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閣及墜樓等辯

揚雄號稱善賦,他也確實會作。他看到司馬相如靠作賦贏得了漢武帝的青睞,被封了中郎將,持節出使,很是羨慕。於是也寫了幾篇,比如《甘泉賦》,《河東賦》,獻了上去。這一套策略很成功,他也很快的被封官了,給事黃門侍郎,也是個郎官,官雖然不大,卻很瀟灑,日日飲酒縱歌,在京城也是一號知名人物。

但這種經驗,雖然可以模仿,總是第一號人物更成功一些。第二號人物就要差一點,到第三號,第四號,杜甫也獻了幾篇賦上去,連個縣官都不給做了。所以後來獻賦的人就少了,功名利祿,不從此徑,漢賦便大為不興起來。

楊雄雖然做了官,卻權力不大,收益不高。名氣呢,有一點,又很不彰顯,於是他琢磨別的出名的方式。西漢孔子得崇,是哲學界的頂峰。楊雄於是心想,作賦這條路選錯了,應該寫經。於是他模仿論語作《法言》,模仿易經作《太玄》,一次模仿兩位,揚雄實在是模仿界的宗師,只模範最高明的人,他們作什麼,他就作什麼。以前他還模範屈原,寫了《反離騷》,《廣騷》,把離騷給模仿了兩遍。幸好,西漢不講什麼抄襲原創與否,否則,揚雄大概是逃不過一揭底的。

可惜,這一次也以草草收場,劉歆看到了跟他說,“你這幾篇,大概後人會用它來蓋醬罈子吧。”揚雄笑而不語。他可能心想,反正他已經努力了,不一定後世不把他也拜為至聖先師呢。

但揚雄的心底其實寂寞,而且不堪言,他躲在一個閣子裡校書,其時,政治上紛爭很激烈,揚雄也被牽涉其中,辦案的使者來抓捕他,他見到使者既來,恐怕不能逃脫,於是縱身一躍,從天祿閣上掉了下來,沒有摔死。後來又被放了,並沒判什麼罪。但京師的人把這視為異聞,都說他是因為寂寞難耐才跳樓的,並不關使者的事。這是個很動人的畫面,堪比屈原落汩羅江。跳樓自古有之,以古代而言,男性裡最著名的就是揚雄,杜甫說“子云識字終投閣”,你不是認識很多字,讀過很多書嗎?為什麼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終於跳樓了呢?辛棄疾也說,“作賦相如親滌器,識字子云投閣”,但司馬相如悲慘是在早年,揚子云是在晚年,晚年不堪的遭遇也許要更悲痛一些。

女性裡面古代跳樓最著名的是綠珠,晉朝石崇的寵妾,也是因為辦案的來了,要逮捕石崇,綠珠也逃不脫,於是跳了下去。杜牧寫“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墜樓和投閣都是個典故,文言文自然雅緻,跳樓也有許多種說法。

自然有好事者將其相提並論,宋代的劉克莊就說“細評投閣者,大愧墜樓人。”言語之中似乎揚雄很比不上綠珠,應該自己感到慚愧,宋代的林正大也說“莫學子云投閣”,自然,跳樓是不值得學的,不要學揚雄跳樓,就有點挖苦揚雄了。這當然有原由,因為揚雄有汙點,王莽上位的時候,揚雄上了篇封禪文,叫《劇秦美新》,誇揚王莽的新朝的,王莽倒臺之後,就很為人不齒,這是上了賊船了。上了賊船自然有收益,雖然收益不大,揚雄被捕進牢的時候,王莽聽說了,就命令把他放了出來,保住了一條性命。其中得失利弊,揚雄自己如何忖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