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中醫文化和普及中醫知識,哪個更重要?

用戶6593393607


我認為,中醫文化和中醫知識是一個概念的狹義和廣義之分,它們之間沒有孰輕孰重之分。要學深學透中醫知識,做一名好的中醫,必須深刻領略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領略弘揚中醫文化,也必須有相應的中醫理論實踐知識做支撐。無論是學者、醫生還是傳承人,兩者功夫都不可或缺。曹雪芹能把中醫文化詮釋得無可挑剔,毫無疑問地有著深厚的中醫理論與實踐知識。他無疑是一個好的中醫,更是一個出色的中醫文化傳承者。當然,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掌握一定的中醫知識,為了去病強身、延年益壽是不可能達到這樣一種境界的。但是,中醫知識的每一點一滴,無不貫穿著既高深又淺顯的中醫文化,比如“辯證施治”,是中醫核心精髓,但是作為初學者或是篤信中醫的非專業人士,你也不能不把握,可是到你成了老中醫的時候,是否真正把握了這個精髓都還不好說。所以,中醫知識和中醫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換言之,中醫文化是大道理,中醫知識是具體技能,具體技能產生大道理並在大道理的指引下發展並印證大道理。離開了具體知識,大道理就是空洞的無意義的;沒有大道理的指導,具體知識就將失去方向、失去靈魂,失去最根本的東西。


手機用戶CFPM


中醫文化和中醫知識並不是截然分開的概念,文化中必然包含知識,而中醫知識也不是冰冷的數理化公式,很多中醫知識都是以文化的形式出現的。

文化應該是知識的更高層次,所以普及中醫文化就涵蓋了普及中醫知識。

舉例而言,我們通常說的“上火”,這個概念在西方現代醫學中壓根就沒有,而在中醫學當中,這既是中醫文化,也是最基礎的中醫知識。更特別的是,它還是我們的生活習俗,早已跟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

說到中醫,現在人們最容易想到的中醫是否是科學這個話題,然而這個話題完全是生生被人給帶偏了。

試想一下這樣一個場景:

你想殺盤中國象棋,突然冒出個人說,別下了,按照國際象棋規則,中國象棋不叫棋。

你想去聽個京戲,突然冒出個人說,別聽了,按照現代音樂理論,京戲不叫音樂。

你想學個國畫,突然冒出個人說,別畫了,按照現代繪畫理論,國畫不叫藝術。

你想去練個武術,突然冒出個人說,別練了,按照現代搏擊理論,武術不叫搏擊,打不贏的。

你想吃箇中餐,突然冒出個人說,別吃了,按照現代營養學理論,中餐都不叫飯。

……

很顯然,突然冒出來的這個人,不管他出於什麼心理和動機,他起到的作用除了攪和沒別的。就算你選擇下國際象棋,唱歌劇,畫油畫……一樣用不著這路人來指點迷津。

傳統留下來的文化和知識,本沒有那麼多是非,先人把它留下來,人人都有自己選擇繼承和深入探究的權力,完全不需要拿外人做好的什麼模子往它身上套。

對於中醫,一切應迴歸本源,摒棄各種干擾和紛爭,慢條斯理地去感受、學習和應用。就像你吃一頓中餐,不會想這頓飯是不是符合現代營養學理論,而是怎麼把這頓飯做好吃好一樣。

中醫本身,既不高高在上,也不隨隨便便。好比路邊的象棋,人人都可以下,懂得基本行棋規則即可。但是如果下好下精,那它又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

其實,對於中醫學最好的普及就是不普及,順其自然,因為它本身就屬於我們文化土壤中一直在生長繁衍的生命體。最好不要把它歸為什麼“文化遺產”,一旦某種東西變成“遺產”,那就說明它離“死”不遠了。

把中醫交給專業人士,讓專業人士去做專業的事,一般人可以多少接觸一些中醫養生知識即可,但不要強做解人,畢竟醫學不是小事。人們更應該的是尊重中醫,遇到疾病找正規渠道的醫生諮詢和診療。此外,還要切記遠離那些打著中醫大旗的“江湖大師”。


探謎古小說


西醫觀點研究,中醫原來的藥物基礎再研究!醫學會更強大!當歸,藥物,一根與切片,磨成粉效果在中醫面前不一樣,在西醫科學上是都一樣的!!九年義務教育上過課,你跟我說當歸各種狀態藥效不同,那是不是我維生素c藥片,也是一顆,粉狀都不同



這兩個都不重要!中醫與科學是兩個獨立領域,符合科學的一些知識,又與科學有一些衝突,是理所當然的。

科學畢竟是主流,對很多問題的論述已經很充分了。人們很容易不明就裡地接受科學的論點質疑中醫的發展。

科學不只是科學理論,而且還是科學體系。――馬列斯·本

現代化的基礎就是科學,現代社會的組成不只是科學。中醫要想獲得科學的承認,必須是整體性獲得科學的承認。


普及中醫文化與中醫知識,這只是在知識文化層面進行科普,但是中醫領域與科學領域天生有部分衝突的地方,只能夠適得其反!

所以,中醫的發展,不在於瞭解,而是能夠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獨立的存在!能夠在現代化的環境下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規則。

現代中醫院培養體系缺乏合理性,導致無法形成一箇中醫自己的、對治療方法效果,有最高認定的權威機構。

如果沒有一個獨立、權威的認證機構、認證標準,那麼,中醫在法規指導、醫療責任劃分等等方面很難得到立法方面的直接的幫助。

任何專業要有非凡的發展,首先必須專業發展要符合自己內在的規律,其次這個專業必須造福社會。

現代中醫的發展首先就不符合自己內在的規律。什麼普及中醫文化、普及中醫知識,實在是為現代西醫“加磚添瓦”!


聯繫歷史:扁鵲三兄弟。扁鵲是老三。

老大善於養生,能夠規範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延年益壽,百病不生!

老二能夠防病於未然,在疾病未發生或者是發生初期,進行有效的治療。

扁鵲自己,是在疾病正盛之時,藥到病除。

所以說扁鵲認為:天下均知其名醫之名,不知其兄之名,其兄治病於未發之時,然人未知病之重也。

現在大家都知道:科學認定的東西,人們都認為是客觀存在的,比如說數學領域發現了什麼?醫學領域驗驗證了什麼?就算是精神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也是如此!這都是客觀實際存在的。

科學不只是科學理論,而且還是科學體系。

所以說中醫與科學是兩個獨立領域,符合科學的一些知識,又與科學有一些衝突,是理所當然的。

中醫能夠獨立的生存、傳承下去,就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就能夠重新復興!


話史煙雲


中醫面臨的困境其原因有三,社會關注不多,政府幫助不夠,自我革命不力。這跟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也有很大關係,現在教科書裡還有多少的傳統文化,我們的文言文古籍還有多少人讀得懂?這些都應引起政府和社會的反思。中醫如果不與中國傳統文化聯繫起來就沒有其生存的根基,而傳統文化不得到弘揚與發展則中醫又很難全面融入現代社會與生活,因此先從傳統文化抓起才是根本,包括中醫文化。



月上東山之


中醫藥,中醫文化是以中正、德為核心的中華文明。“中”醫其實就是德醫,只有德心才是醫者仁心,醫道同源,真正醫者即是德道者。《大醫精誠》講醫德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寒靈之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即是“聖”,聖必是醫,醫者必是聖心,方能無病不治。

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也是文明覆興,文明自信的重要組成!是可救國、治世的“聖人”,也是可醫天醫人的“聖醫”,故古語云: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就是為什麼古今中外皆預言:只有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救世,只有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解決人類健康危機。


沾化東李宅


中西文化和中醫知識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所以普及中西文化和中醫知識缺一不可,它們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它們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協調發展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可以說文化的概念包含知識。

中醫文化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神農嘗百草到醫生著醫書,中醫文化不斷完善,傳承。一開始就以宇宙和生命的內在統一性為出發點,是一種源頭型的文化。

中醫知識

我們既是傳統的捍衛者,也是文化的詮釋者。造就了中醫學浩瀚的註釋、發揮之作。中華文化喜歡強調它空靈淡雅的性靈境界,中醫知識正是中醫文化的一部分,中醫文化體系包含中醫知識,中醫知識才能形成中醫文化體系。

現實意義

所以,普及中醫文化和中醫知識同等重要,它們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我們應該發揚傳統、吐故納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的弘揚中醫文化和中醫知識。


春夏秋冬L


幾千年的中醫文化其實根基是很深的,只是中醫一直沒有被系統化規則化,所以慢慢被普通大眾淡化甚至遺失,以前野地裡到處都是的止血草效果奇好,但是現在人們破了口子誰不是第一時間去醫院使用西醫方式處理傷口呢!中醫應該被重視起來,起初覺得應該是中醫知識吧,因為有了知識才會實踐,但是沒有文化在,知識永遠不會被大面積傳播,有所期待


丹寶之冕


中醫文化和中醫知識是一個事物兩個方面。中國自古就有“上醫醫國,小醫醫人”的文化傳統,此後發展為“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在這裡,“大醫醫國”屬於中醫文化的拓展,告訴人民治理國家如同醫家治病救人一樣,其實包含中醫治療整體觀念。“小醫醫人”就是具體而微治病救人的醫學知識。中醫文化需要中醫知識體現,中醫知識需要中醫文化做指導,比如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觀念。中醫文化外延大於中醫知識。

在現實生活中,中醫文化是普及範疇,是國民素質必要組成部分;中醫知識則是專業知識的範疇,如十八反十九畏,藥性,望聞問切診斷知識等,需要專門培養!

自近代以來,隨著西醫的傳入,傳統醫學中醫受到巨大挑戰,幾乎到無法生存地步。新中國成立後,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就確立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原則,中醫再次遇到歷史機遇!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西醫似乎更適應人們快節奏生活,讓更多的國人陷入醫療誤區,認為中醫慢,療效差!市場經濟指揮棒的作用,中醫市場受到抑制!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說明,傳統醫學中醫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使疫情得到控制重要手段。各級政府必須重視中醫的發展。

此外,某些商家以弘揚中醫文化的“偽中醫”,推銷各類保健品,惡化了中醫醫療環境!我們堅決給以打擊,維護中醫醫療環境正常發展。

不知我的看法是否正確,希望得到朋友的指正!


帝秦盛唐憶天水


一個是文化,一個是知識

一個是價值觀,一個是方法論

中醫的文化主要反映古代中國傳統道家文化一部分,他包括起居,飲食,精神,環境,天文,地理,等一系列人與自然的邏輯規律

中醫知識反應的中醫這門學科的的應用方法論,包括導引,按蹺,針灸,艾灸,砭石,正骨,中藥等這七門主要臨床方法論。

建立好中醫學知識學習的前提是認同和理解中醫文化的哲學思想,用思想去指導方法,而不是簡單的生搬硬套,這樣是沒有辦法學習好中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