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你不懂我,別說我孤單,你不懂我,別說我不合群。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習慣獨來獨往,不喜歡扎推聊天,總是遠離熱鬧,於是被扣上了不合群、孤僻的帽子,並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很寂寞,但其實不然。

相反,他們充實的很,獨處對他們而言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安靜、自由、充實。

就如,心靈大師梭羅獨自一人生活在幾乎與世隔絕的一棟湖邊的木頭房子裡,於是時常有人特意過來寬慰他:

你獨自一人在那兒住著,一定很寂寞,很想跟人聊天吧。

他笑了笑,只說了一句:

如果寂寞,無論兩條腿再怎樣努力都不能使兩顆心更接近。


真正的寂寞,不是孤單,而是心無所依。

真正的距離,不在遠方,而在你不懂我。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形單影隻,並不是寂寞,那只是一種姿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喜歡的活著的方式,就像獨處。

楊絳說,我雖蝸居,卻打開了全世界。

一個人的寂寞與否,從不以圍繞身邊的人多寡、人與人之間的相隔距離為標準,而是以內心是否充實、是否心有所主。

有的人,即使一個人,也彷彿擁有了全世界,而有的人,即使擁有了全世界,依然很寂寞。

懂你的人,即使相隔萬里,依舊心心相印,而不懂你的人,即使近在眼前,卻宛如咫尺天涯。

所以,真正的寂寞,是眾人環繞,依舊沒人懂的落寞。

所以,真正的寂寞,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心靈的匱乏。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心有所恃,隨遇而安;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因為當內心充盈,不管以何種姿態生活,永遠都不會寂寞,因為內心有光,有夢,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主見,還哪有時間去空虛寂寞。

因為當內心富足,從不介意一個人的孤單,他深深愛著這一個人靜靜、自由的感覺,或讀書,或寫作,或品茗,或書法,或旅行,甚或發呆......只要幹著任何發自內心想幹的事情,就是幸福。

因為當內心篤定,堅信懂我的無需多言,不懂我的多說無益,“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懂才是最真的語言,取悅別人,強行融入不屬於自己的熱鬧,才是真正的寂寞。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真正的富有,是心靈的富庶。

感官的快樂總會轉瞬即逝,而只有心靈的愉悅才會恆久不衰。

所以,我始終覺得寂寞的反義詞從來不是熱鬧,而是充實,因為熱鬧驅散不了深入骨髓的孤獨落寞,而只有充實才會讓內心充滿堅定與美好、溫暖與陽光。

我始終忘不了心靈大師梭羅,說過的那句話,他說他是那麼的喜歡離群索居,他絲毫感覺不到寂寞,相反,他是那麼的陶醉、欣喜於如此曼妙的一個人的時刻。

在這裡,我似乎擁有專屬我的日月星辰,這是一個完全屬於我的小世界。

偶爾還有莫名的“訪客”到臨,它們還留下了自己的“名片”,一束花,一個常春藤花環......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讀到這裡,我真切的感覺到了他內心的喜悅在空氣中流動,瀰漫,似乎聞到了字裡行間花瓣乾燥的芬芳。

這是一顆多麼敏銳又平和、無比充實又美好多情的心。

獨居的生活、粗陋的環境從來關不住一個人的視野與胸襟,因為心有多大,世界就在他心間舒展多大。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塑造生活,不如塑造靈魂。

豐盈的內心,可以使我們不被寂寞侵襲,正如林清玄所說,心有明珠,山河明媚 。

成熟的心智,可以使我們不被人言所擾,神定氣閒選擇自己的姿態。

去制定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一步一步向著目標前進、揮汗如雨的過程才是最充實最踏實的,夢想是最炙熱的光,可以驅散陰鬱,忙碌可以治癒寂寞。

沒有目標的人,是最寂寞的。

去讀書吧,用知識滋養自己的靈魂。讀書是生命的化妝,它會帶給你笑對生活的從容,開放豁達的智慧,淡定恬然的心境。

愛讀書的人,從不孤單,因為書裡有他的萬里河山、日月星辰、月朗風清。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心有所往,無謂孤獨


去提升自己吧。與其取悅別人,不如提升自己,你自己的核心價值才是最有力的槓桿。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說只要專注自己的品德能力,日久天長,必有志同道合之人與你同行,正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胸有丘壑,何懼孤單。


END-

版權聲明:小墨伴你,溫暖向陽,微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