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北宋史


唐末時期,具有強大軍事實力的藩鎮割據,導致了五代十國換皇帝像走馬燈樣頻繁,正所謂“鐵打的中原,流水的皇帝”,這樣的局面在宋太祖趙匡胤的手中得以終結。960年正月初一,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即位,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宋太祖趙匡胤建立了一個統治時間長達319年,經濟富庶、文化繁榮、人才輩出、文明璀璨的封建王朝。

大宋朝這場歷史大戲開局就為我們上演了一場君臣博弈大戲—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成功要求高級將領交出了兵權。

開寶九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的國策。圖為宋太祖趙光義


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遼由於自身原因,很早就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北宋朝廷暗通關節。宋真宗也贊同議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於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宋、遼之間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

慶曆年間,范仲淹指出當時的情況是內憂外困,不能不加以改革,並提出十項改革主張,包括整頓吏治、培養人才、發展生產、加強武備等四個方面內容,而以整頓吏治為中心,以裁減冗官、選拔“賢能”為整頓吏治的手段。同年,仁宗頒佈了幾道詔令,推行了范仲淹等人的主張,即所謂“慶曆新政”。但變法主張觸犯了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一開始便引起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僅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繼被迫離職,變法隨之流產。圖為范仲淹

北宋經仁宗、英宗至神宗時期社會趨於穩定,經濟規模空前,文化更是盛極一時。1067年,宋神宗即位,決心變法。熙寧二年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推行新法。但由於保守勢力過於強大,王安石兩次推行新法,均以失敗而告終。哲宗元祐年間,英宗皇后高氏徹底廢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復了原先的統治方式。至此,北宋開始走向衰亡。


宋徽宗為解決財政困難,於政和元年設立“西城括田所”,專事搜刮民財。梁山泊的農民和漁民交不起沉重的賦稅,只要武裝抗租抗稅,所以梁山泊成了農民武裝起義的據點。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最初即以梁山泊作為據點,堅持了四五年的鬥爭,直到宣和元年才正式宣佈起義,隨後離開梁山泊,轉戰於河北、山東一帶。宣和三年,宋江率起義軍乘船來到海州,陷入宋軍重圍,走投無路之下,投降了北宋。圖為宋江起義

當遼朝在金兵的進攻下,處於岌岌可危之時,宋徽宗、蔡京等人以為聯合女真夾擊遼朝,進而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時機已成熟。於是,重和元年宋廷以買馬為名,遣使從登州渡海到遼東,同金朝商議共同伐遼的事宜。宣和二年宋再遣趙良嗣等使金,遂與金訂立“海上之盟”

遼朝滅亡後,金朝即乘勝侵犯北宋。東京城破,開封軍民抗敵情緒很高,要求參戰的人達30萬之多。金軍不敢貿然進佔全城。於是提出“和議”,向宋王朝勒索。宋欽宗派宰相何慄去金營乞和,完顏宗翰和宗望卻要宋欽宗親自到金營商議割地賠款之事,宋欽宗不得已進了金營求降,獻上降表,並秉承金人的意旨,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開封進發,對自發組織起來準備抵抗的民眾進行鎮壓,宋朝腐朽統治者的投降政策,使開封人民遭受難以言狀的災難。


靖康二年正月,金軍先後把宋徽宗、宋欽宗拘留在金營,二月六日金主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為庶人,另立同金朝勾結的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四月初一金軍俘虜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寶璽、輿服、法物、禮器、渾天儀等也被蒐羅一空滿載而歸。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變”,北宋由此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