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淨居巖蛟,伊陽古瓶

淨居巖蛟

衡山縣西北的淨居巖,有條蛟在裡面打洞。僧人宗譽剛到這裡的時候,喜歡這裡的幽靜,想在此建廟修行。因為總有個婦人出來騷擾他,不敢在這停留,就到了諸嶽寺。

紹興十一年,僧人善同來到淨居巖,蓋了幾間茅草屋住下。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淨居巖蛟,伊陽古瓶

遊方僧人妙印,也在這裡和他一起住。每到夜晚就有婦人來和妙印交合,以致他腰部以下寒冷如冰,幾天就死了。

行者祖淵,到山裡砍柴,五天沒有回來。後來在老虎巖的一個山洞裡找到他。據他說,一個女人讓他在這住,她現在出去給找食物去了。洞口很窄,大小隻能容一個人爬進去,裡面卻很寬敞。這就是蛟打的洞穴。祖淵回來後也生病了。

那年的四月十五,風雨忽至,山野昏暗,電閃雷鳴,雷聲就在茅屋外徘徊。善同晚上一向睡的晚,在佛龕前坐禪。半夜時分,聽到佛龕下發出像拉風箱吹火的聲音。點燈一看,是一條大蟒盤繞了幾圈在佛龕下,尾巴還在門外。善同呼喊一起的僧人,用木棍擊打,大蟒出去了又回來,反覆擊打,才快速向岩石縫隙裡爬去。還沒爬到,就被雷劈死了。接著山洪襲來,把房子沖走了一半。然後就風停雨過,月明星稀。

第二天早晨,看到那個死蟒有兩丈長,水桶那麼粗,身上佈滿了黑色花紋。祖淵當天就發了狂,悲傷嘆息了幾個月後死了。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淨居巖蛟,伊陽古瓶

前前後後被殺的僧人和僕人共有八個。原來的時候,每到夜晚,山裡就非常昏暗,有月亮的晚上也一樣。自從妖蟒被劈死,就明亮了起來。現在的淨居巖,已經發展到幾十間房子,十幾個和尚了。

《夷堅志》

【原文】衡山縣西北淨居巖.有蛟窟於中.僧宗譽初至.樂其幽閴.謀結庵.為婦人數出擾.不敢留.避諸嶽寺.紹興十一年.僧善同來居之.才草屋數間.遊僧妙印.在他舍.婦人來與合.自腰以下.即冷如冰.數日死.行者祖淵.採木于山.後迷不還.凡五日.求得於老虎巖中.雲一婦人令住此.今出求果餌以飼我.巖口甚窄.僅容人身.而其中頗廣.蓋蛟所穴也.祖淵歸亦病.是年四月幾望.風雨暴至.遍山皆黑.電雷掣旋屋外.善同素不睡.宴坐龕中.夜且半.起明燈.聞聲出龕下.如鼓鞴然.視之.乃巨蟒蟠結數匝.尾猶在戶外.善同呼眾僧.以杖擊去.既去復回.又擊之.始趨入石罅.未及而震死.山水大至.衝室屋太半.已而月星粲然.明旦.視死蟒長二丈許.圍數尺.體皆黑方花紋.祖淵即日發狂.嗟惜數月亦死.前後僧僕為所殺者凡八人.向時每夜.山輒昏昧.雖月出亦然.自蟒死.夜色始明.今有屋數十間.僧十輩雲.善同說.



伊陽古瓶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淨居巖蛟,伊陽古瓶

北宋有個叫張虞卿的人,他是文定公張齊賢的後裔,張齊賢在宋真宗時任過宰相。張虞卿居住在西京(今洛陽市)伊陽縣 (今河南汝陽縣)小水鎮。有一天,他從地下發掘出一隻古瓦瓶。 這古瓶黑亮黑亮的,造型古樸莊重,張虞卿十分喜愛它,便用來養花,放在書房的桌子上,經常玩賞。

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冷。有一天夜晚,張虞卿忘記把古瓶中的水倒出來,他想,這古瓶一定會被凍裂。第二天早上一看,發現其他器皿中凡是有水的,都被冰凍裂了,只有這隻古瓶裝滿了 水卻沒凍裂。張虞卿很奇怪,他試著灌上一瓶開水,發現這瓶中的水一天都不會冷,試了幾次都是這樣。有時候,張虞卿和朋友們出外郊遊,他就將裝滿開水的古瓶用箱子提著,到了郊遊的地方,用古瓶的水泡茶,就像新煮開的水一樣,泡出的茶清香撲鼻。張虞卿雖然不明白這古瓶能保溫的奧秘,卻十分珍惜它。

有一次,一個喝醉了酒的僕人,不小心把古瓶碰倒,滾到地上摔碎了。張虞卿惋惜不止,他急忙將古瓶的碎片撿起來觀看, 發現古瓶碎片與普通的陶器片一樣,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只因古瓶是夾層的,底層的夾層將近有兩寸厚。底層上還刻畫著一幅 畫:一個鬼魅手中拿著火把,火把還在熊熊燃燒。整幅圖畫刻製得非常逼真精細,栩栩如生。

張虞卿拿著這古瓶碎片請教了許多人,但都不能辨識這古瓶是哪個朝代、什麼地方製造的。

(是不是個穿越的保溫杯呢?)

【原文】張虞卿者.文定公齊賢裔孫.居西京伊陽縣小水鎮.得古瓦瓶於土中.色甚黑.頗愛之.置書室養花.方冬極寒.一夕忘去水.意□□□□□□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凍.獨此瓶不然.異之.□□以湯.終日不冷.張或與客出郊.置瓶於篋.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後為醉僕觸碎.視其中與常陶器等.但夾底厚幾二寸.有鬼執火以燎.刻畫甚精.無人能識其為何時物也.

《夷堅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