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玉的氣質


唐宋古玉的氣質

玉人

唐代

高4.6、寬1.5、厚0.8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局部有黑褐色沁。圓雕一直立人,方臉,頭戴襆頭帽,身著右衽寬袖長袍,作正視拱手直立狀。從其體態特徵、衣著紋飾看,此玉人可能為官員形象。此器為清宮舊藏,據傳乾隆年間出土併入宮,引起乾隆帝的極大興趣,曾命玉工仿製一件並與此玉共存一冊頁式小盒內,並書御製詩一首。但也有學者認為,此器為清代中期仿品,沁色也是人工染制而成。

唐宋古玉的氣質


胡人戲獅紋玉佩

唐代

寬2.2、高5.7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有少許沁色。圓雕胡人戲獅圖。胡人頭戴尖帽,帽上插一羽毛。一手上舉作起舞狀,腳下仰臥一小獅。胡人與獅戲耍,舞姿優雅。戲獅作品在元、明玉器中有很多,唐代的玉雕戲獅人作品較少。這件作品戲獅人威猛高大,被戲幼獅小巧可愛,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唐宋古玉的氣質


玉辟邪

唐代

高5、長7.8、寬3.2釐米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玉質白色。辟邪呈蹲臥狀。昂首,頭部較大且圓,雙耳,雙角向後勾卷。雙眉向上卷,雙圓眼凸出,闊鼻,張口露齒,鬍鬚向下,與胸相連。短頸,挺胸,身體兩側有飛翼狀紋飾。臀部肥碩,尾向上卷,上刻細陰線紋。四肢曲臥於腹下,前後肢有細陰刻線紋表示茸茸細毛,身體肥碩豐滿。

唐宋古玉的氣質


獅形玉擺件

唐代

長6、寬4.5、高1.5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有綹沁。圓雕一伏臥狀雄獅,兩前肢伏地,頭下枕一物。獅子圓眼,大鼻,捲毛,四爪,曲身。造型無兇猛之態,卻有可愛之姿,或為以獅子狗為原型的作品

唐宋古玉的氣質


麒麟形玉飾 (2件)

唐代

左:高3.5、長3.9、寬1.7釐米

右:高3.5、長5.3、寬1.5釐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白色,佈滿黃褐色沁和黑色玉皮。圓雕。均呈昂首行走狀,矯健有力。左邊麒麟目視前方,張嘴,獨角,背部鏤雕捲雲紋,尾部上卷至背部,足下所踏祥雲為底座。頸部至底部及底座上各有一對穿孔呈“十”形。右邊麒麟下頷與足下所踏祥雲紋相連,尾上卷至背部。身上琢有陽陰刻線的鱗紋。從頸至底有一穿孔,可供穿系。

唐宋古玉的氣質


騎像人物玉擺件

唐代

高5.5、寬2.4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稍有沁綹。圓雕一人,騎於臥象背上。人物身著窄袖長衣,一手上舉,甩袖似舞蹈,一手於胸前。兩腿相交,盤坐於象身。象伏臥,長鼻捲曲,大耳前搭,神態安詳。

唐宋古玉的氣質


兔形玉飾

唐代

長4、寬2.8釐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黃灰色,多褐色沁。兔圓雕。臥伏狀,長耳抿貼於頭後,浮雕圓眼。造型豐滿肥碩,頗有盛唐雕塑風格。底為長方形座,光素,座底正中對穿一孔,可能用作紐飾。

唐宋古玉的氣質


鳥形玉佩

唐代

長4.4釐米

現藏於晉祠博物館

玉質白色,局部有皮色。鳥為圓雕,回首,雙翼張開,似在空中飛行,採取陰線刻技法,雕刻眼、翅等細部。形象生動。

唐宋古玉的氣質


蓮瓣紋玉杯

唐代

高6.2、口徑8.2、足徑4.5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有綹沁。玉杯圓口,中空,撇圈足。外壁口沿陰刻一圈聯珠紋,器腹減地浮雕兩層蓮瓣紋,蓮瓣與聯珠紋間有平行的豎陰線。內璧光素無紋。

唐宋古玉的氣質


人物紋玉長杯

唐代

高5、寬8.5、口徑14.9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有褐色沁。玉杯似舟形,橢圓形口,底有圓餅式小足,足小且矮。外壁陰刻六位人物,人物寬衣博帶,袖口尤為寬大。人物姿態各異,或挽袖舀酒,或舉杯欲飲,或趺坐鼓掌,或執杯欲飲,還有持酒器者,似侍者,六人中有四人席地而坐。杯底部雕琢一圈卷草雲紋。此玉杯人物衣紋及坐姿有六朝遺風,杯體造型也有漢魏六朝的羽觴風範,但無耳,可能為唐早期之作品。

唐宋古玉的氣質


瓜稜式玉杯

唐代

高4.3、口徑17.6×11.2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有土沁及褐色鐵鏽沁。器體呈長圓瓜稜形,杯體光素,淺腹,內有兩道凸起的瓜稜。杯一側出廓成雲形耳,柄上打有一桃形穿孔,造型別致。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雲紋玉杯

唐代

連柄寬19.9、高5.7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局部有褐色沁斑。玉杯橢圓形,平底,杯內光素無紋。外壁浮雕朵朵雲紋,並以鏤雕飄浮的朵雲巧作器柄。此杯設計構思巧妙,工藝精湛,十分少見。

唐宋古玉的氣質


葵口玉盤

唐代

高3.5 、口徑32.4、底徑14.5釐米

現藏於洛陽博物館

玉質白色,上有紅、黃色瑕斑。盤侈口,寬沿,葵花形邊,淺腹,平底,淺圈足。盤體磨製精細,溫潤細滑。

唐宋古玉的氣質


玉勺

唐代

長20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綠色,局部有土沁。勺把細長上挺,把端回捲,勺部凹進較深。通體光素無紋。玉勺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凌家灘文化及良渚文化中就有發現,以後雖有發現,但較少。此勺玉質優良,磨製工藝精湛。

唐宋古玉的氣質


宋真宗禪地玉冊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簡長29.5~29.8、寬2釐米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為宋真宗禪地玉冊,冊分十六簡。簡間以金線串聯。冊文為楷體,書寫後刻劃並塗以金漆,與唐冊相比,字跡顯得鬆散。其中兩簡的背面有磨去原刻字的情形,根據殘餘筆劃推測,似是宋太祖、太宗的諡號。對照《宋史》發現,二帝的諡號在冊與史的記載中有繁簡之別,修改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禪地前的兩個月,才為二先帝新進諡號之故。除了玉冊,還有一些正方、長方或梯形的玉片共52件同時出土。玉片上主要裝飾著龍、鳳及雲氣紋。據史書記載,盛裝玉冊的容器是玉匱,推測這些玉片便是玉匱上的組件。

唐宋古玉的氣質


勾連雲紋玉璧

宋代

直徑3、厚0.6、圓孔直徑1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帶沁。內外圓邊略低,器物雙面琢以兩如意紋相連成的S形勾連雲紋。

唐宋古玉的氣質


乳釘蟠螭紋玉璧

宋代

直徑6.6、厚0.75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受沁嚴重呈土褐色。扁橢圓形,正面浮雕一爬行的螭龍,螭身微露出璧緣。背面飾乳釘紋。

唐宋古玉的氣質


螭銜芝紋玉璧

宋代

直徑4.8、厚0.3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受沁呈灰褐色。正面浮雕一爬行螭龍,口銜靈芝,盤繞於璧孔周圍,背面光素無紋。

唐宋古玉的氣質


螭形玉璧

宋代

直徑6.3、孔徑2.3、厚0.5釐米

現藏於福建博物院

玉質白色,有褐色沁。玉璧整體雕刻成團形螭龍,嘴部成彎鉤狀,變形的臣字眼,琢雙足,尾部窄扇形展開,脊背呈長短弧形與鋸齒紋連接,璧面空虛處刻連續的回紋,有數處沁孔,散佈土沁。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雙螭紋宜子孫玉璧

宋代

高9.7、寬7.3釐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潔白純淨。鏤雕陰刻兼施。上部雕童子騎羊,下連透空璧,孔上下鏤刻篆書“宜子孫”三字,兩側鏤雕對稱盤曲雙螭。此器系模仿漢代吉祥佩玉,雕刻玲瓏精美。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雙龍首玉玦

宋代

外徑7.3、厚0.8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青色,有褐色沁、黃色沁和石灰沁。圓形,扁平體。玦兩端雕琢龍首,鏤空示口,龍身連體,陰線勾飾眼、耳、鼻及谷紋。龍尾連接為扇面形,為淺浮雕谷紋。外緣微凸龍脊,陰刻六組雙勾短雙線紋飾,兩面紋飾相同。

唐宋古玉的氣質


玉琮(2件)

宋代

左:高3.7、寬4.1、孔徑3.2釐米

右:直徑4.4、寬3.6、孔徑3.3釐米

現藏於常熟博物館

左:玉質白色,一面有褐斑,其它面有黃色沁斑及牛毛紋。仿古玉琮。外方內圓中空,單節,表面光素。右:玉質青色,有黃褐色沁斑。仿古禮器。外方內圓中空,單節素面,一端略有殘。

唐宋古玉的氣質


螭熊紋韘形玉佩

宋代

高8.05、寬5.8、厚5.5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有黃褐色沁。玉佩呈扁平狀,中有橢圓孔,周邊鏤雕螭龍、飛虎、熊紋等,間有云紋相伴。虎身披有羽翅,成為飛虎,熊身前傾,足爪踩踏於螭龍之上。各神獸之間穿插糾纏,頗為生動。韘形玉佩盛行於漢代,魏晉以後減少,但是宋代及清代開始仿製,有些仿製的還十分形象,此件韘形玉佩就是仿古器中的精品佳作。

唐宋古玉的氣質


鹿紋玉鉈尾

唐宋時期

長7.7、寬4.1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色。呈長方形,三邊平直,一短邊呈弧形。正面剔地淺浮雕一隻臥於坐毯上的梅花鹿,口銜祥雲;背面有五組穿綴固定皮帶的孔。以鹿為紋飾製作帶板,是宋代帶板紋飾題材的特徵,該器仍保留了唐代池面隱起的工藝特色,局部的描繪與唐代相比有了細微的變化,坐毯從簡單的陰刻線表現發展到蓮花瓣和格紋的組合,動物的局部特徵也趨於細緻,應該說這是一件唐至宋過渡過程中的器物。

唐宋古玉的氣質


人物紋玉帶板

宋代

長7.6、寬4.4釐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帶板呈方形,正面池面浮雕一男子,戴高冠,五官刻畫俊秀生動,蜷腿坐於氈墊上,似正在欣賞表演或演奏,雙手欲擊掌合拍。身穿寬大長袍,衣服的紋飾、衣褶的線條表現得極為靈動、細膩。背面刻數字 “九”,四角有牛鼻孔。此帶飾雕刻精美、靈巧,雕刻手法、人物形象、帶板形制均與江西上饒市茶山寺宋代趙仲湮墓出土的人物帶板的紋飾、雕刻手法近似。

唐宋古玉的氣質


唐宋古玉的氣質


人物紋玉帶板

宋代

高6.7、寬7.8釐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灰白色。近方形。正面浮雕兼陰線一老人坐臥於蓮花瓣之上,手捧書卷,孜孜以讀;右上一輪圓月,四角及四邊緣共對鑽八孔。畫面意境空靈超脫,飄然欲仙。

唐宋古玉的氣質


人物紋玉帶板

五代至宋代

長6、寬5.3釐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局部有白色沁。扁方形,近於正方。正面淺浮雕一人雙手捧書席地而座,兩邊雕有捲雲紋。背面四角有對穿孔。帶銙左下角缺損。

唐宋古玉的氣質


虎鳳紋玉帶鉤

宋代

長10.4、寬1.8、厚1.95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白色,受沁局部呈紅褐色。鳳首身,虎頭尾。背有一圓形鈕。整器以陰刻線表示鳳之柔美,以隱起陽雕表現虎的強壯,體現了宋代精雕細刻的時代風格。

唐宋古玉的氣質


螭首獸面紋玉帶鉤

宋代

高7.1、寬3.5、厚1.2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表面有紅褐色皮,為籽料雕琢而成。以螭首為鉤首,螭面圓眼、寬眉、雙耳、獨角,嘴尖,形似鳥嘴。鉤腹上高浮雕兩隻怪獸,一首似龍,大嘴、寬鼻,眉上卷,身飾鱗紋。在鉤腹尾雕琢另一獸雕,尖嘴,圓眼。此器造型紋飾怪異,仿漢非漢,為宋代仿古玉帶鉤。

唐宋古玉的氣質


龍紋玉帶環

宋代

長9.1、寬5.2、厚1.8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細膩溫潤。體呈扁長方形,邊緣以聯珠紋為框。框內高浮雕、鏤雕雲龍紋。龍張口,細頸,龍發後飄。身體扭曲,四周祥雲相伴。一扁孔橫貫兩側,可穿革帶。下部有一半圓形環。此種帶有聯珠紋的帶飾,有些下部有掛物環,又稱為“提攜”,盛行於宋、金、元。

唐宋古玉的氣質


荷蓮童子紋玉帶環

宋代

長6.1、寬4.4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有黑褐色沁。長方形,下有一長方形環。正面通體鏤雕荷蓮童子。童子微笑盤坐在荷花之中,雙手似在撫琴。荷蓮是使用唐代減地法,俗稱“打挖”的工藝手法雕琢。背面四對穿孔,應是嵌在腰間或其他質地的帶上固定之用。

唐宋古玉的氣質


蓮瓣形玉發冠

宋代

高7.3、寬8.9釐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白色,留有出土鏽斑。冠面雕琢重疊的蓮花瓣,相互對稱,冠頂稍平。正面下部琢有一圓孔,與冠背圓孔相對,後配白玉圓簪貫通其中。冠簪圓柱狀,簪首呈圓形蘑菇狀。整器線條圓潤,琢磨精細。

唐宋古玉的氣質


蓮瓣形玉冠

宋代

冠高7.4、長10.6、寬7.4釐米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玉質青色。冠四面各雕雙層重疊蓮花瓣,冠頂部為橢圓形,向上拱起。一側正中有一橢圓形孔,冠四面凸起,冠口部為橢圓形。冠裡壁掏空,冠壁薄。冠兩側底部中央各穿透一圓孔,可供插簪固發。宋代士大夫有用玉冠束髮的習俗。

唐宋古玉的氣質


乳釘紋玉劍首

宋代

直徑4.2、厚1.1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青色,泛黃色。扁圓體,正面以弦紋分割為兩層紋飾。外層飾乳釘紋,內層微凸,飾三組雲紋,每組之間加網格紋。背面內斜鑽象鼻孔,供劍柄嵌入。此器為仿漢式玉器。

唐宋古玉的氣質


蒲紋玉劍璏(2件)

宋代

上:長 7.3、寬 2.3、厚 1.8 釐米

下:長8.8、寬2.5、高2.05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上:玉質青色,表面局部受沁呈赭色。正面浮雕蒲紋。兩端卷沿,側面陰刻卷草紋。有一長方形穿孔,孔內打磨平整。器底亦陰刻卷草紋,線條隨意自然。為仿漢式玉器。下:玉質灰褐色。璏面兩端卷沿,浮雕大小兩螭,螭呈“S”形俯臥狀,尾絞絲狀捲曲。小螭回首與大螭相對。背面有長方形穿孔。

唐宋古玉的氣質


玉劍璏(2件)

宋代

上:長9.7、寬2.3、厚1.9釐米

下:長7.5、寬2.2、厚1.5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上:玉質青色,局部受沁蝕呈灰白色。呈長方形,兩端內卷,左端為伏行狀小螭,管鑽圓眼,雙肩隆起有肌肉感。器面飾一螭紋,前額高凸,眼睛斜挖突出眼珠,長角,肩部豐滿,出現人字形陰刻線,前腿彎曲呈匍匐狀,後腿作爬行狀,腿部關節處呈捲雲狀,尾分叉、細長。下:玉質青白,帶沁。正面邊稜圓渾,長伸一端向下內卷,另一端較短,器物邊緣陰刻輪廓線,正面飾密集而細小的谷紋。背面有一長方形穿孔,用於穿腰帶。

唐宋古玉的氣質


螭紋玉劍璏

宋代

長15.1、寬3.7、厚2.2釐米

現藏於常熟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有黃褐色沁斑,質地溫潤。仿漢玉劍飾。長方扁形,兩端向內微卷。正面淺浮雕螭虎圖案,下方有矩形繫帶貫孔。體型寬大,琢工精細。

唐宋古玉的氣質


玉飛天

宋代

長4.8、高2.9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透雕。人物面部向前,雙手相合於頜下,身體向後小腿向上翹起,帛帶向後飄擺,身下雕有云朵,顯示其在空中飛行。其身軀有上下縱穿孔,可能是作為墜飾使用。

唐宋古玉的氣質


玉飛天

宋代

長5、寬3.5、厚0.6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細膩溫潤,有褐色沁。半圓形,扁平體,兩面雕琢。女相長髮盤髻,正視,手持花枝,身披雲帶,衣著長裙,瑞花相伴,呈飄遊狀。線條流暢,打磨光亮。

唐宋古玉的氣質


玉飛天

宋代

長5.8、寬3.5、厚0.6釐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白色。扁平狀,鏤雕一仙女形象,髮髻束起於頭兩端,裸上身,下身著長裙,赤雙足,身下託祥雲紋,周身花枝纏繞。

唐宋古玉的氣質


仙女紋玉飾

宋代

高6.95、寬5.2、厚0.95釐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玉質為和田白玉,局部有鐵鏽色黃斑。扁平長方形,鏤雕三位仙女,中間一位身穿寬袖長裙,頭上有高髻,為主人,兩旁身體較矮小,頭上無飾物,應為侍女。三人腳下駕雲,旁有樹木,表現的仙境景象,具有道教故事的意味。鏤空部分是以桯鑽去料的技法制作的,局部還遺有桯鑽痕。立體感很強,是典型的宋代玉雕風格。器背平素無紋,留有琢痕,周邊有孔,可作系佩,也可作嵌飾。

唐宋古玉的氣質


松石人物紋玉飾

宋代

長9.3、寬8、厚0.9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局部有黃褐色沁。器體略呈方形,扁平,四角處略弧圓。器物正面雕琢一老婦人和兩位侍女,老婦身略彎,手前伸,正注視眼前一龜,腳下流水潺潺。龜伸頸前行。身後侍女一手持長杆,一雙手合抱而立。身後松枝搖曳,山石玲瓏,藤蘿垂曼,祥雲靈芝,似一幅人間仙境。器背面平整,四角有對穿小斜孔,故此物可能為縫綴或鑲嵌之用。整器以多層鏤雕、高浮雕的技法雕琢,似一幅立體的玉圖畫。宋代玉雕藝術由於受到繪畫藝術的深刻影響,出現了一種立體的全景式玉雕,乾隆皇帝稱其為“玉圖畫”,這類玉器或鏤空,或起凸、隱起,題材有人物、禽鳥、花卉、山林,情節生動,構圖完美,為宋代玉雕藝術注入了生命活力。

唐宋古玉的氣質


嬰戲紋玉佩

宋代

寬8.2、高5.7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白色。以太湖石花草為背景,透雕四童子嬉戲其中,花葉邊沿為鋸齒狀,人物眼、嘴略突出。這件玉雕設計巧妙,場面活潑,充滿童趣。宋元工藝品中嬰戲題材盛行,此件玉雕從工藝造型上看應為宋代作品。

唐宋古玉的氣質


仙人馭鳳紋玉飾

宋代

高7.8、寬5.35、厚2.3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潔白無瑕,光澤瑩潤。正面隆起,背面微凹。正面多層鏤雕一頭戴高冠,衣襟後飄的仙人,正騎跨在展翅飛翔的鳳背上,長長的鳳尾後飄,下有朵朵祥雲簇擁。整器人物飽滿,鏤空處玲瓏剔透,圖案設計造型別致。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雲龍紋玉飾

宋代

長9.3、寬6.6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色。呈長方形,透雕雲龍紋。龍首平視,毛髮後飄,三趾,前爪護寶珠,身彎曲,上有陰刻斜方格紋,尾與後腿相交,脊背琢雕成不規則鋸齒紋。下方為大片花式朵雲,流雲的動態也加強了龍行進的感覺,起到很好的襯托作用。這類玉器可佩帶,也可作嵌飾。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雲龍紋玉飾

宋代

長9.2、寬5.1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呈長方形,片狀透雕。龍昂首,挺胸,曲身頭上揚為降龍,一爪在前,三爪在後,尾與後腿相交,寶珠琢雕在龍首上方,珠上陰刻幾組火焰紋,四周採用減地法琢雕大片花式雲朵,佩的邊飾打磨平整。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雲龍紋玉飾

宋代

長5.4、寬3.2、厚0.5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內有絮斑。器為長方形片狀,鏤雕而成。龍體光素,曲頸拱背,龍首略昂。頭部、背部發毛呈飄拂狀,並飛躍於祥雲之上。特別是流雲的動態、走向進一步加強了雲龍行進的感覺,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通體玲瓏剔透、秀美,背面光素。

唐宋古玉的氣質


龍鳳紋玉佩

宋代

長11.8、寬3釐米

現藏於新鄉市博物館

玉質白色,有紅褐色沁。龍呈回首吞尾形,頭部透雕,尾部雕成鳳首形。龍身以厚片狀作彎曲形,首尾呼應並各有一孔供穿系。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雙龍戲珠紋玉飾

宋代

長7.7、寬5.7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片狀,透雕。二龍相對,雙爪舉至龍首前,共持一寶珠。龍身拱形向內彎曲,二龍腿部相交,形成一件不規則橢圓式玉佩。傳說龍喜寶珠,玉雕作品中經常出現二龍戲珠圖案。整體雕刻簡練,龍佩邊飾打磨平整,具有很強的時代感,與宋代流行的鏤雕對禽玉佩構圖風格一致,為宋代佳作。

唐宋古玉的氣質


螭紋玉飾

宋代

長7.85、寬3.5、厚1.6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白色,有褐色沁。扁長橢圓形,正面浮雕蟠螭盤於璧面,螭圓耳,腦後一綹似角長髮,肩部有陰刻弦紋,卷尾。背面淺浮雕勾連谷紋。整器古樸精緻。

唐宋古玉的氣質


龜遊荷葉形玉飾

宋代

長6.3、寬4.5、厚1.4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潔白溫潤。器體略呈方形,荷葉狀,四邊向上捲曲,邊緣呈齒狀,兩端形成穿系之孔。以雙陰線勾勒出荷葉脈,荷葉內臥遊一龜,口吐祥雲,向上繚繞,形成靈芝狀與飄帶狀。荷葉背面有梗,環繞荷葉盤繞。這種龜遊荷葉玉飾在四川及北京宋金之墓中均有出土,反映了道家的長生思想。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雲龍紋玉飾

宋代

長5.2、寬4.3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晶瑩剔透。呈長方形,雙面雕工。在菱形開光內,雕琢一升龍穿行於雲間,立體感很強。四周襯以宋代流行似窗欞的毬路紋。長方形邊框用減地法打磨平整,無特意拋光的痕跡,應為宋代典型佩飾。

唐宋古玉的氣質


鳳首形玉飾

宋代

長5、高4.6、厚1.2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整體飾一鳳首。高高的鳳冠,頭部以細長密集陰刻線表示毛髮,細長眼,嘴部下端有一小圓孔,鳳首下端有一雞心形扣,可供掛系用。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雲鶴紋玉佩

宋代

長7.8、寬5、厚0.6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溫潤光澤。器體呈水滴狀,扁平,頂端有一圓孔,可系掛。玉佩邊框為一圈捲雲紋。框內鏤雕一展翅上飛的仙鶴,旁邊祥雲襯托,仙鶴圓眼,長腿,身上飾有細細的羽紋,優美華麗。此物可能做霞帔墜子使用。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雙鶴雲紋玉佩

宋代

長7.5、寬5.7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潔白溫潤,微有沁。鏤雕相對起舞的雙鶴,鶴嘴翅相連,親密無間。雙鶴足踏雲朵,雙翅舒展,翩翩起舞。上部共有一環飾。唐代以後,對稱圖案常常出現在玉雕設計常常表達和諧祥瑞之意。類似物在金齊國王妃墓曾有出土,可能用於頭上冠巾飾物。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雙鳳蓮紋玉飾

宋代

寬4.8、高6.2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稍有鐵鏽沁。扁平體,透雕相向的兩隻鳳鳥立於蓮花之上。鳳鳥細長眼,羽發上飄,身上羽毛以陰線紋雕琢,尾羽上飄。旁有纏枝蓮紋,枝葉交纏並在上部交成一結。兩面紋飾圖案相同,有唐代銅鏡上花鳥紋遺風。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雙鶴銜綬帶紋玉佩

宋代

寬5、高4.7、厚0.6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潔白溫潤,局部有少許沁色。整體略呈方性,片狀,鏤雕對稱的雙鶴,作展翅狀,鶴下踩祥雲。雙鶴共同銜一四環綬帶結。綬帶是古代帝王和官員穿禮服時的佩飾,綬帶結也是當時流行的裝飾題材。古代人稱鶴為仙,寓長壽,而綬、壽又同音,以此來寓意雙鶴獻壽。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雲山雙鶴紋玉飾

宋代

長8.8、高5.35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潔白溫潤。玉飾雙面雕,下部有一凹槽,故此物可能為梳背。玉飾對稱鏤雕一對飛翔的雙鶴,周圍流雲環繞,雲朵似花,深雕凹入,中部有一高聳入雲的山石。山石在古代亦有壽山之意,而《淮南子·說林訓》有:“鶴壽千歲,以極其遊”之語,故此玉有獻壽之意。

唐宋古玉的氣質


雲鶴紋玉飾

宋代

長7.4、寬5.9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透雕。體扁平並鑲嵌在金屬託內,近似橢圓形。中心為雙鶴戲逐於雲間,雙翅拍雲,矯首沖天,矯捷自然,周邊用雲紋裝飾,使畫面生動、典雅。

唐宋古玉的氣質


鴻雁紋玉飾

宋代

長3.5、寬2.5、厚0.5釐米

現藏於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玉質白色,局部有褐色沁。玉飾呈橢圓形,單面浮雕一飛翔的鴻雁。鴻雁伸頸展翅,長喙、圓目、長頸身翅羽毛刻畫清晰,周邊有云紋數朵。鴻雁的輪廓採用壓地法雕出,身上的羽毛以斜刀與陰刻線表現,周圍的雲朵也以偏斜刀推磨。玉飾背部平素,右邊一穿孔內有殘留銅鉚,左邊有一斜向鏤空的弧形孔,用於鑲嵌固定。

唐宋古玉的氣質


五倫圖玉飾

宋代

高7.2、寬4.5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體扁平,正面微弧,上端略弧圓,背部平。通體透雕五隻禽鳥和牡丹、山石,中有孔雀回首站立,左右上下各有雉雞、仙鶴、海東青、鷺鷥共五隻禽鳥。宋代理學倡導“三綱五常”,玉中五隻禽鳥就代表了“五常”,又稱“五倫”,即古代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妻、長幼、兄弟和朋友間所遵循的道德倫理。

唐宋古玉的氣質


孔雀銜花紋玉佩

宋代

長7.6、寬3.8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有鐵褐色色沁。整體呈半圓形,片狀,透雕一回首孔雀,小圓眼,口銜花枝,翅膀伸展,長長的尾羽後拖,呈排列的鱗片狀。羽翅以陰刻線雕琢,平行排列。花枝疏朗,花大葉小,枝長而曲。此玉採用多層次的鏤雕方法,頗有立體感,藝術水平較高。

唐宋古玉的氣質


孔雀形玉簪頭

宋代

長5.9、寬3.7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扁平體,作孔雀口銜繡球欲飛行狀,翹尾展翅,造型舒展優雅。孔雀為尖嘴、長頸、圓點眼,此種眼形為宋代鳥、獸類常見。尾部上下並列兩個圓鑽孔,應為嵌接金屬簪(或釵)體之用。

唐宋古玉的氣質


銜花孔雀形玉佩

宋代

長6.6、寬4.3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通體透雕,兩面紋飾相同。孔雀頭頂高冠,曲頸回首,小圓坑眼,口銜花枝,雙翼張開,翅上琢密集的細長陰線以象徵羽毛,豎陰線中又以一道橫亙的長陰線為界,翅邊為鋸齒狀。尾舒展上翹,排列有五組水滴狀羽翎,每個羽翎前端都有透孔。整體風格奔放飄逸。

唐宋古玉的氣質


鳥銜花形玉佩

宋代

高6、寬2.9、厚0.5釐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鳥頭部雕琢簡練,嘴銜牡丹折葉,陰線刻兩翅,綬帶長尾。器形整體纖巧玲瓏,刻工簡樸。

唐宋古玉的氣質


鳥銜花形玉佩

宋代

長6.8、寬3.8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透雕。長尾綬帶鳥棲息於荷花叢中,作回首銜花的形象。荷花中心有一豎穿孔,可作穿佩。

唐宋古玉的氣質


銜蜻蜓鳥形玉佩

宋代

長7.5、寬4.1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色。透雕。綬帶鳥回首,嘴銜蜻蜓,用細密的陰刻線表示頸部羽毛、翅和長尾,尾部的羽毛上出菱形脊,這是宋代常用的雕琢手法。唐宋時期,玉鳥的眼睛有的琢成小坑眼,有的用陰刻三角形表示,有的眼部沒有琢工,此玉綬帶鳥便是如此。

唐宋古玉的氣質


花鳥紋玉佩

宋代

直徑5.8、厚0.5釐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圓形,邊緣由一圈聯珠組成,中間透雕一隻鳥棲於花枝上。

唐宋古玉的氣質


花形玉飾

宋代

長6.4、寬5.2、厚1.2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白色,溫潤細膩無暇。器為八瓣花形,花瓣肥厚,邊緣向上捲起,花瓣深挖,有很強的立體感。製作精巧,琢磨細膩,拋光極佳。器中部透雕一菱形孔,兩邊各有一圓形小孔,可綴系,應為鑲嵌之物。

唐宋古玉的氣質


荔枝形玉帶飾

宋代

長3.6、寬2.5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色。透雕。正面雕三顆荔枝及枝葉,背面有四組鼻穿孔,為帶飾。《宋史·輿服志》載:“荔枝帶本是內出,以賜將相。”出土文物中見有金質荔枝形帶板。

唐宋古玉的氣質


連環花結紋玉飾

宋代

長6、寬5.3、厚0.6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白色,局部有棕色沁斑。橢圓扁平體,外緣為四個花瓣形環相連,中間是相互聯結的花葉紋。

唐宋古玉的氣質


盤腸形玉飾

宋代

長11.7、寬4.5釐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圓雕如兩個“∞”形盤疊繩索形,為佛教八寶中的盤腸,其上刻陰線細繩紋,雕法有唐時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