有著高高鼻樑和鮮豔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輕時的吉喜,時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髮髻高綰,明眸皓齒,夏天總是穿著曳地的灰布長裙,吃起生魚來是那麼惹人喜愛。而現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漁村,你看哪一個駝背的老漁婦在突然抬頭的一瞬眼睛裡進射出雪亮的魚鱗般的光芒,那個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從凌晨五時悄然來臨的。不用說,雪花來了,淚魚也就要從逝川經過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對著逝川。

吉喜醒來是被敲門聲驚醒的,來人是胡會的孫子胡刀。

胡刀懊喪地連連說:"吉喜大媽,這可怎麼好,這小東西真不會挑日子,愛蓮說感覺身體不對了,挺不過今天了,唉,淚魚也要來了,這可怎麼好,多麼不是時……"。

在阿甲漁村有一種傳說,淚魚下來的時候,如果哪戶沒有捕到它,一無所獲,那麼這家的主人就會遭災。淚魚不同於其它魚類,它被網掛上時百分之百都活著,大約都是一斤重左右,體態勻稱玲瓏。將這些藍幽幽的魚投入注滿水的木盆中,次日凌晨時再將它們放回逝川,它們再次入水時便不再發出嗚嗚嗚的聲音了。

吉喜打發胡刀回家去燒一鍋熱水。她吃了個土豆,喝了碗熱茶,把捕魚工具一一歸置好,關好火爐的門,戴_上銀灰色的頭巾便出門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會,他就被葬在逝川對岸的松樹林中。那時的吉喜不但能捕魚、能吃生魚,還會刺繡、裁剪、釀酒。胡會那時常常到吉喜這兒來討煙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會幫忙張羅蓋起來的。那時的吉喜有個天真的想法,認定百裡挑一的她會成為胡會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為陣痛而揮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詢問反應有多長時間了,有什麼感覺不對的地方。

時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簷前挑乾草。吉喜烏黑的頭髮上落著乾草屑,褐綠色的草屑還有一股草香氣。落日掉進逝川對岸的莽莽叢林中了,吉喜這時看見胡會從逝川的上游走來。他遠遠蠕動的形象恍若一隻螞蟻,而漸近時則如一隻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隻搖著尾巴的可愛的叭兒狗了。吉喜笑著將她體味到的類似螞蟻、青蛙、叭兒狗的三種不同形象說與胡會。胡會也笑了,現出很滿意的神態。吉喜在那個難忘的黃昏盡頭想,胡會一定會娶了她的。然而胡會卻娶了另一個女人做他的妻子。

產婦再一次呻吟起來,吉喜用毛巾擦了擦產婦額上的汗。

產婦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媽,您去捕淚魚吧。沒有您在逝川,人們就覺得捕淚魚

沒有意思了。"

的確,每年在初雪的逝川岸邊,吉喜總能打上幾十條甚至上百條的活蹦亂跳的淚魚。吉喜用來裝淚魚的木盆就能惹來所有人的目光。

大約午夜十一時許,產婦再一次被陣痛包圍。羊水破裂之後,吉喜終於看見了一個嬰孩的腦袋像只熟透的蘋果一樣微微顯露出來,那顆猩紅的果實終於從母體垂落下來,那生動的啼哭聲就像果實的甜香氣一樣四處瀰漫。

"吉喜大媽,興許還來得及,您快去逝川吧。"產婦疲乏地說。

吉喜聽著逝川發出的那種輕微的嗚咽聲,不禁淚滾雙頰。她再也咬不動生魚了,那有質感的鱗片當年在她的齒間是怎樣發出暢快的叫聲啊。她的牙齒可怕地脫落了,牙床不再是鮮紅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曠日持久被煙熏火燎的老牆。她的頭髮稀疏而且斑白,極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這麼流著淚回到她的木屋,她將魚網搭在蒼老的肩頭,手裡提著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瓏剔透,許多漁婦站在盛著淚魚的木盆前朝吉喜張望。吉喜將網下到江裡,又艱難地給木盆註上水,然後呆呆地站在岸邊等待淚魚上網。天有些冷了,吉喜將頭巾的邊 角努力朝胸部拉下,她開始起第一片網。 網從水面上刷刷地走過,那種輕飄飄的感覺使她的心一陣陣下沉。一條淚魚也沒捕到,是個空網。又過了一段時間,曙色已經微微呈現的時候,吉喜開始起第二片網。她小心翼翼地拉著第二片網上岸,被收上來的網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麼也沒看見。

放完淚魚的漁民們陸陸續續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來,將兩片魚網攏在一起,站在空蕩蕩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個木盆。她艱難地靠近木盆,這時她驚訝地發現木盆的清水裡競遊著十幾條美麗的藍色淚魚!它們那麼悠閒地舞蹈著,吉喜的眼淚不由瀰漫下來了。

一抹緋紅的霞光出現在天際,使阿甲漁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中的"逝川",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背景,表達了中國人"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的傳統時空觀。

B.小說運用插敘和補敘手法十分突出,對豐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也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

C.小說描繪出清新自然淡泊寧靜、韻味無窮的畫面,帶給讀者憂傷中不絕望、充滿溫情與欣喜的感受。

D.小說寫吉喜親手為阿甲漁村的後代接生的過程,暗示了主人公充滿生機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歷程。

8.吉喜是小說的主要人物,請簡要分析這一人物形象。(6 分)

9.小說中的"淚魚"具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 分)

二、古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孛術魯翀,字子翬,其先隆安人。翀稍長,即勤學。父歿,家事漸落,翀不恤,而為學益力。大德十一年,會修《世皇實錄》,燧首以翀薦。延祐二年,遷陝西行臺監察御史,賑濟吐蕃,多所建白。五年,拜監察御史。時英皇未出閣, 翀言:"宜擇正人以輔導。"帝嘉納之。尋劾奏中書參議元明善帝初怒不納明旦乃命改明善他官而傳員慰諭翀巡按遼陽,還往淮東核憲司官聲跡,淮東憲臣,惟尚刑,多置獄具, 翀曰:"國家所以立風紀,蓋將肅清天下,初不尚刑也。"取其獄具焚之。時有旨凡以吏進者,例降二等,從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科舉未立,人才多以吏進,若一概屈抑,恐未足盡天下持平之議。請吏進者,宜止於五品。"許之,因著為令。

泰定元年,遷國子司業。明年,出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吾得賢佐矣。"翀曰:"世祖立國,成憲具在,慎守足矣。譬若乘舟,非一人之力所能運也。"翀乃開壅除弊,省務為之一新。三年,擢燕南河北道廉訪使,晉州達魯花赤有罪就逮,而奉使宣撫以印帖徵之,欲緩其事, 翀發其奸,奉使因遁去。遷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諸生素已望翀,至是,私相歡賀。翀以古者教育有業,退必有居。舊制,弟子員初入學,以羊贄,所貳之品與羊等。翀曰:"與其饜口腹,孰若為吾黨燥溼寒暑之虞乎!"命搏集之,得錢二萬絡有奇,作屋四區,以居學者。諸生積分,有六年未及釋褐者, 翀至,皆使就試而官之。遷禮部尚書。有大官妻無子而妾有子者,其妻以田盡入於僧寺,其子訟之, 翀召其妻詰之日:"汝為人妻,不以資產遺其子,他日何面目見汝夫於地下!"卒反其田。

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諡文靖。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尋劾/奏中書參議元明善/帝初怒/不納/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傳旨慰諭翀/

B.尋劾奏中書參議元明善/帝初怒/不納/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傳旨慰諭翀/

C.尋劾/奏中書參議元明善/帝初怒/不納/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傳旨慰諭翀/

D.尋劾奏中書參議元明善/帝初怒/不納/明日/乃命改明善他官/而傳旨慰諭翀/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閣,是對女子出嫁、成婚的一-個稱謂,古時也叫"出閨",俗稱"即發女子""女子出嫁""女子出門"等。

B.巡按,派官巡視天下風俗黜陟官吏,始於唐。明正式確立御史巡按制度,稱巡按御史,品級雖低但號稱代天子巡符。

C.奉使宣撫,官名。元代,朝廷常臨時派遣官員至各地視察,以瞭解民間疾苦和官吏貪廉。任此視察官者稱"奉使宣撫"。

D.釋褐,指脫去平民衣服。文中喻指始任官職。"夫上世之士,或解縛而相,或釋褐而傅"中的"釋褐"即是此意。

1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孛術魯翀刻苦自勵,屢獲升遷。他自幼勤奮好學,得到姚燧的舉薦獲得官職,後來又逐步得到提拔,擔任了監察御史、禮部尚書等官職。

B.孛術魯獨重視教育,興資辦學。他建議皇上請正直的學者教導英皇,還將學生人學時應繳納的拜師禮集中起來,建造宿舍,供學生使用。

C.孛術魯種不畏強權,敢於直諫。在淮東巡查時阻止官員對百姓濫施刑罰,還公正對待憑吏員身份進用的人,最終都得到了皇上的高度讚揚。

D.李術魯翀堅持道義,以理服人。有個大官的妻子沒有兒子,她不把田產留給小妾的兒子,而要捐給僧寺,但在魯翀義正辭嚴的責問下得以改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父歿,家事漸落,翀不恤,而為學益力。(5分)

(2)舊制,弟子員初入學,以羊貨,所貳之品與羊等。(5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岑參

雞嗚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 柳拂旌旗露未乾。

獨有風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以詠"早朝"為主題的唱和詩,寫景極盡鋪張,氛圍渲染莊嚴,對仗精工典麗。

B.頷聯中"金闕""玉階",其辭藻富麗堂皇,正適合表現皇宮的金碧輝煌和雕欄玉砌。

C.頸聯將"花迎劍佩""柳拂旌旗"的場面與"星初落""露未乾"的時間融匯成一體。

D.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充滿對當今皇上的讚頌之情和恭敬之態。

15.詩的首聯起筆不凡,匠心獨運。請結合相關詩句作簡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賀《雁門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鋪寫蒼涼悲壯的戰地氣氛。

(2)白居易《琵琶行》中,運用側面烘托手法展現琵琶女技藝高超、美麗出眾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遙遊》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說明鵬在遷徙過程中的活動範圍和氣勢之大。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題。

國學,據說已經"返本開新",只差大家都來踐行。不過,踐行什麼呢?是_____個人的心性,還是以國學來格致萬物?若是前者,沒有什麼不好。若是後者,事情就比較難辦。閣崇年先生講清史,______史料熟,秘聞多,吸引力強,但是主要如同對待自家一般熱愛的態度對清宮,那場屠殺合理,這個祖宗英明。易中天先生講三國,權謀機變,說得______,就是搞不清對權謀之術到底是讚賞還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講《論語》,______毛病多多,總歸是修身養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強調指向內省而對人之外在處境無所置辭的講法,大概不過是訓育順民。這次錢文忠先生為商紂王翻案,稱其"文武雙全,功勳卓著",以期主導輿論。( )。但到底有多好,難說,尤其在學術上有一份證據說一份話,就更困難。商紂王處在中國信史時代之前,怎樣獲得充分的證據來總括他的一生?對他的惡評有新朝代的虛報,有後時代的累加,但要翻案,還是且緩吧,重建一個對商紂王的歷史結論,學術上幾無可能。

17.依次填人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 分) .

A.修習 如數家珍 津津有味 固然

B.修習 瞭如指掌 興致勃勃 固然

C.修煉 瞭如指掌 津津有味 雖然

D.修煉 如數家珍 興致勃勃 雖然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但是主要如同對待自家一般熱愛的態度對清宮,這個祖宗英明,那場屠殺合理。

B.但是主要對清宮如同對待自家一般熱愛的態度,這場屠殺合理,那個祖宗英明。

C.但主要是如同對待自家--般熱愛的態度對清宮,這場屠殺合理,那個祖宗英明。

D.但主要是對清宮如同對待自家--般熱愛的態度,這個祖宗英明,那場屠殺合理。

19.下列句子按順序排列填入文中括號中,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① 前人多有懷疑商紂王並非惡到極點者 ② 哪怕是希特勒

③ 你也不難找出幾個"功勳"來 ④ 從真實認識而言

⑤ 商紂王當然也應該有一些好的地方

A.④②③⑤④ B.①⑤④②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⑤②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當前,海洋的汙染正在日趨加劇,__①___。 這 是由於石油在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佈的嚴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運輸顯得格外重要。由於大型油輪的營運成本較低,__②__,因此,在現代技術所能達到的範圍內,建造的油輪噸位越來越大,往往在20萬噸以上。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2/3經海路運輸,經常運行在航道上的油輪大約有7000艘之多。大型油輪失事以後,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人海洋中,從而造成嚴重的海洋石油汙染。此外,近海採油平臺及輸油管的石油洩漏事故,__ ③___。這些海洋石油汙染給海洋生態帶來嚴重危害。

21.請根據漫畫《脫貧攻堅》寫一段話,闡發其內容和意義。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80字。(5 分)

武漢市2020屆高中畢業生學習質量檢測語文試卷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1998年,抗洪救險,我們眾志成城,齊退浩洋;

2003年,抗擊非典,我們眾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們眾志成城,並赴國難;

2020年,冠狀肺炎,我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眾志成城",簡單的一個詞,卻包含著多麼豐富的內涵,蘊藏著多少磅礴的力量。

請你根據上面的材料,設想你是電視節目主持人,面對廣大聽眾朋友,宣講對"眾志成城"的思考和認識。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立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武漢市2020屆高中畢業生學習質量檢測語文試卷

武漢市2020屆高中畢業生學習質量檢測語文試卷

武漢市2020屆高中畢業生學習質量檢測語文試卷

武漢市2020屆高中畢業生學習質量檢測語文試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