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優缺點?


泌尿外科診療最基礎的就是望觸叩聽這些基本的體格檢查,但是很多臟器在體表面是無法觸及,常需要做泌尿系統檢查來協助診斷,檢查往往是需要通過影像學來進行。

泌尿外科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優缺點?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有超聲檢查,CT檢查,泌尿系平片(KUB),靜脈腎盂造影檢查,逆行性尿路造影(RUG),核磁共振檢查(MRI)等。

1、超聲檢查:

一般需要在患者膀胱充盈的狀態下進行,建議檢查前讓患者飲水約500ml左右,以便充盈膀胱。

輸尿管在不擴張時,其內徑<6mm,超聲不能顯示,只有在出現病變時,例如常見的輸尿管擴張積水,輸尿管結石,輸尿管腫瘤等情況才能被超聲探及。

輸尿管的上段起始部分有腎臟,下段末端有充盈的膀胱映襯,部分是可以超聲探查到的。而對於中段,因為經腹有腸道氣體的干擾,往往是探查不清的。

臨床工作中,考慮為泌尿系病變,我們首先採用超聲檢查的,因為超聲的檢查比較便宜,而且對身體影響非常小,即使是孕婦也可以檢查。

泌尿外科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優缺點?

2、CT檢查

常規CT,指不注入造影劑對檢查部位進行掃描。

優點,密度分辨率比較高,

相對於彩超,對於輸尿管全程的檢查相對比較清晰,對於在腹部平片上不能看到的結石也能清晰顯示,對於輸尿管結石是首選的檢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慮輸尿管結石,檢查前不宜服用對比劑。

懷疑其他病變的話,可以在造影前口服腸道對比劑400-600ml,以充盈相應層面的腸道,增加對比。

增強CT,通過靜脈注入造影劑後進行掃描病變,可以提高病變和正常組織的密度差並瞭解血流分佈,可以協助發現病變及協助定性診斷。

例如對於腎臟病變的診斷,CT增強可以看到動態的增強,基本上影像學上就可作出良惡性的診斷。

增強CT也需要做碘過敏試驗。術前也需要禁食的。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要停藥三天才可以做,檢查結束2天后再服用。

泌尿外科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優缺點?

3、泌尿系平片(KUB)

KUB是不用任何造影劑的X線拍片,簡單,常用,可以顯示腎臟和腰大肌的輪廓,可以顯不透光的結石及鈣化灶等。

拍片前最好禁食,並做好腸道準備,可以服用中藥番瀉液等瀉藥。

泌尿外科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優缺點?

4、靜脈腎盂造影(IVP)

做法是應用有機碘(如泛影葡胺等)作為造影劑,經靜脈注入,然後排洩到腎盂、輸尿管、膀胱,可以用來了解到腎臟的排洩功能,以及輸尿管的蠕動功能,及局部的病變。

優點是不但能看到形態變化,還能觀察腎輸尿管的排洩功能變化,提供很多的臨床參考信息。

缺點是腎功能不全時,尿路的充盈會受影響,顯影不佳,而且會加重腎臟負擔。碘過敏的病人不能做此項檢查。

術前常規要做腸道準備,清理宿便,以更好的顯示病變。

泌尿外科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優缺點?

5、逆行性尿路造影(RUG)

做此項檢查,需要在膀胱鏡下將輸尿管導管插入腎盂,然後經導管注入對比劑,在X線下,觀察腎盂、腎盞、及輸尿管的顯影。

因為是有創檢查,一般用於IVP檢查泌尿系統未顯影,未能明確腎輸尿管病變的患者。

泌尿外科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優缺點?

6、核磁共振檢查(MRI)以及磁共振尿路造影(MRU)

優點,優良的軟組織對比,可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 ,成像,多角度 ,定位準確;

相比於CT,可以獲得更好的軟組織對比;

和IVP相比,碘過敏的患者可以選用,而且無放射線的損傷;

相比於逆行性尿路造影,不要在膀胱鏡下置管,無創傷,也不要注入對比劑,主要用於靜脈尿路造影不顯影的尿路積水的檢查。

注意事項,術前4小時禁食,需要做MRU的患者禁水;不能佩戴鐵磁性金屬物體。

體內有動脈瘤夾,心臟起搏器等金屬禁止做,對於體內放置支架,請諮詢相關醫生,部分可以做。

對於孕婦,可謹慎選用。

泌尿外科常見的輔助檢查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優缺點?

對於泌尿外科的輔助檢查,常見的大概就這幾項,未盡事宜,請留言。大家稍瞭解一下,心中有數,具體還是要諮詢主診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