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賽季最高40分,你憑什麼?

最近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詹姆斯呀。


反正我由於受父親的影響,最近在電視上迷上了,在這場傳奇對決未來的賽季當中,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詹姆斯。

詹姆斯賽季最高40分,你憑什麼?


如今很多年輕人迷茫焦慮,擔心這,擔心那,都把大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真的,沒有必要。


巴菲特曾經在一場演講中給年輕人給到一些建議:不要擔心自動化、智能化取代就業崗位,找到自己的激情,然後專注去做。


和時間做朋友,將80%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到那20%的能給你帶來成就感的核心事情上。


不要擔心自己沒有天賦,沒有才華,珍惜時間就是你最大的天賦和才華。


於是乎,我在想,無論是科比還是詹姆斯,給我們年輕人傳達的一種至高點的價值觀:


生命太短暫,只有把握當下,你才有把握未來的能力。


很多人會問:我的未來在哪裡?我不是預言家,我怎麼知道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而詹姆斯和科比早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是你沒有洞察到而已。


其實,你的未來一直就在你的腳下,你未來的樣子就是你當下所做的所有事凝聚起來後的樣子。


01

未來可能是別人的,但是當下一定是我的


本賽季當詹姆斯得分超過30的時候,湖人取得17勝0負。


面對鵜鶘,詹姆斯出戰34分鐘27投17中,三分球11投5中,賽季首次上得分40,外加8籃板6助攻。


老詹表現如此強勢,湖人豈有不勝之理?最終他們主場118-109戰勝鵜鶘,終結了對手的客場四連勝。


終場前3分鐘,鵜鶘落後湖人6分。此時他們連續兩次進攻不中,湖人則利用反擊機會連得4分,得分的人都是詹姆斯。


老詹的得分不但關鍵,而且漂亮。尤其是第一球,他在反擊中繞開防守人的封蓋直接論起來完成扣籃,在殺死比賽懸念的時候順便點燃了全場。


鵜鶘雖然輸球了,但是本場比賽他們表現得可圈可點。對手數次領先到兩位數,鵜鶘每次都能將分差抹平甚至是完成反超。


雙子星表現尤其出色,英格拉姆得到34分7籃板4助攻,錫安則上場32分鐘砍下29分。


這是錫安第一次面對詹眉組合,在湖人的頂級防守面前,他連續第9場得分上20,連續第5場得分上25,成為達成這一成就最年輕的球員。

詹姆斯賽季最高40分,你憑什麼?


可惜他們今天遇到了火力全開的詹姆斯。


這是巧合嗎?23年前,19歲的科比面對35歲的喬丹,兩人合坎69分。科比當時33分,喬丹36分。


而19歲的錫安面對35歲的詹姆斯,兩人也是合砍69分。其中詹姆斯40分,錫安29分。


老詹此役搶過了好兄弟安東尼的稱號,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進攻萬花筒。無論是反擊扣籃、幹拔三分,還是背身單打、接球就投,老詹怎麼打怎麼有。


他彷佛是在用實際表現告訴年輕人:未來可能是你們的,但是當下一定是我的。


02

拒絕自嗨式成長,追求“里程碑”式成長,保持“冠軍”思維


2010年7月,詹姆斯在ESPN說他要去邁阿密和韋德、波什聯手時,大半的世界義憤填膺,憤怒的緣由眾多。


你知道:為克里夫蘭不平(這個城市沒為詹姆斯弄到戒指,但他們還是不該被這麼公開捅一刀)。


覺得詹姆斯選擇了一條更容易的那條路(東部最強的兩個人聯手),這個近乎傲慢的舉止(一個球員專門搞了個發佈會宣佈)。


在2010年稍後那次“不是2個、3個、4個、5個、6個、我們要贏好多好多個總冠軍”之後,愈加強烈了:一半還是因為,熱火居然如此傲慢,竟敢提前宣佈這場勝利。


在此之前,1987年的帕特萊利就是在湖人奪冠慶祝會上說:我們保證明年還奪冠而已,以及,最重要的:


所有人內心深處,其實都明白這一點:詹姆斯、韋德和波什,以及他們聯合組隊的熱火,總會奪冠的。


或者換個說法,他們強大到這種地步:不可能年復一年,總得不到冠軍,總會得到的。


所以,2012年6月21日,克里夫蘭時期追隨那個23號球迷,真心喊出來:詹姆斯終於奪冠了。


詹姆斯賽季最高40分,你憑什麼?


而大多數人想得更多的是:這一天,到底還是來了。


2012年,詹姆斯拿到常規賽MVP+總決賽MVP,完成“這是屬於我的一年”的人,是9年前的鄧肯、12年前的鯊魚、1998、1996、1992、1991年的喬丹,他擁有了“自己的一年”。


是啊,每個人都想擁有“自己的那一年”,這一天總會到來,只是“早”或者“晚”罷了。


在第三個MVP那年,詹姆斯和喬丹、佩蒂、張伯倫、摩西·馬龍等都拿了自己第一枚戒指。


對他來說,此前的無數獎項都是無窮積累的零,而這個冠軍就像給這些零前面加了個“1”。


弘揚勇攀高峰,勇爭第一的“冠軍思維”,這世界上就沒有你做不到的事,也沒有你到達不了的海岸。


也正是因為詹姆斯抱著這種“冠軍思維”,我是冠軍,不拿冠軍誓不罷休的心態,在不斷追求“里程碑”式成長過程中,讓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恢弘起來。


03

在“非議”與“堅守”之間,依舊毫不猶豫選擇去堅持


王東嶽老師說:內容不重要,那只是表達思想的一種“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思想體系。


詹姆斯賽季最高40分,你憑什麼?

所以,千萬不要拿眼觀世界,而要用思想的思想看世界,你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


而我們需要去堅持的是什麼呢?


就是這個世界上的真相、事實、真理所在。


2006年休斯敦全明星賽,詹姆斯第二次,30分鐘內,29分。21歲就拿到全明星賽MVP。


當然,與此同時,招來很多休斯敦人恨他,真正的非議,正向他周圍湧去。


2006年1月,在波特蘭,全波特蘭球迷和美國電視觀眾屏息凝神,等待詹姆斯來一次成王敗寇的絕殺。


可是讀秒結束後,球卻落在老將斯諾手裡,世界被吊起的胃口驟然破壞,好像等待一個絕色美女的演唱會壓軸,卻看到個唱老派民謠的大叔。


斯諾沒射進那一球,而那次傳球,也引發詹姆斯職業生涯最突如其來的一次質疑。


當騎士戰績一路下滑時,人們期待他像西海岸的科比一樣,用連續的50分、60分或81分來拯救球隊。


但他在與波特蘭決生死時刻,依舊選擇相信隊友,這種行為舉動也迎來一片讚揚之聲,無私、成熟、大局觀。


但在斯諾這次失手後,媒體選擇對他大肆抨擊,理由一大堆:在這種獨斷專行時刻,他理應自私;他理應接過領袖的責任;他早熟過度,以至於缺乏殺手才能;他以往極低的絕殺成功率,促成了他的罪狀等等...


此時你看到了什麼?


這個世界多麼的荒唐與可笑啊。


在你沒有成就之前,一定會有一批人來指責你,質疑你;當你有所成就之後,同樣是這批人又會投來異樣的目光羨慕你。


啥是真相?


這就是世界赤裸裸的真相:周遭並不因為你的優點而讚美你,ta們只在勝利的時候把你的特點塑造為優點,在失敗時則將之貶低為缺陷。


2006年失敗初春,詹姆斯初次顯示出他的問題:他作出判斷是基於自己閱讀比賽的能力,而非他自己的熱愛,他把某些原則貫注進血液裡。


在助手短缺的2006年春,他被迫嘗試每一件事,在媒體眼裡,他理應熟悉任何一件事情:掌握更衣室、做出合理判斷、投中壓哨球、展現全面技術和華麗動作。


因為媒體不會在意你是一個剛滿21歲的少年,當然,世界也不會因為你多大年齡而對你有所包容和仁慈。


而我們必須善待我們所堅持以及堅守、永不動搖的那一部分東西,也就是世界的真相、事實、真理。


世界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概念,世界習慣了23號的絕殺。


最理想的英雄是喬丹這樣,在平時信任隊友,在關鍵時刻獨斷專行。


絕殺時的自私是英雄的特權,再莽撞都會被描述為勇敢,再理智都會被斥責為怯懦。


這就是媒體時代的“成王敗寇”。


用年輕界非常猖狂但又不失禮的話來說就是:我不懂什麼是“年少輕狂”,我只懂得什麼是“成王敗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