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的九個段位和四種境界,看看你在哪?

  一段

  你剛進入市場,對市場裡的一切只不過有個大概的瞭解,各個合約的規定你也不太清楚,要買什麼要賣什麼你也沒什麼主意。你的交易主要看各期貨經紀公司的評論,或者聽聽朋友的建議。你總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你的交易主要是日內的短線,賺點錢你就急著平倉,生怕到手的利潤飛了;虧了你就抱著,想著總有解套的時候。

  二段

  你開始知道什麼是主力合約,盤後就急著看持倉結構。你也知道了一些技術指標,MACD、KDJ、RSI之類的,總覺得它們有時準,有時又不準。你也關心基本面情況,今天那裡天氣如何?庫存多了還是少了?你總是第一時間上網查查看。你的交易比較頻繁,時賺時虧,但總的來說,帳戶是虧損的。

  三段

  你在市場上已經交易了一段時間了,但總的來說帳戶是虧損的。你覺得要在這個市場賺錢真的很難,你急著想翻本,可你不知道該怎麼辦。你看了一些關於交易的書,可你覺得他們說的是一回事,拿到這個市場中實際操作又蠻不是那麼回事。你覺得還是指標不夠精確,於是你試著調整參數,可它們仍然是有時準有時不準。你上論壇,希望得到高手的指導。可他們也是有時準有時不準。

  四段

  你有過大虧或者暴倉的經歷了。你知道要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不能聽信那些個評論。於是你開始系統地學習,你把能找到的相關書籍都看了,希望能從中找到一個戰勝市場的法寶。你也學習了波浪理論、江恩的測市法則、混沌理論之類的。你也知道了要順勢而為、虧損了要止損。可你搞不清這個“勢”是怎麼確定的,止損設在什麼地方才好。你覺得要準確地知道市場何時反轉真的太難了。你不相信在這個市場有人可以賺到錢,因為聰明如你都覺得面對市場束手無策,他們怎麼可能賺到錢?

交易員的九個段位和四種境界,看看你在哪?

  五段

  你開始明白要在這個市場上賺錢必須要有一套交易系統。可你對這個交易系統具體都包括哪些東東還搞不太明白。你試著將幾個指標組合成你的系統,根據它們提供的信號開平倉。可它們經常相互衝突,讓你搞不明白此時到底該相信哪個。你試著長線交易,可有時你搞不清到底是回調還是要反轉了。你也試著就做日內短線好了,每天賺個三五百塊錢,一年下來應該也不少了。可關鍵是經常今天賺了三百,明天卻虧了五百。你的帳單仍然是虧損的,你覺得做期貨真是太難了,實在不行的話,你考慮是不是該放棄了。

  六段

  你開始明白在這個市場上你沒法預測價格走勢,你不行,別人也不行。你開始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統,你知道自己只要嚴守紀律,長遠的來看,你該能夠賺到錢。你開始用概率來考慮問題,每一次進場,知道風險和報酬的比率各是多少。錯了你會止損,盈利的單子你也開始能拿得住了。你的帳單時賺時虧,盈虧基本相當。有時你能按自己的系統交易,有時你不能。但你開始相信這個市場上有人可以賺到錢。你開始能夠喊出好單,在論壇上你也開始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七段

  你開始能夠穩定盈利,有自己的一整套交易系統。你已經解決了交易理念的種種問題,開始有了自己的交易哲學。對於技術性的東西你不太關心,你知道只要理念正確,即使是使用簡單的移動平均線你也可以穩定獲利。你知道哪些是關鍵的點位,你可以從容地進場,雖然你看不清以後的走勢到底如何。某一天你可能先賺五百又虧了三百,但你能正確地執行止損,你知道這些虧掉的錢遲早又會回來。你的心態基本平靜,但偶爾面對行情的劇烈波動還是會有些起伏,特別是有單的時候。

  八段

  這時候賺錢對你來說是家常便飯,就像一名駕駛老手開車一樣,遇到紅燈就停、綠燈就行。交易對你來說完全是無意識的。你不再需要對著圖形精確地定義止損的位置,拿著筆或計算器計算著風險和報酬的比率。你完全不關心銅的庫存是高了還是低了,因為基本面對於你來說毫無用處。

交易員的九個段位和四種境界,看看你在哪?

  九段

  走到了八段,在金融證券交易的境界上幾乎已經走到了接近完美的地步。如果非要安上一個九段,應該不是原文所述“這時候的你對世界經濟瞭如指掌,你可以提前預知下一輪的經濟走勢。一年你只交易幾次,也可能一單一拿就是幾年。你很少有看盤的時候,多數時間你在打高爾夫或是在太平洋的某個小島釣魚。你從不和別人說起交易的事,因為你知道沒人能明白。”這絕對不是九段所為。

  九段的人應該是,活著的境界已經從金融證券交易中走了出來,迴歸到了生活的“交易”之中:用“捨去”獲取“得到”——不再關注自己的生命、精神、財產用傳統意義上定義的“失”、而去幫助更多的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哪怕縮短了生命、減少了財富、支付了時間……能看到他人因獲得幫助而改善了活著的質量,心裡會油然感覺到生命的意義,這才是“九段”交易員的境界。

交易員的四種境界

  金融投資參與者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市場上的高手,可是金融市場和經濟原理是一樣的,市場上的人們依水平高低從上至下以金字塔式排列,也就是說塔尖上的人掌握著最大的贏利,底下的人們誰都想擺脫自己所在的層位,塔尖永遠都是他們的方向,但塔尖上的人也是經過重重考驗,不斷超越自我才站到“會當凌絕頂”地方。下面試將煉成高手必經的四種階段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文不是虛構,絕對有雷同,請自找板凳對號入座。

  第一個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階段大多為剛剛進入金融投資市場的人,以年青者居多,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氣盛,也許看過幾本金融投資介紹相關的書,也許看過在媒體上軒敞宣傳的某某做金融投資成為鉅富等等,然後自己躍躍欲試,再打開行情走勢圖一下,原來這麼簡單,漲就買,跌就賣就可以賺大錢,而且還會偷著找一波上漲或是下跌走勢,取最高價和最低價算一下如果自己滿倉去做會賺多少多少錢,然後自己讓自己算出來的數字感染得興奮不異,激動異常,這麼簡單,早做的話,媒體報導的就是我了,然後信心滿滿的殺入金融市場搏殺。

  這個時候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金融投資市場並不是他眼中屏幕上簡單的圖形,不知道進入金融市場需要掌握什麼樣的知識,眼中只有買和賣,開始也許會嚐點甜頭,初戰告捷自然自信更滿,全倉進全倉出,這個時候市場就跟老跟自己過不去一樣,賣裡就漲,買了就跌,而且反向入場點位時機均極佳,好象市場反向行之的動力就差他那首交易。這個階段會有30%左右的人被市場打敗,另外70%的人會及時停手,反思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然後就進入了下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總結的心理狀態總結一個字就是“抓”。所謂“抓”就是抓錢,它有獵取、爭取、奪取和提取等含意。每個人尤其是初入市場的人,唯一的目的就是掙錢,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以此為最高宗旨。處於這個時期的人們即使分析水平再高,也難免落入失敗的結局。之所以與成功無緣,究其根源是貪婪,行動的驅使仍是金錢。人場的關係始終始終處於緊張狀態:抗爭、搶奪和僵化,甚至是帶有仇恨心態。

交易員的九個段位和四種境界,看看你在哪?

  第二個境界:知道自己不知道

  進入這個階段的70%的人在經歷了屢次的失敗之後終於明白和認識到自己真的欠缺一些知識和經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努力改進,人才會不斷進步,在這個階段的人們,表現出來的是求知若渴,大量的買相關的書籍,積極參加各種培訓講座,積極和周圍的人去探討交流,這個階段是學習的階段,而且是很耗時的一個階段,有學習就要有畢業,第二個階段的畢業看自己是否在理論實踐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和投資理念;在這個階段由於人的悟性資質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仍會有30%的人被打敗,只有40%的人可以進入下個階段;這個階段能堅持下來的人也不是很多,關鍵問題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作出了比較正確的選擇“舍”。

  所謂“舍”就是捨棄金錢,放棄超出你認識之外的金錢,它有割捨、屈服、限制和放棄的含意。人們只有學會捨棄眼前的利益才能得到將來的財富;同時要有一種“滔滔江水,只取一瓢心境。”捨棄的內涵就是迴避認識的盲區所造就的風險。當各種可能的錯誤傾向被有效規避時,成功之路自然在腳下延伸。處於這個階段是什麼引導著投資者步入正途呢?是“無知”,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是成功的開始。承認自己無知,才能真正喚醒人內心的謙虛,而不再高喊要“戰勝市場”。這個時期的顯著特徵是“我不能......”,人們對待市場的態度是:敬畏、順服、謙虛和誠實。

  第三個境界:不知道自己知道

  這是一個很迷茫的階段,似懂非懂,似乎是掌握了穩定贏利的技巧,可是有的時候又老是自我否定,這個階段的人們在市場上的戰績應該總是贏虧邊緣徘徊,此階段也是比耐心、心態和自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自己感覺不會像前面階段每天都能感覺到自己在提高,在這個階段人的感覺跟自己的戰績一樣,總是徘徊不前,而實質上,這個階段的人最欠缺的是自信和自我肯定,到了這個階段的人經歷了市場的風風雨雨,也看到了這個市場在某些方面殘酷的一面,內心如果不是很堅強的人是過不了這關的,在這個階段的人心理也總會表現出今天自我承認,明天又自我否定這樣反反覆覆的情況,但是這一關就像是練武功時的任督二脈。

  一旦打通,則身入高手之列,但卻在考驗人性的方面卻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黑暗的讓你看不到一點點光明。35%的人會倒在這樣的黑暗中,此階段攻關秘籍“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階段其實就知道“舍”這麼一字及其的含義但是由於剛剛認識到,還沒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去滲透它。第三階段其實就是“舍”的後半個階段,知道要舍也知道什麼情況也“舍”更有一系列的“舍”的方法。這時不免想起一位友人的忠告:“知止而可得,知舍而可得”。

交易員的九個段位和四種境界,看看你在哪?

  第四個境界:知道自己知道

  過了最最黑暗的第三關,這個時候你會在戰績上表現的略有小成,因為知道而自信,有了自己固定的投資模式和投資理念,知道在什麼時候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對各種技巧融會貫通,化為我用,從此列入高手之流,即使不是塔間,也是上三層的人物,至此勝出的人,應該只有整個參與人群的5%左右的人。這個階段人屬於“博愛”階段。“博愛”指的是什麼?和諧、坦誠、無私、謙和、奉獻、仁義和友善。

  處於博愛境界的人們與市場的關係是:和諧、共榮、友善、生命和生長。對此,有人會說:博愛能指導交易嗎?有人還是難以理解與想象,交易與博愛有什麼直接關係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具有博愛精神的投資者應當是怎樣的呢?他像農民在春天撒下種子,耐心等待秋天收穫的來到;或是像園丁種下一棵小樹,精心培植,等待變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其投資的主要特徵是:人們不在憑著聰敏和智慧,去捕捉漂浮不定的逆向或短暫的機會,而是腳踏實地的順應市場發展的主要趨勢。成功更多的是來自一種良好的投資習慣、方法而不是才智。

  人們學會正確對待失敗與成功,並不苟求交易的完美。失敗是成功的有機組成,成功歸結於市場,是市場給予投資者掙錢的機會。當投資者把自己當作神,失敗必降臨於他;當投資者認識到自己不過是個真實的人,那麼成功反而伴隨著他。

  克服貪婪的主要武器是:時常懷有感恩、讚美和知足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