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去不回、奋斗不息,建筑业如何面对“疫”后时代


“疫”去不回、奋斗不息,建筑业如何面对“疫”后时代


2020年春节至今,新型冠状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果断决策部署下,各地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社区基层工作者夙夜奉公、人民子弟勇往直前、平凡百姓有序居家,今天我们共同的奋战终于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仓!胜“疫”即将全面到来!各地全面复工复产计划和继续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开展,那么作为建筑业企业如何面对“疫”后时代呢?

一、关于继续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

建筑业特点决定了其疫情防控条件较为复杂,到目前为止,除重点工程外,部分工程施工项目受农民工返程、地方复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复工时间仍待有时日。疫情带来的延迟复工、农民工返程受限及地方复工政策要求或将拖累工程进度,必将使得建筑业一季度产值和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人员返工隔离、防疫物资采购、增强日常监测监控等措施以及疫情结束后集中开工带来的原材料短缺,将使得建筑业面临短期工程成本上升等问题。这方面,建筑业企业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各地同时也出台不少优惠政策,包括财政、税收、企业成本和营商环境等等,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但重要的还是合同变更,紧抓这条主线,根据各地政府出台的细则政策,充分考量企业自身实际,尽早尽快落实变更手续,才会把损失降到最小。


二、关于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机遇。

本次武汉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建筑工业化的优势,两家医院采用的轻钢结构活动板房建设方案,具备易于装配、自重轻、保温隔音性能良好、耐用性强等特点,由于构件均在工厂完成预制,现场进行模块化拼装可大幅缩短工期,同时减少建筑垃圾产生。这是“中国建造”展现了自身的体制优势和“黄鹤神话”。加之,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高建筑装配化比率,而从中长期看,环保、人工压力也决定了建筑装配化、工业化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上述两家医院的建成有望促进装配式建筑加快推广,而具备装配式构件生产、安装能力的建筑企业和钢结构工程等企业或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这两所医院的神速,背后有很大一部分的功劳来自BIM及信息化的应用的支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国外可能连决策还未出台,而我们的建设者们工程采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边调整,交叉突击完成。里面最大难点就是时间紧,没有任何返工的机会。设计师一边建模出图,工地也一边进行施工,这种方式以前从没遇到过。平时容纳1000个床位病房的医院BIM模型,大概需要六个人进行一个月左右时间的设计创建,而这次只有3天。设计过程中,不仅样板间模型要设计合理、做好碰撞检测,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信息互通、电力供给、整体协调规划。

因此,本次疫情给建筑业企业带来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建造的真实案例,值得我们关注。


三、关于重点基建项目政策加码。

每当经济承压,我国基建都义无反顾的当起了顶梁柱,这次疫情之后,基建大概率同样如此。有迹象表明,各地已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疫情全面过后可以预见会适当实行基建减税,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和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疫”去不回、奋斗不息,建筑业如何面对“疫”后时代


四、关于水泥、钢材等成本分析。

由于第一季度原本属于建筑业淡季,因此,从长远看对疫情对建筑业冲击较小,加之基建、专项债等有利政策层层叠加效应,后期大概率拉回,此时疫情后可以预计水泥需求将集中释放,供给可控;而疫情对钢铁生产企业排产形成较大扰动,由于需求下降、运输紧张以及员工安全等因素,部分钢厂成品材库存大幅累积,同时原材料库存备货不足,导致开始被动减产,疫情后会有弹性回收;砂石市场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春节放假加之疫情影响,2020年砂石市场需求端搅拌站及工地开工延迟,多数砂石厂也是延期开工。总体上,全面复工后,成本影响处于供约小于需的状态,局部会有一定影响,总体对成本影响预计不大。


这次的疫情,建筑业来说同样是一个优胜劣汰、提高免疫力以及行业洗牌的过程。因此疫情不可怕,正如老话说的,中华民族走过几千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次的疫情同样只会是我们改革进程中的一块垫脚石!中长期看,在发挥投资稳增长作用的要求下,当前政策面、资金面利好均能够对建筑施工行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本次疫情对我国建筑业及建筑企业信用水平带来的冲击有限,而医疗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细分市场则有望迎来新的市场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