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因一句讖語殺了帶有武字的人,為什麼只有武則天逃過一劫?

雜話歷史


說起武則天大家第一刻想到的就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時即皇帝位位年齡最大(67歲)的人,她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武則天在她入宮之後的不久,因為一句讖語:“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為此殺了無數個和“武”字有關的人,唯獨武則天躲過了一劫。

那麼武則天是如果逃過這一劫的呢?

“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我們現在看來這句話應該是很好理解直接指的就是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只是當時武則天還只是宮裡面一個小小的才人並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再加上男權主義的社會沒有女人做皇帝的先例自唐也沒有人聯想到武則天身上。

唐太宗寧願寧可錯殺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網。於是將宮中和朝堂之上姓武的、跟“武”字沾邊的全都斬殺,這些人都成了武則天的“替死鬼”。而武則天此時是唐太宗後宮的才人,而且姓“武”按道理說武則天應該是要被唐太宗斬殺的,可是命不絕他,這個時候出了個最冤的“替死鬼”,也正是因為這個人的助攻,武則天才逃過這一劫的,那麼他是誰呢?


他就是唐朝武連縣公李君羨

雖然唐太宗把朝堂之上姓“武”的人都斬盡殺絕了,可他心裡還是放不下一直壓在唐太宗心裡,直到有一次唐太宗在宮裡宴請他的老部下們,玩到興起唐太宗就玩起了酒令讓所有人報小名。這個時候,李君羨報出自己小名“五娘”,唐太宗心裡“咯噔”一下,這個李君羨小名“五娘”、任“左武衛將軍”、封“武連縣公”、負責“玄武門”宿衛,所以認定李君羨就是他要找的將來會奪取李唐天下的那個人。

於是便找了個機會先將李君羨給外放,然後找了個機會將李君羨給斬殺了。


再殺了李君羨後唐太宗還是不放心,於是招來了李淳風,李淳風說道:王者不死,此乃天命,天命不可違。王有真命的人,你是除不掉他的,只能濫殺無辜,枉害許多的生靈。

於是唐太宗聽了李淳風的話就也就沒有在繼續下去了,武則天也因此躲過了一劫,不過李君羨和之前被斬殺的那些姓“武”之類就可憐了,都成了武則天的“替死鬼”!!!對此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哦。


像素說


所謂“當有女武王者”的讖言,就是個編造的政治謊言,歷史上從來沒發生過,是有人為了個人的政治目的,後編造,硬“插播”進歷史,用來糊弄老百姓和後人的。為了讓謠言更像真的,整個故事情節編造很“龐雜”,故事移花接木,以假亂真。其實,只要仔細分析一下,漏洞一點不難看出。

“女武王者”讖言害死“五娘子”

天上蹦出個“五娘子”

大唐貞觀二十二年的某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宴請追隨他打天下的武將們,席間君臣歡愉暢飲。酒酣耳熱之際,眾人玩起行酒令,不過這次酒令比較特殊:每個人說出自己的乳名,誰的乳名好就賞酒一杯。

也不知道是誰出的這麼個餿主意,讓一個人倒了血黴。這個倒黴蛋叫李君羨,當他說出自己的乳名時,眾人笑得前仰後合——五娘子!

一個五大三粗的大老爺們,叫“五娘子”,真是笑死人不償命。如果李君羨說出乳名的時候,再翹起蘭花指,這場景正好匹配君臣同樂的氣氛。果然,李世民都笑出了眼淚,他說:“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也就在那一剎那間,李世民的笑容慢慢僵住了:李君羨,官職左武衛將軍、封號武連縣公、屬縣武安縣、守衛玄武門,現在蹦出個“武(五)娘子”,他與“武”字淵源頗深吶!

原來,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一個讓他寢食難安的政治流言:“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也就在這一年,太白星多次大白天現身,針對這個異常的天象,太史的解釋是:“女主昌!”一個是天象,一個是讖言,都共同指向一個問題:大唐江山會被一個女人篡奪,這個女人可能姓武。

大師解“讖”

面對江山安危,李世民不敢怠慢,他召來大星象家李淳風進一步詢證。李淳風說:

“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其人已在陛下宮中,為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

首先李淳風很肯定地告訴李世民,這個將要篡奪江山的人肯定有。接著還描述了一下此人的特徵:一此人就在宮中;二是陛下的親屬;三離篡權時間不到三十年。最後還給了李世民當頭一棒:此人篡位後,會把李唐子孫幾乎殺得乾乾淨淨!

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說,把所有懷疑對象全部殺光,可以嗎?李淳風回答說:

“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少壯嚴毒,殺之立讎。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

李淳風給出的回答是:殺不準、殺不完、殺不得!儘管有個大概推測,還不能準確斷定是誰,你殺不準;如果把懷疑對象全殺了,太多了,你做不到,殺不完;既然是天註定的,非人力所能為,你殺不得!

李淳風還給了李世民一個不能殺的理由:這個篡位之人三十年後篡位,已經老了,殺伐心弱了,陛下的子孫可能不會損失太慘。如果真殺了她,她再投胎,更年輕,又結下前仇,恐怕到那時候,陛下的子孫一個都留不下!

結果,李世民只好放棄了屠殺懷疑對象的計劃,但這件事還是給李世民留下了一塊心病。此刻,李君羨的一句“五娘子”,不由又勾起他的隱痛!

以前,他把目光都瞄準了武姓女子,現在看起來,這個“五娘子”恐怕才是真正的元兇,難怪李淳風說“殺不準”,隱藏得真夠深吶!

“五娘子”之死

於是,李世民動手了。他先撤掉了李君羨左武衛將軍的職務,調任華州刺史。解除了他的兵權,等於讓李君羨成了沒有牙齒的廢虎。接著,李君羨做了一件事,讓李世民結結實實地抓住了把柄。

華州這地方有個傳統民俗,老百姓喜好修煉辟穀,都是大唐富裕過度鬧的,閒著沒事都想成仙。李君羨也受到了影響,他認識了一個叫員道信的布衣,此人號稱精通辟穀術,並且通曉佛法,簡直就是個半仙。李君羨對他深信不疑,成天追在員道信屁股後面請教修煉之術。當然,既然是修煉嘛,常常會躲在密室進行。

這件事被好事的御史發現了,一份彈劾書呈送於李世民的案前:李君羨勾結妖人,圖謀不軌!

李世民一見大喜,正愁找不到理由辦你呢!於是,李世民以勾結妖人圖謀不軌的罪名,下旨處死了李君羨!可憐李君羨,因為乳名沒起好,無緣無故地丟了性命!

但,李君羨的死,顯然應驗了李淳風的所謂“殺不準”,三十年後,武則天實際掌握了李唐皇權,四十二年後,武則天廢唐睿宗李旦,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那則神奇的讖言真的實現了!

平反昭雪

武則天登基的第二年,李君羨的家人一封鳴冤狀遞交到了御案前。真相大白了,說明當年我們家老李就是你的替死鬼,你得給老李平反昭雪。武則天一想,也是,如果沒有李君羨伸頭替我捱了一刀,哪有我的今天。於是,她下旨為李君羨平反,並追復他的職位。

李君羨的死是個冤案無疑,毛主席當年讀到這段歷史時,曾經批註:“冤死一個李君羨,還有千千萬萬個李君羨。”康熙說:“讖緯之說本不足據,如唐太宗以疑誅李君羨,既失為政之體而又無益於事,可為信讖者之戒。”

撥開疑點尋真相

冤屈,已經昭雪;名譽,已經恢復;福利,也已追復,看起來故事似乎要結束了,但有一個巨大的問號,始終在筆者的腦海裡,這段故事真實嗎?

第一個疑問:傳出“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讖言的《秘記》真的存在嗎?真的有這個記載嗎?

《秘記》據說在西漢前就存在,它就像一條不見首尾的神龍,沒人見過其真面貌,雖然史書中多次提到它,但具體內容被“閹割”了,哪兒有點謠言,就說出自《秘記》。一代明主李世民,會被這種毫無根據的東西左右嗎?

假如《秘記》存在,且記錄了這則讖言,那麼大唐開國這麼多年,為什麼一直不提這件事?這件事的嚴重性毋庸置疑,之前無人提及,似乎太不正常吧!再嚴重一點,楊廣看到這本書了嗎?那還能有大唐嗎?

還有一個問題,史書對《秘記》中的這段話,引用的文字不一樣。《舊唐書》說:“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新唐書》說:“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一般情況下,對如此重要的結論,引用一定要原文摘錄,不能輕易改動一字,甚至標點符號都不能動,這是常識。為什麼史書這麼重要的文獻,引用語卻是不一樣的說法?

筆者認為,所謂《秘記》就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做文章的幌子,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一個政治騙局而已,那個政治讖言從來就不存在!

第二個疑問:按照李淳風對懷疑對象的描述,找出可疑人真的很難嗎?

李淳風真是神人,把嫌疑犯的特徵描述得清清楚楚,還預測出篡位時間,但卻又莫名其妙地告訴李世民,你找不到。真的很難找嗎?真的需要大開殺戒嗎?20至40歲,在宮裡,與皇家親屬關係,姓武。就憑這幾條,武則天哪兒藏身?邏輯不通嘛!

奇怪的是,放著武則天這麼大個嫌疑犯,李世民看不著,偏偏揪著“五娘子”不放。讓武則天和李君羨放一起,對照條款,但凡智商不缺都能得出正確判斷。李君羨時年56歲,三十年後就是86歲,這麼大歲數玩篡位,還能爬上龍椅不?不知道史書故意嘲諷李世民的智商,還是太小看我們讀史人的智商,愣是把情節編成了李世民上當。

編故事的人為了讓故事更具可信度,又屈尊李淳風當個臨時演員。李淳風這樣的大人物出場,雖然矇住了看客,但他的發言卻還是露出了馬腳。弄不好李淳風在地下,要跟造謠者打名譽權官司。

第三個疑問:李世民為什麼要調任“嫌疑犯”李君羨為華州刺史?

關於李君羨調任華州刺史,就是一個沒頭腦的舉措。表面上看,從左武衛將軍到華州刺史,似乎讓李君羨離開了兵營,失去了造反的可能性。但實際上,左武衛將軍就在皇帝眼皮底下,而華州刺史卻是一方大員,誰都能看得出來,哪一個更有利於李世民控制李君羨。

眼皮底下的李君羨,雖掛個將軍銜,其實非戰時狀態下,他根本沒有調兵權。而華州刺史李君羨,遠離皇帝的控制中心,不更容易謀反嗎?難道李世民真的是弱智?

所以,李君羨調任華州刺史,就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調動,跟“五娘子”無關。把這個正常調動,附會上“五娘子”,分明就是有人想混淆視聽!

真兇浮現

那麼究竟是誰,在故意製造謊言,以混淆視聽的方式,玩弄後人的智商呢?武則天笑了:你們終於發現躲在歷史暗門後面的朕了!

武則天一襲黃袍,端坐龍椅,面露得意地說:

讓朕來告訴你們真相吧,這一切都是朕的絕世作品,朕就是那個欺騙了你們一千多年的大導演!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天下的臣民都相信,朕登上皇位,實乃天命所歸,誰也改變不了,朕不是篡奪李家江山,乃是上天的安排!別不服氣,結果就是大家都信了,連一千多年後的你們,也都懵裡懵懂地跟著點頭,除了這個叫“尋根拜祖”的傢伙!

至於那些群眾演員嘛,多的是,包括李君羨的家人都是,他們會幫朕提供各種證據。讖言這東西,只要你敢編,就有人敢信,不需要嚴絲合縫的證據鏈,因為人總是那樣,面對雲山霧罩的東西,往往失去基本辨析能力!哈哈,別生氣,其實朕也不是首創者,歷史上這樣的事多了去了。

至於他們為什麼要幫我,更簡單了,朕左手有刀,右手有糖,你猜他們會選哪一個?包括李淳風,還想跟朕打官司,他也不想想,要不是朕的這出戏,讓他客串一下,他能有那麼大名氣?朕還沒跟他要包裝費呢!

最後一個問題,朕的公爹,哦,不,前夫......咳咳......李世民,他為什麼殺李君羨?說實話朕也不知道,那時候朕還只是個才人,沾不上這些事。聽說就是因為他跟那個妖人玩得太出格,被仇家擺了一刀,死得確實有些冤,只是他一點沒想到,自己死後的事那麼精彩!

好了,朕困了,你們好好讀歷史吧,裡面玄機大著哩!


尋根拜祖


關於題主所說的這條讖語,在《舊唐書·李淳風傳》也有記載:初,太宗之世有《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字面意思麼就是唐朝傳到第三代皇帝后就會有個“女主武王”來取代他們成為新的天下之主。

唐太宗為了防止讖語的發生,便打算把一切跟讖語有關的可疑之人斬盡殺絕。第一個躺槍的是擔任左武衛將軍、小名五娘子的武連縣公李君羨。《資治通鑑》中記載:“會與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羨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爾勇健!”又以君羨官稱封邑皆有“武”字,深惡之,後出為華州刺史。有布衣員道信,自言能絕粒,曉佛法,君羨深敬信之,數相從,屏人語。御史奏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壬辰,君羨坐誅,籍沒其家。”

在殺了李君羨之後,唐太宗又殺死了一大批無辜的將軍和大臣。當時的太史令李淳風見事態越發嚴重,於心不忍,就在唐太宗讓其解讖時勸說道“世間一切事情都是上天安排好的,該發生的事情遲早要發生,如果您強行改變天意,會有更大的災難降臨在您的子孫身上。”《舊唐書·李淳風傳》記載載:“太宗嘗密召淳風以訪其事,淳風曰:“臣據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三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盡。”帝曰:“疑似者盡殺之,如何?”淳風曰:“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無辜。且據上象,今已成,覆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少壯嚴毒,殺之立讎。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按照李淳風的意思,既然天意不可違,不如順應天命,起碼能保證李家血脈延續。傳言太宗聽了李淳風的話後便放下了關於讖語之事。當然,真實情況是如何的我們不得而知。

個人覺得武則天能逃過此劫,首先是因為她不是首要的懷疑目標。讖語在當時給出的範圍過於寬泛,“女主武王”這幾個字可以代表非常多的涵義,只是我們現在是知道之後稱帝的是武則天,有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才覺得讖語很好解釋,就是指的她而已。當時,唐太宗也曾經懷疑到武則天的身上,不過因為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女人當皇帝的先例,所以就打消了殺死武媚孃的念頭。不過之後唐太宗對武則天也是多了一些戒心,限制了她的地位和權勢的。

其次就是武則天比較聰明,她在知道了讖語之事後便主動表示自己會在李世民死後削髮出家,天天燒香拜佛,為李唐皇室祈福。於是李世民也如她所願,讓她出了宮,去感業寺為尼。就這樣她就逃過了一劫。

最後就是李淳風的話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讓李世民覺得胡亂殺人也不是個辦法,然後把這回事就暫時放下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熊喵君的歷史世界


其實這種說法的可信度根本就不高,這樣的橋段能流傳下來,可能是在武則天倒臺之後,有善於編排劇本的人,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杜撰出來的。天下姓氏之多其他姓氏都沒事,就偏偏把武姓之人懷疑了?而且還懷疑的那麼準?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想的多了才會有這些雜七雜八的猜忌,而皇帝所能猜忌的大多都是一些功高震主的權臣武將,而且都是每天經常見在身邊晃悠的人,而武則天全部不具備這些主要要件。


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姿色出眾的武則天,偶然間被唐太宗發現,加上武則天又是唐太宗故人之女,在這種情況下武則天才被招入宮中。但武則天入宮之後,並沒有得到唐太宗的特殊照顧,可以說武則天在唐太宗的眾多女人中並不出眾,這一點可以從武則天入宮後的身份和女官等級一直沒變化體現出來。還有就是一直到到唐太宗死,武則天都沒有為唐太宗誕下龍種。古時候皇帝的女人都是母以子貴,連孩子都沒有的武則天,身份地位自然好不到哪裡去,這樣不得寵又沒有勢力的武則天,當時應該早已經被唐太宗淡忘了。


唐太宗又不是神機妙算的神仙,怎會懷疑起當時不顯山不漏水的武則天,至於“女主武王”的傳言,如果歷史上真的有這樣明顯傳言,而且還傳到了唐太宗的耳裡,我想唐太宗絕對不會放過武則天。還有就是非常有才的李淳風“武代李興”一說,咱們不否定李淳風的才能,李淳風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不簡單的人物,用博學多才這個詞已經不足以概括李淳風的才學了。但“武代李興”的預言出自李淳風之口一說,主要是停留在民間傳言方面,所以它的真實性確實不高。


歷史上也沒有確切的記載唐太宗專門誅殺過武姓之人,再說了武則天最後也沒有把天下獨霸給她武家,武則天死後唐朝的江山還是姓李的。唐太宗這種玄幻的殺武姓人事件,主要是後人在崇尚封建迷信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就好像現在標註著“這不是歷史”的歷史題材影視劇一樣,只不過是茶餘飯後雜談之類的消遣罷了!


追記歷史


沒辦法,這是天要滅唐,老天註定的,老天爺的兒子(天子)能改變嗎?

關於唐太宗李世民因一句讖語殺人之事,很多史料都有記載,諸如《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這類正史,以及《朝野僉載》、《定命錄》等野史筆記。不過在正史中,都說李世民領會錯了讖語的意思,誤殺了唐初名將李君羨;野史則不然。

早在貞觀初年,就有官員發現“太白星頻繁在白晝出現”,向李世民彙報說這是凶兆,將來必有“女主興起”,而且民間也有流言說“會有姓武的女主當國”。

唐初名將李君羨,小名“五娘子”,曾擔任“左武衛將軍”,封“武連縣公”,負責“玄武門”宿衛,李世民聽了上述謠言後,對這個與“武”字有不解之緣的李君羨起了疑心。

李世民不相信真有女人能當皇帝,所以就把有女子外號的李君羨當成了嫌疑對象,而李君羨也很倒黴,碰巧御史們出來彈劾他,說他跟江湖妖僧勾結密謀,意圖不軌。

這下可坐實了李君羨的嫌疑,李世民大筆一揮,下詔斬了李君羨。

可過了沒多久,民間關於“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謠言非但不減,反而愈演愈烈。恰在此時,唐朝著名術士李淳風入宮,李世民就抓緊向他求教,讓他給算一算。

李淳風與袁天罡齊名,兩人預言能力極強,曾合著《推背圖》,推演了數千年之後的事情,被譽為中華第一預言奇書,破解這種讖語應該不在話下。

李淳風開門見山:“陛下,據臣推算,此兆已成。”

李世民不敢相信,質疑道:“這事靠譜嗎?你再好好算算。”

李淳風正色答道:“後宮有天子之氣,說明此女已生在陛下宮內。臣大膽推算,從今開始不到四十年內,此女將取李唐而代之,且將李唐子孫誅殺殆盡。”

李世民見李淳風說的嚴肅,大驚失色道:“是誰?快給朕算一下!”

李淳風搖頭道:“此乃天命,不可違背。”

李世民心想,什麼天命地命,朕就是天!我把她找出來殺掉行不行?於是把後宮女子全部集合起來,問李淳風如何如何。

李淳風只好回答:“此女就在隊中。”

李世民命人將女子分為兩隊,再問。

李淳風搖頭道:“陛下還是自己選擇吧!”

李世民瞅了半天,也不知道是誰,心想此事關涉大唐國祚,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網,於是一揮手道:全都給我殺了!

李淳風趕忙阻止,說“陛下三思!據臣推算,四十年後,此女已經年老,人老了會變得仁慈,或許會對李氏子孫寬容些;如果現在把她殺了,她投胎再生,四十年後仍要取代李唐,屆時正值盛年,殺伐氣重,定將李氏子孫趕盡殺絕啊!”

李世民猶豫了,他思忖再三,聽從了李淳風的勸告,此後再未提及。

上述記載出自筆記小說《朝野僉載》、《定命錄》,原文如下:

太宗召宙人閱之,令百人為一隊,問淳風。淳風雲:“在某隊中。”太宗又分為二隊,淳風雲:“在某隊中,請陛下自揀擇。”太宗不識,欲盡殺之。淳風諫:“不可。陛下若留,雖皇祚暫缺,而社稷延長。陛下若殺之,當變為男子,即損滅皇族無遺矣。”太宗遂止。

這件事情究竟是否靠譜?作者認為可信度基本為零,因為記載太過矛盾。

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明確說讖語是“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女性、武姓兩個因素關鍵都有了,而當時李世民後宮中符合兩個因素者只有武則天一人,傻瓜都知道是誰了,為什麼李世民竟然找不到懷疑對象,甚至去懷疑作為男人的李君羨呢?

所以說,這個讖語壓根就是虛構的,而且不是當時虛構,而是後來虛構的。另外,但凡讖語都有很深的政治意圖,虛構這個讖語很可能就是武則天本人。

武則天后來為了篡唐稱帝,授意他人編造了各種祥瑞吉兆,向全國釋放“她就是真龍天子”的信號,為自己稱帝營造輿論氛圍,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讖語就是武則天稱帝前,授意文人無中生有,編造出來的,她要用這個故事告訴大家:

“朕當皇帝是天命所定,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都不敢違抗,你們就乖乖聽話吧!”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是一個最大的謊言。

李世民如果真的知道後宮有個跟武有關係的人會篡奪大唐江山,他會不惜一切代價把整個後宮的女人都殺光,根本不會留下活口,因為他連自己的哥哥弟弟都殺,還把哥哥弟弟的兒子們都殺光了,可謂心狠手辣六親不認,何在乎後宮區區幾個女人。



至於李淳風說的,現在不殺禍害小,殺了以後禍害大,這就純粹是扯淡了。放著眼前的禍害不殺,反而要留她到以後惑亂大唐江山,給你是李世民,你信這種鬼話嗎?除非腦殘片吃多了。



所以可能的事實是,當時根本沒有女武亂唐這種讖語,即使有,也懷疑不到後宮這幫女人身上。李世民殺了李君羨是因為他應了讖語,小名紅娘子,還是武衛將軍,至於武則天,根本八竿子打不著。所有的故事都是後人腦補的。


唐風宋月



首先,唐太宗殺的帶有武字的人,在當時都是具有一定實力、存在威脅、值得懷疑的人。武則天當時還小,不具備足夠的實力,沒有形成威脅,所以逃過一劫。

其次,在武則天之前,中國古代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女皇帝,所以雖然唐太宗殺了很多帶有武字的人,但當時武則天一介女流,不會引起別人的關注,以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也不會把一個弱女子放在心上,所以武則天逃過此劫。

最重要的是,能夠成為皇帝的人,必定是具有大智大勇的非凡之人,特別是武則天,作為一名女性,能夠成此大業。武則天肯定有不同凡響的才智,卓爾不凡的見識,所以她能夠保全自己,逃過唐太宗殺帶武字之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花開花落緩行客


真是天子怎能隨便人為除掉?從這個故事來說,確實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