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鼠竹需要注意什麼?

凱里小陳


養殖竹鼠 要做好保暖措施,溫度一定要控制好,最好是6度左右。空氣環境要好,及時通風。溼度45%~75%之間為佳,低於35%高於85%都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要定期消毒,一個月消毒一次,連續三天。選用兩種以上消毒藥(刺激性小的),以免細菌產生抗藥性。

糞便要及時清理,避免池內糞便發黴、池底板結髮黑髮臭汙垢。

餵養的飼料要新鮮,粗料雨水未乾不能餵食。喂的時候要定時定量。一定不要突然改變飼料的配方。精料和粗料的比例3:7為宜。

竹鼠的免疫力很重要,在秋季到來之時做好腸道寄生蟲的防治工作。營養要跟上,調理腸胃促進營養全面吸收。竹鼠的免疫高的話,在冬天過冬時不容易出現生病、死亡現象。竹鼠在秋季吃的比較肥,它會在皮下形成比較厚的脂肪,可以用來抵禦嚴寒。

竹鼠的膽子不是很大,都比較小,極容易受到驚嚇,在餵食的時候要儘量的減少驚嚇,這樣會有助於竹鼠的成長。





鄉村小磊


養殖竹鼠需要注意什麼?

可注意下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品質選擇

在選種時,要選擇身體健壯、無病痛、毛髮光亮、採食能力強。

第二、日常管理

1,每天檢查竹鼠的糞便是否表面光滑,呈顆粒狀。

2,每天觀察其,是否活潑,如果發現,好及時處理。

3,做好低溫保暖,控制飼養溫差(溫差保持6度左右為宜),溼度在45%_75%之間最佳,低於35%或高於85%都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

4,要定期消毒,一個月消毒一次。

5,及時清理竹鼠糞便。

第三、常見疾病

腸胃炎、感冒、中暑、大腸桿菌病、外寄生蟲病、腹脹等疾病,發現時,及時處理。

第四、常備藥物

驅蟲藥:阿苯達唑,外用百蟲靈噴劑。

清熱藥:板藍根,牛黃解毒片。

外用藥:雙氧水,雲安白藥。

消炎藥:阿莫西林,百炎淨,青黴素。


遍訪美食


一、養殖場地選擇

  竹鼠喜歡陰涼幽靜無汙染的環境,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2~28℃之間。因此養殖竹鼠要選擇在安靜、陰涼乾燥,遠離城鎮,方便採集飼料和清除糞便的地方。農村可將舊房、畜禽的養殖場地改建成竹鼠養殖場地,也可以在山坡上水庫邊以及果園等地均可,夏天要注意降溫避暑,冬季要逼瘋保暖。

  二、鼠舎建造

  竹鼠善於打洞,因此建造鼠舎時要在避光的同時防止竹鼠逃跑是關鍵。鼠舎要用較厚的水泥板或地板瓷磚建造。建造時,用水泥磚墊底部,使底板離地面20釐米左右,以便排出糞便。在每個窩室裡開一個寬10釐米,長15釐米的排糞孔,用五根鋼筋均勻排好,然後用水泥漿把石棉瓦的上一面整面鋪平,同時將排糞孔的鋼筋壓牢。待水泥漿乾硬後,放上地板瓷磚,用木條固定四周,將木條和瓷磚擰上鏍絲。最後在窩室外邊緣抹上水泥漿進行固定,這樣,美觀實用的窩室就建好了。如果用舊房子、豬舍等做養殖場地,可以用石錦瓦進行分格隔離養殖,只要用水泥漿把石錦瓦面向竹鼠的一面整面鋪平,然後用木條固定即可。

  竹鼠:竹鼠常用飼料及搭配方法

  三、選種

  選好鼠種是竹鼠繁殖的重要關鍵,種鼠並非個體越大繁殖率就越高。母鼠要求中等肥瘦、乳頭顯露、性情溫順、才是能力強、成年1.5公斤左右為最佳標準。公鼠要求身體強健、睪丸顯露、不打鬥、體重稍大於母鼠的為最佳。捕捉野生竹鼠時,不能用木棍敲打或按壓,應該用麻袋或塑料袋包卷竹鼠放進鐵籠,以防受傷;如果是購買種鼠,要選擇沒有傷殘、牙齒完好的作種鼠,特別要檢查是否有內傷或皮毛深處的傷痕。原來公母裝在同一籠的在同一籠裡選,分別在兩處買的竹鼠不能合籠,應單籠運回馴養。

  四、配種

  竹鼠常年都可以發情但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和季節性。春季和秋季為配種旺季,夏季和冬季如果飼養和管理好,也能正常發情和配種,每個發情季節有2—4個發情期,其間隔為15—20天,發情期為2—3天。

  選完種鼠之後,就要把種鼠進行配對和配組。配對是指將選好的種鼠按公母一比一的比例進行交配。配組則可以有一公兩母或一公三母的配組辦法。配對繁殖和配組繁殖都是比較有效的人工繁殖方法。在養殖配種竹鼠時應該在它們的飼料中增加營養成分,特別是在剛產下幼鼠的母鼠,加強管理,防止出現產後疾病。

  五、飼養管理

  竹鼠對植物性飼料消化力強,能消化粗纖維和木質素。所以粗飼料應占竹鼠日糧的70%—80%,粗飼料主要有:竹枝葉、竹稈、玉米稈、玉米芯、甘蔗、紅薯藤等各種農作物和草木的根莖。餵養竹鼠的粗料不能太單一,否則會產生厭食、少食,精神不振,消瘦,免疫力下降等,對生長、繁殖、育仔都有影響。每天投餵的粗料應有3種以上。竹鼠對竹類尤為喜愛,每週至少投餵1次竹枝葉。

  精飼料佔日糧的20%—30%,適宜餵養竹鼠的精飼料有紅薯、玉米、穀粒、花生麩、黃豆、米糠、大米飯等,一般精料是以混合自配料為主。混合比例為:米糠40%—45%,玉米30%,黃豆10%(炒熟)、花生麩15%、魚粉3%。加入適量的食鹽、維生素或微量元素,將原料均勻攪拌,並用冷水調溼投餵,現配現喂比較好,春季和冬季加水溼度以手捍能成團,鬆手即散為宜,夏季和秋季可以多加一些水。

  每天早晨要對養殖場進行巡視,重點觀察欄舍的邊壁是否有打架留下的血跡及是否有產仔的母鼠,然後就可以砍竹子或砍竹草投餵了。下午二三點鐘開始打掃衛生,並攪拌精料,下午六七點開始餵食,冬天餵食可以反過來,上午喂精料,晚上喂粗料。

  六、防病

  養殖項目中最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疾病的防治,在竹鼠養殖中也不例外,防治疾病與預防是養殖成功的關鍵。疾病對竹鼠有毀滅性的打擊,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病情或者是處理疾病,將會對竹鼠產生很大的損失。要每天定時巡查觀看,是否有竹鼠發生異常的情況,要及時發現病情將病鼠隔離並且檢查對應治療。竹鼠常見的疾病例如有最容易發生的感冒,要注意養殖舍的保溫防寒與早晚,內外的溫度溫差,在每年的換季過程中要及時注意控制好溫度,防止溫度突然變化,竹鼠無法適應產生疾病。

  由於相互搶吃,竹鼠混群爭窩室而互相咬傷,或是運輸時鐵籠扎傷。傷口多在口腔、頭、頸、腰和四肢,不及時治療會因膿毒引起敗血症而死亡。所以要及時將竹鼠分離開。


大師兄O


一、窩室的構建 空房、地害、防空洞均可養殖。竹鼠窩室要求光線較暗、地面堅固、內牆光滑。用磚隔成兩舍,內間作窩室,外間作投料間和運動場。內外池底部開一直徑約12釐米的連通洞,供竹鼠出入。池底池面都要用水泥粉刷平滑,防止竹鼠打洞外逃。特別應注意池角的平滑,以防竹鼠利用池壁夾角的反作用力外逃。 二、選種與繁殖 優良種鼠應是身體健壯、無病痛、被毛光亮、體重1.5~2千克、母鼠奶頭大而均勻、公鼠辜丸明顯、其母代產崽較多的成年竹鼠,己產崽的不選。母鼠與公鼠比例保持在2:1較好,可保證年繁殖3~6胎。竹鼠一年四季均可發情交配,每胎產崽3~8只。仔鼠4月齡後性成熟。母鼠發情時在籠舍四周爬來爬去,併發出“咕咕”叫聲,有時母鼠還主動接近公鼠,交配多在夜間。母鼠交配懷孕後約60天產崽,初生仔鼠體重僅10克左右,全身無毛。母鼠哺乳期間投餵飼料動作要輕,以免驚動母鼠,防止它咬崽和棄崽,更不能用手去摸仔鼠,以免仔鼠沾上人的氣味而被母鼠遺棄。仔鼠以30~35天斷奶為宜。 三、飼養管理 竹鼠耐粗飼,對植物性飼料消化能力強。成年鼠每天喂2次,每隻日投餵秸軒150~200克、精料15~20克。成年鼠牙齒長得快,需要在籠內放置一根竹竿或硬木條供其磨牙。幼鼠需投餵新鮮、易消化、富含營養成分的飼料,如胡蘿卡、甘薯、竹筍。同時在日糧中添加魚粉、骨粉、食鹽、維生素、生長素。 每天檢查竹鼠的糞便是否表面光滑,呈顆粒狀,好像是藥用膠囊。注意其毛色是否光亮,活動是否活潑,如果有意外應及時處理。 四、疾病防治 飼養環境應定期用百毒殺、新潔爾消毒。飼料應新鮮多樣化,不喂帶水或黴爛食物。


家山賢


保持飼料新鮮,粗料雨水未乾不能投餵。投餵定時定量,不能隨意突然改變飼料配方。粗料和精料的比例7:3為宜。 冬天防病,竹鼠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建議在秋季做好腸道寄生蟲防控。加強營養,調理腸胃促進營養全面吸收。體格健壯高免疫力,方可保證越冬安全。據查野生動物在秋天季節裡大量採食食物,儲存能量。在皮下形成一層脂肪層,用來抵禦嚴寒。竹鼠膽子比較小,很容易受到驚嚇,飼養期間減少驚嚇有助於竹鼠生長。

疾病預防 防治方法

1.外傷——由於互相搶吃、受驚嚇、爭窩室而互相打鬥咬傷,或運輸時被鐵籠鉤傷引起。主要表現為不願吃食,流涎,粘膜潮紅髮炎,重者精神萎靡,體溫升高。輕微創傷塗以碘酒防感染,傷重者排出膿汁後,用消炎水洗淨傷口,塗碘酒後撒上消炎粉,單獨飼養,以防再次致傷,必要時肌肉注射10萬~20萬單位青黴素或者鏈黴素20萬單位每日2次,3天為1個療程。

2.腸胃炎——表現為食慾減退、精神不振、拉稀、腹部和尾部被毛潮溼。該病一般通過觀察糞便進行診斷。治療可用土黴素1片搗碎拌玉米粉或米飯喂飼,每天2次,2~3天可愈。

3.感冒——由於天氣突變,竹鼠被風吹雨淋受寒引起,病鼠呼吸加快,畏寒,流清鼻涕,減食或不食。治療可用複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每次0.5毫升,每天2次。或者肌肉注射安乃近0.2~0.5ml,每日1次。

4.中暑——主要由高溫引起,表現為騷動不安,呼吸急促,走動不穩,如醉酒狀。治療可將病鼠捉出埋入溼沙中,露出頭部,防止大量飲水,否則即使中暑解除,該鼠也難養活。約15分鐘可甦醒。

5.大腸桿菌病——多發生於春夏季,病鼠腹大,觸摸有波動感,母鼠常被誤認為懷孕,剖檢可見腹中有大量涼粉狀(透明膠狀)浸出物。治療採用新黴素和先鋒黴素治療,每次大鼠注射0.5毫升,幼鼠減半。

6.後腳拖——鏈球菌感染。症狀:前期走路不利索,中後期關節處出現麻木、僵硬、稍有腫脹症狀,前腿也會出現感染。處理方法:肌肉注射青黴素10萬+鏈黴素5萬單位。每天兩次,連續5天即可治癒。或注射鏈黴素10萬,同時口服50%葡萄糖+多維。每天兩次連續3~5天。該病例具有傳染性,出現該病例及時隔離。場地徹底清掃消毒。感染源為雞、鴨、豬及其排洩物,儘量遠離鼠場。

7.外寄生蟲病——主要由於籠舍與墊草不潔所致。在被毛深處可發現半個米粒大小的褐色的活動鼠蝨,應用滅蚤精或殺蟲劑塗於患處。

8.斷牙掉牙——缺鈣性掉牙,牙齒不間斷生長,需要充足鈣質補充。飼料中長期沒有添加鈣磷就會導致缺鈣性掉牙。養殖新手容易忽略。飼用多能鈣可補充鈣質,添加量為1%。

9.腹脹——非懷孕腹脹有兩種:腹水,症狀為搖晃有水聲,肚皮朝上晃動肚皮出現波浪感,肚皮較軟,手感較重。病鼠早、中期精神,採食、糞便均正常。該病不考慮治療,肝、腎出現病變治療沒意義。脹氣,肚子較圓,肚皮較硬,輕拍有鼓聲,手感較輕。多見於斷奶後鼠仔。早期灌服EM原液1毫升有效,或藿香正氣水1毫升,也可醋加大蒜泥灌服,每天兩次。

10.棄仔吃仔——由於母鼠分娩過程中,水分流失、體能大量消耗,會出現短暫的棄仔行為。母鼠精神沉鬱、疲憊,致鼠仔散落池內。處理方法:(1)50%葡萄糖15毫升給母鼠灌服,可讓母鼠儘快恢復體力照顧鼠仔。(2)胎盤片(人藥)一片拌料,每天一次連用三天。有的母鼠帶一段時間才棄仔,主要由於產後營養供給不足引起奶水缺乏,鼠仔拼命吸奶頭,奶頭甚至奶頭周圍都被吸得通紅,母鼠感覺疼痛而煩躁引起棄仔、咬仔。所以哺乳期營養供給非常重要。把蛋白含量上調到17%~18%較為合理。配合甘蔗提供的水分,效果更佳。

常備藥物 驅蟲藥:阿苯達唑、左旋咪唑、地克珠利、外用百蟲靈噴劑 清熱藥:夏雙菊、板藍根、牛黃解毒片 消炎藥:阿莫西林、諾氟沙星、百炎淨、痢特靈、青黴素、鏈黴素 外用藥:雙氧水、雲南白藥、利福平膠囊、汞溴紅溶液 腸炎藥:土黴素、乳酶生、苦木注射液、穿心蓮注射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